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周维强:学林新语
陈垣重视国文教学。他主持辅仁大学时,当时学校各系大一国文,都由陈先生指定校内教学经验宏富、学有专长的教师担任,像张鸿翔、柴德赓、周祖谟、启功、牟润孙、苏晋仁诸先生,都曾任课。陈先生自己也曾亲自担任一个大系的大一国文。文廷式是戊戌政变前活跃于中国政治舞台的有名人物,思想开明,学养深厚,他的《闻尘偶记》开篇即说:“闻事不记......
-
〓 李济远:承祖训办书院推广阅读传道授业
李济远在山东农村教育一线工作多年,心忧乡村儿童的成长。他把婚房腾出来,自费投入数十万元扩建了村里的农家书屋服务孩子们。李济远夫妇周一到周五义务辅导孩子们学习,周末则开设传统文化与艺术类免费课程。在他的公益精神感召下,数百名志愿者前来推广阅读,书院也在周边开设了8个分院,深受当地群众欢迎,乡村阅读氛围日渐浓厚。李济远被评......
-
〓 丁则良先生
彼岸的杨振宁先生光荣退休,以其人之功德圆满,引起一片喝彩,杨先生也以朱自清当年诗句自勉:“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这是人生绚烂归于平淡,“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新境界,着实令人企慕又感动的。可惜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归宿,比如杨先生回忆少年读书情节,他是清华成志小学和北平崇德中学的学生,清华教授杨武之先......
-
〓 强盗?阴谋家?教育先驱?文化大使?——北大第一任校长丁韪良
丁韪良 京师大学堂——即今天的北大——的第一任校长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1916),是美国北长老会派至中国的传教士,从1850年来到中国直至去世,只有四年时间不在中国,总计在中国生活了62年。他精通中国语言、文学、哲学,是清末在华外国学者中首屈一指的“......
-
〓 苏绣“针”情 锦绣人生
——追记第一批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 2022年10月5日,第一批苏绣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文霞在苏州逝世,享年91岁。闻听消息,苏州刺绣研究所原副所长张美芳一夜未眠,“顾老师穷尽一生心血,为苏绣技艺的传承创新和发扬光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她的代表作品,成为整个行业的......
-
〓 让文学与文化不分家的汉学家柯马丁
认识柯马丁教授完全是一个极偶然的机缘。那天,他应邀来到复旦,作关于先秦文学与文化方面的讲座。他的讲座很有欧美的风格特点,只用一半时间演讲,而后留出一半时间请大家提问,他作解答,并讨论。这个做法有点类似美国大学教授给研究生授课的方式。我是作为有专业兴趣的年长听众,从头到尾聆听,没有冒昧发言,这也许是局外人身份的缘故吧。然......
-
〓 为芹辛苦是何人 脂雪轩中笔有神
“为芹辛苦是何人,脂雪轩中笔不神”,这是父亲周汝昌撰写曹雪芹传记中的诗句,既道明了其本人志向又表现了自谦;如今我只改一字而作为本篇题目,是因为父亲撰写的《曹雪芹传》已由中国作家协会主持的《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记》丛书首批选定并出版问世。 2012年3月中旬的一天,父亲像往常一样按时听我们读报,突然一条消息让......
-
〓 大家·同心同行·陈望道:古今中外法,学术中国化
陈望道先生是教育名家,也是学术大师。他平生立足于学校教育而尽心于学术研究。作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陈望道在1920年8月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同时与陈独秀、李达、李汉俊一起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并在中共一大后出任上海地方党组织的首任书记。他一生秉持革命信仰,始终以“宣扬真......
-
〓 “一心一意向着灯光走上去”——恽代英与他五四时期的朋友
【大家·同心同行】学人小传恽代英(1895—1931),祖籍江苏武进,出生于湖北武昌。1915年入中华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学习。大学期间,在《新青年》《东方杂志》《青年进步》《妇女时报》《光华学报》等报刊发表文章。1919年,参与领导了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在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宣传......
-
〓 齐浣心:杜国庠和他的三位挚友
杜国庠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同时他还是我国第一届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1958年2月,他参加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立大会并作为专家代表在大会上发言,对小组拟定的《整理和出版古籍计划草案》、古籍人才培养工作等发表了建议和意见。杜国庠学识渊博,学术研究涵盖哲学、古文献、佛学、逻辑学等方面......
-
〓 鲁迅关注赌博问题
赌博是一种社会病。鲁迅对这种社会病颇为关注。他曾提出过应该研究赌博史。他在给曹聚仁的一封信里说,中国历史应该重编一部,比如需要着手的有社会史、艺术史、赌博史、娼妓史、文祸史等等。赌博史为其中之一。国民党曾发行彩票,鲁迅认为“近似赌博”,在《中国的奇想》一文里,他批评说:“固然世界上也有靠聚赌抽头来维持的摩纳科王国,但就......
-
〓 温不增华 寒不改叶——忆季羡林先生过“米寿”
图为本文作者的父亲在1999年为季羡林“米寿”题写的贺帖。 图为本文作者的父亲过世后季羡林为其写下的字幅。 季羡林与学生们 北大图书馆提供资料图片 1993年本文作者探望季羡林,在季老书房获赠其书《留德十年》。“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这是诸葛亮在《论交》里的名句,为我父亲所钟爱,一直书写不怠。1999年秋天,在我赴京......
-
〓 苏轼如何为书家翻案
隋代智永是王羲之七世孙,号“永禅师”,相传曾作真、草《千字文》,是王氏家法的正宗传人。但唐代书评家对他的书法评价普遍不高。初唐李嗣真在《书后品》中称:“智永精熟过人,惜无奇态矣”,将其列入中品之中等;张怀瓘《书断》评价:“智永章草、草书入妙,隶入能”,离最高等级“神品”还有段距离,并综合评价他“气调下于欧(阳询)、虞(......
-
〓 异国知音:汉学家安乐哲与《淮南子》
在“绝代奇书”《淮南子》的海外传播与研究史上,欧美汉学界是历史重镇之一,积累了丰富的学术文化成果,产生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者,美国汉学家安乐哲(Rog⁃erT.Ames)便是其中之一。安乐哲1947年生于加拿大多伦多,曾任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夏威夷大学和美国东西方中心亚洲发展项目主任、《东西方哲学》(Phi⁃los......
-
〓 胡经之:外柔内刚的诗人美学家
资料照片 回到北大工作两年多来,每次乘车从家里往返学校时,都要路过中关园,我总会特别留意地看一眼从车窗外一闪而过的中关园一公寓,那排如今已显得低矮而又不起眼的黄漆颜色的陈旧小楼,是胡经之先生当年的旧居。我当然知道他早就搬离那里了,但那座旧楼却给我留下了永远的美好回忆。中关园上课 先生给我们上的文艺美学专题选......
-
〓 学人小传:钱冠连
钱冠连,1938年生,湖北仙桃人,语言学家、语言哲学家。1962年毕业于华中师大外语系,1989年调入广州外国语学院(今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0年受聘为该校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副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现代外语》副主编,现任《语言哲......
-
〓 横看秦始皇的正反两面
著名秦汉史学者、84岁的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黄中业先生曾先后出版《战国变法运动》《秦法之变》《战国盛世》《唐开元盛世》《秦始皇传》《汉高祖刘邦传》等多部代表作,其中部分作品被高校列为中国古代史战国秦汉时期的重点参考书目。其经典作品《秦始皇传》《秦法之变》在2021年由新星出版社重新出版。作者试图用理性与想象还原嬴政的一生......
-
〓 孙自诚先生与《德安县志》
孙自诚先生因主编八修《德安县志》而结识了不少文化名人,如熊十力、马一浮、胡风、梁漱溟、石凌鹤、苏步青、丁玲、公刘、邹荻凡、何满子等先生。上世纪50年代初,他因编写德安县革命烈士传和革命史而成为江西作家协会会员。晚年因旧体诗发表的数量多且获奖的精品也不少,2011年又被批准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我在德安聂桥中学执教时开始与......
-
〓 千山脚下的费老师——忆费振刚先生晚年生活片段
怎么也没有料到,疫情一年多来的第一次远行,竟然是去送别自己心爱的老师!昨天(3月22日)上午,惊闻老师仙逝,顿觉茫然自失。一整天,不断有师友打来电话,哀悼先生的离去。今天(23日),赶赴鞍山之前,匆匆翻看了一眼老照片,过往的一幕幕重又浮现在眼前,触景生情,不觉悲从中来。在旅途的短暂闲暇中,思绪万千,忆及二十余年来在老师......
-
〓 走近文艺家·阿来:做个热爱生活的“驴友”
只有在写作的短暂瞬间,他才会意识到自己在从事文学工作。生活于他,就是一场旅行,文学作品像是旅行中产生表达欲望后的副产品。行走构成了他创作的基础,形成了他创作的源泉,让他创作出《尘埃落定》《格萨尔王》《云中记》等不一样的作品。采访阿来是在一个科技主题峰会的间隙。他是那个峰会的嘉宾。参加会议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生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