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典型印象
编者按 7月22日,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这是在全党全国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举行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还表彰了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 广大文物工作者备受鼓舞、倍感振奋,纷纷表示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重要论述精......
-
〓 从手抄《素书》看——青年李大钊国学功底与救国思想
在李大钊的存世墨迹中,手抄《黄石公素书》疑似是他最早的一幅。此高仿真件为李大钊研究专家方行收藏,是在上世纪60年代据原件影印的,共十余页,后遗失。上世纪80年代末,终于在尘封的旧书堆中觅得几帧残页,甚为珍贵。此件系用毛笔抄写在绿竖道宣纸上,字迹工整,与现存历代出版的线装《素书》核对,格式大致相同,正文与文中之注均抄录。......
-
〓 他是先进教育理念的“播火者”
——追记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杨福家 【追思】 “毫无迟疑的信念和绝无虚妄的豪情”,一个卓越的科学家结束了他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著名核物理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杨福家,因病于7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86岁。 全世界对他的怀念络绎不绝。 “追求卓越”是他一生......
-
〓 宋太祖朝上的大事小情——摘自《大宋真天子:一代仁君赵匡胤》
当宋太祖的时代,很多割据的军阀都认为天命降临到了自己的头上,但是他们所理解的,显然只是天命的第一重含义。只有宋太祖“领悟”和“体贴”出了天命的第二重含义。 负土成坟就在太祖收复湖南、湖北的同时,占据两广的南汉国,乘此乱局,想要大捞一把,派兵进入湖南南部,攻城略地,抢劫财物。当时李处耘和慕容延钊还在湖南北部清扫周氏......
-
〓 学人小传:嵇文甫
嵇文甫(1895—1963),河南汲县(今卫辉市)人。哲学家、史学家、教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赴苏联留学,1928年归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1948年参与筹建中原大学。新中国成立以后,曾担任河南大学、郑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有《船山......
-
〓 追思·马克宣:做出自己的特色才是正途
马克宣 资料图片 你也许不知道马克宣是谁,但你一定忘不了他的作品。他是《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的动画制作,他是《三个和尚》《哪吒闹海》的首席动画设计、美术设计。他参与和执导的多部水墨动画片早已成为中国动画史上的经典。1981年,《三个和尚》捧得第32届西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熊奖;1988年,由他与特伟......
-
〓 斯人本色是书生——从卢作孚赠友人联语谈起
人生是短暂的,却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卢作孚是一位著名的爱国实业家,这是公认的事实,但不是全部的事实。卢作孚在1948年的时候说:自己前半生的时间,几乎都花在办教育上,“现在所办的实业,也等于是在办教育”(凌耀伦、熊甫编:《卢作孚文集》)。其实卢作孚的兴趣、爱好十分广泛,他在年轻时“爱编演话剧,吟咏诗文”(丁芦:《......
-
〓 张一清:探寻汉字文化基因
张一清看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人或许会记得张一清,他是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副研究员,专注于语言教学与测试研究。在这档中央电视台与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共同推出的电视节目中,张一清作为点评嘉宾持续参与。近年来,原创文化电视节目颇受欢迎,从《中华好诗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到《汉字英雄》《中国灯谜大......
-
〓 杨绛:钱钟书心中“最贤的妻 最才的女”
杨绛与钱钟书(资料图)腾讯娱乐讯 据文史参考报道,一百年过去了,岁月的风尘却难掩她的风华,多年前,钱钟书便给了她一个最高的评价:“最贤的妻,最才的女”,现在,她是这个喧嚣躁动的时代一个温润的慰藉,让人看到,“活着真有希望,可以那么好。”北京三里河一个属于国务院的宿舍小区,全是三层楼的老房子,几百户中惟一一家没有封闭阳台......
-
〓 走近文艺家·张学浩:从武生到名旦
73岁的他是位居“四小名旦”之首的京剧张派创始人张君秋之子。从小工武生的他,本在武生行当如鱼得水,传承的使命感却让他在40多岁改旦行,一切从头开始。他如地衣一样,紧紧吸附在京剧田园的土地上生长,并在时间之茧中不断磨砺、蜕变,再现了京剧大师张君秋的舞台风采,留下了父子一脉传承的佳话。“这就是血缘啊!这么多唱张派的人,也没......
-
〓 文化传承人·徐艳丰:植根沃土的扎刻大师
题图为徐艳丰作品“圆明园”。许涿 摄徐艳丰(中)在指导儿女研习秸秆扎刻技艺。张玉宇摄河北省永清县位于华北平原腹地,地势低洼,盛产高粱。高粱秆是当地人司空见惯的柴火、饲料或肥料,然而却有一位有心人,却用它制作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永清秸秆扎刻的传承人徐艳丰,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民。徐艳丰出身于木......
-
〓 大家·单士元: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民族文化
他,作为学者,承北京大学名师学问之衣钵,得营造学社巨匠精神之真谛,博览群籍,潜心明清文献与建筑历史研究,是我国提倡文献档案目录学的第一人,一生著录颇丰。他,作为领导者,于1956年扛起故宫古建筑保护的大旗,建立设计队伍和匠师体系,形成了故宫研究、设计、修缮一体化的科学模式,是当之无愧的故宫古建筑保护奠基人。他,作为保护......
-
〓 博学明理的国际文化使者——沙博理生平记述
沙博理 资料图片 “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我从未失去我身上的美国味儿,但我越来越感到中国是我的国家、我的家园、我的家庭。中国社会有一种从容舒适的温暖和亲切感,我希望永远不要改变。”在中国生活工作了一个甲子之多的沙博理,曾经这样表达他对中国的赤子之心。10月18日,这位老人在北京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8岁。助力中国革命......
-
〓 赵望进 情痴楹联 笔墨含香
赵望进 资料图片 七十有四,古稀之年,本应含饴弄孙,颐养天年,何必这么忙,这么累呀!有人大不解,但朋友们却点赞:“赵望进,这老头儿,活得有境界,有滋味!” 近来,人们见赵望进走路一拐一拐,一问原来是下楼扭伤了脚,每天进家爬楼,很不方便。 有人劝赵望进在汾河边买套有电梯的房子,他只是淡淡一笑。“他这个人......
-
〓 元亨之际忆哲人,斯文斯道不远复
冯友兰先生,1895年12月4日生于唐河县祁仪镇祖父家中。1990年11月26日病逝于北京友谊医院,享年九十有五。2015年是冯友兰先生诞辰120周年,哲人已经离开我们25年了,但今天我们并未忘记先生。25年过去,哲人所扎根思考的这片土地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哲人所眷恋的中华文化的命运也发生了巨变,这一切让我们不得......
-
〓 翰墨往事:费新我从善如流
1959年,费新我的右腕因关节结核而致残,功能丧失,再也不能挥笔书写。他开始尝试用左手书写,每天伏案苦练,克服了生疏、势逆、手腕迟钝三道难关,终于形成了独特的“新我左笔”风格。他的成功,与虚心接受批评,从善如流是分不开的。他的字原来学的是赵孟頫一路,流利而清秀。自从改为左笔之后,开头时他仍以赵体为主,每天都写。早上去公......
-
〓 2014全国教育楷模·潘懋元:高教泰斗 学人典范
潘懋元在学术沙龙上。 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供图 名片朴素干净,头衔只有简单的两个字:教授。 人亦如此。一袭经典的白衬衫、灰西裤,未到采访时间,94岁的厦门大学教授潘懋元就早早等在房间里。见到记者前来,坚持站起身和每个人握手,双手递送名片。 一派传统文人的端方姿态。自1935年初登讲台的那一刻算起,整整7......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人在年轻时多半思想偏激,但随年龄增长,又会有所转变。俞大维尝谓自己幼年时读线装书,青年时读洋装书,晚年又重读线装书。 黄焯,黄侃侄子,专治音韵训诂。抗战时,日军轰炸武汉,大家跑防空洞,黄焯仍端坐屋中,以朱笔一丝不苟圈点《毛诗》。 语言学名家赵元任内向幽默,他的神仙伴侣杨步伟则热情开朗。赵元任后来在解......
-
〓 王力《谈标点格式》与孙氏兄弟
1939年7月30日,《今日评论》2卷6期发表了王力先生的文章《谈标点格式》。 实际上王先生《谈标点格式》一文的标题若编排为“论标点 格式”或更恰当,因该文除谈标点符号的误用以外,还有汉语文章所引英文首字母是否需要大写和汉语文章横排还是竖排等“格式”上的问题。其中标点符号误用部分主要讲了句号应用点不用圈,避免顶格......
-
〓 影响我学术人生的良师——傅璇琮先生
在我书房案头的玻璃台板下,摆着一张傅璇琮先生与我的合影。那是2007年3月,在北大举行的“邓广铭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学术研会”上的留念。我特别珍惜这一张合影,这是因为它联着直接影响我学术人生的两位贵人——邓广铭先生与傅璇琮先生。关于邓广铭先生,我已写过专文《北大名师奖掖后进之典范》,缅怀邓先生在我宋史研究道路上的奖掖和勉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