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追思·谢老不老
5月2日8点32分,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逝世,享年100岁。 谢辰生老仙逝,悲从中来。 “谢老”是文物界乃至社会各界对他的尊称,因为他年纪大,1922年生人;也因为他在文物界的资历老,是新中国文物事业发展的见证者、参与者;更因为他几十年为文物保护不遗余力地付出。 “谢老”的名号早在1998年就出现在我的采访笔记......
-
〓 酬唱寄友情——游国恩、萧涤非二先生交谊考
附言:自忝列费振刚先生门下,就时常听老师聊及编写《中国文学史》时的逸闻趣事。这套不无时代色彩的文学史,从主编人选、编写过程,到实施细节等等,尤其是其影响之大,已成为不可复制的绝响。作为当时最年轻的主编,费先生深度参与了本书的编写工作。每次谈及这些往事,先生都对有机会向老一辈学者朝夕请益深感幸运,对老一辈学者之间和而不同......
-
〓 生命最后一息还在研究汉学——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一——法国“汉学三杰”之沙畹
爱德华·沙畹(Chavannes Edouard,1865-1918)是国际汉学界公认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世界上最有成就的中国学大师,也是世界上最早整理研究敦煌与新疆文物的学者之一,被视为法国敦煌学研究的先驱者。沙畹在法国汉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前承19世纪的法国汉学传统,并使20世纪法国汉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在许......
-
〓 唐生周:教书是个良心活
唐生周在查阅资料 资料图片 从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到学校,吉首大学唐生周教授32年里只做了一件事:当一名普通的大学老师。但是,就为了做好这件事,唐生周付出了自己的全部青春,刚过50岁的他如今已是满头白发。 唐生周说:“教书是个良心活。”他把这句话当成自己的座右铭。32年来,他为自己修筑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
-
〓 《中华读书报》2021年度出版人·黄强: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10月,刚刚颁出的国家教材领域最高奖——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中,人民教育出版社全面丰收,斩获61项奖项;尤其基础教育类教材评出特等奖3项,其中两项由人教社出版,再次展示了新中国教材建设基地的70年积淀和新时代的风采。谈及往事,黄强的语速适中,不快不慢,语调平和。回顾五年的人教岁月,纵有惊涛骇浪,然纵浪大化中,不喜不惧,应......
-
〓 “她一辈子没偷过懒”——杨绛的创作、翻译与文献整理
《我们仨》书影 资料图片“我不是专业作家;文集里的全部作品都是随遇而作。我只是一个业余作者。”2003年,在《杨绛文集》的《自序》中,杨绛这样给自己定位。在百年的人生历程中,这位“业余作者”从未停止记录她的时代、思索人生的价值、守护文化的真谛。在读者的心中,杨绛不仅是书斋里的学者、钱钟书的夫人,而且也是《我们仨》中贤惠......
-
〓 追思·潘鹤:人生虽短,艺术可长
11月22日10时45分,我国当代著名雕塑家、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潘鹤因病逝世,享年96岁。潘鹤是我国雕塑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代表作有《艰苦岁月》《开荒牛》《珠海渔女》《广州解放纪念碑》《省港大罢工》《大刀进行曲》《和平少女》等。在70多年的艺术生涯中,潘鹤创作了大量充满时代气息、展现时代精神的杰作,100多座大型户外雕......
-
〓 祖冲之“大明历”开辟历法新纪元 曾被批“大逆不道”
连环画《祖冲之》中的“水碓磨”指南车祖冲之像在古代,科学家并不太受重视,而祖冲之是少有的、以科学贡献在正史中有传记的一位。生于南京、长于南京的他,不仅是早于欧洲千余年推算出7位小数圆周率的数学家,还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师呢。而他的一系列成就,也要归功于南北朝时南京城的空前繁荣。他是数学家︱︱第一个把圆周率推到小数......
-
〓 大家·同心同行·冰心吴文藻:旅雁归来又青春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谢冰心、吴文藻夫妇便是著名的作家与社会学教授。1951年,他们从日本归来,为新中国的文学与教育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两人都有一个立场、思想与感情的转变,这个转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人士的休戚与共,体现了党对知识分子的团结、教育和改造。在抗战时期的重庆,冰心、吴文藻就与周恩来有过接......
-
〓 “最土博士”的非遗传承之路
他深入山村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村民们亲密接触,他立志成为土家族民俗文化的传承人。他就是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博士腾跃。2015年11月,他主动申请到位于大山深处的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镇,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文化志愿活动。初识土家文化土家族文化的“三宝”——山歌、南曲、撒叶儿嗬,这都是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对于这......
-
〓 男儿称意得如此 骏马长鸣北风起——岑参的诗与人生
不同于南朝宫体诗歌的靡靡之音,唐诗从诞生的那一刻便充满了雄浑的阳刚之气,这在唐代大量涌现的边塞诗中体现尤甚。从军边塞,驰骋沙场,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是很多唐代文人的人生理想。写下“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的岑参,便是其中的一位,他那些脍炙人口的诗篇,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边塞诗的绝唱,也为大唐盛世留下珍贵的速写......
-
〓 沈延龙:野牛沟乡牧民建起“马背书屋”
沈延龙自幼酷爱读书,家境贫寒迫使他放弃高考回乡放牧。未能走进大学校园成为他人生的遗憾。大浪村地广人稀,牧民居住分散,为了不让因交通不便而缺少图书、看不到好书的现象在村里的孩子们身上重现,为了丰富牧民乡亲的文化生活,传播农牧业知识,2018年,他承担起了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村农家书屋流动服务。他克服了山大沟深的......
-
〓 龚自珍
一、时代新风气的开创者十九世纪上半叶,是中国封建制度走向崩溃的时代。如果说我们阅读十八世纪中叶我国优秀的古典小说《红楼梦》,通过其中对封建贵族家庭衰落的真实描写,已在所谓“乾隆盛世”的外表下,预感到那种“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已尽上来了”的整个封建统治,是大厦将倾、末日来临的兆头;那末到了十九世纪上半叶,这种封建社......
-
〓 罗家伦和他的北大师长们
蒋梦麟,陈独秀,胡适,沈尹默,朱家骅,都是父亲北大的师长。蒋梦麟先生是五四运动发生那年蔡元培先生离校期间的代理北大校长;陈独秀任文科学长(即文学院长)时,与胡适之先生同是“新潮社”的赞助人以及学生问教、论学的导师;沈尹默先生的诗词与书法都是父亲所钦佩的;朱家骅则是他的德文教授。往后蒋梦麟和朱家骅在教育部长任内,......
-
〓 韩愈的牙齿
人都是要衰老的,但个体的衰老,在生理表征上却显得与众不同,具体而且独特。韩愈的衰老是从牙齿开始的,而且开始得相当早。在803年写的《祭十二郎文》中说:“去年,孟东野往,吾书与汝,曰:‘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这一年,韩愈36岁(这是按传统记龄法;如果采用周岁记龄,应该是35岁——为行文方便,......
-
〓 走近文艺家·肖剑声:推动三弦发展为独奏乐器
93岁的他毕生致力于三弦艺术的传承、发展和普及,参与和见证了高校三弦专业的建立和开枝散叶,培养了一代代优秀三弦人才,推出《梅花调》《椰林鼓声》和协奏曲《刘胡兰》《红梅》等优秀三弦作品。他在三弦教学、科研和创作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如今他的最大愿望是三弦艺术后继有人,一代更比一代强。“学三弦有啥出息啊?”“怎么才算有出息呢?......
-
〓 散木:熊十力四访浙江
顷读黄苗子《世说新篇》,其中所述正是所谓已经离开我们的文化人的“新世说”,此间种种,以后概难一睹矣。 却说苗子先生所述,于笔墨酣畅之余,略有疏误,如述及往昔之“浙江书法大家”,有弘一法师、马一浮、余绍宋以及熊十力。熊十力系湖北人,当不宜阑入“浙江书法大家”之人选。不过,苗子先生所以会有此一“笔误”,想也不......
-
〓 谦谦君子 卑自以牧——日记中所见朱自清先生的自省精神
朱自清先生是“五四”以来最为知名的学人之一,其《背影》《荷塘月色》等散文一直是中小学语文课本的保留篇目,影响了无数的青少年;他任教于清华大学达23年之久,担任过中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等职,为老清华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在同时代人眼中,朱自清先生有“最完整的人格”(李广田:《最完整的人格》,见郭良夫编:《完美的人格——朱......
-
〓 大家·同心同行:珍重先生起怒雷——周信芳与田汉
1924年的一个春日,上海哈同路厚民北里40号,紧闭的大门被一位二十八九岁模样的年轻人叩开了。年轻人身着烟灰色西服,戴礼帽,恭敬地递上名片,自称周信芳,艺名麒麟童。他略显忐忑地说明来意:想要拜见田汉先生。开门人恰是田汉,他狐疑地打量来客,即刻又好似想起什么了,“噢,您是麒麟童呀,久仰大名,前些年我还在丹桂看过您的戏呢”......
-
〓 学人小传:史金波
史金波,1940年生,河北高碑店人。西夏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1962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1966年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夏文专业研究生毕业后留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夏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会会长......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