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对象:
蔡礼旭,生于台湾,现任庐江文化教育中心训导长、中国地质大学外聘高级讲师、北京大方广文化公益网高级讲师。
毕业于师范教育和信息专业,曾任小学教师,课余从事儿童经典教学。在教学中,有感于圣贤教育为人生首要教育,遂辞去公职,赴澳大利亚在净空法师主持的传统文化学习班进修。其间,认识了台湾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传统文化推广者杨淑芬,之后又受教于台湾著名国学大师徐醒民,专精研修和推广中国传统文化。
2003年随杨淑芬老师在大陆推广 传统文化,被派至海南,其演讲影响越来越大。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先后在国内许多省市及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
澳大利亚等地成功举办过300余场传统文化讲演,获得国学名家的高度赞赏和推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着手将他的演讲稿翻译成6种文字向全世界推荐。
记者:您最初在台湾从事教育的时候,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原因何在?
蔡礼旭:道德问题。孩子们的德行状况越来越差。其原因就在于缺乏德行教育,不论是家庭、学校、社会都缺乏,以致孩子们没办法学到这些。
其实孩子们的本性都是好的。你透过婴儿房的玻璃窗看过去,看着婴儿们天真的眼神,你不会觉得某个婴儿长大了会成为罪犯,而是会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记者:于是您决心致力于德行教育?
蔡礼旭:知识分子应该对民族和时代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在下滑甚至堕落,你没看到还好,你如果看到了就不能无动于衷。社会是一个整体,风气不好是不会有人有幸福感的。
记者:您是否从小接受儒家经典教育?
蔡礼旭:我小时候书读得不多,但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影响很大。后来就受到老师的教导。
记者:您指的是净空法师和杨淑芬老师吗?
蔡礼旭:净空法师对儒、释、道三家达到了融通。而杨淑芬老师则是在台湾推广经典的鼻祖,至少有七八年了。她对民族文化的弘扬竭尽全力,不疲不厌。那种承担的气概让男士自叹弗如。
记者:还记得在海南的第一次演讲吗?
蔡礼旭:那次是针对小学老师的。我们有一些交流,和很多老师产生了共鸣,他们都很有爱心。现在的同仁中有好几位就是在那一次认识的。
记者:那时候很苦吗?
蔡礼旭:不觉得苦。苦乐在心中而不是环境。我骑着脚踏车送书,会了解路况,知道学生在哪里。一想到有200本书学生会读到,苦就不存在了。
记者:您现在也在台湾讲学吗?两岸感觉有什么不同吗?
蔡礼旭:在台湾我只是个小学老师。去年10月份,我才开始在桃园县孔庙大成殿前,每月讲两天的课,推广传统文化。不论是大陆还是台湾,家长们最关切的都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这没什么不同。
记者:您觉得您是一名现代儒士吗?
蔡礼旭:谈不上。我们是学儒,不是儒学,儒家文化我们是拿来身体力行的,而不是做研究。
记者:有人批评儒家教育会使人软弱、谨小慎微,您觉得呢?
蔡礼旭:不可能。勇不是匹夫之勇,是承担。为国家为民族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怎么会是软弱呢?(儒家思想)只是不和人起冲突。
记者:有人觉得庐江文化教育中心简直就是现代的桃花源。
蔡礼旭:我不觉得这里是桃花源。其实谁都可以做得到,没什么困难。
记者:您觉得现在推广传统文化是一个合适的时机吗?
蔡礼旭: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德治国。中央对和谐的注重是非常有前瞻性和智慧的。国家领导人提出理念后,我们也就能够尽点心力了。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