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唐前期江南折租造布的财政意义
摘要:唐令关于“其江南诸州租,并回造纳布”的规定,仅见于《通典·食货·赋税下》。从中无法得出“其江南诸州租,并回造纳布”为开元二十五年新制的结论,但也不足以断定它是重申武德七年令。陈寅恪说折租为布为“南朝旧制”,依据只是两条明显失校的南齐资料。南朝并无折租为布的制度。唐代江南 的折租造布算不上国家财政制度史上一大变革。......
-
〓 论唐代均田农户经济的破产分化
〔摘要〕唐高宗朝,部分均田农户经济开始破产分化。武周到睿宗时期,均田农户经济的破产分化已相当严重,威胁到了国家财政收入和社会稳定。玄宗朝,均田农户经济大多破产,严峻到了朝廷失控的程度。安史之乱爆发后,均田农户经济急剧破产。建中元年,唐廷废除租庸调制而改行两税法,实际上废止了均田制,均田农户经济至此彻底破产并退出了历史舞......
-
〓 汉代河西地区的饮食消费初探
白汉武帝时代起,河西走廊地区成为中原连接西域的重要交通孔道,也是汉王朝的边防前线。西汉政府在河西地区驻扎有大量军队,河西军民在艰难的条件下守卫边疆,开发边疆,为西北地区的开发作出了突出贡献。上世纪以来,在河西地区的敦煌、居延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汉代简牍,其内容大都关乎边疆屯戍事务,也有不少经济生活方面的纪录,是我们了解汉代......
-
〓 唐代物价的变动
一、引言物价一涨一落的变动,对于人民的经济生活有很大的影响。就消费者这一方面来说,物价贵了,他们往往叫苦连天,因为他们的购买力从此要大大的削弱,以前许多力能买到的物品都买不起,只好把原来的生活标准忍痛降低。反之,物价贱了,他们自然要笑逐颜开,因为他们的购买力从此增大,可以自由享用各种物品,过着很舒适的生活。至于生产者,......
-
〓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论秦始皇嬴政的统一功业
内容提要:统一是战国时期的社会理想,这一理想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实现的。统一局面形成于秦,成之于秦始皇,是多种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秦始皇而言,是他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趋势;就秦国而言,是秦孝公以后几代人尚武崇法、矢志改革、富国强兵的必然结果;就历史大势而言,是时人已厌倦春秋战国长时期的诸侯纷争局面、渴望统一安定的民意反......
-
〓 隋唐时期中外贸易纠纷及其解决
内容提要:隋唐时期相对频繁的中外贸易产生了诸多的贸易纠纷,这些贸易纠纷不仅存在于通使往来的朝贡贸易中,也存在于边境贸易和海外贸易中。在解决这些纠纷的过程中,出于维护贸易利益和贸易秩序的考虑,双方经常委派专门的纠纷调解者,也曾出现非正规的协商机构和裁决规则,甚至形成了简单的贸易申诉惯例,尽可能避免贸易纠纷的扩大和贸易冲突......
-
〓 汉代官学教育与商品经济的发展
教育是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的文化活动。汉代的官学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首创太学、鼓励地方设立学校,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事业都产生了莫大影响。本文着重从汉代的官学教育讨论两汉的商品经济发展,以期对当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历史上的借鉴。一、汉代官学教育概况汉代官学有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之分。中央官学主要是太学,......
-
〓 试析唐五代时期政府的养老政策
【内容摘要】唐五代时期政府的养老状况可分为养庶民之老、恤鳏寡惸独之老和养官吏之老三个层面:赡养庶民之老的基本政策是授予一定的田地,但免征其赋税,以达到惠养老人的目的,同时,政府将赡养老人的义务以法律的形式委派给其子孙,高年老人还有侍老制度以助其养老,统治者也时常赏赐高年老人;鳏寡惸独者有优惠的恤养政策,对不能自存者,政......
-
〓 汉、唐之间的河套农经开发
作者简介:李三谋(1955─),男,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王玉清(1959—),女,中国农业博物馆副研究员。河套,是指黄河中上游“几”字形流域的两岸地区(套内之土称为河南),包括银川平原、鄂尔多斯高原和黄土高原的部分地区,它南望秦川,北接大漠,幅员广阔。这里有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草资源,是历史上各派社会势力──中原华夏......
-
〓 论汉代的“訾算”与“以訾征赋”
【内容提要】《汉书·景帝纪》所见“訾算”指的或许不是财产税,而是任官的资格限制。西汉时期的计赀与户等划分主要是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家赀是选任官吏的前提、迁豪的依据、摊派临时性徭役的标准以及国家推行救荒措施的政策线。计赀内容主要包括田宅、奴婢、马牛羊和其他财物。西汉存在临时性的财产税,包括武帝时针对商贾子钱等颁行......
-
〓 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秦统一2230年祭
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永远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两千年前,他创建了一套“中央集权制度”,不知什么原因,竟触怒了今天的一些学者,又再次被指责为“暴君 ”,并扣以新制的大帽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始作俑者。当然,这样的观点有人赞成,但也有人反对。反对者认为:中央集权制应当肯定。因为它适应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为历代天朝所......
-
〓 从御用到国用:汉唐之际太仆制度的演变新探
【内容提要】汉、唐两代的太仆,均职掌车马,其职官性质似乎未曾变化,实际上南朝时期的太仆已不再掌车,更重要的是车马的国用与御用分离;北朝时期,虽然形式上一仍汉魏旧制,车马均在太仆辖下,但将御用与国用区分开来却迥异于汉魏,这是学习南朝制度的结果。唐代的太仆制度则是前承南朝,体现了汉唐之际太仆制度演变的总趋势——家国分离及南......
-
〓 近百年来秦汉地方行政制度研究综述
秦汉确定了中国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而以郡县制为主要表现形态的地方行政体制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君主统御地方、强化全国统治的有力手段,为以后历代王朝所承袭。地方行政制度是秦汉史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涉及地方行政机构的组织、运作,吏员设置、升迁、秩次等诸多问题,一直倍受学者关注,近百年来前人有关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一......
-
〓 秦始皇置郡考
秦始皇并天下,首改分封制为郡县制,可谓中国政治一大变也,然司马迁于《秦始皇本纪》中但言“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县守尉监”,而不言三十六郡之名,秦之册府档案又于末年战火中毁之一炬,致以千百年来无人能识秦郡县之真面目。有关秦郡的研究综述前人多有阐述,此处不再赘述。[1]目前诸家对秦置郡情况虽众说纷纭,然多赞同始皇二十六年始......
-
〓 北朝粮食亩产再研究
(一)相关研究成果的辨析历代粮食亩产量研究一直是经济史或者是农史研究的重点,它涉及到一个时期的生产力水平的评价问题,此外粮食亩产量的研究又是经济史其他问题研究的基础,比如对一个时期的商品经济的研究,不得不考虑该时期的粮食亩产量问题。关于各个时期的粮食亩产量的研究,除了在各个断代经济史有所体现之外,吴慧《中国历代粮食亩产......
-
〓 中古的实物租税与徭役——《中古自然经济》第三章
第三章中古的实物租税与徭役(一)魏晋时代的实物租税与徭役中国自汉末以后,由于钱币流通的稀少或缺乏,人民于买卖时多改用实物作货币来交易,情形已如前述。复次,当日人民向政府缴纳的租税,由于钱币的缺少,也不复能够如汉代那样以钱缴纳算赋或口钱,而须改用实物。因此,当曹操执政的时候,便于建安九年(204)九月颁布改用实物缴纳租税......
-
〓 唐五代敦煌的粮食作物结构及其变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100836内容提要:唐代敦煌地区粮食作物包括粟麦豆三大类及其所属的众多品种。粟麦的种植比例吐蕃时期逐渐发生了变化。粟类品种以粟、<广禾>的种植比较普遍;麦类以小麦、靑麦为主;稻类主要以粳稻主,水稻种植在敦煌并不普遍,只是寺院和官府等特权阶层专门辟地经营。各类粮食的消费量很大,除作为......
-
〓 汉唐长安的粮食供应与关中天地人关系的消长
【内容摘要】秦汉时兴修的郑白渠,为陕西关中泾水流域著名的水利灌溉工程。《汉书·沟洫志》载郑白渠歌云:“衣食京师,亿万之口”。二千年来,人们一直相信,郑白渠是汉唐统一皇朝首都的衣食之源。班固援引民歌入史,作为信而有征的事实,并不十分确切;汉唐长安粮食供应,关中大约只能提供二百万石,要依赖关东和东南漕运三四百万石;造成关中......
-
〓 关于近年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观察与思考
【内容摘要】近年来,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在人员构成、研究动向方面发生了一次世代交替的变化,既有面临的困境,也有可开拓的新的课题。【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史;回顾;学术史【作者简介】侯旭东,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魏晋南北朝史(北京100084)。【原文出处】《社会科学战线》(长春),2009.2.9—16居于......
-
〓 试评傅玄农业思想
摘要:傅玄是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所著《傅子》中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思想,有些至今仍有启发意义。关键词:傅玄;《傅子》;农业思想;启发意义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人,魏晋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所著《傅子》“言富理济,经纶政体,存重儒学”[1],极具学术思想价值。但学术界对他的思想的研究至今依然是一......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