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隋唐五代中国西部地区耕畜关系文书掇拾——休休室读史札记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十六关于中国耕畜租佃制度,我早在三十年代即感到兴趣,那时抗战开始,图书馆内迁,无从查阅,只在友好间借阅一些资料,草成一篇短文——《关于福建的耕畜租佃》。后虽继续进行搜集,所得无多,亦只限于福建一地,且极不完全,已见我的另一篇文章,【1】不再赘述。至于这些契约文书的过去沿革,更属茫然无考。病中无俚,......
-
〓 十六国北魏时期的坞壁经济
【内容提要】坞壁是中古社会极为重要的基层组织,在社会转型中占一席之地。坞壁作为“小城”的组织功能比较完善,兼具政治、军事和经济功能。坞壁因坞主及坞民身份的不同分成多种类型:豪族坞壁、流民坞壁和胡人坞壁,具有各自不同的经济结构。汉人坞壁的经营方式带有庄园制经济的色彩,而胡族坞壁则刻有部落制经济的烙印。千家一堡,是坞壁经济......
-
〓 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南北道绿洲诸国的两属现象——兼说贵霜史的一个问题
一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南北道绿洲诸国在多数情况下不是役属中原王朝,便是役属塞北游牧政权或帕米尔以西的强国。祇有在以上各种势力都鞭长莫及之际,绿洲诸国才有事实上的独立;卽使在这种情况下,占多数的绿洲小国往往还得役属少数绿洲大国。[1]本文所谓“两属”乃指绿洲国同时役属于两个强大势力的现象。根据现有资料,“两属”现象可......
-
〓 唐代的“三贾均市”——以敦煌吐鲁番文书为中心
【内容提要】“三贾均市”是唐代政府评估市场物价、规范市场秩序的基本准则,它源于汉代每月对市场货物定期评估的“月平”制度。具体说来,唐代市司每旬要定期对市场上的商品进行评估,并按照质量好坏定为上、中、下三种价格。在此基础上,市司制定市估文簿,并报送州郡仓曹及尚书户部备案,作为官方平赃定罪、官民之间和市与和籴交易以及赋税折......
-
〓 从南北朝到隋唐——唐代的南朝化倾向再论
内容摘要:陈寅恪先生提出的“南朝化”命题,关注的是南北分裂结束之后唐代的历史走向,前提则是南北朝的政治统一不等于南北历史发展的完全衔接。这一命题关系到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所在,南北朝历史发展的相互影响及其对隋唐历史的影响等重大问题。关键词:南朝化;历史主流;梁武帝改革;隋唐制度渊源作者简介:牟发松,华东师范大学历史......
-
〓 汉唐粮食亩产反映的度量衡问题
【内容摘要】汉代、唐代乃至以后的宋元明清各代,亩产均记为当时的一石,这是个有趣的现象。粮食亩产量、度量衡制、亩制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三者的变化要一定的规范,在变化中是相互关照的。“石”本为重量单位,但在亩产量上也为容量单位,度量衡在设定时就已照顾到三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历代存在着以黍粒检校度量衡的制度,这种制度又必然与黍......
-
〓 安史之乱前后自然经济的衰落与货币经济的兴起——《中古自然经济》第六章
第六章安史之乱前后自然经济的衰落与货币经济的兴起(一)概说由上所述,我们可知中国自汉末以后,至安史之乱的前后,约共五百多年,自然经济都占有很雄厚的势力。在买卖方面,人们多把谷帛等实物当作货币来交易,即物物交换。在租税方面,政府大部分征收实物。此外,地租的缴纳,和工资的支付,也多以实物为主。固然,钱币有时也用来购买商品、......
-
〓 秦汉的豪族
《休休室治史文稿补编》之一一、豪族的来源中国社会现象的资料之缺乏,这是治社会史的人所深切感到的;尤其在古代方面,既因文献无征,而历代的史家,又多为传统观念所束缚,所以尽有许多的社会现象为其所湮没,不复留一点的痕迹于人类的脑海里;或遂无闻于世。所以我们欲考见某种时代社会的真相,只能从残存的文献中,略略地叙述。“豪族”为中......
-
〓 从朝宿之舍到商铺——汉代郡国邸与六朝邸店考论
【内容摘要】汉代郡国在都城设立的住宿设施“邸”服务郡国官吏。郡县官吏因各种事务到朝廷从事公务,刺史因年末到京师奏事,入住郡邸”-3是常态。除上计外,临时赴京师公干要下榻郡邸需要在传文书上标注,计吏入住可能有律令规定,无需每次在文书上注明。郡邸不止是官吏进京的住所,亦是官场私下交往的重要舞台。南朝时期邸从王公......
-
〓 中古门阀制度的衰落与良贱体系的瓦解——唐宋变革笔谈(三)
作者简介:李天石,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南京210093)我想从唐宋时期门阀的衰落与中古良贱体系瓦解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谈唐宋社会变革。我认为从总体来看,中国中古门阀世族贵族体系与中古良贱体系是一个紧密相关的身份等级体系,它们在魏晋南北朝之际的形成与在唐宋之际的瓦解基本是同步的。一、中古门阀世族贵族体系与中古......
-
〓 汉唐时期的茶叶
我国是世界上著名的产茶国家。唐宋以来,茶叶作为商品在国内广泛流通,至迟自宋代开始,已成为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长期享有盛名。本文试图探索宋代以前我国茶叶的生产、销售及其有关情况。大致说来,我国人民饮茶始于秦汉之际,六朝时期,在江淮以南喝茶的人显著增加,并在逐步向北方推广。唐代中叶以后.全国南北各地都已饮茶成风,也正是这......
-
〓 曹操的遗嘱
建安二十五年正月,一代枭雄曹操病逝于洛阳,临终前留下一份遗嘱。陈寿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摘引过这份遗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也。葬毕,皆除服。其将兵屯戌者,皆不得离屯部。有司各率乃职。敛以时服,无藏金玉珠宝。”稍后曹丕继承了曹操魏王的地位,改元延康,不久逼迫汉献帝“禅让”,是为曹魏王朝。于是先王遗令作为最重要......
-
〓 岩画·鹿石·嬴秦民族寻根
内容提要:鸱鸦黥面像是赢秦民族的祖神——顓顼的原型,鹿石是秦先人神话人物——飞廉的纪念碑;源于东夷的秦人,在向西部迁徙过程中与斯基泰人联姻,变成骁勇善战的半游牧民族;嬴秦民族源于东夷,兴于西戎,盛于中原。很难想象。当年崛起于华夏大地西戎边陲的赢秦民族,原只不过是一个给周王朝牧马的默默无闻的弱小民族,竟然能异军突起,横扫......
-
〓 从敦煌汉简所记物价的变动看河西地区经济的起伏
【内容摘要】通过对敦煌汉简有关物价资料的梳理,连同居延汉简、额济纳汉简同类物品价格类比,并与粮食价格、同时代物品价格比较,发现在同一时期或不同时代敦煌汉简中的物价皆波动明显,而且敦煌与居延两地之间有的物价亦相差悬殊。究其缘由,与河西独特的军事地理位置、社会经济发展兴衰、自然灾害和人为因素有密切联系。由此可见,河西地区社......
-
〓 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战国前期,秦国“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发展滞后,遭受歧视。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痛感于“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决心变法图强,下令求贤,征求“能出奇计强秦者”。卫国人商鞅(约前390-前338年)应募入秦,得到了秦孝公的充分信任和鼎力支持,大刀阔斧地主持了秦国的变法改革,孝公六年(前356年),......
-
〓 简帛与秦汉地方行政制度史研究
【内容摘要】20世纪简帛材料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秦汉地方行政制度问题的研究。各级州郡县乡里文书的问世,弥补了传世文献之不足。依据这些出土材料开展的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是近年来秦汉史研究的前沿。内容涉及机构与职官设置,吏员升迁、任用与管理等许多方面,使我们封以文书为核心的地方行政运作模式有了更充分的认识与了解。本文以既......
-
〓 释青川秦牍的田亩制度
1979年四川青川战国墓出土的秦更修田律木牍①,是个很重要的发现,使我们对于战国和秦代的田亩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理解,有助于深入探讨当时的社会经济制度。“亩”原是农田间一长条的高畦。井田制以“百步为亩”,每亩田宽一步,长一百步。百亩之田,就是把一百“亩”并列在一起,正好宽一百步,长一百步,成为一个正方形。秦商鞅变法改“百......
-
〓 秦汉乡里赋税制度和赋税征收
【内容提要】赋税收入是维持秦汉帝国运行的经济支柱,乡里赋税来源于国家最小基层行政单元里,征收的财物包括口赋、献费、户赋、田租、刍藁。口赋是按人口数量征收的人头税,分成人和儿童两类征收,口赋可以在一年内分批次上缴。献费每人每年上缴六十三钱。户赋每户每年上缴16钱。田租征收以里为单位,一次统一上缴乡部。刍藁不包括在田租之内......
-
〓 东汉光武帝“度田”再论——兼论东汉户口统计的真实性问题
【内容摘要】传统观点认为,光武帝刘秀“度田”是一次失败的行动.但事实上,光武帝严厉打击“度田”不实的官员,平息了由此引起的叛乱,使“度田”取得了成功。与“度田”措施相一致,光武帝执行抑强政策以限制和打击豪强势力,其政权并非代表豪强地主利益的“豪族政权”。“度田”事件后,与此相关的户口调查与上计制度一直得到贯彻执行,因此......
-
〓 唐代吐鲁番籍的“丁女”与敦煌籍的成年“中女”
摘要:唐代吐鲁番户籍将成年在室女子称为“丁女”,而敦煌户籍将其称作“中女”,这种称谓上的不同,应源于两晋南朝与北朝之间因土地、赋役制度不同造成的课役身份的差异。依据“丁从课役”的原则,北朝均田制下的女子只有在出嫁后才能依附于丈夫受田、纳课;未出嫁或丧夫归宗的女子不受田、纳课,亦不能称“丁”。两晋南朝则不同,女子到法定年......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