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徽派宿将汪惟德
明谢肇淛《五杂俎》云:“近代名手,弇州(指王世贞)论之备矣。以余耳目所见,新安有方生、吕生、汪生,闽中有蔡生,一时称国手。而方于诸子,有白眉之誉。其后六合有王生,足迹遍天下,几无横敌。时方已入资为大官丞,不复与角。而汪、吕诸生皆为王所困,名震华夏。乙巳(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丙午(万历三十四年,公元1606年......
-
〓 亦师亦友五十年:邓嗣禹与费正清的学术因缘
1950年邓嗣禹在哈佛大学在北京四合院举行婚礼的费正清、费慰梅夫妇英文版《中国近百年政治史》书影 作为与费正清合作时间最长、发表论文最多的留美中国学者,邓嗣禹与费正清保持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合作与友谊。如果说在半个多世纪里,费正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审视和考察了中国,他的研究、著作和主要观点代表了美国主流社会的看法,不......
-
〓 仲秋时节忆孔丘
孔子与仲秋的关系可谓密矣。汉代以来独尊儒术,奉孔子为先圣先师,四季仲月丁日行释奠礼,而尤以仲秋祭典为最盛。而更为重要的是,孔子的诞辰也在仲秋时分。《谷梁传》载:鲁襄公21年(前552)冬十月庚辰朔(初一),庚子孔子生。周正十月即农历八月,庚子即为八月二十一日。《公羊传》在同年目下云: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案十月庚辰朔,则......
-
〓 王瑶:最有精神魅力的人文学者
对我影响最大的是王瑶先生。我们上研究生时王先生才65岁,但感觉他是“老先生”了,特别敬畏。对不太熟悉的人,先生是不爱主动搭话的。我第一次见王先生,由孙玉石老师引见,那天晚上,他用自行车载着我从北大西门进来,经过未名湖,绕来绕去到了镜春园76号。书房里弥漫着淡淡的烟丝香味,挺好闻的,满头银发的王先生就坐在沙发上,......
-
〓 《东北游记》的历史与现实意义——纪念卢作孚诞辰130周年
近代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现代化乡村建设先驱、社会改革家卢作孚1893年4月14日出生于四川省合川县,1952年2月8日在重庆去世。在不长的一生中,卢作孚跨越“革命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三大领域,并在几方面都有成就。1938年秋,他勇担国难,组织指挥宜昌大撤退,挽救了抗战时期整个中国的民族工业,尤为世人所称道......
-
〓 智海观澜:获奖者如是说
1921年,法国文学家阿纳托尔·法朗士荣膺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发表声明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法朗士当时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虽然身体不好,却依然坚持出席了在瑞典音乐学院演奏厅举行的颁奖盛典。在一位专家发表......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北平的常三小馆有一种饼叫“许饼”,脍炙人口,是许地山从印度学来传授给“常三”的,故又名“印度饼”,为该馆食单上的保留节目。王世襄当年送给“常三”两副对联,其中一联云:“葱屑灿黄金,西土传来称许饼;槐阴淙绿玉,东门相对是常家。”雅好美食的名学者周绍良先生介绍这个饼的做法是:先炒鸡蛋,用铲铲碎,放在一旁备用。另起......
-
〓 手握画笔,心觅桃源——“绘本奶奶”蔡皋缘何受关注
【人物专访】 编者按 随着儿童阅读与审美素养越来越受到各界重视,“用图画讲故事”的绘本正成为小读者们的案头书,为其心智成长输送着丰富美味的精神食粮。 怎样的绘本适合儿童阅读?如何才能推动绘本精品迭出,给孩子们带来美好的阅读体验,为他们注入成长的力量?我们走近一些创造美、呵护美、传播美的绘本创作者、研究者、使用者......
-
〓 学人小传:冯沅君
冯沅君(1900—1974),河南唐河人。作家、学者。1922年毕业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32年与丈夫陆侃如留学法国,1935年在巴黎大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金陵女子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大学、山东大学任教。曾任山东大学一级教......
-
〓 “书痴掌柜”王国林
80后青年、武汉百草园书店店主王国林,被读者亲切地唤为“掌柜老王”。书店开办十年来,老王独自一人负责采购、销售、客服等所有工作。店里2万余册书籍,每一本书名、作者、出版信息、内容梗概、价格等,他都熟稔于心。实体书店面临的经营窘迫曾让他想过放弃,但他舍不得书友们。“一家书店开久了,你跟读者之间积累了非常纯粹、非常真挚的情......
-
〓 “中国恐龙之父”杨钟健的诗与文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杨钟健(1897—1979)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被业内尊为“中国恐龙之父”。除专业研究之外,他涉猎丰富,精通多国语言,热爱诗词和散文写作。在国外留学时他就写过多首思乡爱国的诗歌。回国后在长期的野外考察过程中,他不时记录自己的所行、所见、所思和所想,创作了多部游记,堪称科学家中的作家。......
-
〓 中医周超凡:行医六十载 人生渐展开
学人小传周超凡,1936年生,浙江省平阳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1957年考入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系。1963年毕业分配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1985年调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建立中医治则治法研究室并任主任,是中医治则治法领域的开创者与学术带头人。主编《中医治则学》《周超凡临证用药......
-
〓 2015永远的怀念(二)
林为干(1919-2015)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微波理论专家林为干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林为干1919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台山。作为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林为干一生长期致力于微波科学技术研究,在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出版著作四部,......
-
〓 何兹全:一个世纪的人和事
1948年,与同学在哥伦比亚大学(左为何兹全) 2010年3月2日,拍摄于北京师范大学小红楼(姜晓明 摄)这位百年沧桑的见证者,坐在轮椅上,穿行于雪后的校园。偶尔会有年轻的学生路过,向他打声招呼——那是一个时代向另一个时代的致敬了雪后的北京。早上9点刚过,100岁的何兹全就坐到了电视机前,看冬奥会滑雪比赛。运动员在空......
-
〓 “老舍先生们”的中文课——国际中文教育史上的文化名家
一提到老舍先生,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京味小说、幽默格调,似乎很难马上将“国际”二字与他联系起来。实际上,老舍青年时代曾受聘于英国伦敦大学,在执教的五年中不仅教中文、编教材,甚至“跨界”到当时新兴的音像和广播技术中,录“声片”、做讲座。而现代以来,像他这样走出国门,走上讲台,执教于域外学府的文化名家还不在少数。 ......
-
〓 周作人营救许广平?——从一则网络谣言说起
唐代王维《酬张少府》诗中有一名句:“晚年唯好静。”已届耄耋之年的我何尝不愿如此? 但某些人就是偏偏不让我心静,甚至可以说是有意拱火,让我不能己于言。我是专指那些网络造谣者。造谣是一种构陷,不能等同于不同的学术见解。对学术歧见理应尊重、宽容、保护,对谣诼诽谤则应该揭穿,斥责,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鲁迅《南腔北调集》中有一篇《......
-
〓 寻孔颜乐处 怀家国天下——何光荣的百岁人生
今年,何光荣已是期颐之寿。谈及百岁人生,他这样说:“年之高也,则资之深,资之深则阅人生之形象者众,体人生之味厚者深,则反复思考品味之天地宽矣。宽则乐道,乐道则安,安则定,定则能知其本末、先后、厚薄以及用力之多寡、深浅矣。”蒙山毓秀 耕读传家 1923年10月2日,何光荣出生于江西新喻县蒙阳乡茂冈村(今新余市渝水区......
-
〓 一生能著几两屐——林散之与沙曼翁的交谊
林散之先生与沙曼翁先生是当代书坛的两座高峰,二老晚年建立了深厚的私人情谊,我对此深有感触。曼翁师比林散之先生小了18岁,忘年相契,相互切磋,艺愈精而谊愈深。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林散之先生从苏州的一位前去请教的年轻人处第一次见到沙曼翁先生的书法作品便极为赞赏,之后便有了往来。据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二老每年都会互......
-
〓 2021永远的怀念(十)
刘世南(1923-2021) 2021年8月1日,著名文史专家、诗人,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刘世南在江西南昌逝世,享年99岁。 刘世南,1923年出生于江西吉安。幼年开始由父亲指导诵读古书十余年,接受正式教育至高一而止。曾先后在吉安、遂川、永新、新建等地担任中学语文教师。1979年,刘世南调入江西师范大学,......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史学家陈垣写信都用花笺纸,一笔似米芾又似董其昌的小行书,永远那么匀称,绝不潦草。藏书上的眉批和学生作业上的批语字迹是一样的。黑板上的字,也是那样。板书每行四五字,绝不写到黑板下框处,怕坐在后边的学生看不见。 ◎史学家钱穆《师友杂忆》中追忆西南联大的生活,说陈梦家、赵萝蕤夫妇云:“有同事陈梦家,先以新文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