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曾远离的北平——父亲侯仁之的留英生活片断(上)
投师要投名师1940年5月,父亲侯仁之在他的硕士论文《续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山东之部》的序言中的第一句话是:“民国二十三年秋,余以选择大学本科论文题目,就教于洪煨莲师。质以兴趣之所在,冒然以地理对。”这是在1934年秋,他还是一名燕京大学历史系三年级的本科学生,当洪业师(洪业号煨莲,取Wil-liam的谐音)问及学......
-
〓 复旦闻见录:回忆章培恒先生
我是什么时候第一次见到章先生的,现在已不可考。本科的时候我对于他并不算了解,只是偶尔听老师或高年级的师兄师姐们提起。当时我想,一个人能让这么多老师和学生同时对其肃然起敬,其为人学问必有不同流俗处。也许正出于这一点小小的意念,促成我在中文系读完硕士后主动打报告申请转至先生门下。古籍所常常会被看作是中文系的一个研究室,不仅......
-
〓 清华四大导师说国学(其一)
20世纪20年代初,留美预备学校出身的清华为减弱自身“洋奴学校”的印迹,决定成立国学研究院,邀请在中国学术文化方面学养精深,“稔悉欧美日本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又具科学治学的学者入清华执教。由此,被誉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的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走上三尺讲台,著书立说,传承国学。梁启超:我中华文......
-
〓 李济远:承祖训办书院推广阅读传道授业
李济远在山东农村教育一线工作多年,心忧乡村儿童的成长。他把婚房腾出来,自费投入数十万元扩建了村里的农家书屋服务孩子们。李济远夫妇周一到周五义务辅导孩子们学习,周末则开设传统文化与艺术类免费课程。在他的公益精神感召下,数百名志愿者前来推广阅读,书院也在周边开设了8个分院,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乡村阅读氛围日渐浓厚。李济远被评......
-
〓 何怀宏:学术让我欲罢不能
何怀宏 1981年蛙鸣正盛的夜,一个年轻人却选择了自我毁灭。 当27岁的何怀宏第一次从报纸上读到苏克俭日记时,他为这位才华出众的同龄人的离开,感到深深的震动和忧伤。 “这个‘现在’不怎么好。”何怀宏写道。“人们得不到交流,感到自己的无力,连躲避、退隐也谈不上。你不是牺牲者就是从犯。没有激动,没有热情,......
-
〓 家风滋养下的百年书风
书为心画。一点一画,无不流露着作者的心性与修为;只字片纸,无不折射着书家人格的光辉。一个书家的成功,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与天赋;如果是一个家族,父子相传,兄弟争胜,夫妻比试,姻亲相较,书家辈出,前后称雄数百年,那肯定离不开悠厚的家风和良好的教养。琅琊王氏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化望族,这个家族无论是庙堂权贵,还是清淡名士,或是书画......
-
〓 “校长妈妈”张桂梅:燃烧自己 点亮梦想
“姑娘们想我了,我得赶快回学校,守着她们学习。”在人民大会堂荣获“七一勋章”、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后,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急匆匆从北京赶回华坪。64岁的张桂梅,步履蹒跚,双手贴满止痛膏药,却无时无刻不挂念着她的学生。“让学生们远方有灯、脚下有路、眼前有光。”张桂梅以弱小的身躯,......
-
〓 国人当醒 善育儿郎——记老艺术家侯一民一次“走题”的发言
侯一民 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 日前,集纳了古元、侯一民、詹建俊等多位艺术家的70幅反映中国人民抗战内容的作品“民族先锋中流砥柱美术作品展”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展览开幕式上,侯一民代表艺术家发言。他只介绍了几句与邓澍共同创作的油画作品《抗战斗士——宋庆龄》的意义,继而话题一转,从艺术转向了孩子的教育问题,呼吁关注孩子的......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傅斯年创史语所,郭廷以创近史所。王尔敏曰:傅斯年气魄宏大、勤能博学,有开拓精神,要求其追随者循其意志特识而做研究;郭廷以则醇厚朴讷,稳重踏实,疏淡放任,不加要约。 大约上世纪30年代中期,章太炎、黄季刚同来北平。谢国桢、刘盼遂等同宴之于同和居,以求教请益。主人特为在楼上辟一雅洁房间,预备了好饭菜。章太炎口......
-
〓 张琴:唤醒中国蓝夹缬工艺
张琴 资料照片 在北京艺术博物馆的展厅内,为期两个月的“中日夹缬联合展——中国蓝夹缬·日本蓝板缔、红板缔”正用绚丽的蓝红色彩为观者呈现一种跨越千年的技艺。这次展出的两国雕版防染印花工艺精品,均代表了夹缬的不同分支。这种工艺,盛行于我国的唐代,后传至日本。我国的工艺在18世纪后向单色蓝夹缬转变;而日本夹缬也朝单......
-
〓 走近大家:国匠吴良镛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联合主办的“国匠:吴良镛学术成就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亦恰逢吴良镛99周岁华诞。吴良镛院士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城乡规划学家和教育家,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七十余年来,他一直坚守在教育和研究岗位,胸怀祖国,心系人......
-
〓 名人纪事:十分像“人”
夏丏尊与李叔同,曾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校共事,夏担任舍监,李担任图画音乐教员。一次,学生宿舍失窃,怀疑聚焦某人,但查来查去,始终没有搜到证据。夏丏尊身为舍监,自觉管理不力,破案无方,陷于深深的苦恼。他去找李叔同求教,李叔同说,这事好办。你说好办?那么,我应该怎么办呢?“你肯自杀吗?”李叔同指点他,“你若出一张布告,说做......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18世纪英国大学者塞缪尔·约翰逊,有渊博的古典学问,以一人之力编成《英语词典》。在编写词典之初,约翰逊曾向一位贵族请求支持而受到这位贵族的冷漠对待。七年之后,当词典编就,即将出版时,这位贵族却抢先给予好评,并向人示意希望约翰逊能把这部书献给他。约翰逊致信这位贵族,措辞文雅、礼貌,拒绝之意则坚决,约翰逊信中说:“他看着......
-
〓 走近文艺家·齐·宝力高:真正的演奏家能把音符送到观众神经里
77岁的他一辈子只干了一件事情——拉马头琴,并创下多个“第一”:出版了历史上第一部蒙汉双语马头琴演奏法的书籍、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支马头琴乐团,创作了马头琴史上第一首齐奏曲目《鄂尔多斯高原》,第一个把马头琴演奏从草原带进奥运会开幕式现场。他说,只会拉琴的是琴匠,真正的艺术家能用音乐传递思想。眼前这位77岁的蒙古族老......
-
〓 如何开展有效的书法教育——走近书法教育家陈忠慧
初识陈忠慧教授,见他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声音洪亮,话语里激荡着“责任与担当”。 在山西国学教育基地,谈及对娃娃们的书法教育,陈忠慧语重心长地说:“近年来,中国书法所依托的‘人文氛围’被淡化,传承中华文化显得尤为重要,‘根’和‘魂’不能丢!”追寻中护“根” 翻阅陈忠慧的履历,循着他的人生步履,体味到一......
-
〓 李兆顺:以画疗“心”
资料图片李兆顺的《荷塘月夜》被清华大学赠予比尔·盖茨收藏。资料图片在英国的泰晤士河上,有座历史悠久的波利菲尔大桥,原本是黑色的。曾几何时,一些抑郁的人常常在这里自杀。专家建议把桥身漆成绿色,此后的一年来此轻生的人开始大量减少。古时的隋炀帝曾多病缠身,御医百药无效,民间医生莫群锡只是送上一幅青绿山水画,请隋炀帝反复观赏,......
-
〓 记与张中行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
我是1987年调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室古代史组工作的,当时已经40出头了。入人教社前,我因翻阅过《负暄琐话》,所以知道张中行先生大名,但未见过面。入人教社后,听同事们讲,张先生是《青春之歌》中余永泽的原型,就很想让同事指给我,哪位是张中行先生。有一天,在办公楼东侧,一位同事告诉我:“马先生你看,往楼门里走的那位......
-
〓 傅抱石的屈原情结
中国画重在写意,中国诗讲求意境,于是诗画天然联姻。我国很早就出现了诗意画,并形成了悠久的传统。尤其唐宋以后,诗画创作更盛,名家联翩而出,名作屡见不鲜。近代以降,傅抱石就是中国诗意画的杰出代表人物。 提到傅抱石,人们会自然想起他水墨淋漓、苍郁浑厚、气势如虹的山水画。其实他的山水画与人物画双峰并立。近代艺术史家常任侠......
-
〓 学人小传:彭立勋
彭立勋,1937年生,湖北谷城人。美学家。196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曾任中文系副主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教授。1987年由国家教委选派至英国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1988年调往深圳,任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首任院长,深圳市社会科学联合会首届主席、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美的欣赏》......
-
〓 追忆钱存训先生
1948年邓嗣禹、董作宾、钱存训(至左向右)在芝加哥大学校园合影钱存训据美国人文社会科学在线网2015年4月10日披露,著名华人汉学家、中国书史和文化史研究泰斗,留美学者钱存训先生于4月9日在芝加哥去世,享年105岁。由于外公邓嗣禹(1943-1947年兼任馆长)与钱存训先生曾经是芝加哥大学远东图书馆前后任馆长,对于钱......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