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时评:“四有”好老师怎样练成
5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教育强国进行第五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建设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专门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陶冶道德情操、涵养扎实学识、勤修仁爱之心”。这一精辟凝练的表述,丰富了“四有”好老师重要论述的思想内涵,为“四有”......
-
〓 一线讲述:选了这一行,越做越热爱
修复古陶瓷,我属于“半路出家”。1966年从部队复员后,我被分配到南京博物院工作。当时,院里正好要恢复陈列,可搞文物保护的人很少,院里就请来了一位做文字复制的老先生。我跟着他学习,越做越感兴趣,后来就专门修文物,这一干,转眼50多年过去了。 修复古陶瓷要经过观察、清洗、拼对、粘接、补配、修整、作釉、补绘等多道工序......
-
〓 新闻随笔:春节广受关注,“中国风”带暖世界
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非洲埃及到南美洲巴西,从纽约帝国大厦到悉尼歌剧院……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新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风”,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加入欢庆中国农历新年的行列,享受春节文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中国农历新年之所以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
〓 艺境观象:金陵绘事盛 风华一纸间
金陵久负盛名。钟山龙盘虎踞,长江浩浩荡荡,风光旖旎之外,这里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清代诗人、戏曲家孔尚任曾言:“天下有五大都会,为士大夫必游地,曰燕台,曰金陵,曰维扬,曰吴门,曰武林。”凡文人士大夫出游,皆以文艺相伴,游必有诗,游必有画,于是便有了“忆金陵诗”与“绘金陵画”。 近日,由南京博物院、深圳何香凝美术馆......
-
〓 保障科学家就是保护科研生产力
人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第一要素。科研活动的主体是人,保障科学家就是保护科研生产力。只有以人为本,才能真正激发和释放科研队伍的创造力。对此,刚刚出台的《关于改革完善中央财政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精准对焦、激励到人,可谓抓住了关键,在完善管理制度、创新激励机制上迈出了意义深远的一步。“千军易得,一将......
-
〓 杨牧之:白云无尽时——悼念白化文先生
白先生去世三天了,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那是俞良在朋友圈的一段话,他说,当年淘到白先生所藏的两本书,请其签名。先生在第一本书上写:“又见此书,上有九十年代所用藏书印。书此以志鸿雪。”第二本书上写:“俞良同志持此书来,如见故人。”俞良见到先生这样题词留言,便说:“您这话没写我呀,您是想把书扣下吧?”白先生笑笑说:“被你看出......
-
〓 汉唐敦煌的泉传说
任何地方风物传说的出现,都与本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地理风貌以及民众共同的心理愿望密切相关。敦煌地区处于亚洲腹地,属于大陆性气候,干旱少雨,敦煌汉简就有“悬泉地热,多风,涂丘干燥,毋急其湿也”的记载。汉唐时期产生并流传于敦煌地区的悬泉(贰师泉)、龙勒泉、龙堆泉以及玉女泉等传说,就是敦煌民众渴望水的心理愿望的体现。金天麟说......
-
〓 “表演型”学术研讨会,当止!
不久前,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发表的文章《学术研讨会为何会沦为“表演”》引发学术界的广泛讨论。文章说,现在学术研讨会多且主题泛,学者们常常疲于奔会,而且会议之后,很少有人关心取得了哪些共识、厘清了多少问题,相反更关注什么级别的领导出席、会议是否够气派、多少家媒体到场、报道在微信圈转发的情况……这些观点,得到了相当多学者的赞同......
-
〓 以学术为据讲好长城故事
国家文物局6月8日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大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北京市怀柔区箭扣长城、陕西省榆林市靖边县清平堡、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沙梁子古城遗址等3项长城考古的重要发现。工作会最后,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通报,在刚刚发布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保护状况报告决议草案”中,中国长城的保护状况被列入“精......
-
〓 解开粽叶,就解开了诗和远方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最具文化气息的当属端午节。当春天的气息一扫而空,在盛夏的开端,几场细雨,几卷荷风,在这烟水迷离的日子里,古往今来的文人骚客留下了无数美妙的诗意华章,展开了一幅浸润在诗词歌咏中的端午风俗长卷。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是第一个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中国节日,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中国民间四大传......
-
〓 许明龙:痛悼何兆武先生
惊悉何兆武先生仙逝,禁不住悲从中来。这些天正想着待疫情进一步缓解,暑热来到之前去清华探望他。粗略一算,已经有四年多没见到他了。最后一次见他是2016年9月7日,他因病住在清华长庚医院,与我家天通苑西三区只隔着一条马路。沈定平打来电话,我闻讯之后立马跑去探望,依照惯例空着双手,没带任何礼物。他依然是那副弥勒佛的笑脸,说是......
-
〓 光明论坛·温故:力行近乎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党史学习教育最终要落实到力行上,落实到为群众办实事上。力行,《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原文是:“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
〓 书展的初心和力量——写于法兰克福书展宣告重启之际
编者按:3月,北京图书订货会重启之际,法兰克福书展也发布官方通告,宣布2021年法兰克福书展,将于10月20日至24日线下重现。资深出版人韩建民曾多次到过法兰克福书展,也曾在此取得丰硕的出版成果,拥有属于出版人的难忘回忆。本文中,呈现出的是书与人,跨越国界的书友相知、文化相融的动人细节与故事。世界文化交流不会止......
-
〓 汉字书写之美
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而软笔书写,又使汉字呈现出变幻无穷的线条之美。中国人写字,不只是为了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表达,于是在书写中,产生了“书法”。书法透射书写者的情感、精神,线条不仅是线条,更是世界。只有中国人,让“书”上升为“法”“书法”,原本是指“书之法”,即书写的方法——唐代书学家张怀瓘把它归结为三个方......
-
〓 与孟子有关的名字
古往今来,与孟子有关的名字可谓不少。在中国文化史上都叫得响的名字就有好几个,比如唐代田园诗人孟浩然,北宋《千里江山图》的作者少年天才王希孟,元代散曲大家、名臣张养浩……名气等而下之的,那就更多了。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在宋元明清几代,“希孟”“养浩”“师孟”“宗孟”等带有明显孟子印记的名字,在文人中可谓备受青睐,其受欢迎程......
-
〓 《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诗词为生活赋能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璨若星河的篇章早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代代流淌。当下我们要传承经典,便不能仅束之于高阁、诵之于课堂,而是要让古老文字通过不断运用再次融入时代生活,为一代代人提供不间断的文学滋养及文化支撑。正在央视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做出大胆尝试,突破诗词类节目止于背诵......
-
〓 祝晓风:沈公的幸福
2021年1月10日。清晨,一位爱书、爱美食的老人在睡梦中安然辞世。他曾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份儿温情,还有笑声和智慧之光。上午快11点,沈公昌文先生仙逝的消息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刷屏。这个消息,是这天出版界、文化界的主题,相信也会成为2021年业界的重要话题之一。这篇小文既然是应《中华读书报》之邀而写的,还是从《中华读书报》......
-
〓 光明论坛:学术研究的“快餐化”倾向有害无益
随着近几年各高校纷纷加大对科研产出的要求,高校教师,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青年教师面临的科研压力也水涨船高。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与个人晋升挂钩的制度规则下,一些“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戏称)们不惜通过追逐各种热点或时髦概念、把同一主题稀释拆分为多篇“水文”,或者“新瓶装旧酒”式的对既有研究结论重新包装发表,以实现科......
-
〓 你不知道的紫禁城:乾清宫前的大石墩是什么
乾清宫大殿前有两个孤零零的汉白玉大石墩,分别放在中心甬道两旁,有一定的高度,一般人要稍稍踮一下脚才能看到里头。石墩中心是个圆坑,套着生锈的铜套筒。石墩外面没有说明牌,它是什么?干什么用的?其实,它本来是很喜庆的东西,过年用的。清宫里年节气氛浓厚,要举办书福颁赐、写春联、坤宁宫吃肉、打鬼、上灯等许多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活......
-
〓 酒事江湖2·王彬彬:“曾因酒醉鞭名马”
中国现代作家中,若论嗜酒者,郁达夫应该排得上号。中国现代文人中,若论旧体诗作得好者,郁达夫肯定也榜上有名。郁达夫成为著名作家,主要因为小说创作。但早有人指出,他的散文,尤其是游记,艺术成就远超其小说。而更有人认为,郁达夫的旧体诗,比他的散文还要好。2013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郁达夫诗词笺注》,笺注者詹亚园。......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