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北方汉代壁画墓中的车马图
【核心提示】北方汉代车马图经历从无到有再到成熟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区域表现出了各自的特征。在墓室中绘制车马图,无疑是希望对墓主人生前的身份地位进行彰显。而车马作为身份地位的象征的思想,在汉代之前就已存在,并且经历了漫长的发展。中国古代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古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图像参考资料。随着汉代壁画墓的不断出......
-
〓 西部纵深行:土的凝重火的热情——青海柳湾彩陶博物馆访问记
河湟谷地,田畴广布,湟水激荡,绿树葱葱。记者所乘的汽车从乐都县城驶下高速,走上乡间公路,穿过多个小村,最终到达柳湾彩陶博物馆。此前在来往于兰州和西宁的火车上,已两次见过这个外墙上装饰有人物等彩色图案的“陶罐”形博物馆。柳湾墓地曾令考古界兴奋柳湾彩陶博物馆馆长柳春诚原是青海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其研究涉及吐谷浑等多个领......
-
〓 《经济史》2011年年度总目录
第一期3 从长时段的观点看中国发展 (美)彭慕兰9 经济史上的技术变迁——以江南农业为例 周立群、张红星17 中国古代煤矿史的基本脉络和煤炭开发利用的主要特征 吴晓煜26明代商业经营中的官利制 王裕明34送户票与收粮字:土地买卖的中间过程 ——以浙江松阳石仓为中心 曹树基、高杨44晚清......
-
〓 纪庄汉牍再现秦汉社会风貌(附:出土陶器揭示天长纪庄汉墓年代)
杨振红杨以平纪庄汉墓木牍的一大特色是出土了一枚正反面分别题为“户口簿”和“算簿”的木牍(编号为1号),这是迄今发现的第一件以“户口簿”和“算簿”命名的简牍文书。天长纪庄汉墓于东阳古城外东南方。2004年11月26日,安徽省天长市考古工作者在安乐镇常庄村抢救发掘出了19号汉墓。该汉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墓中出土的各类随葬漆......
-
〓 明代珍稀文书的回归:《钦依两浙均平录》
【核心提示】《钦依两浙均平录》是嘉靖四十五年(1566)庞尚鹏在浙江全省推行均平法改革的原始资料,是当时经皇帝批准,中央下颁的法令文书,是对于浙江均平法改革最为完整的记录,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 收藏于日本尊经阁文库的《钦依两浙均平录》(以下简称《均平录》),为海内孤本。明官撰,不分卷,12册。嘉靖刻本,高2......
-
〓 呼麦艺术的鼻祖:对兴隆沟红山文化陶塑人像的音乐学解读
【核心提示】根据笔者所熟悉的史料以及对游牧民族音乐艺术传统的了解,笔者认为“陶像的动作和表情”并非“正在用力呼喊的状态”,而是正在纵声高歌的状态,而且,这不是普通的歌唱,而是至今仍然在蒙古高原上流传的呼麦艺术。2012年10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报》“博物”版刊发唐亦阳的《祖先神秘力量的召唤——兴隆沟红山文化整身陶人......
-
〓 汉画像石是研究汉代历史的珍贵形象资料
——访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原主任信立祥
【核心提示】在汉代的考古资料中,汉画像石应该是内容最丰富、数量最多、研究最深入的汉代美术考古资料。但汉画像石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由此,也一定能进一步推动汉代历史的研究。历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对汉画像石的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
-
〓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巴蜀文献要览》述要
巴蜀地区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摇篮。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也有丰厚的文献典藏。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巴蜀文献至少在5000种以上,现存约3000余种,其中富有创造性、系统性,并产生较大影响的著作不下500种。《巴蜀文献要览》一书本着“撷其英华、详其旨归”的精神,系统回顾了巴蜀文献发生、发展的历史,品其精华,评......
-
〓 以“侑卮”为代表的仰韶文化彩陶器的历史价值——兼与王先胜先生商榷
王先胜的《再说仰韶文化尖底瓶非“侑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11月12日,以下简称“王文”)一文,对笔者的《小口双耳尖底瓶应为“侑卮”》(《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7月30日)一文提出异议。王文虽然提出一些有启发性的看法,但认为所有仰韶文化尖底瓶均与“侑卮”无关。笔者认为,王文尚不能从根本上推翻笔者对“侑卮......
-
〓 《海洋史研究》第三辑目录
专题笔谈“海洋史学”浅议//李红岩/3专题论文从梵钟铭文看中国与东南亚的贸易往来//苏尔梦( Claudine Salmon)/11日本“朱印船”时代的广州、澳门贸易——从“西洋渡航朱印状”谈起//中岛乐章( Nakajima Gakusho)/63鸦片战争之前来航广州之欧美船//松浦章( Matsuura Akira......
-
〓 “长城地带”考古学术语厨陸探讨
【摘要】从学术史的角度考察“长城地带”这一概念的形成过程,觉察到最初为考古学者所习用和不断添注研究內容,后来被其他学科接受并广泛采用,并成为中国学术界对长城地区的固定称呼。进一步分析“长城地带”概念的內涵,意识到呈现带状分布的长城遗址本身,以及呈现带状特点的长城沿线丰富的文化,便于考古学区系类型理论的分析和运用,是为考......
-
〓 元代契约文书的刊布与研究综述
在中国古代社会,民间日常生活中的财产关系甚至一些身份关系经常以契约的形式来缔结,从而使得契约关系成为社会关系的基本形态之一。现存元代契约文书的类型,涉及买卖契约、典卖契约、交换契约、借贷契约、租佃契约、雇佣契约、租赁契约、合伙契约、婚姻契约、析产文约、收养契约、解纷文约等。按刊布时间来说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
-
〓 秦始皇《会稽刻石》与吴地社会新论——林剑鸣先生《秦始皇会稽刻石辨析》补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最后一次巡游天下,重点考察吴越大地,在会稽(今浙江绍兴)刻石颂功,突出宣扬其限制、禁止男女自由交往的功劳,其文有云: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洁诚。夫为寄貑,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铭文的大意是:寡妇有了子女,不准再嫁,否则按......
-
〓 江西新干晚商遗存出土青铜农具浅析——兼及商代是否大量使用青铜农具
1989年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存中出土了484件青铜器,其中工具类16种127件〔1〕,可以确定为农具的有犁、插、耒、耜、铚垃、镰、铲、锛、钁、斨等10种计36件〔2〕, 其它如刀、斧、凿等既可以用于手工业,同样也可以用于农业生产,类别难以划定。处在烧荒垦地,刀耕火种时代的吴城先民们,所使用的工具其用途是多功能......
-
〓 论清华简《楚居》中的古史传说
【内容提要】清华大学所藏战国竹简中的《楚居》一篇,详载楚国始祖居地及列王都邑,直到战国中期的悼王、肃王。其篇首三段,分别叙述季连、鬻熊、熊绎的传说。季连降居隈山,逆上洲水(均水),娶“盘庚之子”之女“妣隹”,为楚王室所自出。“妣隹”即新蔡葛陵简的“(川阝)追”。鬻熊即是穴熊,《帝系姓》、《楚世家》误为二人。鬻熊及其子熊......
-
〓 重大考古发现:上海在唐代已是兴盛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
2月6日,考古工作人员向媒体展示出土的唐代“鹦鹉衔绶带铜镜”。新华网上海2月7日电(记者孙丽萍)上海文物局和上海博物馆6日公布重大考古发现。位于现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的“青龙镇遗址”近期出土了近2000件唐宋时期文物。上海考古学界认为,此次考古发现将上海作为兴盛繁荣的对外贸易港口的历史从近代推进到至少唐代。据介绍,......
-
〓 刘向《战国策书录》中关键一字的破解
【作者简介】童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天津,300071。《战国策》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典籍,最早由西汉刘向所编定。西汉成帝河平二年(公元前26年),在刘向主持下开展整理宫廷内藏书的活动,这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大事。据《汉书•艺文志》记载:“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
-
〓 谈回忆录类私人文件的史料价值
内容提要:回忆录、自传、自述(自叙)、自订年谱是同一类性质而各有特色的私人文件,一般认为具有直接史料的价值。本文首先谈回忆录(包括自传等)的史料价值,并举若干例予以说明。然后指出回忆录等的缺陷和局限性。关键词:回忆录史料价值史学方法作者简介:齐世荣,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回忆录、自传、自述(自叙)、自订年谱是同一类性质......
-
〓 广东北江古栈道发现断桥疑为古代荔枝进贡通道
“断桥”藏身人迹罕至处,位于清远通往飞霞的一处山涧下,再次验证北江作为岭南佳果和特产北上进贡通道的重要价值继北江清远飞霞段古栈道发现纤夫石后,近日清远市文物普查的工作人员又在人迹罕至的峡口岸边发现古“断桥”,再次验证了北江作为岭南佳果和特产北上进贡通道的重要价值。拱形桥身部分已坍塌据清远地方史料显示,北江作为珠江主要支......
-
〓 记历史所收藏的殷墟甲骨文
【作者简介】宋镇豪,1949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是收藏大宗殷墟甲骨文的公家单位之一,甲骨数量达2023片[1]。甲骨的来源与人藏,起自20世纪50年代,与郭沫若主编、胡厚宣师任总编辑的《甲骨文合集》编集岁月前后相系,有着厚重的当代学术史印迹,又隐现着前贤砣砣业绩与殷殷操守。追踪......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