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学、文化、文明:横通与纵通——袁行霈教授访谈录
编者按:袁行霈,1936年生,江苏武进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部主任,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晋升教授,1986年取得博士生导师资格。1982年4月至1983年3月任日本东京大学外国人教师;1992年7月至1993年9月以及......
-
〓 黄香——孝子、贤臣、清官
东汉孝子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千百年来被华夏儿女传为佳话。其实黄香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孝子,而且是一个博学多能的才子,精勤谋政的贤臣,更值得称道的,他还是一个廉洁从政,爱民惜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官。一、天下无双的国士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黄香出生在江夏安陆(今云梦)一个贫苦的家庭里。其父黄况是西汉宣帝时丞相黄......
-
〓 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其四)
赵元任:语言很好玩儿语言天才并非天生1892年11月3日,赵元任出生在天津紫竹林的一座宅院里。当时,他的祖父赵执诒是直隶州的知州,后来辗转在北京、保定、冀州等地任职。8岁之前,赵元任一直跟着祖父在北方生活。赵家人祖籍常州,惯常说隶属于吴方言区的常州话。但毕竟工作和日常生活是在直隶一带,赵元任的祖父和父辈只得入乡随俗,尽......
-
〓 “为学,苦事也,亦乐事也”——熊十力的人格风范与哲学智慧
湖北黄冈熊十力先生(1885—1968)是一位怪杰。他早年参加反清革命,35岁以后弃政向学。他没有任何正规学历,特立独行,自学成才,曾任北京大学一级教授、全国政协委员,是现代新儒学的大师、著名哲学家。他一生捍卫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弘扬孔子之道,主张思想自由及学术与精神的独立,自本自根,自信自立。他是20世纪中国具有原创......
-
〓 学人小传:孙宏开
孙宏开,1934年生于江苏张家港。语言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195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先后就职于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兼任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等职。先后发现15种新语言,并就30多种汉藏语......
-
〓 德艺兼修立身 传道授业为任——我印象中的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
今年是戏曲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诞辰120周年。作为20世纪我国戏曲界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中国古典昆剧向现代昆剧转型过程中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俞振飞究竟为中国昆剧作出了哪些贡献呢?壹 在他身上洋溢着戏曲表演艺术家的人格风采 余生也晚,与俞振飞先生生前交集仅有两次,一次是听他的学术讲座,一次是看他的舞台演出。 198......
-
〓 王元化学术述要
王元化,一九二0年生于湖北武昌,祖籍江陵。三十年代开始写作。曾任中共上海地下文委委员、代书记,主编《奔流》文艺丛刊。抗战胜利后,曾任国立北平铁道管理学院讲师,50年代初曾任震旦大学、复旦大学兼职教授,上海新文艺出版社总编辑,上海文委文学处长,1955年受到胡风案牵连,至1981年平反昭雪后,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
-
〓 胡适与周作人的“诗生活”——摘自《民国笑忘书》
胡适与周作人的交谊,始于“五·四”运动,终于“七·七”事变。在此期间,两人诗文往还,留下许多诗篇,“诗生活”可谓鲜活生动,至今读来还意趣盎然。1917年初,在家乡绍兴教书的周作人,首先从其兄鲁迅寄来的《新青年》杂志上读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等文,对其中“今日当以白话文为正宗”的主张大为赞许。4月间,周作人到北京......
-
〓 沉痛悼念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国学大师姚奠中先生逝世
据新华社电,国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先生于12月27日5点50分在山西太原逝世。姚奠中,1913年生,山西省稷山县人。1935年,姚奠中受教于章太炎先生,研习国学,是章太炎先生七位研究生中最年轻的一位。抗战爆发后,他辗转江苏、安徽、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各高校任教。1951年,他回到山西,任山西大学中文系教授,......
-
〓 “做出更好的学问,无愧于这个时代”——专访哥伦比亚大学商伟教授
商伟 与那些饱经沧桑、历尽劫难的老一辈学者相比,已届知天命之年的商伟教授,其人生道路和学术轨迹都十分清晰:1962年出生于福州,1978年,通过高考进入北大中文系读书,4年后跟随袁行霈教授攻读古典诗歌的研究生,接着是留校任教,并担任林庚教授的助手。从1978年入校到1988年离开,他把最灿烂的青春时代留在了美丽的......
-
〓 【走近大家】蒋思豫:百岁翰墨写春秋
1941年4月8日,蒋思豫先生与徐敏蕾女士在衡阳乐园大酒店结为伉俪,宋美龄作婚姻介绍人与证婚人。2012年6月28日蒋思豫先生与徐敏蕾女士摄于宁波天一阁。蒋思豫先生草书:“家贫有旧书 室陋无新茶”蒋思豫先生行楷(本版照片均为资料照片) 4月16日,宁波,一位百岁老人的书法展引起四海关注。 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
-
〓 消失的和永不消失的·杨绛:我和谁都不争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2016年5月25日,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享年105岁。如果说傅璇琮先生气质近乎纯然儒者,为了理想信念可以积极入世,弘道不止,百折不回;那么杨绛先生则近乎粹然道家,她的一生,似乎都在诠释着“不争”二字,活得干净洒脱,智慧透彻。“不争”,是杨先生......
-
〓 走近大家:诗人光未然 黄河的歌者
1998年光未然85岁生日时的全家合影矗立在华中师范大学杜鹃广场的诗人光未然雕像1998年光未然在家中光未然骨灰的播撒地——青海省循化县(本文照片均由光未然家人提供)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他开蒙甚早,并......
-
〓 学人小传:黄宝生
黄宝生,1942年生,上海人。梵文巴利文专家、印度学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60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梵文巴利文专业,1965年到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等。曾获印度总统奖(2......
-
〓 陈仲甫:来自独秀山的一块“硬料”
回眸百年,中共党史上有历数不尽的风流人物。放眼今朝,更有壮志凌云的时代新骄。风流并不总被雨打风吹去,总有一种情怀让人魂牵,总有一种胸怀让人梦绕。这里我们讲述的是陈独秀多彩故事,呈现的是他的家国情怀。如若从其生平中凝出一联,正可谓:“岱宗巅峰苍松劲,独秀山上顽石坚。”如若再从其历史存在中拟出横批,那就是:“百年独秀”。—......
-
〓 瑞典汉学第二代杰出代表马悦然——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六
马悦然(Goran Malmqvist,1924——),斯德哥尔摩大学东方语言学院中文系汉学教授和系主任,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著名汉学家。是诺贝尔文学奖18位终身评委之一,也是诺贝尔奖评委中唯一深谙中国文化、精通汉语的汉学家。现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荣休讲座教授。马悦然教授毕生致力于汉学研究,并于欧洲及澳洲的多所著名大学......
-
〓 我眼中的名人·乐黛云:人生八十仍本色
乐黛云 1931年生,苗族,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文学与比较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副主席。 近日,“涅槃与再生——乐黛云先生作品联合读书会暨新书发布会”在京举办。会议现场,84岁的乐先生语速轻快,思维活跃,侃侃而谈,一如年轻时充满激情。 ......
-
〓 鲁迅“拿来”的国学智慧——纪念鲁迅逝世80周年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鲁迅《拿来主义》关于孔子立人说孔子最早提出“立人说”,《论语·雍也》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
-
〓 两代人的古城守护
“我和同事日夜在城墙边巡查排险,有时候刚刚走过,城墙‘轰’的一声就垮在身后。”2021年10月,大雨突袭,山西平遥古城城墙先后出现15处内墙女墙大面积坍塌、46处内墙夯土大面积滑落。自强降雨开始,邵帅在城墙上坚守了120多个日夜,他说,自己是在传承师父对城墙的坚守与责任。 修城墙,邵帅干了10年,而他的师父王国和......
-
〓 顾颉刚与国家图书馆新馆
位于紫竹院公园东北侧的北京图书馆即现在国家图书馆新馆,于1987年建成开放,被称为上世纪八十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而关于这座建筑缘起及建设过程,在各种报道及公开资料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均未被提及,那就是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独署和联署的全国政协提案。提案不仅复现了一段重要的历史,也反映了一代知识分子对图书馆、对国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