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服饵、美容和食疗(1)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传说西方昆仑山和海上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乃仙人所居,上有吃了令人不死的奇药,于是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及秦始皇,皆曾派人求取不死之药。燕齐一带的方仙道,亦专以服食却老方为秘传的神仙方术,祖述仙人羡门高、安期生之属。据《史记·封禅书》记载,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以谷道、祠灶、却老方见武帝云:“臣尝......
-
〓 中华传统文化究竟价值何在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已经历史地落到了当代中华儿女的肩上。这个判断肯定是正确的,然而,如果不能明确地回答“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究竟何在”这个问题,便不能明确地回答“为什么要弘扬”、“弘扬什么”以及“怎样弘扬”等一系列问题,那么,上述判断便成了一句空洞的口号,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呢?所以,只有弄清中华传统文化的确切价值,......
-
〓 新道家哲学论纲
【摘要】 本文以继承、弘扬的态度对历史上的道家、道教思想进行现代诠释。本文阐述了道家、道教的本源论与本体论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以二者间的统一为道家、道教哲学兼具价值意涵的形上学,进而本着体用一致的原则阐述了这一形上学落实到形而下的各领域,阐述了道家、道教的伦理观、政治观、功夫论、境界论,最终以“通”为融贯道家、道教哲学......
-
〓 老子的大道之邦与科学社会主义
老子探求天道的目的是为了“治世救人”。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和理想的政治秩序。老子从探求生成宇宙的本原及其演化运动规律,扩展到政治关怀和人生哲理。老子认为宇宙是物质运动演化生成的,物质运动的规律是由子物质内部阴阳振荡对立斗争的自然规律决定的。既不是上帝安排创造的,也不受外力支配和任何个人意志为转移。“独立而不玫,周行......
-
〓 道家文化作为崇尚悟性的创造智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造性是人应该具备的一种重要素质。但无庸讳言,当代人比较崇尚理性和工具理性,而对于孕育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悟性,反而比较缺乏。虽然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对创造精神的培养,也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问题,但是,对如何培养创造性这一重要问题的探讨还未能充分展开。诸如为什么会造成创新精神的缺失;创造精神、创造动力来自哪里......
-
〓 漫谈老子与庄子
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漫谈老子和庄子。先说一下为什么要把老子和庄子合在一起讲。老子与庄子都是大思想家,一晚上单讲任何一位都完全可以,就象前不久有一讲 漫谈孔子 ,我们也可以单讲老子。但是把老子和庄子合起来讲有一个特别的理由,因为作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源头,老庄是不可分的,没有庄子,老子的影响就会完全是另一个样子,后来的......
-
〓 海内十洲三岛记—昆仑
昆仑,一号曰昆 夌,在西海之戌地,北海之亥地,地方 一万里,去岸十三万里。又有弱水周回绕匝。山东南接积石圃, 西北接北户之室,东北临大活之井,西南至承渊之谷。此四角 大山,实昆仑之支辅也。积石圃南头是王母居。王母告周穆王 云:山去咸阳四十六万里,山高平地三万六千里,上有三角山, 方广成里,形似偃盆,下狭上广,故名曰昆......
-
〓 周易参同契—鼎器妙用章第三十三
圆三五,寸一分,口四八,两寸唇,长尺二,厚薄均。腹 齐三,坐垂温。阴在上,阳下奔。首尾武,中间文。始七十, 终三旬,三百六,善调均。阴火白,黄芽铅。两七聚,辅翼人。 赡理脑,定玄升。子处中,得安存?来去游,不出门。渐成大, 性情纯。却归一,还本原。善爱敬,如君臣。至一周,甚辛勤。 密防护,莫迷昏。途路远,复幽玄。若达此......
-
〓 测字秘牒—桢字
一人书桢字问会场,余曰:“明明宰相之体,春闱必中无 疑。且极字头、贵字尾,问功名可许极贵数中;卜乃圣上亲点。 ”初亦不知何人,后乃知姑苏吴廷桢也。...
-
〓 测字秘牒 —恙字
一富家任事者,因负心,主人欲控府处之,书恙字问当否。 余曰:“字乃恩断义绝之象,此人已十分怀怨矣。又有隐恶扬 善之形,如其可止则当止之。”曰:“今彼反无赖,先欲鸣官, 如何可止也。”曰:“此字拆开,寮是‘大人为美,自然得息 ’。兄但静以待之,彼无能为也,岂不闻穷寇勿追乎?”其人 依言。后负心者屡控,俱不准,遂息。...
-
〓 测字秘牒—球字
一人书球字问六甲,余曰:“王旁乃璋珍之畔,球琳为美 玉之名;求配艮卦,主生少男;非十二即二十见喜。”分娩果 验。...
-
〓 测字秘牒—芍字
一人书芍字问病,余曰:“病者必年少之妇,二十岁上下 之人也。”其人惊曰:“然!生死何如?”余曰:“病犯黄幡 豹尾,焉能得生?且花月,女象也,字中全是花残月缺之形, 吾恐其葬已的矣!”其人去后,未一月来曰:“先生神数!向 所测芍字,乃内人,二十岁矣,得輶羸之疾。昨忽驩语,至夜 身亡。次日偶检历本,恰是箕水豹值日。数之奇验......
-
〓 老子思想中的理政智慧
老子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一些人的印象里,老子是一位遁世远俗、玄之又玄的思想家。事实上,社会人生、治国理政等问题,才是老子关注的中心。从老子那些古老的思想中,我们可以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明晓盛衰之道、成败之数。大德非小惠。老子曰:“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也就是说,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
-
〓 测字秘牒—会意测法
烟(因风吹火之象,事必借力方成) 淋(楚汉争锋之象,主有口角是非) 霏(长虹截雨之象,事多阻隔不成) 蜃(飞龙破蛰之象,凡事主有权柄) 蓟(苏秦背剑之象,功名以待晚成) 居(跋胡幹尾之象,进退不得自如) 逢(劈破莲蓬之象,子必见伤) 字(乐子之无家,乃政繁赋重,不堪其苦之诗) 裕(补天浴日之象,必得大人......
-
〓 测字秘牒—观梅测字
观梅之法活泼泼地,惟在人之心镜光明,随物洞照而不遗 纤毫,庶可得之。前立九法,特为后学程式;此则邵子之心诀 也,其《精微奥妙观梅法》中已详。兹姑录曾验之事数则,以 便学者会悟云。 天(凡事空虚,然利于行动。若问功名,宜于晴朗之日。 此举一端,变化由人)。 地(凡事有成,但嫌其迟。家宅田禾利)。人(凡事可成 可败,只......
-
〓 庄子审美生存思想的现代意义
人的存在大体上分为认知、伦理和审美三种方式。“审美生存”是相对于其他生存方式而言的,是对认知、伦理的审美化,是人的生存态度和生存方式的审美化。庄子始终从人的问题出发,以是否符合人性作为衡量一切关系的标准,他以“道”观物,反对世俗的知识和道德观,还原它们的本真美,把人与世界实用、功利的关系转变为审美关系,把人的现实生存世......
-
〓 《老子的帮助》:第一章 众妙之门(2)
中国人有一种聪明,他不致力于创造或者寻找人格神或神格人,因为这样的人—神,具有二律悖反的麻烦。《达·芬奇密码》中提出了耶稣的妻子抹大拉的问题。《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轻》提出了圣徒是否大便的问题。中国神学不把精力放在这样未免可笑的烦琐问题上,而是对于人—神采取存而不论、敬神如神在的态度。老子等致力的是寻找世界的本质、起源与归......
-
〓 最早的先秦思想史
《天下》篇在《庄子》一书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历来为学术界所公认。明代陆西星的《南华副墨》与清代王夫之的《庄子解》中,就视为庄子的“后序”,给予特别重视和高度评价。至于《天下》篇作者是庄子本人还是庄子学派其他人,则看法不一。我们在这里不就这类不同看法具体参与争鸣,只表明我们的基本学术立场。我们认为,即使不是庄子本人所作,......
-
〓 百年《老子》散文艺术研究述要
摘要:20世纪以来,诸子学勃兴,“以子证经”的学术传统被打破,《老子》及先秦道家学统得到重新审视。百年间围绕老子其人其书和“五千言”真谛展开了广泛的讨论,《老子》文学研究虽寂寞却也成绩斐然。就散文艺术而言,研究者对《老子》的文体形式、情感内涵、艺术特色与文章风格等进行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就以上几个方面对20世纪......
-
〓 存思、守一和坐忘(1)
魏晋神仙道教兴起之后,修炼方术由炼形、炼气逐渐转移到以炼神为重点,存思、守一、内视、守窍、心斋、定观、坐忘等法日益受到重视。《西升经·邪正章》云:“道别于是,言有伪真;伪道养形,真道养神;真神通道,能存能亡;神能飞形,并能移山;形为灰土,其何识焉?”这说明修道者已体验到精神(即人的意识)本身存在着常人还没认识的奥秘,炼......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