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共产党与历史科学的发展
【内容提要】20世纪以来中国历史学的发展与中国共产党人息息相关,中国共产党人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对中国历史都有重要论述,他们从理论和方法方面指导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发展。新中国历史学的发展更是与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一些学者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称作“党派史......
-
〓 中国乡里制度研究及展望
中国乡里制度研究及展望赵秀玲岁月联盟:2010-08-12-就古代制度研究而言,研究者多把重心放在县以上政治制度的探讨上,对乡里制度少有关注。其原因有四:一是在大多数朝代乡里不是一级行政政权,它是作为县以下行政权力的一种补充而存在的;二是乡里制度缺乏县以上制度规范性、完整性和条文性的特点,往往有着随意性、零散性和实践性......
-
〓 家庭重构方法与历史人口学研究
内容提要:历史人口学一般被定义为使用常规与非常规人口技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的学科。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历史上详细的人口信息,如人口规模、性别与年龄结构、出生、死亡、婚姻、人口迁移,并对包括以上人口特征及事件在内的人口变化进行测量与分析。在历史人口学的发展中,家庭重构方法的使用及其推广起到了极大作用。本文对家庭重构......
-
〓 2011年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由中国先秦史学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2011年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0月29-31日在武汉、随州隆重举行。来自大陆及港台、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150多位专家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先秦史学会楚文化研究基地”授牌仪式。10月30-31日......
-
〓 研究方法及视角的拓展与经济史的反思
——“比较视野下的经济史论坛”会议纪要
由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心与国际学术团体“Frontier Research in Economic and Social History (FRESH) Meeting”共同发起和组织,“比较视野下的经济史论坛” 于2011年12月18日在清华大学召开,这也是FRESH Meeting首次在......
-
〓 勤勉为学疏通知远
一个人生在当下,如果想做一名学者教授,从事学术研究,则只能由小学而中学而大学而硕士博士研究生毕业,否则,几乎别无他途。这究竟是好事坏事,一时也无从断定。从好的方面讲,可见教育日渐正规普及,一般家庭均有能力循正常途径培养一二读书人,读书治学不再是社会上少部分人的事情。但从学术的成绩与氛围上讲,博士日多而成绩未见有多大提升......
-
〓 关于中国史学科的发展问题
(“史学研究的新趋势”笔谈)最近的学科调整中,中国史学科被列为一级学科,一时成为史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不少地方都在以各种形式讨论该学科的发展问题。其实,不管它是否列为一级学科,中国史研究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始终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大课题。学科的性质,学科的发展方向,学科的研究规范,学科的学术风气,学科的理论体系等等,都......
-
〓 史学研究走向田野与社会
【核心提示】与传统史学重视上层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自上而下”视角不同,社会史的研究更重视芸芸众生的历史与日常。举凡人口、婚姻、家庭、宗族、农村、集镇、城市、士农工商、衣食住行、宗教信仰、节日礼俗、人际关系、教育赡养、慈善救灾、社会问题等等,均从“社会生活的深处”跃出而成为社会史研究的主要内容。今年适逢山西大学建校11......
-
〓 吴承明先生的经济史观——武力追忆
吴承明先生的经济史观——武力追忆我向吴承明先生当面请教始于198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与中央档案馆联合编辑《1949—1952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此后与吴老的交往就多了,向吴老请教的问题多不胜数,这里仅谈几点印象最深的。任何政策都应在特定的历史中看。关于如何认识20世纪50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经济史研......
-
〓 2010年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综述
一、概述(一)著作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出版的与历史地理有关的著作大致如下:综合性教材:蓝勇编著《中国历史地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历史地理学理论:吴宏岐《历史地理学方法论的探索与实践》(暨南大学出版社)。地理学思想史:唐晓峰《从混沌到秩序:中国上古地理思想史述论》(中华书局)。区域地理:肖忠纯《辽宁历史地理》(吉林......
-
〓 2010年明史研究综述
2010年的明史研究,在观点、方法、史料等层面都有不小的收获与推进。在政治、军事、中外关系领域,部分主题的深入研究揭示了诸多新的历史面相,提出了许多引人关注的新问题、新观点。近年对于明代经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新现象的持续讨论,引发了一些学者从不同视角、方法,提出对明代历史重新定位,以及未来明史研究走向何处的整体思索......
-
〓 2011年度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学科发展综述
2011年我国世界史学科成为一级学科,这是世界史学科建设中一件令人瞩目的大事。2011年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了新学科目录;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印发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文件,文件中规定了历史学学科门类下设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3个一级学科。据此,我国的世界史学科由原来的二级学科提......
-
〓 农史学科发展与“农业遗产”概念的演进
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1]保护项目,农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和相关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的热点之一,为农史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动力。关于“农业遗产”及相关诸概念,目前学界存在不同的意......
-
〓 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顾颉刚——写在《顾颉刚全集》出版之际
“在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中,顾颉刚是最后一位离世的大师。‘古史辨’派将与‘乾嘉学派’一样,作为古典学史上一个特殊段落的标识。永远载入中国学术史中。”对于人文学界来说,20世纪不但以“疑古”发端,还以“走出疑古”来宣告自己的结束,去今最为遥远的上古史竟纠缠了中国学术界整整一个世纪。无论赞成还是反对,以顾颉刚为领袖的“古史......
-
〓 墨学的当代价值——2011年墨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由《职大学报》主办、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1年墨学国际研讨会”近日在内蒙古包头市隆重召开。来自海内外的60余位专家围绕“”这一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墨学当代价值之一:墨家关于和谐思想的理论在中国先秦各学派中最为突出。专家们认为,墨子提出的“兼爱”“非攻”思想的内涵,有着鲜明的时代性,其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甚至优......
-
〓 2010年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述评
2010年隋唐五代经济史研究出版专著四部,研究论文近二百篇,反映了该时段经济史研究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总论本年度相关研究专著主要有陈明光、邱敏著《六朝经济》[1],黄淑梅著《六朝太湖流域的发展》[2],王玲的《汉魏六朝荆州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变迁》[3],张剑光著《唐五代农业思想与农业经济研究》[4]。杜文玉主编《唐史论丛》......
-
〓 唐宋法律变革问题研究述评
前言:唐宋变革观与中国法制史研究1922年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了“唐宋变革”观,认为宋代是中国“近世”的开始。这一观点不仅奠定了诸多日本唐宋史学者的研究模式,而且对国际宋史学界也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相较唐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史的研究模式,唐宋法律史的研究却是较多地接受了更为强大的思想理论的改造,而受“唐宋变革”观影......
-
〓 20世纪以来的王莽研究:综述及理论思考
王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复杂而特殊的人物。20世纪之前,史家和学者研究王莽均以《汉书.王莽传》(以下简称《莽传》)为主要依据。20世纪以来,随着大量汉简、新莽简与文物的出土,中外学界对王莽和新朝史的研究更趋深入、全面,取得了卓著的成果。20世纪以来的王莽研究,按地域可划分为中国(包括大陆与港台地区)与海外(主要是欧洲与美国......
-
〓 海洋史研究向纵深发展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史研究异军突起,取得很多成果。有学者将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命名为“海洋史学”。7月28—29日,大航海时代的澳门、广东与东南亚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澳门大学举行。会上,中外学者分别从文献发掘、海上贸易、中西交流、海岛管理、海图对比、海盗史、海洋风俗观念等角度,全视角、多学科地探讨了......
-
〓 六十年交往漫忆——《中华读书报》专版缅怀唐长孺之四
跟唐先生接触,算起来已经60多年了。我1947年考到武汉大学历史系,正好是战后,武大从四川乐山复原到珞珈山。我入学的那一年,吴于廑先生新任历史系主任,唐先生则给我们讲“中国通史”课。通史课一般应该从古代讲起,可唐先生是从宋代开始的。唐先生另外开了一门“魏晋南北朝史”,是断代史。所以我进大学学习中国史,第一位中国史的老师......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