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不知道的紫禁城:乾清宫前的大石墩是什么
乾清宫大殿前有两个孤零零的汉白玉大石墩,分别放在中心甬道两旁,有一定的高度,一般人要稍稍踮一下脚才能看到里头。石墩中心是个圆坑,套着生锈的铜套筒。石墩外面没有说明牌,它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其实,它本来是很喜庆的东西,过年用的。清宫里年节气氛浓厚,要举办书福颁赐、写春联、坤宁宫吃肉、打鬼、上灯等许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活......
-
〓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新征程上,我们要把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同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时代新人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是铸魂育人......
-
〓 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品诗意画卷 颂大美中华
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在央视热播,以“诗画合璧”的全新样态和新颖视角,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与多元艺术形态,全景呈现“纳山河万景,涵上下千年”的中国诗画之美,传递传统文化在当代具有的蓬勃而隽永的生命力。节目从美学向度,准确抓住中华民族文化特质的根本所在——诗性。一件件美术作品、一首首诗歌、一曲曲动......
-
〓 光的回响:“境愈高时言愈浅”
启功先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诗、书、画兼擅的通才,尤其在诗词方面,先生倾注心力颇多,即便晚年书名大盛,仍然自称“书不如画,画不如诗”。童年时期,先生大量背诵古人诗词,自十几岁时便缀文不止。虽然早年的诗作多已佚失,但就《启功韵语》一书中保留的一些二三十岁时所作的诗词来看,他继承了前人诗歌中的古雅之气。律诗《社课咏春柳四首......
-
〓 沐浴人间烟火气 今古诗情日日新
——从唐诗短视频走红看古诗词的当代传播 【热点观察】 近日,专家讲解《唐诗三百首》的短视频风靡网络。“抖音唐诗三百首”抖音号发布的74条视频,短短两个月播放量就突破4000万,点赞量高达58万。当经典古诗词与短视频相遇,便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晦涩的古诗词跨越千年,以轻盈姿态走近万千民众,获得接纳认可,甚至成为网......
-
〓 新闻随笔:南京大学首提“去国际排名”意味着什么
在一些高校动辄拿自己的各种排名榜成绩做文章的背景下,南京大学主动淡化国际排名的做法,很难不引人注意。 日前,有媒体注意到,南京大学党委一份文件提出,要精准办学发展目标定位,特别是“全面梳理以学科亮点工程为主的学科评价体系和预算目标设置体系,清理以论文数量、国际排名为参考的评价标准”。在《南京大学“十四五”规划》和......
-
〓 谢冕:换骨记
2022年2月16日,北京大雪后的第三个早晨,我在微信运动每日记录榜上消失。120把我送到医院急救室。我关闭了手机。我做了手术。手术是左边股骨头置换。俗说:脱胎换骨,我未“脱胎”,却是“换骨”了。父母给我的骨头,我用了整整90年。骨质疏松,缺钙,脆如细瓷,不堪轻轻一击,这下好了,借助现代科技,一种更加坚韧的人造骨植入我......
-
〓 《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彰显力与美的文化内涵
近期,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奥林匹克频道推出的文化类节目《艺术里的奥林匹克》受到观众的欢迎。节目把艺术与体育两种“原料”创新搭配组合在一起,烹制出一道道饶有滋味的创意“菜品”,丰富了人们的假日文化餐桌。 《艺术里的奥林匹克》以“融”为核心,从艺术视角展示奥林匹克文化和奥林匹克精神,邀请艺术界、文化界、体育界的权威专家......
-
〓 如何吟一首好的咏雪诗
下雪了,催生出一个银装素裹、粉妆玉琢的世界。诗人应物斯感,情动于中,难免要诗兴大发。但是如何成就一首好的咏雪诗,却大有讲究。 韩愈《咏雪赠张籍》一诗有句道:“定非燖鹄鹭,真是屑琼瑰。”根据《说文解字》的解释,“琼,赤玉也,从玉敻声。”雪是白色的,韩愈以琼瑰之屑来喻雪,南宋胡仔批评他“用之不审”。诗中还有“缟带”“......
-
〓 蒋绍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背后的故事
今年是商务印书馆成立125周年。这是应该隆重庆祝的。商务印书馆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出版社,是工具书王国和语言学著作的出版重镇。就我个人来说,从走上汉语语言学研究的学术道路那天起,就离不开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语言学著作。我的老师,中国语言学的几位大师的几部重要语言学著作都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王力先生的《中国音韵学》(后改名《汉语......
-
〓 我与《石门颂》
“君德明明,炳焕弥光。刺过拾遗,厉清八荒。奉魁承杓,绥亿御强。春宣圣恩,秋贬若霜。无偏荡荡,贞雅以方。宁静蒸庶,政与乾通。辅主匡君,循礼有常……” 这音韵明快的称颂文字,出自汉代隶书字帖《石门颂》。从这本字帖开始,我对“颂”这一文体从认识、理解到亲近、服膺,有一个不算短的过程。 三十多年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我在......
-
〓 热点观察:从年度流行语中感受时代与社会脉动
近年来,年度流行语盘点已成为岁末年初的一种文化现象。流行语是时代的脚印,从中我们能看出时代、社会与文化的变迁。回顾2021年,“觉醒年代”“建党百年”“小康”“双减”“躺平”“YYDS”“破防”“绝绝子”等成为各机构和媒体发布的年度流行语中的高频词。这些热词既承载着人们对过去一年社会发展的记忆,也传递着人们对生活的......
-
〓 《曹雪芹与红楼梦》:文史互证呈现巨著诞生
《红楼梦》居于我国四大名著之首,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是我国文学高峰的标志。《红楼梦》自问世二百多年以来,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已经成为当代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与《红楼梦》相伴而生的红学,也将作者曹雪芹与《红楼梦》作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当代独特而影响深广的红楼文化现象。202......
-
〓 探索星空:百年冰嬉“活起来”
随着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临近,冰雪运动的相关话题持续升温。“冰嬉”作为中国冰雪运动历史脉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逐渐被更多人知晓。清代“冰嬉”是君主于冬令时节举行的冰上军事典礼,不仅承载着军事训练和庆典仪式的重要功能,更集合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习俗,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 近年来,随着“数字人文”概念及技术的引入......
-
〓 轻装上阵才能探索更远的未知
最近《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出台后,在一线的科研基层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从我们一线科研工作者来看,几乎所有举措都切中当下管理层面为科研活动“松绑”的现实需求,正如“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严格科研经费管理,其初衷是为了避免经费浪费,但过去“一刀切”式的规定对一线科研活动的客观束缚较为严......
-
〓 乞巧文化的流变与发展
“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从汉代开始,在农历七月初七到来之际,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就会在庭院内一同穿针引线、制作小物、培育巧芽、歌唱童谣、摆上瓜果、乞求智巧,这一过程称为“乞巧”。各朝各地风俗不一,丰富有趣。如今,虽然七夕节庆内容更为人所知的是里面的爱情成分,但是乞巧风俗在有些地方也被流传下来,并入选国家级非物质......
-
〓 阅读等于“开书单”“做习题”吗?——谈谈孩子们的阅读误区
从我多年在一线从事语文教学的经验来看,孩子的阅读出问题主要责任不在他们自己,而在家长和老师。经常会有家长问老师“我家孩子阅读不好怎么办”,而他们在提出这个问题时,其实常常心里已经有了预期的答案,那就是既然阅读不好,那就多做阅读练习,然后才能保证考试,尤其是高考不丢分。也有相当一部分语文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扮演了推波助澜的角......
-
〓 杨牧之:白云无尽时——悼念白化文先生
白先生去世三天了,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那是俞良在朋友圈的一段话,他说,当年淘到白先生所藏的两本书,请其签名。先生在第一本书上写:“又见此书,上有九十年代所用藏书印。书此以志鸿雪。”第二本书上写:“俞良同志持此书来,如见故人。”俞良见到先生这样题词留言,便说:“您这话没写我呀,您是想把书扣下吧?”白先生笑笑说:“被你看出......
-
〓 新闻随笔:一篇博士论文致谢何以万千和声
“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论文送到你面前。”近日,中科院自动化所一篇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引发热议。作者在《致谢》中回顾自己一路走出小山坳和命运抗争的故事,打动了众多网友。据报道,论文作者黄国平2017年从中国科学院大学毕业,现就职于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从大巴山深处的炬光乡走到大寅镇,从仪陇县走到绵阳......
-
〓 书展的初心和力量——写于法兰克福书展宣告重启之际
编者按:3月,北京图书订货会重启之际,法兰克福书展也发布官方通告,宣布2021年法兰克福书展,将于10月20日至24日线下重现。资深出版人韩建民曾多次到过法兰克福书展,也曾在此取得丰硕的出版成果,拥有属于出版人的难忘回忆。本文中,呈现出的是书与人,跨越国界的书友相知、文化相融的动人细节与故事。世界文化交流不会止......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