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心游天地外 意在有无间——悼念张世英先生
9月10日传来消息,张世英先生在上午去世了。我大为震惊。张先生身体这么好,怎么会突然去世?张先生今年正好百岁,照过去的观念,当然是长寿了。但是在我们的心目中,张先生现在去世,还是太早了,令我们无限悲痛!前年(2018年)12月18日,《张世英书法集》出版,我们在燕南园56号院举行新书沙龙。张先生在会上讲话,讲得那么好,......
-
〓 陈望道:中国语文现代化的先驱
著名学者、教育家、语言学家陈望道先生,是现代进步思潮的先驱者和语文现代化的倡行者。130年前(1891年),陈望道出生于民族危难之际,自幼立志,为救国救民、振兴民族而奋斗终生。自戊戌变法时代开始,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救国必须启智,启智必须兴教,语言文字是教育的基础。自切音字运动以来,几代知识分子接续努力,为中国......
-
〓 我眼中的名人·吴为山:塑出中国人的精气神
日前,吴为山韩文版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题雕塑作品集《魂兮,归来》在韩国出版。这是蜚声海外的著名雕塑家吴为山最新的作品。据他回忆,自己接受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创作设计大型组雕是在2005年12月15日,那是“大屠杀”祭日——12月13日的两天后。2007年重阳节,夜已经深了,吴为山的妻......
-
〓 美国的“头号中国通”费正清——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八
费正清(约翰·金·费尔班克JohnKingFairbank1907——1991),英国牛津大学中国学博士,哈佛大学终身教授,著名历史学家,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美国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泰斗,美国的现代中国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被誉为“头号中国通”,哈佛东亚研究中心创始人。历任美国远东协会副主席、亚洲协会主席、历......
-
〓 钱碧湘:与钱锺书先生的一段往事
《老子》云:“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依。”哲人哲言,也应到了我身上。1970年3月中,我抛夫别子,孤身一人去河南息县东岳公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干校报到,军宣队安排我暂栖文学所连队。我剖腹产后体虚多病,有好心人代为说项,把我从工地转到老弱病残组。我就此因祸得福,认识了钱锺书先生。当时,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盖宿舍,和泥的和......
-
〓 大抵心安即是家——祝贺顾彬教授七十华诞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书影顾彬与本文作者的合影顾彬 2011年2月,顾彬(WolfgangKubin)教授从波恩大学汉学系荣休,离开他担任了四分之一个世纪的教授位子,同年9月来到北京外国语大学任教,与北外签了5年的协议。王维(699或701—761)在《酬张少府》诗中写道:“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一生劳顿的诗......
-
〓 为共和革命而牺牲之第一人——孙中山为何盛赞陆皓东
陆皓东(1868—1895),广东香山人。1895年与孙中山策划广州起义,被捕遇难,被称为“为共和牺牲之第一人”。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历程中,英勇捐躯的烈士数不胜数,而在百年前的辛亥革命历史上,在残暴的清廷酷吏屠刀下慷慨就义的“第一人”,则是孙中山早期革命同志和忠实助手的陆皓东。孙中山就曾称其为“吾党健将”,并高度评价......
-
〓 学人小传:林冠夫
林冠夫,1936年生,2016年去世,浙江永嘉人。 1957年考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62年毕业,同年考取复旦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师从刘大杰、朱东润、蒋天枢、鲍正鹄、王运熙等,1965年毕业。曾在中国影协、国务院文化组工作,1975年始任职于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今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曾任中国红......
-
〓 放翁最后的立秋
宋庆宗嘉定二年(1209年),大诗人陆游85岁,在老家绍兴,迎来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秋天。这年的秋天,和往常没有太大的不同,“从来泽国秋常晚”,秋虽来了,但暑气未退,草木未凋。所不同的是这年刚一立秋,我们的诗人就病了。这年立秋,是在夏历七月初六至九日。立秋为秋季的起点,意味着阳气衰退,阴气渐长,植物由枝叶自由舒张,欣欣向荣......
-
〓 令人怀念的德炎先生
以“怀念我们的老朋友杨德炎先生”为逝世十周年追思会的主题,真亲切,也真能反映德炎先生的为人!何况,他的朋友真是“遍天下”,相信德炎先生在天之灵,也会喜欢。亲切和蔼、以诚待人,是他一生的为人之道。因为疫情,无法应商务印书馆之邀,赴京参加追思会,实在遗憾,也实在内疚。谨能撰文,以寄托对德炎先生的怀念。一我视德炎先生为大哥,......
-
〓 士不可不弘毅——专访何兹全
一对幸福老伉俪 “一对幸福老伉俪”——与夫人郭良玉在红楼前(郭红松摄)“老头,电话,光明日报的。”电话那头传来何兹全先生夫人郭良玉的声音,铿锵有力,爽朗圆润,从中分明能感觉到,两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生活得那么健康、滋润,那么祥和、幸福。初夏的一天,我如约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那片低矮的红楼区。走进书房,正在伏案看稿的何先生轻轻松......
-
〓 伯乐先生 斗南一人——我心目中的李伯谦老师
【述往】 我本名何努,北京生人,自1981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后依次改为考古系、考古文博院、考古文博学院),便与李伯谦先生结下了亦师亦友、形如父子的情缘。我是李伯谦先生的硕士和博士,在李老师的弟子们当中与李老师(我及我的家人都习惯尊称李伯谦先生为李老师)交往的历史最久,李老师对我倾注的心血也最多。我......
-
〓 一代代传承下去的是正派和正直——文物大家朱家溍的精神坚守
明永乐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本报记者 李韵摄) 宫中春色资料图片 八仙吕洞宾彩衣(本报记者 李韵摄) 1943年,趁着重庆冬季雾天没有日机轰炸,故宫博物院决定在重庆市区两路口举办一次短期展览。在粮食部门任“专员”的29岁的朱家溍被故宫借调过去当临时工。这件事让朱家溍空前高兴。受家庭影响,朱家溍从幼年时期就对金石书......
-
〓 汤一介:用宽容明智理性的学术视角研究宗教
汤一介先生是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著名教授,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文化书院创始人、首任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顾问,中华孔子学会代会长,国际价值与哲学研究会理事。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荣誉博士。曾任美国俄勒岗大学、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麦克玛斯特大学客座教授。汤一介先生不仅以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研究......
-
〓 献身学术 垂范千秋——怀念恩师蔡美彪先生
蔡美彪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祖籍浙江杭州,出生于天津。1946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49年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研究生部,师从邵循正先生。1950年在罗常培先生领导的文科研究所担任助教。1952年转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工作,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第三所(后改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
-
〓 独臂多面手叶廷芳
叶廷芳(1936年11月23日—2021年9月27日)去世一年了。他是残疾人,独臂。可是他有多方面的业绩,是为多面手。他是中国社科院外文所德语文学专家,还有建筑方面的专著,等等等等,方面很多,他的影响不是我能了解的。叶廷芳是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他做了一件关系重大的事,就是在政协和几十位委员一起提出建议,修改计划......
-
〓 中华民族需“反本开新”——汤一介教授访谈录
汤教授认为,中华民族需要“反本开新”“我是这样看的:中华民族也许正处在一个伟大复兴的前夜,当一个民族处在一个伟大复兴的前夜,她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吸取力量,‘反本开新‘……”这是着名学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汤一介先生的论点。虽然,汤先生从不以哲学家自居,称自己不过是“不断地提出新的哲学问题”,但是,他的许多“问......
-
〓 云中谁寄锦书来——樊锦诗的读书与行路
因敦煌艺术而结缘撰写《我心归处是敦煌》是一次探寻人生大美的过程,因为这本书,我走近了樊锦诗,我走近了一个文化宝藏——敦煌莫高窟,走近了一群可爱的莫高窟人。樊锦诗对敦煌莫高窟的每一寸土、每一棵树、每一方壁画都如此熟悉;对于莫高窟的历史、洞窟壁画艺术到考古保护工作的方方面面,她都如数家珍。在此过程中她毫无保留地向我敞开,给......
-
〓 百岁人生的“美”与“乐”——纪念翻译家许渊冲先生
《许渊冲译宋词三百首》 许渊冲 译注 中译出版社《许渊冲译唐诗三百首》 许渊冲 译注 中译出版社《莎士比亚戏剧精选》 许渊冲 译 商务印书馆2021年6月17日上午,刚在电脑前工作不久,就看到微信圈里发出了许渊冲先生千古的消息。不能相信,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因为就在两个月前的4月14日下午,许渊冲先生还精神抖擞地出席了......
-
〓 书人书事:忆金开诚二三事
《金开诚文选》 金开诚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金开诚先生 1985年春天,我在欧阳中石先生处谈一部书稿,其间他突然问:“北大金开诚是什么人?”我知道他们认识,而且很熟,便说:“就是金申熊。”他说:“那太熟了,我们在京剧社……”欧阳先生是1950级哲学系学生,金公是1951级中文系的,他们都爱好京剧。曾经听金公说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