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魏晋南北朝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体服饰风格可以用“丰富多彩,南北交融”来进行概括。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589年),由于战乱不断,王朝更迭频繁,经济遭到破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严重影响,人们的礼法观念变得淡薄,衣冠服饰也发生了显著变化,是我国古代服饰的大变动时期。魏晋时期的服饰,基本上承袭秦汉旧制。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却......
-
〓 孙悟空形象由来及哈努曼对其影响
一、孙悟空形象的由来第一,石生人神话和吴承恩的经历。石生人神话作为中国神话的重要母题,不仅普遍存在于一些少数民族和汉族群众的口耳相传,而且在许多典籍文献中也时见记载。石头生人是一种十分古老的观念,其本质体现为石头是具有生殖力的,因而石头是母体的意象连绵不绝,始终在文化传统中占据重要位置。尤其在淮河流域,石头作为先于人类......
-
〓 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李白《鲁东门泛舟》诗二首其一赏析
日落沙明天倒开,波摇石动水萦回。轻舟泛月寻溪转,疑是山阴雪后来。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前后,李白移家兖州(狭义的兖州,即今山东济宁市兖州区)。诗题中的“鲁”,即兖州的别称。兖州下辖曲阜县,曾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国都。州城之东有泗水,诗人此番“泛舟”而游者,应当就是这条河。“泛舟”之始,是“日落”时分。水边沙滩,反射落......
-
〓 《琴诗》的妙理与法螺的妙音
编者按:“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古往今来,一代诗国巨子苏东坡的这首发人深思的《琴诗》不知感动了多少文人墨客。然而,其深刻的哲理和绝妙的艺术究竟源自何方?其音乐文化的背景又究竟如何?请看本文的解读。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六月,46岁的苏轼(1037—1101)正躬耕于黄州。......
-
〓 说说中国古代的“辫发”史
说起“辫发”,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想起明清鼎革之际那段惨痛的历史来。在“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的血腥口号下,有一千多万汉族同胞为了自己最后的尊严,死在异族的屠刀下。这是汉族子民心中永远的痛。然而现在电视荧屏上,充斥了拖着辫子的清宫戏;在韩国《朝鲜日报》的漫画中,代表中国形象的也通常是拖着辫子穿着马褂的清朝人。大家似乎也......
-
〓 十六王子像小记
十六王子像是佛教造像中较为少见的一种题材。但是在石窟与造像碑中都有出现。例如河南省偃师县水泉石窟洞口的碑记上就提到了“十六王子像”。现存金石著作也载有阮景晖等造十六王子像碑 。更为重要的是山东省东平县之白佛山石窟,保存有完好的十六王子的龛像与记铭。价值自不待言。十六王子像的出典源自於《法华经》。《法华经·化城喻品》中说......
-
〓 唐宋时期的学生服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陋室铭》文中的一句话。“白丁”一词,《辞海》解释为“封建时期无功名的人”。为什么“无功名的人”称作“白丁”呢?“丁”,众所周知是对成年男子的泛称;至于“白”,笔者以为是指其衣服的颜色。就像现在社会称“蓝领”、“白领”,虽然是说不同的社会阶层,其实与其衣服穿戴有关:“蓝领”......
-
〓 孔子学琴于师襄
孔子学鼓琴於师襄子而不进。师襄子曰:“夫子可以进矣。”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数矣,未得其意也。”有间,复曰:“夫子可以进矣。”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类也。”有间,曰:“邈然远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乐也。默然异,几然而长。以王天下,以朝诸侯者,其惟文王乎!”......
-
〓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在9月3日胜利日的阅兵大典上,中央电视台转播实况时,引用了“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此语出自先秦典籍《左传》。《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周朝大夫刘康公的话:“勤礼莫如致敬,尽力莫如敦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祀,指祭祀,也指祭典。戎,兵戎,指兵器、军队,也指战争。春秋时期,对于一个诸侯国来说,祭祀和战事是......
-
〓 最全的“马”成语
一马当先一马平川一马一鞍匹马一麾匹马当先匹马单枪(一作单枪匹马、匹马只轮)驷马仰秣驷马高门、驷马高盖、高车驷马、高头大马驷马难追(也作驷马不追、驷马莫追)驷马轩车、驷马高车五花杀马五马分尸六马仰秣千军万马(一作千兵万马)万马奔腾万马齐喑人仰马翻人困马乏人喊马嘶兵荒马乱、人荒马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塞翁失马、塞翁得马、塞翁之......
-
〓 千古老将千古歌——关于朱琦《关将军挽歌》的那段故事
朱琦是广西临桂人。与淮安籍的抗英老将军关天培并不相识。但时任清廷御史的他,心与虎门边关的关天培将军相通,性格相似。在关天培抗英殉难后,他提笔写出了千古流芳的《关将军挽歌》。因为这首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笔,也因为这首歌,他与淮安结了缘。2011年是关天培将军诞辰220周年,殉难170周年。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
-
〓 汉代的袴装
最早的裤子可以追朔到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出现的裤子,只是到膝盖以下的部位,当时叫“袴”,是没有裆的。到了汉朝,裤子才逐步得以完善。汉代男子所穿的袴,有的裤裆极浅,穿在身上露出肚脐,没有裤腰,裤管很肥大。后来,裤子已经不再像以前那么短,裤腰长度可以达到臀部以上的腰处,而且增加了裤裆,但是没有缝合,在腰部用带子系住,就像今天......
-
〓 殷商冠式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系在头上的装饰物称为“头衣”,主要有:冠、冕、弁、帻四种,其中“冠”是专门供贵族戴的帽子。起初,发冠是套在束起的发髻上的一个罩子,人们戴发冠只是为了美观的需要,样式也没有什么具体的规定。大约在商朝,开始出现冠服制度。从现有出土文物可见,殷代的服饰文化已经发展到相当成熟的阶段。殷墟妇好墓的出土玉石人为殷......
-
〓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李白《夜下征虏亭》诗赏析
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这首五言绝句,约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春,自江宁县(今南京市的核心地区)乘舟沿长江东下赴广陵郡(今江苏扬州)时。当年李白25岁,风华正茂,出川刚两个年头,正在东南地区漫游。“征虏亭”,今已不存,故址在今南京长江南岸。亭始建于东晋,文献记载各各不一,或谓征虏将军谢安......
-
〓 中国养羊史
中国自古就把不同属的绵羊(Ovis aries)和山羊(Capra hircus)统称为羊,其驯化和饲养的历史可能比牛悠久。绵羊和山羊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不同,二者发展的历史有所差异,但自古以来它们都是肉食和毛皮的重要资源,是草原各族人民衣食的主要来源。根据中国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掘,羊的驯化一般晚于猪,但北方草原地区的考......
-
〓 汉代男服
秦汉时期的男子常服为袍,这是一种源自于深衣的服装。袍原本作为士大夫所着礼服的内衬或家居之服。士大夫外出或宴见宾客时,必须外加上衣下裳。到了东汉,袍才开始作为官员朝会和礼见时穿着的礼服。袍多为大袖,袖口有明显的收敛。袖身宽大的部分叫袂,袖口紧小的部分叫祛。衣领和袖口都饰有花边。领子以袒领为主。一般裁成鸡心式,穿时露出里面......
-
〓 唐代女服
唐代女装富有时装性,堪称历代中的佼佼者。不论是衣料质地,造型做工,还是装扮配饰,都是极为考究的。唐代女服与男服相比,服色较为鲜艳,款式种类繁多,更讲究穿着后的线条美。女服主要有襦、裙、衫、帔等。妇女着小袖短;有的裙长曳地;有的衫的下摆裹在腰里。肩上披着长围巾一样的帔帛。唐代文化较为开放,服饰也同样表现出一种雍容大气。但......
-
〓 “曹刘坐啸虎生风”中的“曹”辩
“曹刘坐啸虎生风”出自元好问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对其中“曹”之争议由来已久,主要分为四种观点:一、指曹植;二、指曹操;三、指曹操曹植曹丕三父子;四、指以曹氏为代表的建安文风。历来的评注者都认为是曹植,如郭绍虞先生在《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小笺》中就这样认为;大部分的文学史也采用第一种观点,如袁行霈文学史。他们认为从历代......
-
〓 从韩愈谀墓说起
少时爱读韩昌黎的文章,特别喜欢《柳子厚墓志铭》。这篇墓志文情并茂,读来酣畅痛快。但后来看到有人撰文嘲笑昌黎谀墓,说他还因此收受事主的银两,便有些困惑起来。例如,清初顾炎武在书信中便直刺韩的为人,认为他评点人物多谀词:“韩文公文起八代之衰,若但作《原道》、《原毁》、《争臣论》、《平淮西碑》、《张中丞传后序》诸篇,而一切铭......
-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精彩
在今天的互联网商业模式下,微创新这个词经常被人提及。不过,微创新的行为却并非是现今才出现。我们的先民们早就将这一理念玩儿得炉火纯青了。秦汉:微创新,讲规矩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完成一统江山的大业。我们都知道他统一了货币、文字、度量衡,甚至制定衣冠服制,对各色人等服饰的颜色做了统一的规定。秦朝毕竟国祚太短,很多事情还是沿......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