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光明论坛:探源工程展示中华文明卓异风采
中共中央政治局日前就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举行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这一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不仅体现在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中,也体现于我们对远古文明探求的伟大足迹......
-
〓 汪曾祺笔下的元宵节
有人给汪曾祺先生贴标签,说他是乡土作家,他不乐意接受;又有人说他是风俗画作家,他就很开心,并坦承好像是有这么回事。他说自己爱看风俗画,也爱看讲风俗的书,并说:“我对风俗有兴趣,是因为觉得它很美。……风俗反映了一个民族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悦。” 在他笔下,各种风俗浓得化不开。有时候感觉他不是在写小说、......
-
〓 古桥被“破坏式”翻新,文物修复不能简单粗暴
近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衡水安济桥在修缮过程中将桥面原有石块拆除,被指“破坏式”翻新。记者从河北省文物局获悉,安济桥桥面修缮工作未上报审批,已责令地方停止施工。带有车辙痕迹的桥面,是沧桑古朴的历史风貌见证者。然而,经过粗暴的“修缮”后,新铺的平整石材将这些痕迹硬生生截断。作为河北省境内现存横跨滏阳河上规模最大的......
-
〓 文明互鉴:守护亚洲文化遗产进行时
亚洲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亚洲的文化遗产是文明起源发展的重要见证,是文明交流互鉴的闪耀结晶,是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回溯过去的几十年,亚洲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亚洲各国对于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的意识与意愿正与日俱增。中国为守护亚洲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作为亚洲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
-
〓 光明论坛·温故:事必有法 然后可成
《求是》杂志2019年第1期发表的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指出,“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事必有法,然后可成。’”这强调事物发展有其规律,推动工作必须遵守基本规律,讲究科学方法。“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出自朱熹为《孟子·告子上》第二十章所作的注解。孟子的原......
-
〓 光明论坛·温故:民富国强,众安道泰
8月16日出版的第16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文中强调指出:“古人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进入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加注重共同富裕问题。” “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语出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卷八·勾践归国外传》,原文为“越主内......
-
〓 文学家的母亲
母亲之于子女,是生命永恒的光亮,照亮了孩子的人生之路。 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的父亲沈永锡属于务实维新派,母亲陈爱珠从小就“跟老秀才学会了读、写、算,还念过不少古书”,又因为家塾中授课的是茅盾的祖父,不但授课内容陈旧,“而且教学不认真,经常丢下学生不管,自顾出门听说书或打小麻将去了”。因此,......
-
〓 端午粽香 文脉悠长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感知时光、防病除瘟、祭奠屈原……端午节在历史长河中一路采撷、糅合种种民俗,传承至今。 它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鲜明的符号。在这个符号中,有典籍中的端庄,也有五彩丝线、菖蒲艾条装点的雅趣,但究其根本,它是维系中国人家国情的纽带,更是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 端午有诗性。是“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
-
〓 “张桂梅获七一勋章”致敬乡村教育“燃灯者”
近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隆重举行,张桂梅获七一勋章。她帮助近2000名贫困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拖着病体忘我工作,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张妈妈”。(6月29日澎湃新闻)作为“燃灯者”,张桂梅老师照亮和温暖了许多大山女孩前进的道路。囿于家庭经济困难、“重男轻女”的生育偏好和文化枷锁,一些大山女孩早早辍学,陷入了“辍学—打工—结......
-
〓 在触屏时代体会“笔尖上的年味”
视听时代轰然而至,微信、短视频拜年已成风尚。然而,也正是这几年,中国传统文化逐渐出现回归热潮。书法热正是其中之一,过年时写春联、贴福字成为中国人的必备风俗。这说明,即使在触屏时代,我们也需要原创的文字、图画,需要感受和触摸纸张,屏幕只不过是一个媒介而已。 法国哲学家德里达说,在今天我们所能认识的文字中,汉字是唯一......
-
〓 还科学以纯粹,让科学家专心搞科研
“要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十大上的这番话,赢得了如潮的掌声。一直以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活动,让广大科研人员疲于应付。好的科学家,似乎不该常......
-
〓 与天下共明月——摇曳在金风玉露里的中秋
月到中秋,人们总会想起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写《水调歌头》的时候,正是丙辰中秋。金风玉露......
-
〓 语文教育要讲三种“味道”
自2010年至今,我一直跟从一个研究团队做中学语文卓越教师人才培养的教育实验。在实验中,我的深刻体验之一是:语文教育需要讲究味道。语文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一个子范畴,它肩负着语文学科应该承担的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两项基本任务。叶圣陶先生将语文能力概括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后来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语感能力”。语文......
-
〓 光明论坛·温故: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
2022年第7期《求是》杂志刊发了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中引用“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强调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民非谷不食,谷非地不生”出自《管子·八观》。原文为:“彼民非......
-
〓 在《遇鉴文明》中探索文明互鉴之路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CCTV-4)推出了一档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大型季播文化节目《遇鉴文明》。该节目是在国际传播领域主动设置议题、主动进行文化交流的一次积极尝试,填补了总台在文明互鉴领域选题的空白,实现了跨文明体系的对话与节目创新,也让我们再次思考文明互鉴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
-
〓 海棠岁岁占春风
海棠品种繁多,西府、垂丝、贴梗、木瓜均为上品,花开之时重葩叠萼,花开似锦,一树千花,令人陶醉。尤以西府海棠尽态极妍,因晋朝时生长于西府而得名。花朵红粉相间,叶子嫩绿可爱,花未开时,花蕾红艳,似胭脂点点,开后则渐变粉红,有如晓天明霞。开放之后花蕾的正面是粉红色,背面仍是深红,俯仰错落,浓淡有致,妩媚动人。朱自清在《看花》......
-
〓 忆言忆语:文物安全督查的套路该换啦!
文物安全工作监督检查是上级机关履职尽责的重要手段,也是下级接受指导查找问题的必要途径,对文物安全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具体到实际工作中,督查的方式和套路呈现出一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层层开会层层发文,会议来、文件去,上下口径一般粗;层层签订层层卸压,责任书满天飞,到了基层堆成山; 层......
-
〓 广泛阅读助力青少年成长
【专家点评】 阅读,于青少年而言尤为重要。人生的知识结构奠基与价值观念体系形成,很大程度在此阶段完成。如果说吃营养餐是为了让青少年形成健康的体格,那么阅读则是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 以往我们倡导青少年读书,多是强调阅读文学类经典著作。近年来,广泛全面阅读日益受到重视。不仅新修订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强调全......
-
〓 光明论坛·温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安宁是进步的基础。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引用了中国古语“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旨在以中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经验积淀,向亚洲、向世界发出呼吁: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单边主义,不搞集团政治和阵营对抗,共同维护世界和平安宁。 “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语出《管子·治国》,其......
-
〓 光明时评:别让科研人员陷入“疲劳战消耗战”
有媒体报道称,3月中下旬,多位正值事业巅峰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因过度操劳相继离世,既给相关领域的科研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也令社会扼腕叹息。 事实上,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科学的春天”的到来,科研人员因过劳而英年早逝的问题就已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特别是《人到中年》《蒋筑英》等一批文艺作品的涌现,关注科研人员身心健康......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