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丧事岂能无葬“礼”
但凡今日在中国大陆城市里面参加过丧事的人,都可能都会有如下感受:仪式简短粗陋不中不西不伦不类,殡葬收费昂贵服务专横且无视家属心情意愿,来宾着装五颜六色毫无哀情甚而在礼仪过程中互相说笑……整个丧葬过程除了向遗体告别行鞠躬礼外,根本就不成“礼”。按理说,婚丧嫁娶乃民之大礼,丧葬礼尤为重要,古今中外皆是如此。今天,在深受儒家......
-
〓 对当前书法“新帖学”热的一点看法
当代书法创作,主要还是针对各类展览赛事而展开的。为了适应展厅的展览效应和现代观众的欣赏口味,参加展览的书法作品,大都注重在幅式章法、字形结构、墨色变化乃至用纸用色等方面求新求异,以打破固有的均衡与常态,意在平面构成式的设计制作中,来满足对视觉张力的需求,有明显的美术化倾向。 当代书法创作,主要还是以继承创新为主流。在“......
-
〓 加强人文知识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当前,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中国想要在二十一世纪步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必须尽快提高全民的基本素质,否则将是不可能的。所以说,提高全民素质的问题,是一个非常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然而,如何来提高全民的素质?从那些方面来提高全民的素质?对于前一个问题,答案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质量,开展全民教育。......
-
〓 连环画会“绝后”吗?——制作成本高、绘画人才紧缺、市场严重萎缩
“1971年,正值‘文革’的非常时期,周总理提出要重视‘小人书’,并在深夜接见了我们。”连环画编辑姜维朴难忘那段特殊时期,他在撰文怀念周总理时,不免想到如今连环画事业的低潮,“我写着写着,就抑制不住地哭出声来”。如今,已经85岁高龄的姜维朴,仍在为选出100部经典连环画作品走进“农家书屋”和中学图书馆的计划而工作着:“......
-
〓 今天仍在受凌辱的伟大逝者
《收获》杂志设立了“走近鲁迅”专栏。我想,这是十分及时的。因为,直到今天,鲁迅仍是中国现代作家中具有最大影响的一个,但他同时也是受歪曲、诬蔑、攻击最甚的一个。为了不辜负鲁迅留下的这份极其宝贵的文化遗产,现在确是到了应该“走近鲁迅”的时候了。深具讽刺意味的是:鲁迅在晚年最赞美的几个青年作家(包括文艺理论家、翻译家)从四十......
-
〓 破解“传统启蒙读物”题需放开眼界
2月18日,人民日报刊文《传统启蒙读物:今天如何面对》再次聚焦传统经典读物对儿童成长的影响。站在今人立场,就“传统启蒙读物”本身来说,正反方皆“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要破解这一难题,还须从“传统启蒙读物”之外着手。首先,我们要明确“传统启蒙读物”的意义。一方面,它是一种启蒙的媒介,要让一个人从幼稚变得成熟的催化剂;另一......
-
〓 “清华简”鉴定可能要经历一个长期过程——再谈对《保训》篇的疑问
一、作伪与防伪之博弈古代竹简文献作伪突出表现在《古文尚书》上,说起来它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西汉成帝时张霸伪造《尚书百两篇》献给朝廷,当时即被识破。而东晋梅赜献伪《古文尚书》,却蒙蔽了后世无数大学者。南宋时朱熹虽然怀疑此书为伪书,但又担心因此“倒了六经”,所以其弟子蔡沉作《书集传》仍把它当作“圣经”。明中叶梅鷟作《尚书......
-
〓 “夏商周断代工程”取得阶段成果
沣西97SCMT1西壁剖面图加速器质谱(AMS)设备,可高精度测定微量14C样品。偃师商城北城墙发掘现场二里头遗址发掘现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黑陶豆(二里头文化一期)宾组月食卜骨拓本琉璃河96H108出土的“成周”卜甲编者按 “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在1995年秋开始筹备,1996......
-
〓 略谈孔子塑像
近日,诸多媒体报道孔子像这一新闻,指出雕像内藏三大看点:一、“位置特殊,意义非凡”;二、“孔子是中国文化的名片”;三、“雕像造型似巨石似高山,象征孔子是跨越时空的精神坐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泰山,是我们膜拜的丰碑。”这雕像面向车水马龙的长安大街,巍峨夺目,吸引过往公众驻足瞻仰,从而得到心灵感应,生发时代的联想和岁月的慨叹......
-
〓 孩子要不要学国学?忍让不争不适应激烈竞争?
据《山东商报》报道,日前山东省、湖北省教育厅要求加强对传统文化等专题教育内容的管理,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对《三字经》等经典文本进行了删节。一时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复旦教授钱文忠则称,按国学经典标准培养孩子,到社会上90%要吃亏。虽然后来钱文忠说他被误读,其原意是吃亏是因为社会面临严重问题,需要改变的是社会。然而,......
-
〓 当代学者对古文《尚书》疑案的审核
《尚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第一经典,也是记录中国古史最为重要的史料性文献。秦汉以来的《尚书》流传过程十分复杂,古文《尚书》的真伪逐渐成为中国学术史中最重要和艰深的课题。秦火之后,《诗》、《书》等典籍丧失几尽。汉初广开献书之路,一些先秦典籍得以再现,其中《尚书》主要有两个传本:秦博士伏生保存到汉代的二十八篇(后分为三十三......
-
〓 儒家“和谐”思想的现代诠释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建设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全面的工程,这个工程当然要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多方面来考虑,就文化方面而言,如何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资源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借鉴或者参考,是非常有意义的。在中国历史上有儒、释......
-
〓 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吗?——评二十世纪末新“化西”论
“近百余年来,中国与欧美文化接触以后,国人时时讨论我们对外来文化的迎拒问题,……围绕着所谓‘西化’作激烈的辩论”(【美】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年4月第1版,第197页)。其实,这百年中,除去“西化”之外,国人还有一种“化西”论,即主张要用儒家文化拯救西方、或在儒家文化基础上“重建新的世界......
-
〓 倡扬国学,警惕“复古”与“装扮”
原编者按:丙戌开春,周汝昌先生投书本报,云其看到本报发表的关于国学的讨论文章,衷怀欣幸,他表达了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和期望,并建议我们就国学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讨论。近年来,国学声气大振,但同时又争论蜂起。我们遂就目前学术界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诚请周汝昌老回答,他的坦诚而富有启发的卓见,或许能为国学的复兴提供一份重要而有价值的......
-
〓 中国城市改名风起云涌是寻回记忆还是经济噱头
2010年,湖北襄樊经过多年努力,把名字改成了襄阳。事实上,在此前的一二十年,中国城市改名的冲动从未停止。一个小小的县市,区区两三个字的名字,有多大的含金量?名字改来改去的背后,相关各方到底有哪些政治、经济以及文化上的考虑?改名风起云涌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大学教授彭富春联合湖北仙桃籍“两会”代......
-
〓 择儒学之善者,为现时代服务
儒学中有不少东西在今天还是有其一定的社会价值的。例如:与西方传统文化相比而言,中国传统文化的宗教色彩是比较淡薄的。儒学适应中华民族的习俗和心理,充分地体现并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一特征。以伦理道德为例,在西方社会中,直至今日,宗教在维系社会伦理道德、调节个人心理平衡等精神生活方面,仍起着重要的作用。其特征之一是,信仰外......
-
〓 我们从儒家那里继承什么,又该怎样继承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9.5米的孔子雕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在天安门广场地带引人注目。雕像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题字者为饶宗颐先生。对此,有学者说,孔子回来了。以共同价值为标准,抽象继承为方法,现代阐释为途径,大约就能解决“继承什么”和“怎样继承”的问题。孔孟的“仁学体系”,它有一......
-
〓 古籍整理出版:成绩很大,问题不少
——与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楼宇烈先生一席谈
古籍整理是继承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手段,每一个民族在其发展的不同时代都肩负着延续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日前,笔者就这个问题访问了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北大哲学系教授、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委员楼宇烈先生。问:楼先生,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这一机构是何时成立的?楼: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最早是在五十年......
-
〓 数字化进程中的中华文明
我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拥有灿烂丰富的历史文化宝库。如何使文化历史巨著走下神坛,让一般人能领略其博大精深;如何弘扬中华文化,让全世界的华人、汉学家方便了解研究中国的文学作品以及历史、军事和哲学;如何使文史研究工作者能够快速找到所需资料,提高他们的研究效率……在今天,时代已经提出了这一新的课题。信息资源数字化是进入信......
-
〓 话说儒家思想与人权标准
一本月18日上海《东方早报》第16版刊登了一则题为《中国官方首次表态:儒家思想同人权标准同等重要》的消息,消息称新任中国政府在联合国日内瓦的常驻代表何亚非先生于前一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亚洲价值观或者说儒家思想同人权标准同等重要,这两者之间并不冲突,而是一种相互补充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肯定人权具有......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