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钩沉:胡适念的第一部书
胡适《四十自述》作为民国时期著名的自传之一,一直是后人了解胡适其人其事其思想的重要著作。其中,胡适幼年时期在家乡所接受的启蒙教育,还浸透着中国传统教育方式的点点滴滴。这里边不但有私塾印象、学堂感受,还有很多描写家庭教育的片断,慈母严父的种种教育细节等等。而所有这些时代记忆,对于时隔若干年之后的现代读者而言,不但......
-
〓 “神州风云袖手看”的陈三立
光绪十九年(1893)正月,时年四十岁的陈三立(字伯严,号散原)在武昌时,写了一首《高观亭春望》诗:“脚底花明江汉春,楼船去尽水鳞鳞。凭栏一片风云气,来作神州袖手人。”其时张之洞任湖广总督,陈三立父亲陈宝箴任湖北按察使。张之洞在主政湖广期间,以开风气为己任,大力兴办实业和军事、师范、妇幼等各类新式学堂,张之洞素以风雅著......
-
〓 翰墨往事:石鲁“触电”
石鲁画作 在现代书画家队伍中,爱好文学的人不计其数,但是,曾经创作过电影剧本,并且正式出版,投入拍摄并公开上映的恐怕不多。中国画大师石鲁恐怕是其中绝无仅有的一位。 1953年,34岁的石鲁参加了第二届全国文代会,精神焕发,创作激情迸发,不但创作了《幸福婚姻》等一大批国画作品,而且对电影创作产生了浓厚兴趣。他......
-
〓 我与王汝梅先生的忘年之交
吉林大学王汝梅教授是《金瓶梅》研究名家,1935年生,山东兖州人,今年86岁高龄。笔者1977年生于山东聊城,人到中年,在渤海之滨秦皇岛做一名高校学报编辑。对《金瓶梅》阅读和研究的共同偏好,使我们跨越了山海距离,弥合了年龄差异,五年来结下一段珍贵的学术之缘。初识2015年,汝梅先生又一部大著面世——《金瓶梅版本史》,兼......
-
〓 学人小传:戴庆厦
戴庆厦,1935年生于福建厦门鼓浪屿。1956年毕业于中央民族学院语文系。现为中央民族大学荣誉资深教授,兼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咨询委员、全国语言文字标准技术委员会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标准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民族语言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从事汉藏语系语言和语言学的教学与研究,独著或合作发表了350多篇论文,出版了《景汉辞......
-
〓 鲁迅关注赌博问题
赌博是一种社会病。鲁迅对这种社会病颇为关注。他曾提出过应该研究赌博史。他在给曹聚仁的一封信里说,中国历史应该重编一部,比如需要着手的有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等等。赌博史为其中之一。国民党曾发行彩票,鲁迅认为“近似赌博”,在《中国的奇想》一文里,他批评说:“固然世界上也有靠聚赌抽头来维持的摩纳科王国,但就......
-
〓 周有光:一个人的110年
1923年,周有光考入著名的上海圣约翰大学,他从静安寺去学校,坐着有900年历史的独轮车,奔向了代表现代文化的圣约翰。奔向“现代”,对一个人来说,可以在瞬间完成,而对一个国家来说,则是一段艰难的旅程。 周有光的110年,正是中国朝着现代化发展最关键的110年,历经了晚清、北洋政府、国民党政府和新中国至今,......
-
〓 异国知音:汉学家安乐哲与《淮南子》
在“绝代奇书”《淮南子》的海外传播与研究史上,欧美汉学界是历史重镇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文化成果,产生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美国汉学家安乐哲(Rog⁃erT.Ames)便是其中之一。安乐哲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曾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夏威夷大学和美国东西方中心亚洲发展项目主任、《东西方哲学》(Phi⁃los......
-
〓 六十多年后的祭祀——永志不忘饶家驹
核心提示 他是一位法国神父,名叫饶家驹。在中国,很多人都读过《拉贝日记》,知晓约翰·拉贝。而饶家驹,一位同样挽救过无数中国人生命的法国人,却一直默默无闻。 9月10日,柏林秋雨绵绵。在古朴凝重的长笛声中,圣湖公墓里举行了一场肃穆庄严的祭祀仪式,前来参加祭祀的有来自德国、法国、美国和中国的吊客。这里......
-
〓 顾颉刚与卜德(Derk Bodde)的文字之交
顾颉刚 1934年10月14日,顾颉刚在日记中写道:“将卜德(Derk Bodde)所著《左传与国语》汉文本重作,一天毕,约四千字。……卜德,哈佛大学派到北平之研究生,来平两年,竟能以汉文作文,其勤学可知。所作《左传与国语》一文,写来已数月,予初托孙海波君改,谢不敏。希白亦谓无办法。予嘱其寄来,今日费一日之力为之......
-
〓 德国汉学家库恩——海外汉学家见知录之十四——欧洲最早也最有名的中国古典文学翻译家
弗兰茨·库恩(1884-1961)是欧洲最早最系统介绍中国文学的德国著名汉学家,也是一位对汉学异常执着和钟爱的西方学者。为了更好地学习中文,他辞去德国驻中国使馆随员这份有着优厚报酬的工作,而靠翻译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谋生,以至衣食不济,甚至常常受到饥饿的威胁。死时留给继承人侄儿哈图·库恩的遗产只有五个箱子和一架打字机。五个......
-
〓 从江湖到庙堂 盅惑当权者的“大师”
提要: 当王林大师的江湖骗术被揭穿后,”大师”这个久违了的名词,再次热起来。大师们的把戏其实很简单,他们先把魔术用谎言包装成令人称奇的法术,取得几位官员、商人、戏子们追捧,再用名人的力量搭建起一个沟通各色人等的场域。往好了说,这里就是连接庙堂与江湖的润滑剂;往坏了说,这里就是官商勾结,权色......
-
〓 学人小传:钱冠连
钱冠连,1938年生,湖北仙桃人,语言学家、语言哲学家。1962年毕业于华中师大外语系,1989年调入广州外国语学院(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受聘为该校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现代外语》副主编,现任《语言哲......
-
〓 翘楚·陈秋强:乡贤文化的持灯者
陈秋强与经叔平(左)陈秋强(右)与谢晋(中)陈秋强与何振梁(左)(图片均为资料图片)编者按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涵养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土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新乡贤的出现是一个必然的结果。2016年2月12日,全国首个“乡贤之家”揭幕仪式在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举行。“一生看花相......
-
〓 孙自诚先生与《德安县志》
孙自诚先生因主编八修《德安县志》而结识了不少文化名人,如熊十力、马一浮、胡风、梁漱溟、石凌鹤、苏步青、丁玲、公刘、邹荻凡、何满子等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他因编写德安县革命烈士传和革命史而成为江西作家协会会员。晚年因旧体诗发表的数量多且获奖的精品也不少,2011年又被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在德安聂桥中学执教时开始与......
-
〓 学人小传:夏承焘
夏承焘(1900—1986),浙江温州人。词学家、诗人、词人。1918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曾在多所小学、中学及西北大学任教。1930年起,先后任之江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师范学院、杭州大学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著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天风阁诗集》《天风阁词集》等;有《夏承焘......
-
〓 “中文的难亦是它的美所在”——专访意大利汉学家马西尼
费德里科·马西尼(FedericoMasini),意大利人,罗马大学孔子学院院长、汉学家。因其在中意语言文化交流和汉语推广方面的杰出贡献,曾获由温家宝总理颁发的“中意友好贡献奖”。罗马中心火车站作为意大利主要的游客集散地,终日人群熙攘;离它不远处坐落着一处文化气息浓厚的学术殿堂——罗马大学东方学院,它不仅是西方汉学研究......
-
〓 孔子的酷评
孔子温柔敦厚,贵和持中,但是孔子也臧否人物,时有酷评。 所谓酷评,即苛刻的评论,颇近似于当下所谓的“毒舌”。《论语·子路》篇中记载:“子贡问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按照一般的解释,“斗筲”在这里用以比喻器量狭小。其实一斗等于十升,一筲合一斗二升,未必显小,倒因为斗是量粮......
-
〓 王国维先生的辫子——摘自王东明著《王国维家事》
《王国维家事》 王东明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父亲的辫子,是大家所争论不休的。清华园中,有两个人只要一看到背影,就知道是谁,一个当然是父亲,辫子是他最好的标志。另一个是梁启超先生,他的两边肩膀,似乎略有高低,也许是曾割去一个肾脏的缘故。 每天早晨漱洗完毕,母亲就替他梳头。有一次,母亲事情忙完了,或有什么事烦心,......
-
〓 她静悄悄地隐身又在静悄悄地影响这个时代——摘自《杨绛传》
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这是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杨绛的《记钱锺书与〈围城〉》一文记述了这段故事杨绛甘做“灶下婢”,辅佐夫君全力创作《围城》,这是40年代文坛的一则佳话。杨绛的《记钱锺书与〈围城〉》一文记述了这段故事:有一次,我们同看我编写的话剧上演,回家后他说:“我想写一部长篇小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