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造力与文学的自信
世纪更迭之际,人们都在关注着文学在新的世纪和新的千年中的前途与命运。二十世纪末文学的日渐式微,引起了许许多多文学爱好者和文化工作者的担忧。文学精品和文学大师的出现到底依靠什么?文学走出现时代的低谷到底依靠什么?纵观文学史,真正的文学精品和艺术经典,一定是一个历史阶段人类最高创造能力的体现和表征。法国哲学家德勒兹曾指出,......
-
〓 纪念敦煌风雨百年
6月22日,我国有关部门为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百年,和”世界显学”敦煌学走过的百年历程而举办的一系列规模空前的纪念盛典活动,终于拉开了帷幕。1900至2000,一个世纪,百年风雨,百年沧桑,中国的敦煌,走过的又是怎样的一条漫漫不平路?敦煌劫难公元1900年6月22日,敦......
-
〓 学术造假与学术打假——谈中国学术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的形象塑造
20世纪的最后一个20年是中国学术界与国际学术界接轨的两个10年。反思这20年的初始期,中国学人着实体验了从极端的学术封闭心理面对瞬间而来的开放所无法承受的文化惊恐感;西方的各种文化思潮、理论话语像西方高科技工业产品一样,迅猛地涌进中国,让中国学人在一种短期的非适应性中产生了文化休克症。他们在个人的心理意识上甚至无法也......
-
〓 把传统文化的根栽回心里去
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能离开自己的传统文化而生存下去。假如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灭亡了,这个民族也就不复存在了。如此浅显易懂的道理,在某些特定时期,却有人执迷不悟。比如十年文革期间,在伟大领袖的号召下,我们就挥动锄头,成功地把传统文化这棵大树给挖倒了,用魏书生老师日前给沪上中小学骨干班主任做报告中的话说,“文革期间,我们把传统......
-
〓 我们的上流文化哪去了?
2月18日,法国里昂证券有限公司发布预测报告称,到2020年,中国在全世界购买奢侈品价值将近1700亿欧元,全球44%的奢侈品将被中国人买走,中国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买下世界”,将成为“世界工厂”之后,中国拥有的另一个全球化身份。一方面,我们用低附加值创造着财富;另一方面,我们用高附加值消耗着财富。需......
-
〓 不必对中国“口述历史”的未来悲观
国内媒体纷纷报道,以睿智、幽默的主持风格而闻名国内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认为中国的口述历史制作被世界各国“远远地被抛到了后面”。并由之提出,中国口述历史制作呼唤更多有识之士。(据新华网)崔永元不是第一次公开讲“口述历史”。早在2008年11月,他在国内一家媒体主办的讲坛上就主讲过“口述历史”。据说,那是崔永元第一次事......
-
〓 鄢烈山:对孔子也要中庸点
所谓“中庸之道”,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是个贬义词,即折衷调和的意思,是当权者提倡的“斗争哲学”的对立面。现在,我们知道,它是说要不偏不倚,行无过无不及之常道;它相当于佛教语汇里的“中道”,即不堕极端。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今天,我对此言极表赞同。中庸之道也同样适用于我们对儒学对孔夫子的评价。秋风先生发表过一篇......
-
〓 关于加强人间佛教理论研究的建议
当代中国佛教在建立和发展与社会主义相协调适应的体制的过程中有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其中宏观的人间佛教问题是带有指导意义的理论问题,是有必要组织力量进一步加以研究和阐明的。中国曾是历史上北传佛教的中心,对亚洲各国的佛教文化发生过极为重大的影响,在当前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有着特别重要的现实......
-
〓 与学术进步相关的几个概念
学术环境这样一个重大问题,虽一直如鱼骨鲠喉,终不敢轻谈。促使我写这篇文章的动因是《历史研究》1998年第1期葛剑雄、曹树基的文章《是学术创新,还是低水平的资料编纂》。该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学所研究员杨子慧主编、改革出版社1996年版《中国历代人口统计资料研究》一书作为学术研究著作的资格提出质问,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这部洋......
-
〓 霸王别姬:真实抑或虚假?
2010年11月15日《学习时报》刊发了《霸王别姬: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次虚假报道》一文(《新华文摘》2011年第2期转载)。作者署名张剑锋。我们常说文如其人,笔者读完该文则想说:文如其名。该文乍看起来分析透彻,论证有力,似利剑出鞘,犀利无比。仔细阅读后却发现假设过于大胆,结论过于武断,令人有剑走偏锋之感。笔者是《史记......
-
〓 中国武侠小说会沉寂但绝对不会灭亡
前些年我国武侠小说创作出现了奇幻、穿越、玄幻等新类型,这些新的因子浸润到传统武侠小说中,形成了面目新鲜的武侠作品,我戏称为武侠小说的“转基因”。转基因的武侠小说,其奇妙的构思、出人意料的故事、复杂多变的情节、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为当代青年读者所喜爱,由此得到流行,为武侠小说创作带来了一个小小的高潮。网络刺激武侠文学创作数......
-
〓 元宵节,能否再现昔日狂欢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这首名词描述的是宋代都城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热闹夜景。 如今,在京城,元宵节早已没有历史记载中的热闹景象,赏花灯、猜灯谜、跑旱船、舞狮子等活动不见踪影,只剩下吃元宵了。老人们无比惆怅地拾起儿时的记忆,而年轻人,则更醉心于春节后到......
-
〓 国际中国学(汉学)的范畴与研究者的素质
对我们中国学术界来说,对国外Sinology(中国学或汉学)的关注和研究,正在成为一门引人注目的学术。它意味着我国学术界对中国文化所具有的世界历史性意义的认识愈来愈深化;也意味着我国学术界愈来愈多的人士开始意识到,中国的文化作为世界人类的共同的精神财富,对它的研究,事实上具有世界性。——或许可以说,这是二十年来我国人文......
-
〓 21世纪佛教研究的展望
当前我国的学术研究的现状是:佛教研究是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部分,而且正在处于上升的时期;就佛学研究的人才而言,中青年已经成为佛学研究的主力军,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对佛教研究人才的培养呈几何级数的增长,现在每年仍在大学就读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有几十人之多,仅南京大学哲学系就读的学生达30人以上,我国培养出来一批硕士和......
-
〓 呼吁一个读《论语》活动——钱逊先生谈阅读国学经典应从《论语》开始
著名哲学史教授、中国儒学联合会学术委员会前主任钱逊先生近年来致力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他提倡全社会成员身体力行,通过阅读经典,培育全社会良好的道德规范。在国学领域,他尤其注重对《论语》的学习。本刊记者近日就“重读论语”的问题,对他进行了访谈。为什么要提倡重读《论语》?问:钱先生,您是近年来提倡重读经典、是主张要重读《论语》......
-
〓 大学如何告别“维持型”?专家称应清晰高校定位
“考大学的多如牛毛,能考上的凤毛麟角”,这是多年前,社会上对高考形象的评述。当千军万马走过独木桥,顺利通过的学子便成为“天之骄子”,他们通过上国内大学改变个人和家庭命运。近期,一个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每到高考咨询会,能提供双文凭或讲授美国等国家课程的学校展台前都会挤满家长。出国读大学,正成为更多家庭的选择。与此同......
-
〓 向西方学习与弘扬民族文化
一八四○年发生的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始,到今年整一百五十周年。在这一百五十年中,前一百一十年是世界帝国主义列强疯狂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丧权辱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屈辱史;但同时,也是中国人民不断觉醒,不屈不挠地反抗帝国主义及其代理人的压迫和统治,结束了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历史,“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毛泽东......
-
〓 一个版本爱好者的猜测——关于北师大新发现的旧抄本《红楼梦》
2000年12月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生曹立波,在该校图书馆善本室,查阅有关《红楼梦》东观阁本的资料时,发现了一部《红楼梦》旧抄本。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两函16册,80回。有脂砚斋的眉批和侧批,有朱批,也有墨批。经专家鉴定,认为与北京大学所藏庚辰本一致而有异文,同时也存有一些疑问,有待查考研究。看来,几乎未披露任......
-
〓 刘金平:周敦颐对儒学的新发展
周敦颐思想学说是融合儒释道的结晶,但主调仍是传统的儒学。周敦颐始终没有忘记儒家的根本立场,出入释老的目的是援儒,最终促进儒学的全面复兴。周敦颐通过自己的努力,全面丰富和发展了儒学思想理论体系,开拓了儒学发展的新境界,使之面貌焕然一新,一扫魏晋南北朝及隋唐五代的颓势,回归到原有的正统地位,赢得了与释道竞争的全面胜利,取得......
-
〓 李汉秋:人伦情义是年味儿的源头
“要想让过年有年味儿、有吸引力,恢复和保护传统习俗当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为过年注入一种精神力量,那就是人伦情义。”我国著名人文学家李汉秋这样认为。“你看春运路上的人山人海。”他说,“不远千里,不辞劳苦,再苦再累也要赶回家,与亲人一起过年,这中间最根本的因素就是人伦情义。”年味儿承载着民族自信“年味儿淡了。”近年来,每逢......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