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试评罗尔纲先生对《李秀成自述》真伪的鉴定
【内容摘要】罗尔纲先生通过锲而不舍的钻研,分别从笔迹、内容方面鉴定出《李秀成自述》确是忠王李秀成的亲笔真迹,这是罗先生重要的学术贡献。但是,罗先生定《谕李昭寿书》为忠王亲笔,并以此为标准来鉴定《李秀成自述》是否也为忠王亲笔,则需要进一步推敲。【关键词】太平天国;罗尔纲;《李秀成自述》;《谕李昭寿书》;真伪【作者简介】吴......
-
〓 追踪曹操基因释疑
【核心提示】追踪曹操基因释疑中国的人类学要平衡发展起来,主要在于抓住人类的社会学特征与生物学特征的关系,或者说是文化与基因的关系,用分子人类学的手段去回答社会人类学难以阐述的问题。【王传超/文】1. 为什么做这个项目?2009 年末,河南省安阳市宣布发现了曹操墓,出土了一男两女三具尸骨,考古人员推测男尸可能是曹操。消息......
-
〓 宝鸡首现商末周初庚父丁尊:陕西出土大规模青铜器
本报讯(记者杨晓娟)3月20日晚,在国宝级文物石鼓出土地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石鼓镇石嘴头村,农户用挖掘机开挖宅基地时意外发现青铜器。经抢救性发掘,先后共出土文物175件(组)。当晚共清理出土文物8件,其中青铜器5件,陶器3件。经专家初步鉴定,5件青铜器为西周早期文物,3件陶器为汉代文物。青铜器中有青铜罍1件,高43.5......
-
〓 古文明密码——中原凹穴岩画(组图)
岩画是凝固在岩石上的一部史诗,是当之无愧的人类文化遗产,其背后隐藏的是人类早期活动的秘密。作为中华文明、华夏历史的发源地,普查研究和解读中原凹穴岩画,对于解开久藏的人类密码,对于我们认识早期人类的精神生活和文化样式,具有重要意义。【核心提示】中原岩画独特的风格及其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正日益引起社会公众和学界的重视,关于......
-
〓 公文纸本:传世文献最后一座待开发的富矿
《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图片《宋人佚简》图片 近代以来,我国对典籍文献新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首先开始于考古出土新文献的发掘、整理和研究,上世纪50年代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后又扩展到传世典籍文献新资源的搜集、整理与开发。考古出土新文献的发掘、整理与研究的对象就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近代考古新材料的“三大发现”或曰“四大发现”......
-
〓 内黄三杨庄水灾遗址与西汉黄河水患
【作者简介】程有为,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黄河中下游水利史研究》(批准号为99BZS016)的阶段性成果。近年来,在河南省内黄县三杨庄附近发现了汉代的聚落和农田遗存。经过考古工作者钻探和初步发掘,发现这些遗存均为汉代的庭院建筑和农田遗址,因黄河的一次大规模洪水泛滥......
-
〓 清华简:学术史研究新贡献
清华简是在2008年夏天入藏的,其整理报告《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第一辑于2010年底出版,第二辑目前尚在编写中。这两辑报告共收简10篇,而整批简初步估计有60多篇,因此现在想准确评说这批简对古代学术史研究有怎样的价值,实在是为时尚早。但即使只就这头两辑来说,已经可以看到清华简在这方面的重要性,这里试谈几个问题。首先是......
-
〓 国内首部省级岩画保护法规诞生——宁夏岩画有了“保护伞”
贺兰山岩画(资料图片)8月,宁夏出台了第一个专门针对岩画的地方性法规。据了解,国内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宁夏等23个省区发现过古代岩画,由于各种原因,岩画保护形势严峻。曾经饱受摧残的宁夏岩画,在经历了千百年来各种破坏之后,现在终于有了“保护伞”——自治区十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岩画保护条例》......
-
〓 中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挑战和对策
我国文物工作者已经发现了水下文物点200余处,确认70余处沉船遗址,不仅年代跨度大、内涵丰富,分布的范围也极为广泛,为摸清中国水下文化遗产的分布规律和保存现状提供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中国有着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和丰富的内陆水域,其中蕴涵着种类多样、数量巨大的水下文化遗产,不仅年代跨度大、内......
-
〓 应将古籍纳入“非遗”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进一步深入,不仅应该对其进行认定、记录、建档、建立健全调查信息共享机制,还必须对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认真的研究和挖掘,说清楚其的历史源渊和来龙去脉,从而做到进一步深刻地理解中华文明的来历发展及深刻的文化核心。关注该问题探讨的源起前不久笔者参加了一个由文化部举办,国家图书馆承办的有关“中华典籍......
-
〓 编纂《巴蜀全书》促进文化建设
太阳神鸟金箔(金沙遗址出土)舒大刚万本根青铜面罩(三星堆遗址出土)主 持 人:危兆盖(本报记者)特邀嘉宾:舒大刚(四川大学教授)万本根(四川社科院研究员)盛世修书,传承文明;学术复兴,文献先行。在群星璀璨的中国地域文化中,巴蜀文化无疑是底蕴深厚、特色鲜明的重要一支。在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四川省重大文化工程《巴蜀全......
-
〓 汉魏文物遗存中的西王母昆仑仙境
我国各地至今已出土大量汉魏时期的画像石、画像砖、画像石棺等,它们以丰富的内容,表现了汉代人的生活世界、信仰文化。汉魏时期,西王母具有崇高的主神地位,西王母信仰盛极一时。这一时期留下许多表现昆仑山和西王母的文物遗存,反映了当时西王母作为全国性信仰对象的崇高地位,以及人们对昆仑山和西王母的认识。根据地域、时期、材质等的不......
-
〓 吐鲁番吐峪沟千年石窟探秘
日前,一条新疆吐鲁番吐峪沟考古重大发现的消息引起人们的关注。这个深藏在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境内神秘的小土沟,在尘封千年后,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在新疆已知十多处佛教石窟遗址中,吐峪沟石窟遗址是新疆东部开凿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遗址群,是研究佛教石窟寺艺术由西域向内地传播的关键节点。这里能带给世人哪些惊喜?吐峪沟的昨天史......
-
〓 集安麻线高句丽碑碑文补释
吉林集安麻线高句丽碑的发现,已在国内外引起很大轰动。限于各方面条件特别是资料匮乏,反响虽很热烈,但因外界掌握的可靠资料并不多,有深度的研究尚未见报。为给国内外学者深入研究此碑提供必要条件,兹不揣浅陋,拿出这一碑文补释文本,未遑臻备,抛砖引玉。一、此碑研究述略2012年11月4日至6日,集安市文物局根据国家和省主管部门的......
-
〓 国外新近发现的一幅明代航海图
【作者简介龚缨晏,宁波大学浙东文化与海外华人研究院教授。(宁波 315211)20世纪30年代,向达从英国牛津大学的鲍德林图书馆(Bodleian Library)抄回了两部中国古代航海者所用的“秘本”-《顺风相送》和《指南正法》。2008年,两位外国学者在鲍德林图书馆中发现了一幅中国明朝所绘的彩色航海地图,大小约为......
-
〓 马非百论《管子·轻重》的一批信函
近期为写《〈管子·轻重〉经济思想研究述评》一文搜集资料,承岳父叶世昌示以马非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写给他的一批信函,读后觉得很有价值。近期为写《〈管子·轻重〉经济思想研究述评》一文搜集资料,承岳父叶世昌示以马非百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前期写给他的一批信函,读后觉得很有价值。在中国经济思想史学界,《......
-
〓 8000年前“江苏人”的田园生活:种稻打鱼捏泥塑
泗洪县梅花镇,秋收后的农田,看不到头。农民翻过的地方,偶有陶片露出来。陶片都是8000多年前的。农田的所在地,正是顺山集遗址。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的专家,发掘了遗址的一部分,找到了遥远的古村落。8000多年前的先民们不仅过上了定居生活,还用上了灶,吃上了米饭,甚至还玩起了泥塑。这个考古发现,引起了全国顶尖专家们的关注。11......
-
〓 李学勤:中国青铜时代与古代文明
【核心提示】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等,就其物质文化的发展阶段来说,都处于青铜时代范围。中国的古代文明也是这样。无怪乎一些著名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把他们论说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著作冠名为“青铜时代”。说起青铜时代,使我们立即联想到古代文明。确实,众多曾经辉煌繁盛的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美......
-
〓 《学术月刊》2012年5月号目录
《学术月刊》2012年5月号目 录总第516期 学界视点“信仰”在中国:过去·现在·未来 (专题讨论) 20世纪中国的“信仰”选择及其影响 李向平(5) 信仰而不皈依:中国“一人多信”现象探源 ......
-
〓 高端互动中国考古学与世界考古学——北京大学考古九十年考古专业六十年学术报告会
编者按:世界的历史如果缺失中国将是不完整的;中国考古学如果没有一个全球视野,它的发展也会受到限制。值北京大学考古90年考古专业60年庆典之际,为了推动中国考古学和北大考古的国际化发展,北大非常荣幸地请到了来自海内外的知名学者,为我们带来六个不同主题、不同视角的精彩报告。他们不仅学养高深,并且始终关心和支持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