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5年中国大陆佛教研究综述
<p>A、学术会议</p><p>1995年中国大陆重要的学术会议主要有以下几个:</p><p>一、1995年3月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佛教协会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法门寺博物馆发起,邀请首都学术界、佛教界专家学者在北京中山公......
-
〓 试论《满江红》确为岳飞所作
南宋抗金英雄岳飞填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满江红》词,这就是:满江红·述怀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一、赏析岳飞(110311......
-
〓 中国园林的消夏之境
“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帘开、一点明月窥人,人未寝、欹枕钗横鬓乱。起来携素手,庭户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苏轼这首《洞仙歌》,讲述的是五代时期后蜀君王孟昶与爱妃花蕊夫人,在宫苑里消夏避暑的故事。花蕊夫人住在临水的殿阁中,凉风从水上吹来,掀开绣帘,屋内顿时芳香满溢。月光趁机自帘间透入,仿佛也被花蕊夫人......
-
〓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十一)
二、青海著名藏传寺院、高僧同西藏一样,青海藏族地区也存在着两门宗教:藏传佛教与苯教。人们把藏传佛教被称之为“喇嘛教”;把本教则被称为“黑教”。佛教传于释迦牟尼,来自印度;而本教则传自敦巴辛饶(亦称辛饶穆倭),基本上是土生土长。苯教原系藏族地区古老的“萨满教”式的巫教。约形成于2世纪左右,苯教在流传过程中逐步演变并吸收了......
-
〓 浅析太平天国与西方的关系
摘要:太平天国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农民的平均主义与西方基督教教义结合起来的混合体。太平天国运动的产生、发展,直至灭亡,都与西方有着密切的联系。关键词:太平天国;西方;基督教;思想;军事;外交早在唐太宗贞观九年(635年),基督教开始传入中国,但当时传入中国的是一般被认为是异端的聂思脱里派(中国称景教),后......
-
〓 北朝至隋山东佛教艺术查研新得
近年山东发现的佛教刻经,以及从前未被重视的一些中小石窟,对研究佛教及艺术很有意义。一、刻经山东省东平县洪顶山摩崖刻经清代金石学者未发现,也不为二十年代进行踏查的日本学者所知。于1995年始见报导,其后曾有一些研讨与图册出版;至1998年10月,又经山东省石刻艺术馆与东平县文物保管所等单位合作拓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
-
〓 中国伊斯兰教研究
一、历史的回溯中国人对于伊斯兰教开始进行真正学术性的研究工作,应该说是在明代。明初,太祖朱元璋推行较为开明的政策,起用一批穆斯林为其安邦治国的大业服务,并注意吸收外来的阿拉伯文化。他曾敕令翰林院对从元大都宫廷接收的“乾方先圣之书”数十百册进行翻译,并批示参加译书工作的海达儿、阿答兀丁、马沙亦黑、马哈麻等人:“尔西域人,......
-
〓 理学视域中的礼乐文质论——以朱熹为中心的研究
内容提要:朱熹以“敬”与“和”为礼乐之“质”,最终则将其上升到了“仁”与“天理”的层面;而礼乐之“文”涵括了礼乐实践的各个方面,为礼乐本质内涵的外化形式。他主张礼乐应当文质兼备,并符合中庸之道,对现实的礼乐实践则强调“质先而文后”的主次关系。朱熹关于礼乐文质论的辨析所形成的主要观点,与其礼学思想的基本性质及其实践哲学息......
-
〓 日本、马来西亚、越南近期汉学会议信息
1、「墓志を通した魏晋南北朝史研究の新たな可能性」国际学术シンポジウム时间:2012年9月16日(周日)地点:日本女子大学目白キャンパス新泉山馆大会议室(东京都文京区目白台2-8-1)主办单位:魏晋南北朝史研究会内容简介:议程《午前の部》9:40-10:30南北朝新出墓志の现地调査:南京.洛阳.西安.太原(佐川英治,东......
-
〓 孔子和鲁迅:惊人的相似
《二十四孝图》、《出关》、《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除了这一系列的文章,鲁迅还用他的笔驱使一群人物,如迂腐怠惰的孔乙己、应试入魔的陈士成、麻木迷信的祥林嫂、“不孝有三”的阿Q、以及“大哥”、“四叔”、“赵贵翁”等,组成一支破破烂烂的队伍,在人们眼前晃来晃去,不遗余力地恶心孔子。因此,称鲁迅为现代反孔先锋,似乎顺......
-
〓 试析《搜神记》中的蛇文化
【内容摘要】中国早期小说对蛇的记载很多《,搜神记》就是一部比较重要的著作。本篇文章把视角转向书中的异类文化,着重从人性、神性、本性三个方面来考察,并结合闻一多的原始图腾发展的三个阶段将其分类比较,分析早期人民对蛇的不同态度,探索其产生的源头及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生命力,考察其存在的审美价值,挖掘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关键词......
-
〓 中国古代绘画简介(十四):清代士人画
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十九,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李自成在北京建立大顺王朝。四十天后李自成撤出北京,五月一日,清军进占北京。四个月后顺治从沈阳迁都北京,建立了中国最后一个由少数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清朝。对于向来以华夏文明代表者的汉族士大夫来说,臣服于满洲贵族的满族统治之下,这是“用夷变夏”,是不复见“汉官威仪”,无论在......
-
〓 俄罗斯宗教哲学研究综述
随着宗教学研究在我国的开展和逐步深入,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宗教哲学的研究得到重视。在借鉴国外学者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俄罗斯宗教哲学作为研究之重镇,已自然突显出来。西方文化也可以说是基督教文化。对基督教教义进行形上的思考,早在中世纪的神学家们业已开始,是为宗教哲学之开端。而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哲学,则要到18-19世纪的欧......
-
〓 林冲刺配沧州地名漫论
【内容摘要】《水浒传》中林冲刺配沧州使沧州扬名天下,漫漫发配路无不充满了英雄命运的跌宕起伏,而所经之地对于当今行政区划的演变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关于野猪林和草料厂及山神庙研究的文章很多,但论证较为驳杂,说法也多有谬误,甚至互相抵牾。现笔者结合原著内容与其情节设计进行多方位分析,以正视听。【关键词】林冲;沧州;野猪林......
-
〓 朱熹释屈原之“忠”
作为古代承担着文化使命的儒士,一直以“志于道”为终极追求,以“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的道义担当为己任。这种担当不独体现在天下无道时的振臂一呼,更是随时随地体现在一切行为与话语之中,尤其体现在借对前代典籍的注释来表达个人思想的特殊话语中。朱熹在《楚辞集注序》中说:“原之为人,其志行虽或过于中庸而不可以为法,然皆出于忠君......
-
〓 谈《山海经》中的蛇形象
【内容摘要】《山海经》是中国第一部集中记录神话片段和原始思维的奇书。其中充满了千奇百怪的“蛇”形象,主要可以分为自然界中纯粹的蛇、异体合构的带有蛇元素的异兽、以及充满原始思维与蛇有关的神形象。而笔者认为与蛇有关的神的文化内涵是通过前两种蛇形象进一步夸张、演化、变异而产生的,其中包含了中国古代令人目眩的原始神话思维。【关......
-
〓 港台主要汉学杂志近期目录(十四)
2014·5—61、台湾文学研究集刊第15期出版时间:2014年5月出版单位:台北:台湾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内容简介:传媒时代的台湾古典诗坛:日治时期「全台诗人联吟大会」的社群文化与文学传播(吴毓琪)从「常夏」到「四季」——日治时期在台俳人眼中的季节感与生活写(1895-1936)(颜杏如)「新体制」下的社会/自我凝视—......
-
〓 《文心雕龙·明诗》辨疑
内容摘要:《明诗》是刘彦和《文心雕龙》“论文叙笔”(“文类论”)的第一篇。从文论角度看,《明诗》中的疑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评价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二是怎样理解“感物吟志”的理论内涵及其意义。本文认为,彦和对诗歌的特质及其功能的认识,没有突破先秦两汉“言志—政教”的诗论范式。然而,当他把目光转向诗歌创作领域......
-
〓 中国古代御史、谏官制度的特点及作用
中国古代监察官的设置源于先秦时期。周官有小宰“掌建邦之宫刑,以理王官之政令,凡宫之纠禁又其任也”【1】,宰夫“掌治朝之法,以正王及三公、六卿、大夫、群吏之位,掌其禁令”【2】。伴随西周君主权力和等级制度的确立,维护这一权力和制度、对臣属施行监察成为必要。御史也始设于周,但职非监察,“盖掌赞书而授法令”【3】,至战国时仍......
-
〓 马无胆论
混沌初分天地,始辟午、丑之象,各从天地而生。午者,阳火也,应乾象而生马。丑者,阴土也,应坤象而生牛。《易经》云:“乾象为天,坤象为地。马牛而应之。”马者,上应于天,禀清气而胆气不足,牛者,下应于地,禀浊气而齿气不足,此谓天地阴阳清浊之分矣。《太极经》云:“白马祭天,乌牛祭地,可谓天地之分矣。”伯乐云:“马饮清而溺浊,牛......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