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费正清早年的求学之路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1991)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学家。虽然前人对费正清已经作过不少研究,但主要集中在他辉煌的后半生。本文试图在知识、资本和权力空间中略述费正清早年的求学之路,以此纪念这位伟大的学者诞辰110周年。 一费正清于1907年5月24日出生于美国西部南达科他......
-
〓 走近文艺家·陈彦:今天的写作需要高度整合人类新的生命样貌
继《装台》《主角》两部力作之后,他的“舞台三部曲”之《喜剧》如约而至。关于塑造人物,他认为,“一个艺术形象是诸多因素的聚合体,有时不只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甚至鞋在南美,手套在北欧,手串在南非了。越写微小、局部,越需要有在背景上的开疆拓土与张力”。2019年8月,陈彦凭借《主角》一书获得第十届茅......
-
〓 迷雾点染华林间——回味吴组缃先生说《红楼梦》
吴组缃出生于1908年,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学者。他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与林庚、李长之、季羡林并称“清华四剑客”。1952年起他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潜心于古典文学尤其是明清小说的研究,曾兼任《红楼梦》研究会会长等职。吴组缃对《红楼梦》的研究在红学界产生过广泛影响。今天重温他关于《红楼梦》的深刻观点,有助于我们更......
-
〓 王勃创作时喝什么
王勃字子安,是初唐杰出的诗人。他既有改变六朝诗歌纤巧绮靡弊病的意识,也有自觉的审美追求,所作诗歌骨气端翔,语言明净,生气饱满,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但是关于王勃创作时到底是饮墨还是喝酒的细节,一直聚讼不休,实有必要加以辨别,以正视听。据《新唐书·文艺上》王勃传记载:“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
-
〓 纪念庞朴先生逝世一周年:封闭的深层世界
第二代儒家学人最有思想建树的一个——学者隆重纪念庞朴先生逝世一周年 12月26日,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与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在京举办庞朴先生逝世一周年追思会,刘梦溪、牟钟鉴、周桂钿、李中华、姜广辉、王和、李存山、陈卫平、陈来、王学典、朱汉民、杜泽逊、景海峰、黄爱平、梁涛、曹峰等名家学者与会。本报今日刊出三位学者......
-
〓 文艺人物志·葛亮: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书写历史
他的《飞发》日前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和传统的大历史叙事不同,他总是热衷捕捉历史的“分岔小径”,以人间烟火来呈现历史发展脉络。他说:“写作是我内心的沉淀之道,让我能够看清自身和世界。” 日前,葛亮的《飞发》获得第八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飞发”是一个粤语词,意思是理发。它是葛亮小说集《瓦猫》中的三则故......
-
〓 一个香港编辑眼中的三大家:很现代的叶圣陶
叶圣陶《稻草人》书影做了逾四十年的编辑,在年轻人面前,往往自称为“老编辑”,这个“老”字,并不是指“资深”。“老”不一定是“资深”,“资深”不光指的是“经验”,也包含了学养、深度和厚度。说起“资深编辑”,前辈文人中,我首先想到叶圣陶。记得第一次去拜访叶圣陶老,是33年前的1979年初秋,北京香山红林尽染的时节。年逾九十......
-
〓 走近文艺家·刘学俊:用世界通用的音乐语言讲好中国节气故事
他是杰出的小号演奏家、策划导演多面手。他曾见证一个艺术团的辉煌历史,亲历众多名家大家的星光闪耀。作为国家级艺术院团“掌舵人”,他希望通过作品不断创造新的佳绩。他创意策划的《万物生长——二十四节气交响套曲》音乐会等影响广泛。打造文化品牌,讲好中国故事,他一直在探索实践。 近日,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中国广播艺术团承办......
-
〓 一位抗日烈士眷属的文化传承
一位抗日烈士的眷属,在复印收藏1940年的一张《新华日报》时,对水印复制技术产生了兴趣,由此成为水墨仿真印刷专家和麻纸制作工艺的传承者。一张风化的老报纸历史,总是在某一个时刻为我们掀开其中的一页,让我们看到精彩的细节。1984年春天,太原双塔烈士陵园筹建“革命烈士陈列室”时,征集到了包括高君宇、续范亭、张友清、郭于鸣等......
-
〓 满宠:算无遗策 不输孔明
满宠绘像提到三国人物,论智谋超群,人们首推诸葛亮,其实,和诸葛亮同时代的魏将满宠,同样极具韬略。《三国志》作者陈寿对他的评价是“立志刚毅,勇而有谋”;而对诸葛亮的评价是“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立志刚毅”,这在满宠青年时期即显露了出来。青年满宠担任许县令,曹操宗室亲戚曹洪的手下宾客在许县多次犯法,被满宠收捕治罪,连曹洪......
-
〓 学人小传:唐弢
唐弢(1913—1992),原名端毅,笔名风子、晦庵、韦长等。浙江镇海人。作家,文学史家。16岁考入上海邮局任邮务佐,1933年起发表散文、杂文,曾参加1938年版《鲁迅全集》编校。上海解放后,被选为邮政工会常务委员兼文教科长,后进入高校、文化部门工作。1959年,调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 保留“石骨铁硬”的魅力——宁波方言研究者邵启龙的故事
“师傅,麻烦送我到鄞州区社会科学院。”天空飘着细雨,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人提着一袋子书,上了一辆出租车。“什么?您要去哪儿?”出租车司机是湖北人,来宁波工作已经10多年了,依旧听不懂宁波话。老人只好再用普通话说了一遍。“越来越多的人习惯讲普通话,宁波方言都快被人淡忘了。”坐车的老人,正是宁波方言的业余研究者邵启龙。......
-
〓 2022永远的怀念(八)
钱正英(1923-2022) 2022年10月22日,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著名水利和电力专家钱正英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钱正英1923年7月4日出生于上海。1939年进入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并入上海同济大学)学习,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工作,1952年兼任华东水利学院(现河海大学)第一......
-
〓 绷紧“传承”和“创新”两根弦
——访上海市剧协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党委书记谷好好“昆剧的活力来自昆曲人的精神,很幸运,我们年青一代的昆剧人把老艺术家的精神很好地继承了!这20年间,昆剧有序传承,经典不断,做到了‘自有后来人’。跨越百年,昆剧守正创新的精神没有丢,始终给观众带来惊喜。”采访约在上海昆剧团一楼的一间小屋里,谷好好一阵风似的大步走来,一......
-
〓 陈丽华:“浓缩”老北京记忆
陈丽华(左二)在老北京城门楼制作现场。资料图片摆放在中国紫檀博物馆广场上的“正阳门”模型。资料图片老北京城门楼,中国古代建筑惊艳与恢弘的代表之作。它涵盖了多少高超的技艺?展示了多少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承载着多少中国人的梦想?再过不久,北京未来的城市副中心——通州,会出现这样一处文化园区,它将再现老北京城无与伦比的风貌与神......
-
〓 鲁卿叔孙豹父子宁死不行贿 孔子及后人赞扬
春秋时期,大国争霸,小国夹在大国之间,不但受到敌对国的打击,也要受到盟主的压制,卿相稍有不慎就有丧身亡国的危险。鲁国时为列国,属十二诸侯之一,算是个三流国家,长期追随晋国,与齐、楚等国为敌。叔孙豹是鲁桓公之后,其家族世代为卿,负责鲁国的外交工作。春秋后期,贿赂横行,大国之卿公开向小国索贿。叔孙豹和他的儿子叔孙婼与盟主晋......
-
〓 浅谈蹇斋之学——写于周本淳先生诞辰百年之际
周本淳先生字蹇斋,在其生前我无缘识荆,正如《世说新语》里面讲到的人物关系:“学之所益者浅,体之所安者深……讽味遗言,不如亲承音旨。”今年12月22日是蹇斋百年诞辰日,人民文学出版社适时出版了《周本淳集》,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文本。根据对其论著的学习,本文谈谈对蹇斋之学的肤浅理解和认识。蹇斋之学的渊源从学术上来说......
-
〓 学人小传:杜子劲
杜子劲(1897—1955),别名杜同力,河南西华人。语言文字学家。192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国文系,后在河南开封第一师范和女子师范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出版总署编审局、新华辞书社、人教社辞书室工作,是第一版《新华字典》的主要编写者之一,曾任《光明日报·新语文》周刊编委。编著有《四声易通》《1949年中国文字改革......
-
〓 宁可先生的学术贡献
宁可像 著名历史学家宁可先生于2014年2月18日永远离开了我们。先生一生谦虚乐观,淡泊名利,把毕生心血献给了钟爱的史学事业和教育工作。他强调从事史学研究的人,首先要做一个真正的人,要有良知和史德,要有社会责任。这不仅是先生的行为准则,也通过他的言传身教深深影响了所有受过他教诲的人。 宁可先生毕业于北京大学......
-
〓 不倒的包龙图——京剧裘派名家方荣翔在香港
1988年方荣翔在香港饰演包公的舞台照 资料图片 1988年6月,香港京鼎影业有限公司和华星娱乐有限公司联合邀请山东省京剧团、北京战友京剧团和一批京剧名家赴港举办大型汇演——京剧荟萃耀香港。总领队是当时的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方杰和文化部对台办主任关敬成,中国京剧院艺术顾问袁世海担任艺术总指导,演职人员多达百余人。 ......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