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晋献公偏衣金玦赐申生
太子帅师,公衣之偏衣,佩之金玦。狐突御戎,先友为右,梁余子养御罕夷,先丹木为右。羊舌大夫为尉。光友曰:“衣身之偏,握兵之要,在此行也,子其勉之。偏躬无慝,兵要远灾,亲以无灾,又何患焉!”狐突叹曰:“时,事之征也;衣,身之章也;佩,衷之旗也。故敬其事则命以始,服其身则衣之纯,用期衷则佩之度。今命以时卒,閟其事也;衣之尨服......
-
〓 春江花月夜——自然、历史、人生之千古绝唱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名曲中的名曲,是中国古典音乐经典中的经典。它的前身,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箫鼓》。《夕阳箫鼓》的曲名,早见之于清·姚燮(1805-1864年)《今乐考证》。而这首琵琶曲的曲谱,最早则见于鞠士林(约1736-1820)所传《闲叙幽音》琵琶谱(牛案:现今所见者,是其弟子咸丰庚申年即......
-
〓 歇后语里的猴
白骨精遇上孙悟空――原形毕露断臂的猴子——高攀不起跟孙悟空比跟头――差着十万八千里猴儿背着手走——装人相猴儿的脸——说变就变猴儿拿棒槌——胡抡猴儿爬石崖——显出你的能耐了猴儿上树——老练猴儿拳——小架势猴学样——装相猴子不上树——多打几遍锣猴子唱大戏——胡闹台猴子唱戏――想起一出是一出猴子吃大蒜——翻白眼猴子吃大象――......
-
〓 殷商服饰
商代服饰不论尊卑和男女都是采用上下两段的形制,上着衣,下穿裳,后世称服装为“衣裳”,便是源自于此。其服饰的腰身和衣袖基本上设计为紧窄的样式,长度齐膝,便于活动。古代华夏族上衣下裳,束发右衽的装束特点,就是在商代形成的。虽然商代服饰的基本形制趋同,但实际上商朝的服饰还是具有相当严格的等级制度的,比较高级的染织品、刺绣品及......
-
〓 魏晋南北朝时的胡服汉化
西晋末年,由于统治者的腐败,晋室被迫南迁。五胡十六国交替出场,少数民族统治者强行推广本民族服装,禁止汉人穿戴汉族衣冠。尽管如此,胡服还是无法改变汉服在中原地区的主流位置,胡、汉两种服装各不想让,相互影响,不断融合,不经意间各自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胡服和汉服有很大的差别:合身的袴褶装,短的袍衫,各式的靴子是北朝服饰的特点......
-
〓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美人芳草
——《中国古典诗词的美感与表达》之十四
汉语的修辞格中有借代,即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这种修辞方法叫借代。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中国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的“美人芳草”就是借代修辞格中的“借体”。古典诗词中用以借代的香草有芰荷、芙蓉、薜荔、蕙、茞、兰、梅、菊等,咏歌的美人称谓则有美女、佳......
-
〓 宋代民服
历代的文献和文学艺术作品中可以体现出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比如《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水浒传》等多种作品,不仅从中可以了解宋朝百姓的生活,还可以看到他们的服饰装扮。 《清明上河图》(局部)·北宋 平民男子《清明上河图》是北宋张择端的名画,极其生动地反映了当时汴京繁荣兴旺的景象。画中人物有数百人,各行各业无不具备......
-
〓 文物中的蛇
蟠虺纹青铜双耳西周口径纵48.5厘米横48.9厘米足径32.7厘米通高25.4厘米圆形、方唇、附耳、浅腹、圈足,腹饰蟠虺纹。铜编镈春秋晚期钮高5.4厘米镈厚0.7厘米形制大体与编钟近似,纹饰较编钟清晰,空花扁钮,下口齐平,其上和正背两面均饰蟠虺纹。蛇凤纹玉带钩战国长5.8厘米宽3.7厘米厚1.2厘米青白玉,钩为蛇首状,......
-
〓 卖书人徐元勋
徐元勋是中国书店一位卖古旧书的老师傅,去年去世了。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就想写一点东西。在我的眼里,他就是清人李文藻在《琉璃厂书肆记》里提到的那种“颇深于书”的卖书人。我买旧本古籍起步很晚,是1992年调到北京工作以后的事情。当时我住在北大附近,海淀中国书店的古籍业务恰在这时重新开张,徐师傅被经理梁永进从琉璃厂大库请来,负......
-
〓 魏晋南北朝的军旅服饰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少数民族政权迭起,在不断的斗争中,人们对武器装备更加重视。加上炼铁技术的提高,钢开始用于武器,这一时期的甲胄也有很大改进,军服也由此进入了一个胡汉交融的阶段。魏晋南北朝时期铠甲的形制主要有三种:一是筒袖铠。这是常用的铠甲,在东汉铠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它是用小块的鱼鳞纹甲片或者龟背纹甲片穿缀成圆......
-
〓 酒狂
古琴曲,相传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阮籍所作。阮籍通过描绘混沌的情态,泄发内心积郁的不平之气,音乐内在含蓄,寓意深刻。传统的琴曲中素以清和恬雅为其风格特点,着意表现的是文人雅士的心境情怀,鲜有狂放、浪荡、不羁的内容,而《酒狂》却是一首以酒徒大醉之后的狂态为主题的琴曲,其风格在中国古琴曲中可谓独一无二。《酒狂》的作者阮籍(21......
-
〓 遥远的西河宋氏
摘要:西河堂是中国宋氏的著名地望,可以说天下宋氏多西河。根据史料记载研究,西河地望就是汉唐以来的西河郡即今日的汾阳、介休、孝义等地区。西河宋氏列祖宋昌,代不乏人,陆续迁往全国各地。唐诗显示,律诗鼻祖宋之问就是汾阳本土人,也属西河宋氏。关键词:西河宋氏;宋昌;汾州;宋之问中国宋氏起源于古宋国(今河南商丘一代),然而最著名......
-
〓 无法模仿的卡夫卡
模仿是有市场的,它是一门手艺。会操作这门手艺的人,也是有市场的。在文学中尤其如此。中国的作家喜欢模仿西方,即使在某些知名人士的作品里,我也能意外地发现马尔克斯、博尔赫斯或福克纳的影子——但没有谁指出,他们套着一件偷来的皮夹克。或许在某种场合,上装是允许相互交换的,只要内衣是属于自己的就可以了。可惜我个人还是接受不了这样......
-
〓 学问的举重若轻
对大多数人来说,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高深难懂的,但爱因斯坦本人却能把它解释得十分通俗有趣:“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身旁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像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的意义。这当然是好懂的。如果有人存有怀疑,想试验一下的话,有谁不愿同那个姑娘坐在一起,而把火炉留给那个怀疑者呢?”无......
-
〓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赏析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南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词人出知静江府(今广西桂林)兼广西安抚使,在任颇有......
-
〓 为何古人喜爱捅蜂窝的猴子?
为何古人喜欢捅蜂窝的猴子?——猴画里的吉祥寓意《大过猴年》里有一幅清代画家沈铨所作的《蜂猴图》,描绘了一猴在树上捅蜂窝的有趣场景。看完一笑,我们不禁要问为何作者要构思这样的题材?今天,我们从《蜂猴图》聊起,谈谈猴画里的吉祥寓意。《蜂猴图》绢本设色清代·沈铨作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闲中生事,天性使然——《蜂猴图》细节欣赏画面右......
-
〓 解读刘禹锡的《陋室铭》
内容摘要:刘禹锡的《陋室铭》的碑文除他家乡有之外,全国至少还有三处,这是陋室现象。陋室现象与《陋室铭》文章的内容有关。文章的内容重点在“陋”和“德馨”,以及两个似乎矛盾的语句。全文意在说居陋而不以为陋,一心为民分忧,清净无为,上下协调,就能永播馨名。这一主旨,正反映了全国有几处陋室的社会心态:希望官员廉正自守,勤政为民......
-
〓 中药之“龙”
有不少中草药的名称里含有“龙”字,如“地龙”、“海龙”、“穿山龙”、“青丝龙”、“五爪金龙”、“小叶双眼龙”、“过江龙”、“龙戟草”、“金边龙舌兰”、“伏龙肝”、“龙葵”、“龙须草”、“龙齿”、“龙骨”、“龙胆草”、“龙眼肉”、“龙脷”等等,真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不过中草药里的龙,未必就是十分金贵的东西。说出这些“龙......
-
〓 卢恩俊:年年高
做年糕 季海威/绘节气之书翻到最后一页,就见“寒冷而热,农闲而忙”的大寒一章了。有句老话叫“小寒大寒,杀猪过年”。在旧时,一进腊月门,便开始进入忙年的“热”状态了。即便是现在的农村,人们也是过了小年(祭灶节)就忙大年(春节),热火朝天的为“年”而忙了。忙什么?因为过年在中国人心目中是件大事情,家家户户都要忙除旧布新,忙......
-
〓 宋代官服
帝王服饰帝王服饰是整个服饰制度的基石和准绳,这在宋代以前的各朝服饰文化中都能找到很好的论据。因此,当中国服饰史发展到宋代,在制定服饰制度的时候,皇帝的冕服式样和配饰就着实让宋人头疼了一阵子,并且还因为皇帝的大裘冕是否符合古制发生了几番争论。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的服饰制度规定:皇帝的冕服为衮龙衣,绛纱袍,通天冠。可......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