-
〓 说到“人文精神”(1)
石勇:说到“人文精神”,让人有些茫然。这是一个好像已经过时了的词。不过,在20世纪80年代,它所代表的某种文化氛围却很浓厚。90年代由于市场经济的猛烈推进,物欲横流将80年代的那种氛围冲涮得干干净净。于是,许多人惊呼“人文精神失落”,并为此痛心疾首。一场“人文精神大讨论”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以今天的视角去回眸,的确别......
-
〓 儒学当代开展的三个向度
在为当代儒学发展谋划方向的问题上,学者们提出了丰富多彩且极具建设性的方案。我以为,儒学生命的开展,应以儒学自身的特质为起点,以兑现对生活的庄严承诺为旨归。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我觉得儒学生命得以开展并生生相续,其前提是当今的儒学宣传者、研究者和崇信者应能自觉把握如下三个向度。其一,生活的向度。所谓生活的向度是指儒学应全身心......
-
〓 孟子的“仁义内在”说
【提要】孟子的仁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仁是“恻隐之心,仁也”,广义的则是“仁,人心也”,包括仁义礼智全部。孟子通过“仁义内在”说总结了子思的“仁内义外”说,确立了道德自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了孔门的仁学。【关键词】仁 仁内义外 仁义内在孟子“四端”说的提出,在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发展了孔子的仁学,否定了“仁内义外”......
-
〓 《礼记?乐记》与儒家政治美学
作为人内在本质的艺术呈现和人的一种本真释放,音乐往往超越时间和空间,记录社会文明、抒发人类心声、传递生活价值,并且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到现实生活中。在中国传统尤其是儒家传统中,音乐除了以声音之美装点和修饰生活之外,同时还作为政治元素参与到现实社会生活中去并发挥独特作用,表达了音乐作为政教之具的本质,试图将艺术上的“优美”......
-
〓 孔孟之间与老庄之间
1993年清理出土的荆门郭店楚简,在1998年公布;1994年收购入藏的上海博物馆楚简,自2001年开始发表,迄今仍在继续出版之中。郭店简和上博简的出现,迅速引起一波又一波的讨论研究热潮,涉及到许多学科和方面,但受影响最大的,恐怕应推学术史、思想史。两批简内大量丰富的佚籍,使人们不得不提出重写有关学术思想历史的要求,在......
-
〓 没有看到“精英联盟”的危险(2)
石勇:你所提到的文化守成主义首先基于文化本身的逻辑:人总是要安身立命的,并且提供一个无序时代的道德规范。但这种文化存在并非孤绝自身,而是可以渗透进政治和其他领域之中。从这点说,中国的情况毕竟和西方不一样,各自从不同的传统中走出,因而在进行“现代化”时对传统的资源利用是不一样的。但我们仍然需要看到,有些东西具有它的普遍性......
-
〓 上博简《内礼》与《大戴礼记·曾子》
一今人讨论曾子的思想,往往仅根据《论语》中的材料,然而据记载,历史上还曾有《曾子》一书。如《汉书·艺文志》有“《曾子》十八篇,名参,孔子弟子”,《隋书·经籍志》有“《曾子》二卷,《目》一卷,鲁国曾参撰”,《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也著录“《曾子》二卷”。按照古书体例,这部名为《曾子》的著作,......
-
〓 孔子思想具有自足性 他让中国人不再需要鬼神
人的“自足性”是指人自身的价值完全依靠自己建立,不受任何外在因素的。孔门仁学不奉鬼神,一切都是面对死亡——人生有限性——的自我设立,使人具有了最彻底的“自足性”。人具有“自足性”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特点,也是中国文化可以以哲学、美学代宗教的根本原因。深入探讨这一问题,对于提高中国古代哲学的地位和开掘其对于未来的意义都十分重......
-
〓 当代儒学思想的扩展形态
很荣幸今天来大夏讲坛做演讲,对此我深表谢意。作为一名来自波斯顿的儒家主义者,我对儒家的看法与东亚的儒家主义者不同。(同时,我也是一名柏拉图主义者,但我对柏拉图的看法不是希腊式的。)这里是儒学的国度,但几十年来却被另一种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所主导。在这样的国度,我的这个演讲多少有些讽刺意味吧?由我这样的人在这里倡导儒学......
-
〓 新儒家的天命
美国学者艾恺将其所著关于梁漱溟先生的书定名为《最后的儒家》,在他看来,儒家在梁先生那里已走到了它的尽头。无独有偶,列文森在其大著《儒教中国及其现代命运》中借助对廖平和康有为的个案分析宣称,儒家文化作为一种已然没落的文明,其最合适的栖身之所就是博物馆,在那里,它将作为一种古董,供怀旧的人欣赏、把玩(“发思古之幽情”)。这......
-
〓 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儒家文化传统的内在结构
一 儒家的天命观 在〈现代性的不连续假说与建构实在论〉一文中[1],作者指出:不同文化中的人们在其历史长河中所发展出来的“世界观”,可以帮助该文化中之成员回答他在生活世界中可能遭遇到的四类问题:(1)我是谁?(2)我的人生处境是什么?(3)我为什么会受苦?(4)我应当如何获得救赎?[2]。所谓“世界观”的问题,儒家学者......
-
〓 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有益启示
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承的有益启示 ——评历史连续剧《上书房》 冯佐哲 最近由中央电视台影视部、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雅迪星影视公司联合制作的,正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热播的47集历史连续剧《上书房》,比较好地将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故事性有机融合,使其凸显励志片的特质。从创作角度来说,它充分吸取了古典文学《红楼梦》中对人物......
-
〓 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之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转型期,诸子百家均为未来社会新的制度安排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创设的“礼制”思想可谓不同凡响,“从经济思想上看,荀况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也集了先秦各家的大成。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总体上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的思想家。”荀子所设计的“礼制”思想,......
-
〓 该《宣言》的核心观点(3)
陈壁生:一般来说,一个时代,有一个要集体向后看的思潮产生,总会有其特别的条件。譬如“五四”前后的反传统思潮,刺激了一大批儒家的同情者,于是与“打倒孔家店”的口号相随的,是国故的整理和新儒家对儒学的重建,而像康乾小学的兴起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国学热,则缘于压力下的清谈。在2004年,似乎没有直接的原因会推动“读经”、“......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 10.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系辞下传》) [译文]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所以,就能使本人身体安宁,国家也得以保全了。11.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
-
〓 从“儒学”的4种不同意思谈起
关于“儒学”一词的意义含混性,多年来我已多次谈及,最近并曾倡议将“儒学”标称干脆改为“仁学”(参见《四川大学学报》,2007,3月号),既可避免“儒学”一词之含混性及不当联想,又可突显儒学思想传统中今日仍属正面有效的孔孟伦理学部分。但在这篇短文中,我拟首先区分与“儒学”一词当下用法中的几个不同方面。并希研究儒学的青年朋......
-
〓 《语言和谐论》评介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和谐语言的构建。基于此,相关学科和领域的专家已经开始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关注语言和谐这一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由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冯广艺的新著《语言和谐论》(以下简称《语谐》),就是其中的一个代表。《语谐》主要从三个方面探讨了语言和谐问题:语言和谐问题......
-
〓 孔子75代孙留日23年做宣传 每天必读《论语》
关键字:孔子 孙子 论语把孔子思想推向世界是祖辈的心愿。作为孔家的子孙,孔健把这份心愿看得很重,想用一辈子去实现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郭一娜发自北京 4岁读《论语》,20岁学日语,24岁当记者,27岁赴日留学,38岁在日创办首份华人日文报纸,45岁写《新论语学》,49岁翻译《于丹论语心得》……他的所有故事,都和《论语》有关,......
-
〓 荀子思想的社会学阐释
在先秦社会思想史上,荀子是最为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孔子所创的儒家社会思想,在荀子那里得到了进一步的阐释与发挥,并形成了一套颇为完整的思想体系。如果以现代社会学来衡量的话,荀子的许多论述都有契合之处,荀学实可称之为儒家的社会学。[1]一、“化性起伪”与人的社会化与孟子一样,人性理论是荀子全部社会思想的基础。但对于孟子人性善......
-
〓 论孟子的民本主义
孟子的民本主义接触到了社会命运是由民众决定的还是由天子、国君、公卿、大夫决定的这样一个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并且从历史的见地来看,作出了比较正确的回答。它在中国思想史的进程中,无论从政治学说上看,还是从历史观上看,都是一个重大进步,在中国历史上直到近代民主主义传入中国以前,它都是起积极作用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个民本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