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战国策派:他们到底说过些什么?
重读林同济、雷海宗、陈铨的著述与生平,不禁生出许多感慨:无论是历史主义还是新历史主义,首先都应当让人知道“历史上究竟发生了什么?”只有知道了历史真相,才能建构“人的历史”,既避免重蹈覆辙,更能指引人类社会未来的走向。我甚至想到:如果说塞缪尔·亨廷顿因为《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而被称为“过去50年中世界上最有影响力......
-
〓 姜白石与他的自度曲
一提到“艺术歌曲”,乐坛人士立即会想到19世纪的德国浪漫主义音乐代表人物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他们创作的,被称为Lied歌曲作品,以及法国迪帕克、福雷、德彪西等作曲家创作的,被称为Melodie作品。这些作品20世纪初流传到我国,萧友梅先生将它译为“艺术歌曲”。现在讲到“艺术歌曲”,不少专业人士言必称西方。其实,有资料......
-
〓 毕宝魁:哀悼傅璇琮先生
下午四时许,惊闻傅璇琮先生逝世,酸楚悲哀之余,先生音容笑貌如在眼前,拜识先生及受先生恩顾的往事历历在目。1986年夏,我到洛阳参加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三届年会。当时研究生尚未毕业,列席旁听,苦无机缘与先生交谈。1988年,第四届年会在太原召开,由山西大学主办,主事者是王维研究时彦傅如一先生。我提交的论文涉及王维生年问题,......
-
〓 追思:著名出版家、学者傅璇琮逝世 “缺少他的当代学术史是不完整的”
傅璇琮 资料照片中华书局原总编辑、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傅璇琮1月23日在京去世,享年83岁。傅璇琮一生致力于古籍整理出版事业,在古代文史研究领域著述宏富,被学界认为是近30年唐代文史研究领域最有成就的学者。傅璇琮1933年11月出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清华大学中文系,1952年10月转入北京大学......
-
〓 一位德国学者的书法之道
中国书法在德国的传播至少可追溯至18世纪下半叶,迄今已有两百余年历史。在当代,得益于中德两国在官方和民间层面的交往日益频繁和深入,德国民众有机会躬体力行修习书法,使得书法在德国的传播变得更加立体和鲜活。德国青年汉学家科尔雅·夸克纳克(汉语名李志成)的书法之道即为其中一例。 李志成与中国书法结缘于一个日本水墨画培训......
-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先达:“哲学家不是社会的旁观者”
60年传道授业,60年潜心学术。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陈先达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为这位著名哲学家的学术历程作了梳理。 “不当超凡脱俗的哲学家” 陈先达进入哲学世界有些偶然。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哲学,“我和哲学,就像是旧式婚姻,先过门后恋爱”,他这样形容这段经历。他的老师多博学......
-
〓 历史钩沉:记载一段鲜活历史
柴德赓手札书奉陈援庵(1948年) 《青峰草堂师友墨缘》选录了柴德赓一首诗的手札,书法当然无可挑剔,美不胜收。但细读其诗的意境,深解其历史的背景,更使后人折服诗人深刻的爱国情怀。 癸未年三月二十一日(1943年4月25日),正直暮春,是北平赏牡丹花卉季节。崇效寺牡丹时为京城重要景致,柴德赓邀约友人陈君善、牟......
-
〓 依旧雨打风吹絮满头——也谈柳敬亭
偶然间翻阅旧文《柳敬亭传》,不由心生慕想来。柳敬亭,明末清初人。本姓曹,名逢春。十五岁时,因犯法而亡命盱眙。逃亡途中,休憩在柳树下,“攀条泫然”而对同行人说:“噫,吾今氏柳矣”。(啊,我从今天起开始姓柳了)又因为他生相丑陋,明代大文学家张岱说他是“黧黑,满面疤?”,故有柳麻子之称。十八岁开始学说书,未得师传居然能够“倾......
-
〓 何兹全:提出“汉魏封建说”的人
何兹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现年95岁。少年时期在北伐革命的影响下加入了国民党,成为国民党最小的党员之一;23岁时与友人一起创办了影响甚广的期刊《教育短波》;24岁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经当时的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先生、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推荐先后留学日本、美国,并皆因为爱国而毅然回国;一部洋洋洒洒近50万字的《中国古代社会......
-
〓 漆侠教授访谈录
漆侠先生,我国著名历史学家。1923年生于山东省巨野,1944年考入国立西南联大历史系,1948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旋入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学部读研究生。1951年3月至1953年12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任助理研究员。自1953年至今,任教于天津师范学院(后改称天津师范大学、河北大学)。现任河北大学历史研究所所......
-
〓 “大历十才子”如何避暑
“小暑大暑,非蒸即煮。”对于今天的我们,度过炎热的盛夏不成问题。可是穿越到一千多年前的唐代都城长安,盛夏的日子不好过。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研究表明: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过四个温暖期,其中,唐代就是最热的时期。那时的长安,夏季异常炎热。杜甫写过“飞鸟苦热死,池鱼涸其泥”, “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有一天,一位北大毕业生去见蔡先生,不知为了什么大吵大闹后才离去。第二天他拿着一张求职表格,又去见蔡先生,他申请工作,要蔡先生写封推荐书。蔡先生看看他所填的表格,马上就写推荐书给他。过后,傅斯年去问蔡先生:“昨天他才跟校长大吵大闹,为何今天又肯为他写推荐书?”蔡先生说:“我看他所申请的工作......
-
〓 史家朱希祖藏书纪事
他是章太炎门下弟子,被戏称为“西王”;他是出席“全国读音统一会”的代表,在国语运动中起草的注音符号方案一锤定音;他是“某籍某系”的北大教授,先后担任国文系、史学系主任;他是新文化运动的支持者,倡导白话文,反对封建礼教;他任清史馆的协修,获得袁世凯颁发的四等嘉禾奖章;他是声动民国的藏书大家,保存古籍,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一......
-
〓 文艺人物志·刘心武:“闲不住”让他成为文坛常青树
40后50后60后认识他,多半因为他写过《班主任》《钟鼓楼》,70后80后90后知道他,多半因为他在《百家讲坛》讲过《红楼梦》。如今,80岁的他,没有停止创作的步伐,依然不断推出新作品,尝试新的创作方式。在他看来,从生活中获取灵感和素材是最好的创作方法,现实主义仍有旺盛的生命力。 作家刘心武获得第二届茅盾文学奖的......
-
〓 抗战时期的艾青和戴望舒
1939年艾青和戴望舒共同创办的《顶点》诗刊封面及目录。戴望舒艾 青 人们常言,大堰河是艾青的大堰河,雨巷是戴望舒的雨巷……这是艾青和戴望舒各自的作品,留给读者不随时间流逝祛除的深刻烙印。大堰河和雨巷给人的意象,前者是波澜壮阔的河流——虽然大堰河是艾青保姆的名字,但读者更愿意确信有这么一条河;后者是江南如吴侬细语......
-
〓 东方理学宗祖 淑世儒林楷模——郑梦周与韩国性理学
在韩国儒学史上,几乎众口一词地尊奉郑梦周(字达可,号圃隐,1337—1392)为东方理学之宗祖。然而,事实上,东国之知有程朱性理学,并非始于郑梦周,而且,与圃隐先生同时探究、传授性理学、传世著述大大富于圃隐先生的著名学者也大有人在。那么,为什么人们却专尊圃隐先生为东方理学之宗祖呢?我认为,这是与高丽时代儒学的一般特性,......
-
〓 鲁迅的艺术爱好
图为鲁迅收藏龙纹砖拓片 鲁迅的艺术爱好广泛,他对于古籍考据、校勘、编辑以及其他艺术所搜集的资料和其涉及的言论,都是非常可贵的。 鲁迅勤于校勘、辑佚、搜编的工作。他从故书中搜采出会稽先贤的著作,校订了《嵇康集》,辑录了《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一直到搜辑《小说旧闻钞》,都是这一部分工作的业绩。 鲁迅......
-
〓 北大校长斥敌奸
众所周知,北大是中国的文化干城,其表现牵动甚广,影响不可小觑。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人无须反复权衡,也十分清楚北大校长蒋梦麟的价值,若能够拉拢他,建立“深厚的友谊”,就不难收获攻心为上的奇效。然而蒋梦麟对日方暗送的“秋波”和明示的“美意”均无动于衷。一位日本学者跑到北大来,眉飞色舞地畅谈中日文化关系,蒋梦麟却......
-
〓 解体与重建——美术批评家刘骁纯先生访谈
邹跃进(以下简称“邹”):从您的硕士、博士论文,到《解体与重建》这本书我都读过。这中间我体会最深的是您对辩证法的运用。我知道您是王朝闻先生的学生,王先生在研究中也比较注重辩证法。在研究中,您是怎样理解和运用辩证法的?刘骁纯(以下简称“刘”):在关于辩证法的研究方法上,我确实受益于我的老师王朝闻先生。我的硕士论文是研究秦......
-
〓 翰墨往事:袁克文“鬻书疗饥”
▲袁克文的日记,页眉有“寒云”署款 在袁世凯的几个儿子中,袁克文极富艺术才华,也颇具见识,堪称一代清才。与他哥哥袁克定一心鼓动父亲称帝且以太子自居的做派截然相反,他并不赞成父亲称帝,曾于1915年秋借昆明湖泛舟作诗“劝谏”:“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赢得士林一片赞誉。 作为享有盛誉的“民国四公子”......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