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存思、守一和坐忘(1)
魏晋神仙道教兴起之后,修炼方术由炼形、炼气逐渐转移到以炼神为重点,存思、守一、内视、守窍、心斋、定观、坐忘等法日益受到重视。《西升经·邪正章》云:“道别于是,言有伪真;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真神通道,能存能亡;神能飞形,并能移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这说明修道者已体验到精神(即人的意识)本身存在着常人还没认识的奥秘,炼......
-
〓 按摩、导引和武术(3)
此项导引功夫不仅结合进守丹田、内视、守一等方术及饮食养生法,而且还融汇进美容术。例如“搓涂自美颜”句注云:“颜色憔悴,所由心思过度,劳碌不谨。每晨静坐闭目,凝神存养,神气冲瞻,自内达外,以两手搓热拂面七次,仍以嗽津涂面搓拂数次,行之半月,则皮肤光润,容颜悦泽,大过寻常矣。”这是一种以两手按摩面部及用唾液涂搓等美容的方法......
-
〓 "回望"传统 老子文化的当代价值与传播
河南省越调剧团的越调《老子》获得第九届中国艺术节文华大奖,绝非偶然。这一艺术实践既是对当前呼吁保护传统文化,传承经典的积极回应,又是一次当代戏曲艺术汲取传统文化精髓,进而立足当下,打磨出艺术精品的典范性实践。在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被广泛认同和认识的今天,我们从什么角度“回望”传统,又如何通过艺术载体呈现和传承优秀传统......
-
〓 社科院学者谈《周易》的决策智慧
余敦康在讲学清同治粉彩太极八卦纹八方盘中国的智慧在《周易》西方智慧的源头是柏拉图,印度智慧的源头是《奥义书》,中国智慧的源头是《周易》。《周易》成书于2500多年前,它的创作过程可谓“人更三圣,世历三古”——伏羲、文王和孔子这三个圣人经过了上古、中古和近古才完成了这本书。按照朱熹的说法,伏羲之易和文王之易是算命之书,到......
-
〓 极端化:《庄子》谲诡怪异风格之成因
《庄子》一书,思想惊世骇俗,艺术手法怪出尘端。为表现其骇俗思想,其艺术手法的使用往往趋于极端化。在此略陈浅见,以就教于方家。东云见鳞、西云见爪:隐显思想的极端化手法庄子思想与世不合,但他似乎不愿与世人作对,而又不能不表达自己的思想,于是,他有意将思想隐藏于文字中,故意制造朦胧模糊的云山雾海。他往往并不直奔主题,而是风诡......
-
〓 漫谈老子与庄子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漫谈老子和庄子。先说一下为什么要把老子和庄子合在一起讲。老子与庄子都是大思想家,一晚上单讲任何一位都完全可以,就象前不久有一讲 漫谈孔子 ,我们也可以单讲老子。但是把老子和庄子合起来讲有一个特别的理由,因为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老庄是不可分的,没有庄子,老子的影响就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后来的......
-
〓 周易参同契—晦朔合符章第十八
晦朔之间,合符行中。混沌鸿蒙,牝牡相从。滋液润泽, 施化流通。天地神明,不可度量。利用安身,隐形而藏。始于 东北,箕斗之乡。旋而右转,呕轮吐萌。潜潭见象,发散精光。 昂毕之上,震为出徵。阳炁造端,初九潜龙。阳以三立,阴以 八通。三日震动,八日兑行。九二见龙,和平有明。三五德就, 乾体乃成。九三夕惕,亏折神符。盛衰渐革,......
-
〓 “命”的语义分析与庄子的“安命”哲学
【内容提要】古汉语中“命”这个字有命名、生命、命运三重含义,而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命”的深刻含义也就隐藏在这三重含义及其相互关系之中。“命”是对个人生命存在的限定或规定,是个人与社会环境和生活世界的联合体。关注“命”的问题是庄子思想的重要方面,他主张“安其性命之情”,可以称之为“安命”哲学,其内容包括对语言之“命”的悬置......
-
〓 “存在”、“此在”与“是非”——兼论庄子、海德格尔对人的存在问题观点之异同
【内容提要】西方哲学中“存在”一词在翻译成中文时出现的麻烦,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映照出“存在”一词的多重含义和所谓“存在”问题的矛盾晦暗之处。汉语虽没有一个与“存在”完全对等的词语,但却用多个不同的词语来表述包含在“存在”中的问题。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庄子所谈论的“是非”问题就与海德格尔所谓“存在”、“此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
-
〓 周易参同契—爻变功用章第十九
朔旦为复,阳□炁始通。出入无疾,立表微刚。黄钟建子, 兆乃滋彰。播施柔暖,黎蒸得常。临炉施条,开路正光。光耀 渐进,日以益长。丑之大侣 ,结正低昂。仰以成泰 ,刚柔并 隆。远游交接,小往大来。辐辏于银,运而趋时。渐历大壮, 侠列卯门。榆荚堕落,还归本根。刑德相负,昼夜始分。夬阴 以退,阳升而前。洗涤羽翮,振索宿尘。乾健......
-
〓 从道教看妇女之地位
中国道教是远古华夏民族的宗教信仰、民间巫术、神仙传说与方术、以及先秦老庄哲学和秦汉道家学说综合与提升的产物,深深地植根于华夏的肥田沃壤之中。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以此读史,有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①在《而已集·小杂感》一文中,鲁迅再次诠释此义:“人往往憎和尚,憎尼姑,憎耶教徒,而不憎道士。懂得此理......
-
〓 测字秘牒—观梅测字
观梅之法活泼泼地,惟在人之心镜光明,随物洞照而不遗 纤毫,庶可得之。前立九法,特为后学程式;此则邵子之心诀 也,其《精微奥妙观梅法》中已详。兹姑录曾验之事数则,以 便学者会悟云。 天(凡事空虚,然利于行动。若问功名,宜于晴朗之日。 此举一端,变化由人)。 地(凡事有成,但嫌其迟。家宅田禾利)。人(凡事可成 可败,只......
-
〓 《老子的帮助》:第五章 天地不仁(2)
但是老子最彻底。他的一句天地不仁,给了你一个透心凉!于是,你看透了:天地压根儿不管你人间的爱心啊、人道啊、怜悯啊、苦难啊、救赎啊……这么多难分难解的事儿。 天地不仁,圣人不仁,这是两枚大杀伤力炸弹,多少中产、小资、白领、妙龄、诗意的玫瑰色软趴趴(读pi)一相情愿瞎浪漫的世界被它炸毁啦! 再说圣人不仁呢,就更复杂、更敏感......
-
〓 《老子的帮助》:前言(1)
年轻时已经迷上了《老子》(又名《道德经》),那时看的是任继愈教授的注译本。一个天地不仁、一个宠辱无惊、一个上善若水、一个不争故莫能与之争、一个无为、一个治大国若烹小鲜、一个生也柔弱死也坚强,就把我惊呆了。我觉得老子深不见底,我觉得他的论述虽然迷迷瞪瞪,却是耳目一新,让人大开眼界,一下子深刻从容了许多。 青春作赋,皓首......
-
〓 当鞋子合脚时(谈庄子)
第一章当鞋子合脚时庄子是最难得的开悟者之一,甚至比佛陀或耶稣更加难得。因为佛陀与耶稣主张有为,而庄子强调的是无为。有为当然能做成事,但无为能做成的事更多;许多事可以通过意志来做成,但更多的事可以通过没有意志来做成。无论你通过意志做成什么,总是会成为一种负担,一种冲突,一种内在的紧张,你随时都有可能失去它,它必须被持续地......
-
〓 和谐同一话阴阳
一、“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 在中国古代的理论体系中,如《易经》、《老子》中,非常注重由明暗组成的阴阳。 万事万物和谐同一地一体地存在是自然之造化。一切存在者,无论是意识的对象还是心灵的产物、亦或是所有生物,都以各自的方式作为存在者存在于人的语言之区域中。因此,万事万物中的每一个都能被人区分为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
〓 周易参同契—傍门无功章第二十三
世人好小术,不审道深浅。弃正从邪径,裕速阏不通。犹 盲不任杖,聋者听宫商,没水捕雉兔,登山索鱼龙,植麦裕获 黍,运规以求方。竭力劳精神,终年无见功。裕知伏食法,事 约而不繁。...
-
〓 测字秘牒—凫字(二)
一人书凫字问:“守旧与更新孰胜?”余曰:“字乃败翎 鹦鹉之象,又象褪毛鸾凤。守旧不宜,决无兴旺之日。此时春 光明媚、花卉向荣,细推数中,乃天机到处鸟能言之兆也。若 更改生涯,自然十分得意。”...
-
〓 《庄子》研究如何创新
以我的看法,《庄子》一书是中国传统典籍中最难读的一部书,虽然关于《庄子》一书,无论是字句训释,还是义理的研究,都已有了漫长的历史,其相关著作亦已汗牛充栋,但《庄子》一书仍然存在着字句与义理上的解读困难,这对于整个中国文化研究的深入,显然构成了严重的障碍。并且在21世纪的今天,《庄子》研究也该有一种新的思路。一、文本的解......
-
〓 细致、周到 先贤老子留给我们的做事智慧
帛书老子《道德经》中有一章中说:“我恒有三,葆之。一曰兹,二曰检,三曰不敢爲天下先。夫兹,故能勇;检,故能广;不敢爲天下先,故能爲成事长。今舍亓兹,且勇;舍亓后,且先;则必死矣。夫兹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建之,女以兹垣之。”这个“兹”字,在通行本中作“慈”,很多人将这个字理角为“仁爱”、“慈爱”,其实这样理解是偏颇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