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苏轼的前身与后身
文学史上有成就的作家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被研究的多,被附会的也多。作为北宋文坛巨擘,苏轼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和个人生活的点点滴滴,几乎都被梳耙尽了,甚至连他从哪里来、向何处去之类的前身后身问题,都未能逃脱人们的附会。 关于苏轼从哪里来,据北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七“梦迎五祖戒禅师”条记载,苏辙(字子由)被贬为高安盐......
-
〓 徐悲鸿:融西贯中腾奔马
田横五百士(油画) 徐悲鸿 2011年10月30日,初冬的丹佛不仅迎来了第一场瑞雪,也迎来了一场来自东方的艺术盛宴,“徐悲鸿——现代中国绘画的开拓者”大展在被公认为美国中西部最好的丹佛艺术馆隆重开展。 脍炙人口的奔马,写意洒脱的中国水墨画,使观众领略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艺术魅力。精彩纷呈的素描作品,生动传神的......
-
〓 新旧之争、师生之争抑或派系之争—由傅斯年评马叙伦《庄子札记》谈起
如果傅斯年当年没有写这篇酷评,则马叙伦有可能在那晚决定陈独秀命运的聚会上,多少为其美言几句,如此陈独秀的命运或可改写。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固然有其必然性,但当事者的经历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变化,即便十分微小,也有可能成为促使其做出重大决定的催化剂。1919年1月,傅斯年在其主编的《新潮》创刊号上刊发了他写的三篇书评,一篇评王......
-
〓 述往·叶淑穗:守护鲁迅文物
我和叶淑穗先生相识于两年前。两年来,围绕着她的人生经历,我们聊了很多,聊得最多的,是她一辈子的事业——鲁迅和鲁迅文物。大时代中的一叶扁舟 叶淑穗1931年1月生于北京,父亲叶梯云学习铁路专业,母亲姚秀贞毕业于广州夏葛医学院,是中国最早的一批医学女大学生之一。母亲在其表兄詹天佑的帮助下,成立了北京最早的私人妇产科医......
-
〓 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发展——孙伯鍨哲学思想与贡献研究
孙伯鍨(1930—2003),我国著名哲学家。早年在华东团工委机关工作。1954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58年毕业后在北京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哲学系辩证唯物主义教研室任教。1975年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任哲学系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后担任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副会长等。孙伯鍨致......
-
〓 资华筠:舞者 学者 仁者
2013年10月26日资华筠在家中为光明日报创刊65周年进行口述实录。宫苏艺摄 12月9日,我国著名舞蹈表演艺术家和理论家资华筠因病医治无效于北京辞世,享年78岁。她辉煌的人生中,不仅在舞蹈表演艺术上成就卓著,在理论教学领域也是硕果累累。 资华筠原籍湖南,作为中国金融学界泰斗资耀华之女,资华筠深厚的文化素养......
-
〓 傅璇琮先生印象:汲古得修绠 绩学若灵光
编者按:傅璇琮(1933-2016),1933年11月生,浙江宁波鄞州区人。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因院系调整,入北京大学就读中文系,1955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57年落入“反右”彀中,遂离开北京大学,先后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从事编辑工作。曾任中华书局总编辑、国家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秘书长、副组长,唐代文学学会......
-
〓 不以中医治病,却用中医治学——陈寅恪的“中医观”
作为中西文化兼通的文化大师,陈寅恪对中医药的态度值得注意。大致而言,他认为中医治病确实有效,但因为没有相应的理论体系,所以他不相信中医,尽管他出身于一个中医世家。陈寅恪的“中医观”比较集中体现在《寒柳堂记梦未定稿》的《吾家先世中医之学》中,他特意用一节篇幅论述其祖上数代皆精通中医并成功治愈不少名人之事:吾家素寒贱,先祖......
-
〓 编辑往事:四十年,与郭书春先生的合作与友谊
“《九章算术》汇校本完成后,找出版社时却到处碰壁。借口是‘赔本’,实际上因为我当时是个助研,没有名气。正在这时,全国政协委员、辽宁师大梁宗巨教授向辽宁教育出版社俞晓群先生推荐了我的书。见面时我开门见山地对晓群说:我的书赔钱。晓群很干脆:只要书好,我不怕赔钱。”自1982年大学数学系毕业,我一直从事编辑工作,至今已有将......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周作人1943年写《怀废名》,其中说到废名和熊十力争论的故事:一日废名与熊十力论僧肇,两人大声争论,忽而静止,进去一看,则他俩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哼哼地走出,但到了第二天,废名又来与熊翁讨论别的问题了。◎夏志清在北大做助教,专心治学,细读勃雷克全集和参考书两三遍,慎重下笔以勃雷克为题作论文,获得留美奖学金。夏......
-
〓 傲骨立天地 奇文鉴古今——史学家陈垣与故宫博物院
南粤骄傲初入京师在大师云集的近代学术史上,陈垣是一个特例,他自学成才,既无师承也未读大学,更无留洋史,他一生的学问全部来自于传统文化的熏陶,来自于他求知若渴、数十年如一日的读书与研究。陈垣将自己的书斋取名“励耘”,以激励自己坚持耕耘之精神。陈垣自幼嗜好读书,《书目问答》《四库全书总书》两部目录学著作引领他走上学问之路。......
-
〓 “昆曲清口”第一人吕成芳:传唱昆曲的美妙
吕成芳在弹奏古琴。本报通讯员 王思哲摄身着粉衣罗帽,款步姗姗地走上只有两平方米的舞台,一把琵琶、一张古琴、一副亮嗓……许多人慕名来到江苏苏州平江路上的伏羲古琴文化会馆,只为一睹吕成芳版《牡丹亭》的风采。春节期间,记者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苏州平江路,寻访这位传播昆曲艺术和苏州文化的民间艺人。吕成芳何许人也?她是一位业......
-
〓 学人小传:庞薰琹
庞薰琹(1906—1985),江苏常熟人。艺术家、设计家、艺术教育家,中国现代美术运动的先驱和现代设计艺术教育的奠基人。1921年考入震旦大学预科,1925年赴法留学。1930年回国,在上海美专、北平艺专等校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教务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等职。庞薰琹广涉绘画、装饰艺......
-
〓 高山仰止,遗范难追——追忆白化文先生
1999年我在北大昌平园读大一时,春季学期上李国新老师的“中文工具书”。课余时间,我受园区学生会委派,邀请李老师代表信息管理系为全园学生开设一次学术讲座。李老师谦逊而坚决地推辞了,同时又郑重推荐白化文先生,说这可是咱们系的老前辈,学问大得很! 当时我们全班同学都十分敬服李老师“玉树春风里,英发授教时”的学者风度,而令李......
-
〓 周慕西博士——北大教授捐书第一人
周慕西教授在书房一角 北大图书馆建馆百十年,兼收并蓄,蔚为大观。然初创时期,筚路蓝缕,举步维艰。幸教职员工,有识之士,慷慨捐赠,嘉惠学人。检阅馆史,饮水溯源,北大教授向校图书馆赠书者,周慕西博士当属第一人。 1923年的《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概略》一文中提及:“周慕西博士捐西文书一千二百二十七本,……周博士所......
-
〓 鲁迅的衣食——摘自《走近鲁迅》
《走近鲁迅》(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0年6月出版)是由三百个鲁迅的人生片段连缀而成,是一本故事文体的鲁迅传记。“衣食”一节,讲述的是鲁迅的穿衣与饮食,反映了鲁迅时代的生活背景。 袍褂党马褂原为明代的军服,清代时为便于骑马而形成流行服装。满族人骑马时内着长袍,外套马褂,显得威武庄严,号称“长袍马褂”。清代男......
-
〓 学人小传:戴逸
戴逸,1926年9月出生,江苏常熟人。历史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曾任中国史学会会长。1944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铁路管理系,1946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48年进入华北大学学习,后留校任教。1950年中国人民大学成立后,一直在该校执教。曾任中国史学会会......
-
〓 在钞票上“绣花”——记钢版雕刻工艺美术师刘大东
5月28日,记者走进在北京印钞有限公司举行的刘大东雕刻绘画艺术展。展览大厅正中央,一幅长12米、宽6米题为《民族魂》的巨幅油画跃入眼帘。只见画面上黄河飞流直下,在壶口形成瀑布,奔腾咆哮,发出振聋发聩的低吼。但是走近一看,就会发现这幅油画与普通油画有些不同,原来画中所有的下笔都是一条条直线,仿佛刀刻一般。“这幅画将油画与......
-
〓 学人小传:罗国威
罗国威,1944年生,四川洪雅人。古典文献学家。1983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学院(现四川师范大学),1985年调入四川大学。曾任中国《文选》学研究会理事、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古代文学分会副会长。著有《刘孝标集校注》《昭明文选丛考》《六朝文学与六朝文献》等,主编整理《古文辞类纂笺》。...
-
〓 戴逸:涓水洪流汇清史
“我在人民大学接受了教育,工作在这里,成长在这里。吴老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他是我心中的旗帜。”2013年12月17日,著名历史学家戴逸荣膺第二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深情追忆老校长吴玉章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已越一甲子的岁月里,戴逸先生毕力于清史,“可说是寝于斯,食于斯,学于斯,行于斯。清史是我的理念之归宿,......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