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莫斯科档案《李大钊同志略传》的背后
一、在莫斯科沉睡了70多年的文件在莫斯科共产国际的档案堆里沉睡了七十多年,一份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或当时的中共党中央机关工作人员的手写原始文件,随着档案解密和中共党史研究人员眼界的扩大,被党史研究专家发现并带回国内。2009年7月,河北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准备在李大钊同志诞辰120周年完成纪念馆扩、改展工程。为此他们派出了......
-
〓 试析富农阶层的社会流动——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华北乡村为中心
【内容提要】借助于社会流动的分析路径,或可以进一步揭示特定历史时期富农阶层的动态特征和一般情状。富农阶层的总流动率和上向流动率呈下降趋势,上向流动率与下向流动率之比也是逐代下降。富农的代内流动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揭示着时代进程的历史特征。革命主导下以变革社会结构和权力结构为目标的社会改造运动巨浪迭起,富农阶层由此发生结构性......
-
〓 近代上海工人阶层的工资与生活——以20世纪30年代调查为中心的分析
【内容提要】文章以20世纪20年代末及30年代前半叶上海市政府社会局的调查资料为主要依据,对该时期上海工厂工人的工资率、工人的实际收入,工人家庭的生活程度及生活费指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察。文章认为,近代上海工人的工资体系具有“自主性”和“多样性”两大显著特征;20世纪30年代前半叶的上海工人及其家庭,尽管其工资水平及生......
-
〓 外资企业的建立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二章第二节
第三节 外资企业的建立鸦片战争前广州一口通商时期,在广州设有商馆,系供外商临时居住,禁止过冬。但实际并非如此,如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商馆,即属常住性质。1715年,该公司在广州设“行”,可说是外国洋行之始。17 19年,法商密西西比公司在广州设机构,后以业务无起色撤退。18世纪末,英商马尼亚克(Holing Wonth M......
-
〓 张学良谈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年的风雨历程,站在今天的时间点上,回望这90年,值得总结、回忆、探讨和深思的事情,可谓数不胜数,但有一个话题,长期以来海内外政界和学术界聚论不已,这就是:当年国民党为什么打不过共产党?近年来,笔者在整理张学良口述史料过程中发现,张学良围绕这一话题从国共两党比较的角度谈了许多看法,比许多人谈得具体......
-
〓 从引进到本土化:民国时期的农业科技
【内容摘要】 本文从发展中国家近代科学发展的特点及中国近代农业科学发展的道路、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6)农业科学的体系构建、南京政府时期(1927-1937)农业科学的本土化发展、战乱时期(1938-1949)农业科学活动的变化以及民国时期的农业科学遗产等五个方面概述了民国时期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及其特点......
-
〓 对外贸易的变化和外国在华资本的不平衡发展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二卷第五章第一节
第五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资本主义的发展1913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忙于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同时,日本帝国主义趁机而进,在华的外国资本发生了不平衡的演变。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过一步的发展,官僚资本则陷于停滞局面。随着前一时期和本时期工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金融业的发展,农村自然经......
-
〓 论道光中叶以后上海在徽茶贸易中的地位
茶叶贸易是明清徽州商帮的四大经营项目之一。【1】以往研究者在探讨徽商茶叶贸易问题时,大多止于清代道光中叶。其实,道光中叶以后徽商的茶叶贸易还有一个发展高潮,这一高潮的形成,与上海有密切的关系,而其后果,则是将徽州商帮的衰落推迟到了光绪以后。本文根据部分新发掘的有关徽州茶商的原始资料,着重讨论徽商在道光中叶以后围绕上海而......
-
〓 中国目录学史的开创人:姚名达
《万有文库》第一集第一种《目录学》,于1933年12月版;“中国文化史丛书”第二辑第一种《中国目录学史》,于1938年8月初版;《中国目录学年表》出版于1940年5月。姚名达的目录学三部书开创了我国现代目录学的新纪元,他也成为我国著名史学家、目录学家,“中国目录学史的开创人”。梁启超先生的学术助手1925年9月9日,2......
-
〓 烟雨莽苍苍——中共五大全景录
《烟雨莽苍苍——中共五大全景录》以一种全景扫描、细节刻画的生动描述,用解密档案的方式告诉读者一个真实的中共五大——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艰难历程中的重要环节。尤为可贵的是,作者方城在致力于展示历史过程、揭示历史本质的同时,还在致力于挖掘历史的审美内涵,并且通过文体的创造表现历史的美学物质。瞿秋白之问:“第三国际还是第零......
-
〓 传统市场网络的近代变形——近代冀南与西北“土布换皮”贸易初探
【内容提要】绵延日久的冀南与西北之间“土布换皮”贸易,对于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市场网络的构造及其在近代的延续与变形,以及城乡手工业生产与这种市场网络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案例。以邢台、邯郸为中心的冀南地区,长期以本地出产的土布交换西北省区出产的皮毛,形成了一条重要的长途贸易商路。鸦片战争以后,这一传统商业网络仍继续存在......
-
〓 民国土匪与日本的联系
战争和动乱时期在传统上正是土匪首领们最为活跃的时候。例如,主要在东北平原上进行的1895年的中日战争和1905年的日俄战争,其中许多战事是由受各派敌对力量装备和煽动起来的红胡子匪帮之间的冲突组成的。尤其是在日俄战争中,得到日本军队支持的日本冒险家们与匪帮取得了联系,带领他们打着“满洲义军”的旗号,炸桥梁、毁铁路,在俄军......
-
〓 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粮食亩产量及总产量再估计
【内容提要】本文讨论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粮食亩产及总产量问题。研究的思路是:首先,根据历史记载并参考近代的调查统计,分别讨论水稻、旱粮在不同农作方式下各自的亩产水平及其占用耕地的比例,并以之为依据,计算粮食的总平均亩产;然后,对当时粮食生产用地的面积做出估计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全国的粮食总产量。较之作者先前的研究,本文在史......
-
〓 传统语境下的“发展经济学”:略论晚清重商思想的分期与演变
【内容摘要】对晚清重商思想分期与演进之探讨是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中的一个缺失环节。重商思想呈现出的多重內涵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由重商而重工、由观念而制度、由单维而系统的发展线索。重商思想的本质不在于商业贸易,而是更为宏大的目标,即经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整体转型。后发现代化的时代诉求在近代语境下赋予晚清重商思......
-
〓 近代交通与市场空间结构的嬗变:以浙江为中心
【内容提要】新式交通对市场空间结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传统的弧形曲线式商路被直线取代,自然形成的树形分叉式商路被横切贯通,并表现出空间上的级差性、网络化与发展中的时序性、互补性。商业城镇从沿大江大河分布一变为沿铁路公路线分布,使中心城市腹地和市场外部边界扩大,城镇市域沿着交通线的出入口向外扩张。改变了原材料和工业品,尤其......
-
〓 官办和官督商办民用机器企业
——《中国国家资本的历史分析》第二编第四章第二节
第二节官办和官督商办民用机器企业 晚清时期,在直接兴办由政府出资以军工为主的国家资本官办企业之后,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在经营军用工业的同时,又陆续兴建了轮船、煤矿、金属矿、冶铁、纺织、铁路、电报等新式机器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建立,一方面是为了适应军用工业对燃料、原料的需要,一方面是为了获取利润,即“求富”的需......
-
〓 十九世纪上半期的中国耕地面积再估计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人口规模快速膨胀的时期。鸦片战争前全国人口总数已经超过4亿,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前更达到近代人口增长趋于停滞前官方记录的峰值4.3亿左右,约比明代人口多出2.6倍[1]。在人口成倍增加的态势下,清前期的中国传统农业,无论耕地面积还是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产量,都比前代有不小的增加或提高,从而才养活了数倍于以前的......
-
〓 18~19世纪云南玉米和马铃薯的生态史研究
【内容抽要】18—19世纪是清王朝统治的中后期,玉米、马铃薯等高产农作物在云南广泛种植,引起了云南民族传统农业的巨大变迁,促进了清代云南的山区开发及民族经济的繁荣。但云南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迁,半山区、山区的植被随玉米及马铃薯的推广逐渐减少,地面覆盖变成农作物后,地表土壤的附着力和凝聚力大大降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
-
〓 近代闽江流域上下游间经济联系再考察:以粮食贸易为视角
【内容提要】闽江流域上下游之间自明清以来长期存在着倾斜性的经济联系,具体表现为上游向下游输出较多的产品,而下游对上游输出则少,原因在于两地自然条件上的差异。这一倾斜性联系在进入近代后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原因为流域区域化之后的整体特性,即对域外进出口贸易的高度依赖性。此外,近代闽江流域社会环境的恶化及区域中心城市不能发挥......
-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逻辑起点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分析
内容提要:中国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直接导致了农村贫穷落后、农民生活极端困苦的悲惨局面;地主阶级同广大农民阶级尖锐对立的残酷现实,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逻辑起点。国民党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阶级局限,以及中央保守势力占据统治地位,基层政权被豪绅地主把持,不可能实行有利于农民的土地政策。中国共产党实行正确的土地政策,动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