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蔡美彪先生的治史生涯与意境
两年前,著名历史学家蔡美彪先生驾鹤西去。得悉先生病重逝世,我本想赴京探望且送最后一程,怎奈因疫情防控,京津高铁虽来往便利却难以成行,实在让人悲伤惋恨,几近唏嘘。蔡先生长我20余岁,虽都曾经是杨志玖师的学生,但他成名于上世纪50年代,学问大,造诣深。我则因十年“文革”的荒废,1978年而立之年才考入南开大学历史学系。19......
-
〓 杨稳新:随心而至的新文人画创作者
杨稳新,中国水利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水利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史馆书画研究员,陕西省书协理事兼发展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直机关书画协会副会长,国家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专家简约构成稳新国画创作的主调。我却说不清是遗憾还是庆幸,虽然我们少了一位诗人,却长成一位画家。他的那些画里还隐蕴着一缕淡淡的诗意,当是他的诗......
-
〓 齐白石:天然意趣得真妙
编者按 图像是有生命的。拥有思想的感光镜,图像才会折射出带着温度的光与影。一张照片、一卷书画、一件设计,甚至一方小小的藏书票、一帧定格的影像,背后隐藏的都是凝结在时光里的故事。眼睛后面有头脑,令人触动的画面震动着情感,牵动和启发着个人的审美经验。以图像之根干生发文字的枝叶,用文字记录图像,讲述图像背后的故......
-
〓 学人小传:于安澜
于安澜(1902—1999),河南滑县人。语言文字学家,美术史家,书法家。1930年毕业于河南大学,1935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研究院。新中国成立后执教于河南大学。曾任河南大学古籍研究所所长。著有《汉魏六朝韵谱》《画论丛刊》《画史丛书》《诗学辑要》《古书文字易解》等。...
-
〓 2015永远的怀念(二)
林为干(1919-2015)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微波理论专家林为干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林为干1919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台山。作为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林为干一生长期致力于微波科学技术研究,在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出版著作四部,......
-
〓 鲁迅味蕾上的乡愁
多年来,笔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以鲁迅先生为圆心的民国作家身上,他们之间的相识、相交与相离意味深长,其中“一塌胡涂的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芒”(鲁迅语)比比皆是,大有意趣。有一次,笔者见到鲁迅曾经发给姚克的饭局请柬,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如果把鲁迅参加的饭局整理出来,一定非常有趣。于是,就写了一批文章,日积月累,集腋成裘,一俟机缘足具......
-
〓 用时间完成积淀——记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张昊苏
“天下事艰难方始,天下事大有可为,在修业进德的基础上追寻天下之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是南开为我们留下的印记。”6月29日,一向低调内敛的张昊苏站在南开大学毕业典礼的讲台上,代表5078名南开硕士毕业生做毕业演讲。长着一张娃娃脸的张昊苏,却是南开园名头响亮的“学霸”“大神”——他1994年出生,10岁时就拿到国际......
-
〓 学人小传:王水照
王水照,1934年生,浙江余姚人。文学史家,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学习,1960年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78年春,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任教。曾兼任中国宋代文学学会会长、名誉会长等。2012年获上海市学术贡献奖。著有《苏轼选集》《苏轼研究》......
-
〓 老舍先生的前半生——摘自“舒乙文集”之《爸爸老舍》
老舍先生是北京旗人,满族,生于光绪二十四年腊月二十三(公元1899年2月3日)酉时,那年距离辛亥革命还有12年多一点。在他降生的时候,中国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戊戌政变,光绪皇帝发动的改良新政遭到后党的反对而半途夭折,中国社会上空刚刚冒起的一点点曙光又被彻底扑灭,偌大的东方古国重新陷入一片黑暗,整个社会动荡不安,孕育着一......
-
〓 作为耶鲁教材的胡适自传——王岷源与《四十自述》英文注释本
胡适《四十自述》节译本:MY MOTHER’S BETROTHAL,1946年美国耶鲁大学初版。王岷源、张祥保结婚照,左一为证婚人胡适。 1946年2月,美国耶鲁大学东方学系将胡适《四十自述》中的“我的母亲的订婚”一章单独抽出,冠以“MY MOTHER’S BETROTHAL”之名,印制了......
-
〓 今昔艺念:诗外的闻一多
安南县魁星楼(速写) 闻一多新诗社章(篆刻) 闻一多时代评论社章(篆刻) 闻一多 闻一多先生(1899年—1946年7月15日)是毛泽东誉为“拍案而起”的斗士,他与梅兰芳是不谋而合的“蓄髯明志”,发誓“抗战不胜,决不剃去”。但他不像梅先生,只是一道浅浅的唇须,而是下巴之下一大把浓密的长须,是位历经沧桑的长者、......
-
〓 学问与心态
1941年秋,四川大学中文系毕业生王叔岷被北大文科研究所录取为研究生。于是他背着一包书、抱着一张古琴,怀着“奇书十万卷,随我啖其精”的心情,兴冲冲地来到四川南溪县李庄板栗坳。 来到李庄,王叔岷首先拜见了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的中研院史语所所长傅斯年,并将自己写的一首五古抒怀呈傅斯年指导。傅斯年翻翻,便询问......
-
〓 李叔同给学生上钢琴课——李叔同的早期钢琴教育实践
李叔同生于1880年,1942年去世,享年62岁。他在艺术上成就卓著,在诗词歌赋、美术乐曲等领域都颇负盛名。“中华老大帝国,非变法无以图存。”这是18岁的李叔同发出的感慨。年轻时他就是心系祖国命运的青年。1901年,李叔同考入了南洋公学,由蔡元培担任总指导。提倡民主,宣传新学的进步思想时刻影响着李叔同,他也被认为是......
-
〓 北塔:诗人合是拾遗未?
一拾遗是一种官职,始设于唐武则天统治时期,武皇执政后的第一年,即垂拱元年(公元685年),对谏诤制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改造,加置左右补阙(秩从七品上)、左右拾遗(秩从八品上)各二员,从而增加了谏官的人数,其后武则天又大大增添补阙、拾遗的定员,以至当时有“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之讥。原先,谏官由门下省统辖,谏官本身如果没......
-
〓 顾农:鲁迅怎样编校《唐宋传奇集》
鲁迅编校的《唐宋传奇集》是他从事古籍整理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迄今为止了解和研究唐人小说的必读之书。鲁迅从事这部书稿前后跨度达15年之久,开手于南京,完成于广州,中间多年的工作则是在北京进行的。 在小说史料的整理方面,鲁迅从头做起,辛亥革命之前已基本完成了《古小说钩沉》一书的辑校,接下来便收拾唐宋传奇文。先......
-
〓 上下求索七十年,他用哲思留下一盏明灯——缅怀哲学家张世英
9月10日10点49分,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在北京逝世,享年100岁。自西南联大读书时与哲学结缘,70多年来,张世英在哲学的世界里不断跋涉、耕耘、求索。从早年深耕黑格尔哲学,享誉中外,到晚年着力中西汇通,追求“万有相通”的哲学境界,在求真、求通、求新的道路上,他为人们的精神世界点亮了一盏明灯。求真“哲学家都是‘较真’的人。......
-
〓 “文化的粮草就是积累资料”——任继愈与国图藏敦煌遗书的整理和出版
【来自国家图书馆的报告·敦煌遗书】 任继愈是我国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曾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近20年。他在担任国家图书馆馆长和名誉馆长期间,非常关心馆藏敦煌遗书的整理、保护和研究工作,曾主持整理《国家图书馆藏敦煌遗书》。该书以国图收藏的16000多件敦煌遗书为底本影印出版,是迄今为止披露该馆敦煌遗书藏品最大最......
-
〓 学人小传:方汉奇
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祖籍广东,1926年12月27日生于北京。1949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后并入苏州大学)新闻系,1950年任上海新闻图书馆研究馆员,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研究工作。出版著作《中国近代报刊史》《中国新闻事业通史》《中国新闻事业编年史》......
-
〓 社会楷模 世人榜样——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速写
师者,人之模范也。 中宣部、教育部6日公布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涵盖高教、职教、中小学、幼教、特教等各级各类教育的12位老师获得这一荣誉。或深耕思政课堂,或勇攀科研高峰,或矢志扎根基层,或为孩子倾注大爱深情……他们潜心育人塑楷模,牢记使命做榜样,成为广大人民教师的优秀代表和杰出典范。深耕思政课堂 思政......
-
〓 走近文艺家·刘大先:把文章写在祖国大地上
他被称为“飞鸟式学者”,学术视野开阔,研究领域广泛;他出版的书涵盖电影批评、文化研究、文学评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等领域;他关注赛博格等前沿话题,还出镜试水“文学脱口秀大赛”;他深谙中西方文艺理论,又以极大热情投入田野调查。谈及如何不断刷新和突破自己的学术研究边界,他说:“立足学术,更要走出书斋。” 提起学者、评论......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