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非遗”传承:莫让“绝活”成“绝唱”
严邦镇表演绝活的资料照片。传承人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因普遍存在高龄化、后继乏人和生活困难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面临挑战。我们保护“非遗”,首先要保护传人。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绝非一时之举,也非一日之功,目前尤须构建更加成熟、科学的传承人保护的长效机制,一方面能够赋予“非遗”项目以......
-
〓 呼吁理解佛教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思想禁锢的打破,佛教在民间及文化阶层中的影响不断扩大。这些年来,一些年轻人出家为僧为尼的事已是时有耳闻,在家吃斋念佛的学者、艺术家也是所在多有,可今年初歌手李娜在美国出家为尼的新闻还是引起人们的震惊。关心李娜的歌迷们有的深表婉惜,有的表示理解,更有人去猜测此事背后可能存在的种种隐密。可是,越过这个单一......
-
〓 只是“鞋”上去了
请读者不要望“鞋”生义,本文讨论的只是教授名声问题。中国人是讲究名声的,教授更不例外。但这名声好坏也有个价值向度问题。文革电影中,一条“马尾巴”的“功能”经葛存壮老爷子那么一演绎,几乎作为典故流行开来,给教授黑臭名声又添一生动脚注。但那其实只是政治上的名声,教授毕竟还居“臭老九”之首,在“臭味”相投一群中,教授显然不是......
-
〓 追星也成学界风
眼下最为抢眼的是一帮明星,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受到媒体与大众的格外的关注,风头之劲,不出绯闻的总统也无法与之争锋。而明星的耀眼,也并非自己真的有多少闪光之处,主要是有一大帮追星族宠着他们,让他们找不着北了,于是便有某歌星的让歌谜为其系鞋带的狂态,便有某球星对球迷拳打脚踢的勇武亮相。对于少男少女的追星倒也无可厚非,......
-
〓 21世纪的佛教有进无退
宗教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精神文化现象,据考古发现和近代人类学者对一些地区原始部落宗教的研究,一致认为人类思想的起源是宗教,但是那只是一些低级或非常原始的宗教活动,拥有一些精灵崇拜和灵魂不死的初级观念而已。以后由于社会不断的进步,国家的建立和阶级的产生,宗教的内容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出现了部落宗教、氏族宗教、民族宗教、国......
-
〓 孔子不是包治百病的江湖郎中
9名省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建议在广州海心沙广场立个孔子像。昨天有报道说,消息传出两个小时内网友评论数已有150多条,可惜“大多数为批评的声音”。小子不敏,却亦想战战兢兢地加入“大多数”之列。胡乱猜测,这应该是受了前些天天安门广场那儿已经立了个孔子像的启发吧?那里要干什么不大清楚,这里开宗明义,而且意义非凡,要借此引导......
-
〓 如何看待儒学价值
曾积极捍卫“亚洲价值观”(或曰“儒学价值观”)的李光耀先生近日改变观点,认为儒学价值观在信息时代已经过时。(见2001年2月3日《参考消息》,原载美国《新闻周刊》网络版1月28日专稿)我一向反对现代新儒学的东方中心论,不顾民族虚无主义的帽子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不足,写过几篇对国学热不以为然的小文章。当我看到,曾经是现代......
-
〓 传统启蒙读物:今天如何面对
浙江嘉兴市德勤文化园内,钧儒小学的学生身着传统汉服,诵读《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启蒙读物。(储永志摄) 山东省教育厅发出通知,要求中小学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方观点】● 孩子还没有成熟的价值判断能力,等他们长大成人后,方可读原著。● 只有找出“精华”所在,剔除“糟粕”所伏,才能真正让......
-
〓 儒教之说可以休矣
儒学与其他宗教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天堂不在彼岸,而在此世。儒学的高度入世性使得它要全面安排人间秩序,因而它的道场不在教堂或寺庙里,而在此世间。如果我们对儒家传统在安排人间秩序、安顿人们心灵、重铸现代文明等方面的现代价值缺乏自信,那么也不要寄希望于建立一组织来解决问题。历史上儒家传统为无数代学人提供了安身立命的基础和人生......
-
〓 《三国演义》的作者真的是罗贯中吗?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小说史上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元末明初人罗贯中,明朝嘉靖元年修髯子张尚德刊刻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该书最早的刻本,这一说法似乎已成定论。因此,学术界在探讨其思想性和艺术性时,自然也都是基于上述认识,把《三国演义》作为罗贯中的个人创作,结合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来对其作出种种论述的。然而......
-
〓 传统文化是现代化的宝贵思想资源——访北京大学教授楼宇烈
记者:从一些社科著作与论文中得知,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也有一定的影响。您作为研究中国哲学思想的专家,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楼宇烈: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两度被重视。一是在西方向近代社会转变的启蒙运动时期,当时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等都十分推崇中国儒家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并借此来批判西方中世纪以来的神本主义文化。同时,......
-
〓 儒家能成为一种民间信仰吗?
新华网2010年12月7日的一则报道让曲阜教堂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官方本是正面宣传,不料却激起民间轩然大波。以十位知名学者联合签署反对书为开端,一些“儒家文化信众”在互联网上发起声势浩大的抵制运动,其余响至今未歇,以电子期刊发送的《儒家邮报》特辟“曲阜建耶教大教堂专辑”,到2011年1月16日已出至第八辑,而在呼吁停建教......
-
〓 建设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人间哲学
哲学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是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从表面上看,哲学似乎离现实生活很远,其实哲学与现实生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哲学与一般应用性社会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法律学、社会学等)相比,它并不教给人们什么具体的可操作的知识,更不可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果。但是,它从总体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
〓 语言文字立法是百年大计——访毕可生
毕可生1927年出生,曾任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甘肃省社会学会副会长,《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分部副主编。近年来主要研究语文社会学问题,先后发表《汉字社会学研究》、《汉字发展规律社会学考辨》、《走出西方语言学的误区》等论文。记者:《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已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并付诸实施。请您从社会学角度谈谈对......
-
〓 学术目标的设定和转移
一切社会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同时也是有目标的。目的是根本,是逐渐发现和明确起来的;而目标则是假设,是不断设定和转移的。和比我年轻的学者交谈,经常会被询问学术目的和学术目标的问题。关于学术的目的,见仁见智,自有不同,我的看法已在上文开陈,这里只想就自己的体会,谈谈学术目标的问题。自1993年将国家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大历诗人......
-
〓 现代人为什么要学国学?
国学听起来唬人,使人避之犹恐不及,正如对经典的描述:大多数人想看而没有看过的书。亲近国学,概因有二:其一、今人想过和没有想过的问题,古人早已给出了答案,若不去找,自取其辱;其二、白话文读着不过瘾、不解渴、琢磨头少,不像经、史、子、集,常读常新,意韵无穷,营养丰富,能量充沛。一个人的阅读根系,一定要根往下扎,不必被奇花异......
-
〓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许田:教育改革千万别把老祖宗的东西丢了
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在传统教育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弊端日益显现的今天,从民间到政府,教育改革创新的呼声越来越高。2月8日,美国耶鲁大学终身教授、复旦大学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许田教授在赴美前一天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专访,他对中国正在......
-
〓 说年节话拜年
漫画:袁昕春节将至,“拜年”、“兔年快乐”的字句和声音,很快就会又一次铺天盖地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和耳畔。今年春节咋拜年?这虽然是节日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但却又是一个大多数人都不会认真琢磨的问题,因为人们似乎早已在习以为常中忽略了它背后的意义。拜年方式的发展和人们对其认识评价的变化,折射出什么?回家、团聚、年夜饭、压岁钱......
-
〓 在今天为什么要重建儒教
儒教,在今天的中国人心目中已经成为一个既陌生又熟悉且意义含混的词语,有人对它恨之入骨,有人对它爱之深切,也有人对它爱恨交加。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作为文明古国和礼仪之邦的塑造者,作为中国人几千年来拳拳服膺的生活价值观的提供者,儒教在今天的中国面临如此命运,处于这种境地,于旁人看来,可谓绝无仅有的奇观;于中国人而言,可谓刻......
-
〓 解读清华简:《保训》的性质和结构
《保训》的体式与古文《尚书·伊训》相似。先时间,次缘由,然后是训教之言。训教之言采用直接引语,《保训》用“若曰”,《伊训》用“曰”。两种方式均见于今古文《尚书》。我们知道,《伊训》是伊尹教导太甲的训辞,属于伪古文。它与《保训》如此相像,不会完全没有依据。若参照《伊训》,《保训》也可以叫做《文王之训》。它极可能是《尚书》......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