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吴显庆:《晏子春秋》并非成于西汉初年
《晏子春秋》的成书年代,长期存在争论。弄清这个问题,对思想史及文学史和先秦西汉有关古籍研究都有重要意义。笔者主要根据以往研究没有运用过的材料,特别是根据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简本《晏子》与今本《晏子春秋》、竹简《孙膑兵法》、汉墓帛书《经法》等四篇古佚书、《战国纵横家书》的比较,根据《晏子春秋》自身的时代特征以及它与《左传》......
-
〓 翟玉忠:新法家“新”在哪里——兼答乐蜀
读了乐蜀先生的《 也谈“新法家”:对翟玉忠看法的旁观者观察》一文,便产生了当面求教的念头,因为无论在对日本“新法家”的认知上,还是在复兴法家的目标上,我和乐蜀先生都没有原则性分歧。然而当笔者通过各种渠道同乐蜀先生联系的时候,却发现乐蜀先生是故意不想站到前台来——可能是一个人所处的社会位置不同吧——在这种情况下,以文会友......
-
〓 刘翠溶:清代仓储制度稳定功能之检讨(上)
一、常平仓储谷量之变动 清代各地方常平仓所收贮的仓粮,一般是未去壳的谷子,其种类则因地而异。常平仓储谷量之变动,可由两方面加以观察:一方面是以各省为单位进而观察全国总储量之变动;另一方面是以资料较多的州县来加以比较。前者所需之数字可于清代官书记载中得之,后者则尽可能由地方志中搜集得到。全国总体的观察可以给我们一个概括的......
-
〓 刘翠溶:清代仓储制度稳定功能之检讨(下)
三、常平仓功能之二:出借常平仓谷除用于平耀以调节粮价波动外,另一顼功能是出借给农民作为籽种口粮,以解决一部分青黄不接时农村发生的困难,并达到仓谷出陈易新之目的。一般的办法是春借秋还,还时加收百分之十的利息(即借一石收息一斗),歉年则只收谷本而不收息。[21]至于每年出借的仓谷是多少?出借和平粜是否同时举行呢?官书上没有......
-
〓 林文勋:源远流长的古代盐专卖制
摘要:专卖制度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经济制度,其源起、性质、作用等诸多问题还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拟以此为切人点,立足于盐专卖制度,考察中国古代专卖制度的形成过程。产生原因和历史作用。专卖制度是我国古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的一项重要基本经济制度。到目前为止,对于这项制度,已发表了不少研究成果。但仍有一些问题没有......
-
〓 赵小雷:法家与先秦诸子的相互关系(三)
第五章 法家与儒、墨学派 第一节 法家与懦家一 儒家对法家的影响儒家学说本多为法家所否定,然而由于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思想特征,即官学的私学形式所决定,因而尽管是两个对立的学派,但由于为之服务的政权形式只有一个,所以彼此之间仍然有某些不可分割的联系,即所谓的“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汉志·诸子略》所引《易传?系辞下》......
-
〓 刘光华:西汉前期西北民族研究
西汉建立之初,国势衰弱,而其北方的匈奴却很强大,并不断对汉朝西北边防建设 的一些具体措施。本文认为,在敌强汉弱情况下的和亲政策,以及汉朝为发展经济和加强边 防建设的政策措施,乃是对付强敌的一种积极 的防御政策 公元前202年初,汉王刘邦打几西楚霸王项羽,建立了汉朝。但自秦始皇以来的大兴土木 ,滥用民力,加之长时期的战争......
-
〓 汉代儒法之变与国家兴衰
武帝之为武帝弃道崇儒,可是儒学不能满足人灵魂深处的饥渴,他不得不求助于神仙迷信。 武帝重用江湖术士,为他说神仙,交鬼灵。他祭祀灶神、天神、地神、泰一神等八神,炼黄金和丹砂仙药,又不断派人道东海求访蓬莱仙人。仙人不见,却百鬼交集。后来,他亲自留住东海,令数千人游海求仙,一无所获。武帝又好战事,扩疆土,先后灭南越,伐朝鲜,......
-
〓 陈汉生:李斯与法治
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为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农工,士则学习法令辟(避)禁。──《史记·秦始皇本纪》引李斯言李斯,战国后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又是先秦法家理论在秦的实践者,他的思想主张和政治活动,是跟秦朝的兴亡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李斯是楚国上蔡(今属河南)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
-
〓 先秦法治理论的宣言:《商君书》
战国末年,秦国所以能统一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这个历史功绩不能不归功于商鞅在秦国进行的两次革新变法。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政策措施是什么,这些答案都反映在《商君书》中,《商君书》是记载商秧思想言论的资料汇编,又称《商君》、《商子》。《汉书·艺文志》著录“《商君》二十九篇”,班固注曰:“名鞅,......
-
〓 重视生产、计划、法令、术数的齐法家学说
《管子》中齐法家的著作 齐法家推崇管仲为他们法家的开创者,因而战国学者常以管仲与商君并称,如《韩非子·奸劫弑臣篇》就说:“上主明法”“此管仲之所以治齐,而商君之所以强秦也。”《管子》一书主要是齐法家著作的汇编,因推崇管仲,收入多篇叙述管仲治齐的记述,并有伪托管仲所著的篇章,因而以《管子》为书名。 《管子》开头有《经言》......
-
〓 晓方:纪念云梦秦简出土30周年
文/图 湖北日报记者晓方 通讯员李长明 陈群 实习生黄雅丽(2005-09-01 08:19:27) 1975年,在湖北云梦睡虎地沉睡了2000多年的秦代竹简面世,震动了考古界。被历史学家、文物专家誉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与黄陂商代盘龙城、江陵西汉古尸、随州曾侯乙编钟一起,被列为湖北考古的四大发现,被列为建国50......
-
〓 关于《鹖冠子》的真伪问题
《鹖冠子》是一部先秦道家哲学论著,内容纷繁多样:谈论政治、历史和哲学,设计理想政府,对君主如何统治,如何选贤与能,贤人的出处,人民的生活及生活的安宁和平等,都有所论述,十分庞杂。《汉书·艺文志》著录为一篇,作者为“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隋书·经籍志》却有三卷本传世。柳宗元注意到《世兵》篇的不少文句实际上与贾谊的《......
-
〓 先秦法家立法原则初探
在中国的历史上,商代已有可证的法律事实,传说还可以上溯到夏代,乃至更早。但是关于法的理论的出现却要晚得多。从现存文献看,最早具有法学理论萌芽的作品是周初的《康诰》、《酒诰》和西周后期的《吕刑》。这些文献中关于法的理论,大抵还只限于施刑原则问题。中国历史上真正的法学理论的开山祖,应该说是李悝。他不仅集诸国刑典制定了一部完......
-
〓 第四章 驭臣之策,正名责实弄权术(2)
刘邦不以为然地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若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若论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使军饷粮食不断供,我不如萧何;若论统帅百万大军,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当今杰出之士,我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干,所以才能夺得天下。而项羽恰恰相反,喜欢逞匹夫之勇,不知利用谋臣大将的作用。他只有一个范......
-
〓 第四章 驭臣之策,正名责实弄权术(1)
韩非在《扬权》中提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里的“要”,就是纲领。对于治理人民来说,这个纲领就是臣下。臣下应该对君主忠心耿耿,执行君主的命令,遵循君主所立的法度。而君主是决策者,应该善于借助臣下的智慧,知人善任,选用贤能,使臣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 抓住纲本,明主治吏不治民 韩非为如何利用他人的......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21)
雍正先将年羹尧的亲信甘肃巡抚胡期恒革职,将四川提督纳泰调回京,使其不能胡作非为。雍正三年(1725)四月,年羹尧川陕总督职位被解除,雍正命他交出抚远大将军印信,调任杭州将军。 年羹尧调职后,内外官员更加看清形势,纷纷揭发其罪状。雍正以顺从群臣所请为名,尽削年羹尧官职,于雍正三年九月下令捕拿年羹尧押送北京会审。十二月,朝......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11)
胶鬲本是商朝的忠臣,他经常直言谏诤纣王的过失,是个通情达理的人。他这次来周索玉,自知无理,实在是身奉王命迫不得已。见周文王这么说,也只好作罢,空手回京复命去了。 胶鬲走后,众臣都怕纣王会兴兵讨伐。文王对大家说:“商王要的东西,不能不给。咱们也不是不给他,但是胶鬲来要却不行。商王下次一定要另派人来,那时再给不迟。” 果......
-
〓 第三章 以势压人,靠势力解决矛盾(9)
秦二世始终想使二人的势力处于一种平衡的状态,不肯轻易地打破。因此当二人互相攻击对方谋反或者不忠的时候,秦二世往往不置可否。李斯的存在,显然危害了赵高的利益。因此,赵高又利用了二世怕别人威胁自己统治地位的心理,设计陷害李斯,将李斯投入了监狱,并严刑拷打,使得李斯屈打成招承认自己谋反。秦二世信以为真,灭了李斯一门,自己破坏......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17)
韩非对春秋战国时期活跃的这些游说者非常反感,把他们归为五蠹之一,认为他们不过是夸夸其谈,中饱私囊而已。因此韩非设计了一些听取言论的方法,其中一条就是设定一定准则来衡量游说者的话。 韩非在《外储说·左上》中举过这样一个例子:虞庆造房时对工匠说“屋子太陡了”,工匠说这是新房子,泥土潮湿,椽木未干透,必须陡一些。虞庆说不对,......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