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国色天香话牡丹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李白的《清平调》拟化杨贵妃之国色,写尽牡丹之天香,花面相交映,一如《簪花仕女图》,花容月貌、倾国倾城正在春风沉醉处。说不尽的历史故事为仪态万方的牡丹增加了雍容华贵的厚重,而它又更是文艺缪斯之花,汤显祖之《牡丹亭》、故宫藏宋画《牡丹》等无不借重此花而......
-
〓 光明论坛·温故: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日前,《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其中,在谈到第四个问题“永葆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色”时,总书记引述“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这句话,强调“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要以......
-
〓 康震:古诗词在今天为何热度依旧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抖音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抖音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无独有偶,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
-
〓 文化评析:“外译中”质量待解的几个问题
近日,一本知名译著被指出现多处错误并引发广泛关注。事后该译著被下架,但围绕翻译质量等的讨论并未停息。 纵观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翻译事业所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当前,我国翻译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翻译专业和翻译从业者数量大增,众多优秀译著相继出版,翻译理论研究和期刊建设均取得成效,不仅丰富了广大读者的阅读生活,也促进了各领域......
-
〓 光明论坛·温故: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
2021年8月1日,第15期《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加强党史军史和光荣传统教育,确保官兵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文中强调:“‘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政治工作实质上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我军作为执行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要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革命军队,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必须坚定不移听党的......
-
〓 策展人手记:在新征程上讲好古文献故事
“20世纪初中国古文献四大发现展”自今年1月14日在国家典籍博物馆预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普遍赞扬。该展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敦煌研究院、甘肃简牍博物馆、国家图书馆(国家典籍博物馆)联合主办,是多家单位同心协力、资源互补、发挥优势、通力合作的重大成果,也是档案馆、研究院、博物馆、图书馆跨界......
-
〓 庚子买书记
庚子年,因为新冠疫情,出门甚少,书店一年中也只是去过一两次,感谢网络发达,足不出户,也可以买到自己想买的书。如今买书,朋友圈推荐成了主要来源,网购则是买书的主要渠道。诸如2020年出版的几册钱锺书相关著述,第一时间都买到了。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钱锺书选唐诗》,从周绚隆先生发布的微信朋友圈得知,布衣书局发售的200册毛......
-
〓 雪散而为雨 一起向未来
雨水,立春之后第一个直接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一个饱含了传统农耕文明殷殷期盼与美好向往的时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大地春和,万物复苏,在春风雨水的召唤下,春耕早播的序曲旋即奏响。“七九八九雨水节,种田老汉不能歇”“雨水到来地解冻,化一层来耙一层”......
-
〓 AI续写名著成爆款 我们该为此忧虑吗
近来,人工智能(AI)续写经典小说,其情节曲折却又颇有创意,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频网站引发热议。一时间,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再次成为讨论话题。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续新闻主......
-
〓 光明谈:文化过节,更有滋味
博物馆,打卡的游客如织;图书馆,埋首阅读的读者爆满;科技馆,参观者簇拥在模型旁……“五一”假期,文化消费成为许多人的选择。过去,吃喝、购物是度假的主旋律,而今,注重文化体验成了度假的新时尚。在度假方式改变的背后,折射出文化消费正成为拉动假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当前,文化消费成为假日消费的重要内容,形式不再局限于文艺演出、......
-
〓 构建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体系
据媒体报道,国家文物局日前在京召开全国文物建筑预防性保护试点工作推进会,探索构建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不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体系。 星罗棋布的文物建筑是中华文明的符号、历史文化的见证,是不可移动、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应该得到妥善保护。然而,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重视程度不够、保护手段不强、制度措施不硬,加之......
-
〓 文化评析·传统文化IP影视:市场“颜值”源自文化积淀
近年来,取材于传统文化的影视作品在文化产业市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堪称现象级的电影,反映了观众对传统文化产品的期待和需求。近日上映的动画电影《山海经之再见怪兽》,以其充满东方神韵的“山海经宇宙”,使传统文化IP电影再度进入大众视野,证明了传统文化持久的市场热度和历......
-
〓 用诗意文化赋能“美好城市”
近年来,很多城市特别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提出了城市发展要注重幸福指数提升的理念,建设“美好城市”已然成为当代城市发展的价值取向。但应该看到,人们感知城市的“幸福”“美好”并非一个空洞的概念,与“经济指数”也并不完全具有强正关联性,而是关涉着城市个体、家庭对于生活的切实感受,以及人们评价美好、幸福的态度。 确立“......
-
〓 汪曾祺写给大家的“活法”——摘自《家人闲坐 灯火可亲》
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系汪曾祺诞辰100周年特别纪念版。在汪先生洒脱滋润又极具诗意的笔端,融洽、和睦、闲适的一幕幕,处处洋溢着脉脉温情,这样的作品有益于世道人心。 “无事此静坐”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
-
〓 青萍之末东风起——缅怀张可礼先生
在黄泥川的车行里,看到李剑锋老师发的讣告——张可礼先生去世了。我有些不知所措,喃喃地跟岳父说:“张先生去世了。”“是谁?”“是我老师的老师,也教过我。”在旅顺南路上,我一边开车,一边跟岳父讲述张先生的故事,一度分了神,过隧道的时候竟然超了速。我心里起了风,从青萍之末飘起,把张先生的记忆带回来。2006年秋,我去山大读研......
-
〓 先生永远在场
围绕鲁迅的历史记忆和研究书写从来没有停止过。阅读鲁迅离不开特定的历史氛围,读者需要回到历史现场,了解特定时代的“阅读场域”,才有可能抵达他的艺术境界。而将鲁迅形象“可视化”,最早可追溯到1941年萧红创作的话剧《民族魂鲁迅》。总体上说,通过影像来记录和表现鲁迅形象并不多见,其中呈现出的片段化解读和情真意切的塑造,却也承......
-
〓 陈尚君:网络时代的传统学术
一我这里所说传统学术,指西学传入以前的中国固有学术,是以四部分类为格局,以修齐治平为目标,以文本解释为重点,以文献会聚与考证为特色的学术工作,绵延两三千年。专家多皓首穷经,得成就一书以存名后世;大家通人则博通群籍,淹贯浩博。西学之科学严谨,分野清晰,学科壁垒森严,探讨深入,近代以来取旧学而代之,是必然趋势。将近四十年......
-
〓 《古韵新声》端午节目:传统节日与中国人的情感世界
又是一年端午至,包粽子、赛龙舟、插艾叶、斟雄黄等传统节日风俗在千家万户上演。今年的端午时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国家文物局联合推出《古韵新声》端午节目,以其丰富饱满的传统文化意蕴,为观众拓展了端午节的文化时空,也成为荧屏上的一抹亮色,产生了热烈的传播效果和积极的社会反响。 端午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我国首个......
-
〓 岂惟书面焕文心,更竭丹诚酬盛世——怀念恩师欧阳中石先生
恩师欧阳中石先生走了,离开了讲席,离开了书房,离开了砚池,也离开了京剧舞台。悲痛稍纾,如潮的追忆却又让我觉得,就像先生所经常说的“有始无终”一样,他的精神会一直引导我们。“书面文心”是先生1985年在首都师范大学创办书法学科时提出的理念,后来发展为“作字行文,文以载道,以书焕采,切时如需”。表面看来,这不过是教学理念的......
-
〓 光明时评:新春开学,请收下这三个“礼包”
眼下,各地迎来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开学季。教育部相关司局负责人日前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今年春季全国学校能够实现如期、正常、安全开学。对照过去的多种不确定,眼下的如期、正常、安全,何尝不是全社会为孩子们争取到的三个“礼包”。 第一个“礼包”,生活回归的......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