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谢冕:特别的古远清
在中国学术界,古远清是一个很特别的现象。他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角落”,做着一种引人注意的学问。他的学术研究具有创造性和开拓性。据我所知,在大陆和中国的台、港、澳地区,以及世界华文文学研究界,他的研究范围几乎涉及了这些地区的文学史、文学理论批评史、各种文类和各地区、各类作家的单独的、综合的和比较的研究。研究范围广是一个特......
-
〓 古诗里读中国——墨西哥诗人帕斯的东方畅想
“渔夫的歌飘荡在静止的岸边,王维酬张少府,在其湖心的茅庵中,然而我却不愿在圣安赫尔或科约阿坎有个智者隐士的居所。”结束多年外交官和国外旅居生活后,墨西哥诗人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年—1998年)借用中国唐代诗人王维作品意象,写下了长诗《回归》。 帕斯曾将许多中国诗歌译成西班牙文,他在《双重火焰》一书中写道,古......
-
〓 王宁:魏建功先生与20世纪上半叶的汉字研究
魏建功先生一生对中国的语文现代化作出的贡献十分辉煌,最值得称道的两件事:第一是1945年担任当时的台湾省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带领一批由大陆过去的语言学家同心同德,艰苦奋战,把日本人殖民统治50年强制推行的日文日语的影响从台湾语言中从弱化到铲除,实现了中华民族国语的规范;第二是1950-1953年,牵头组建新华辞书社,主......
-
〓 梅花与才子不老——陆文夫先生印象
周末临时起意,想去苏州住一晚,散散心。因为咳嗽刚刚好些,精神不济,几位老朋友只见了陶文瑜一个。和文瑜喝茶聊天,听他说陆文夫老师竟然走了十年了,不由得像杜甫所说,“惊呼热中肠”了。 住在南园,楼下有白梅花,暗色、虬劲的枝干上疏疏绽放出俊俏而轻灵的花朵,清雅自在,气定神闲,那种意态和气质,仿佛能让人瞬间离开尘......
-
〓 古籍版本学家魏隐儒——从一通信札谈起
魏隐儒(1916—1993)是有名的古籍版本学家,在古籍版本鉴定与研究领域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原名魏文庄,曾用名魏文潜,河北辛集(原束鹿县)人,早年供职于中华书局,1949年以后转入中国图书公司、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后来供职于北京市文物局,从事古籍版本研究、鉴定。在二十世纪以来的古籍版本鉴定、印刷史研究方面,魏隐儒称得上......
-
〓 薛亮委员:潜心创作才是画家最好的状态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国画院副院长薛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这次来开会是需要“倒时差”的。记者听后很纳闷:“您是刚从国外回来,还是平时都在上夜班?”薛亮说:“我平时总是晚上画画,有时画兴奋了,到第二天早上10点才收工。”“16年前,我还是新华日报总编室美术版编辑。上夜班的时候,稿件迟迟不来,我就一边画画一边等稿。......
-
〓 学人小传:吴调公
吴调公,1914年出生,2000年去世,江苏镇江人,文学理论家。1935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中文系,曾在江苏省立镇江师范任教。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在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任教。著有《李商隐研究》《古典文论与审美鉴赏》《古代文论今探》《神韵论》等。...
-
〓 人物·大家·李祥霆:古琴今声
李祥霆(右一)与查阜西先生(右二)在一起 李祥霆,满族,祖籍辽宁岫岩,1940年出生于吉林省辽源市。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琴会荣誉会长(前会长)、国际古琴学会荣誉会长、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名誉理事、中艺伏羲古琴文化中心理事长、伏羲琴院院长、北美琴社顾问、伦敦幽兰琴社艺术指导、澳门......
-
〓 顾颉刚如是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蓝本事件
1 关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蓝本事件,陈源的表述是“窃贼”、“抄袭”、“整大本的摽窃”,胡适的表述是“万分冤枉”、“洗刷明白”,顾颉刚的表述是“蓝本”、“剿袭”。 蓝本事件是一个老话题,几乎与《中国小说史略》的出版同步出现,1924、1926年在女师大风潮和厦大国学院风潮都有体现,1936年在鲁迅逝......
-
〓 学人小传:吕振羽
吕振羽,1900年生,1980年去世,字行仁,学名振羽,湖南邵阳人。史学家,教育家。192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1933年执教于中国大学并参加中国社会史论战,曾任塘田战时讲学院副院长、华中局高级党校教员、延安中央研究院特别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东北人民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
-
〓 钱锺书为什么没有被打成右派?
1949年,面对改朝换代的变革,钱锺书夫妇最终选择留在国内。杨绛说:“解放前,我们是读过大量反苏小说的。但我们不愿远走他乡去当二等公民,仰洋人鼻息。我们爱祖国的语言文化,也不愿用外文创作,所以在世局嬗变之际选择留下。谣言传说共产党要‘杀四十五岁以上的知识分子’,凭常情可以否定,或只算我们‘短命死矣’,不愿离开父......
-
〓 从《思乡曲》到《李白诗八首》——马思聪音乐里的家国情怀
有人说,马思聪的《思乡曲》是中国小提琴第一首堪称世界精品的杰作,可与后来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媲美。然而,作为第一首走上国际舞台的中国小提琴独奏曲,今天已经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了。 马思聪生于粤剧之乡汕尾,他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旋律中长大的。十三岁时马思聪就赴法国留学,师从巴黎音乐学院名教授学习小提琴。后来又师从名师学......
-
〓 《中华读书报》2021年度作家·王安忆:我对想象的活动始终没有倦意
一把刀,故事从谁讲起?千个字,写到哪里结束?莫言看过王安忆的《红豆生南国》之后作了一个精妙的比喻:“我看王安忆的小说经常产生联想,仿佛在观察一匹织锦或者丝绸,打开漫长的画卷,上面图案一会儿是牡丹,一会儿是凤凰,图案在变化,具体针法不变……千针万线,一丝不苟,一条跳线都没有”。某种程度上,这评价可视作王安忆多年来......
-
〓 在湖湘大地上探索古代中国——张春龙与里耶秦简发掘
在沈从文先生的笔下,他的家乡湘西是一个清奇秀美、民风淳朴的地方,富有一种神秘的魅力。 2002年6月3日,正是在这里——湘西龙山县酉水畔,里耶古城遗址一号井现场负责人邹波平发现一块木片上有奇怪的墨迹。由此,里耶秦简发掘和研究拉开了序幕,有人称之为“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张春......
-
〓 言不得过实 实不得延名——赵元任研究语言学的实事求是精神
七十岁时的赵元任 资料照片赵元任是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他学贯中西,横跨文理,兴趣广泛,不仅是语言学大师,在音乐理论和创作方面也有很高造诣。他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在美国留学期间对数学、物理、哲学等学科有过专门的学习。因此,他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既有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影响,也深受我国传统学术思想的影响。他从事现......
-
〓 民国先生,远去的精神——访《先生回来》策划人邓康延
邓康延,曾经的香港《凤凰周刊》主编,现在的深圳越众影视公司董事长、纪录片制片人,也是一位“非专业”的策展人。邓康延具有浓厚民国情节,由他策展的《先生回来》通过全媒体讲述了民国时期具有较大影响的十位人物。先生回来2012年12月28日,邓康延和他的《先生回来》全媒体致敬展一起来到了南京,邓康延上一次重要的南京之行是来拍摄......
-
〓 陈寅恪与弟子的学术交往
清华国学院成立之初“四大导师”中以梁启超和王国维门下弟子最多,原因在于无论政治上还是学术方面梁启超都当之无愧四人中的“老大”,而王国维则是四人中学术成就最高、治学也最精者。赵元任因所长在语言研究,不但对外语要求较高,而且要求能够运用西方现代语言学方法进行方言研究,故那些致力于传统国学研究的学生对他兴趣不大。但他毕竟是哈......
-
〓 大家·吴作人:丹青简雅夺天工
吴作人先生是20世纪中国美术事业开拓前行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人。他不仅自20世纪50年代起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80至90年代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直接策划组织诸多美术教育和美协工作的重大事项;更以自己杰出的创作实绩和鲜明的个性风格,在当代中国画坛树立起既有深厚传统底蕴、又洋溢强烈时代精神的文化标杆,为探求中国美术......
-
〓 朱家溍先生的气度
朱家溍先生于2003年逝世,所留下的文字、音像等作品整理出版却依然很频繁,还举行过数十次大小专题缅怀。看到与怹的合影时,会觉得谆谆教诲言犹在耳,听闻怹的音像作品更似身临其境。人们大多关注朱家的那几次将文物捐献给国家,却只剩下“凡物有聚有散,有散有聚,聚是一乐,散而能得其所,也是一乐”这由衷的话语。适逢北京出版社编选朱家......
-
〓 宗文龙:传统文化出版梦
2014年3月,杭州某小区,中国国宝文化研究中心。 应门的是一位长者,身材敦实,长发飘洒,脸色红润,黑外套,灯笼裤,双睛炯炯有神,一副仙风道骨。他叫宗文龙,71岁。龙腾书海 1993年,一条消息震动浙江出版界:宗文龙辞职了! 作为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宗文龙在将出任局长的热传中突然提出辞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