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六家七宗与般若性空论
内容提要:本文论述了六家七宗的社会背景、理论学说和代表人物,进一步论证本无宗的代表人物为竺法汰而非道安,指出僧肇的中道说为“合两边”而非“离两边”,亦未究竟,道安的“性空宗”则在当时最接近般若空义。关键词:佛教;六家七宗;般若;空一、六家七宗兴起的社会思想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汉王朝的崩溃,农......
-
〓 同为英雄辩诬角度各自不同——三篇“张巡传”比较
——古典诗文比较之十九
中唐的安史之乱,使天下波荡,人民辗转沟壑、失业流离,为祸极巨,唐王朝亦从此由盛转衰。在与安史叛军的斗争中,涌现了不少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迹,张巡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乱,很快渡过黄河,进逼河南。此时洛阳失守、长安危急。唐玄宗逃往西蜀,各路军马或是举城以降,或是望风披靡,或是迁......
-
〓 古代名马称号语原考
一旦谈及古代中国的名马,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西周穆王的“八骏”。《穆天子传》载云:“(穆)天子之骏,赤骥、盗骊、白义、踰轮、山子、渠黄、华骝、绿耳。”[1]《拾遗记》虽然也提及“八骏”,但是其名与《穆天子传》迥异:“王驭八龙之骏:一名绝地,足不践土;二名翻羽,行越飞禽;三名奔霄,夜行万里;四名超影,逐日而行;五名踰辉......
-
〓 《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与评论
作者简介:何明凤,男,四川南充人,现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07级汉语言文学试验班。关于《聊斋志异》中的“异史氏曰”,已有不少学者做过研究评论,或是研究其类型差异,或是探讨其叙事艺术,或是讨论其特点作用,或是分析其体现出的思想和艺术风格,或是追溯源流褒贬优劣,张学忠的《写议相辅 主客互托——论<聊斋志异>的......
-
〓 论宋词中的鸡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本文所说的鸡意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带着作者的主观情思和情感意蕴的鸡的形象。作为一种常见的家禽,鸡很早就出现在了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之中。《诗经•齐风•鸡鸣》中有:“鸡既鸣矣,朝既盈......
-
〓 贞观公私画史
序叙曰:伏牺氏受龙图之后,史为掌图之官,有体物之作,盖以照远显幽,侔列群象。自玄黄萌始,方图辩正,有形可明之事,前贤成建之迹,遂追而写之。至虞夏殷周及秦汉之代,皆有史掌,虽遭罹播散,而终有所归。及吴魏晋宋,世多奇人,皆心目相授,斯道始兴。其于忠臣孝子,贤愚美恶,莫不图之屋壁,以训将来。或想功烈于千年,聆英威于百代,乃心......
-
〓 僧叡的生卒年代与思想
僧叡为晋宋之时的高僧,他历事名师,常沐法化,撰诸经序,判析众说,是一个出色的佛教史学者和理论家。然而他的生卒年代尚未有定说,他的生平事迹尚存疑惑,今据诸史传,略加分疏。与此有关的资料主要有《出三藏记集》、《高僧传》、吉藏《三论玄义》、《中观论疏》等。《高僧传》本传但言其“春秋六十有七”,未明生卒之时。确定其生卒年代,主......
-
〓 中国历代名刹、高僧简介(二)
一、河南1、洛阳市白马寺汉永平十一年(68)创建,为佛教传入中国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白马寺在佛教史上有多个第一:建在中国第一次西天取经-永平求法时期;最早来华传教的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禅居于此寺;有中国第一座译经道场-清凉台。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我国第一部汉文佛典《四十二章经......
-
〓 关于《曹刿论战》中“登轼而望之”的断句及解释
初中语文课本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其中有一段文字,“登轼而望之”。课本的断句是“登轼而望之”,下面有一条注释,“登轼,登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四川重庆工商大学教授傅德岷先生和赖云琪先生共同编写的《古文观止鉴赏辞典》(长江出版社出版)也认为应当这样断句,“登轼而望之”......
-
〓 《汉书·古今人表》考论
《汉书·古今人表》一向是研究《汉书》的学者所注意的篇章。有学者认为〈古今人表〉并非班固(32-92)所撰,而是其妹班昭(约49-约120)之作;对〈古今人表〉不列汉人,又被人评为体例不纯;不书汉人而称为《古今人表》又认为是名实不乎。中国史学史上的断代史始祖《汉书》,其〈古今人表〉是否确有上述问题?本文欲一一探讨。一《汉......
-
〓 中国历代绘画简介(四):画像石、画像砖
画像石与画像砖是独具特色的秦汉绘画遗产。画像石是以石为地,用刀代笔的绘画,多见于墓室、石享祠、石棺、石阙、石碑、崖墓等石质建筑中。画像砖是模印或捺印有图画的砖,一般都砌墓室的。其制作方法和艺术风格与画像石不完全相同。但皆是是在砖石的平面上先经过绘画,然后再进行雕刻,一般都是浅浮雕和线刻的形式。因此是介于雕刻和绘画之间的......
-
〓 《永嘉证道歌》与二十八祖说的缘起
内容提要:《证道歌》为六祖弟子永嘉玄觉之作。由于其中提及西天二十八祖和六代传衣,致使怀疑二十八祖说的学者如胡适等进而怀疑《证道歌》的可靠性。今日学者多盲从胡氏,以为《证道歌》曾经后人增减。对有些研究者因《永嘉集》中未收《证道歌》而认定《证道歌》为伪作的看法,以及两者之所以在思想上距离很大的原因,本文从历史性的观念来提出......
-
〓 李贺无家室考辨
内容摘要:自清代姚文燮、王琦疑李贺有妻室以来,近世王礼锡、朱自清、周阆风、钱仲联等学者均持此说不疑,并不断提出新的佐证,遂使这一观点几成学界定论。本文通过对唐代社会文化状况及李贺传记资料和诗歌内容的考索与研究,对上述学者提出的李贺有妻室的论据逐一进行辨驳正误,得出李贺无家室的研究结论。关键词:李贺;婚姻;家室;考辨作者......
-
〓 中国古代雕塑之八
隋唐五代(下)三、瓷器(一)隋代瓷器隋立国虽仅三十多年,但由于其制瓷业处于两晋南北朝和唐朝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瓷塑史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另外,隋也是一个新时代的开端。在隋以前,我国的制瓷业主要集中于江南一带,但入隋以后,北方制瓷业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所发现的隋代瓷窑遗址,有一半以上在北方,北方制瓷区域主要分......
-
〓 陈寅恪“种族与文化”观辨微
关于“种族(民族)与文化”,陈寅恪发凡创见,论之颇多;而这恰恰也是众多陈寅恪学术观点中为研究者们所援引最多者之一。约略而言,陈寅恪“种族(民族)与文化”观的要义在于,“种族(民族)与文化”是研究中国历史(中古史)与文化的最要关键,而判别“种族(民族)”的标准是“文化”而不是“血统”。在作于1939年冬至1940年[1]......
-
〓 达摩禅法《二入四行论》
如果对中国禅宗历史进行分期,大体经历了酝酿期、初创期、南北宗并立期和南宗独盛期。从被禅宗奉为初祖的菩提达摩,到惠可、僧璨,可作为酝酿期;唐朝的道信、弘忍正式成立宗派;六祖慧能从五祖弘忍受法南归弘传“顿教”禅法,神秀与其弟子普寂在北方弘传“渐教”禅法,形成南北二宗对峙的局面;经神会北上与北宗争禅门正统,唐末(9世纪后)借......
-
〓 “蛇”的中西文化涵义比较
【内容摘要】对动物的原始崇拜,几乎全世界各种文化都有这种现象,其中蛇是普遍受到崇拜的一种动物。本文分析了人们崇拜蛇的普遍原因,从存在于中西文化中的有关蛇的神话传说、民间对蛇的迷信、有关蛇的图腾及蛇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四个方面,分析了蛇在中西文化中的不同涵义。【关键词】神话;迷信;图腾;象征意义【作者简介】王琳梅,女,......
-
〓 中国历代名园简介(三):其它名园之苏州网师园
第三编其它名园二、苏州网师园国学苏州四大名园之一。地处苏州旧城东南隅葑门内阔家头巷,后门可达十全街,地方志记载为带城桥阔家头巷11号,现为市内友谊路南侧。网师园为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是我国江南中小型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 “鸡”的历史文化研究
动物似乎是在人类文化发轫之初便同步进入了我们的文化视野。春秋时期的孔子在劝他的弟子们读《诗》时的理由就是它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诗经》开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有动物。而自《诗经》以来,在历代文学家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被他们有意无意借用的动物,同样浩如烟海。本文所涉及的“鸡”是贴上了人类的标签并有所特指的一类动......
-
〓 《辽史》中的服饰史料
《辽史》是关于辽代的纪传体史书,元脱脱等奉敕修撰。全书一百一十六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一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记载了辽代和建国以前的契丹及西辽的历史。末一卷是《国语解》,凡官制、宫卫、部族等以契丹语为称号者,多参考史文,略加注释;也解释了部分非契丹语的名物制度。辽曾编修《起居注》、《日历》、《实录》和《国史》,......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