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忆何兹全师最后的日子
我们的恩师、著名的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离我们远去了。虽然事先已有预感,但我至今仍难以接受这个残忍的现实。大年初一我去给先生拜年时,看先生病情已沉重,初二病势转危。尽管我们祈盼奇迹的发生,然而先生还是抛下我们走了。这些天,我在痛苦中回忆起先生最后日子的点点滴滴,更体会到先生高尚的情操和人格的光辉。2006年,先生、师母的惟......
-
〓 梁启超的全文明视野与世界眼光
初读梁启超,我们的用意很功利,就是看他如何批评中国的国民性,所以我们首先拜读《新民说》。此前我们多是根据鲁迅“国民性批判”的论调,来推测梁启超的观点和态度。《新民说》的思想和气质,大异于鲁迅。梁任公的论说,远非义愤之词,而是从历史文化、地理风水、社会结构、政治制度等方面,体认中国国民性格的特征,并进而思考,需要通过怎样......
-
〓 唐诗有了排行榜之后——读《唐诗排行榜》
新近读到武汉大学王兆鹏教授的《唐诗排行榜》,感到眼前一亮,异常兴奋。这是一部既有传统深厚理论依据,又处处洋溢着现代学术新意的著作。这部著作从传播和接受的角度、依诗作影响深度和广度的标准对有唐三百年间的诗歌第一次进行了令人信服的排行,这种研究方式和文本呈现,无论在理论拓展还是实践创新方面,都具有开创性意义。众所周知,品第......
-
〓 尺素见情怀——从闻一多致游国恩信函看两位先生之交谊
游国恩、闻一多两位先生同庚,皆生于1899年。他们曾三度共事,在对中国古代文化的探究中,建立起深厚的君子之谊。闻先生现存书信215封,集中收于《闻一多全集》第12卷,其中致游国恩先生的有8封。这些信函不仅包含着丰富的学术信息,更见证了两位先生的友谊。游国恩先生早年熟读经史及《文选》等传统经典,打下了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
-
〓 戏剧家熊佛西谈书法
唐振常在《熊佛西先生及其〈山水人物印象记〉》中坦言:“如总而论之,佛老于中国文学艺术的贡献,戏剧教育家应是首列,戏剧家及戏剧实践家居他业绩之二,文学之事居其三,但不能漏了他。也许最后还有一个书画,佛老能书善画,与白石、大千二大师皆有深交,且有文写二大师,尤以论白石为多。”熊佛西以戏剧家名世,但他能书善画的一面,却很......
-
〓 苏轼的白发
1072年,宋神宗熙宁五年,对诗人苏轼是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他在杭州通判任上,37岁。(据王宗稷《苏轼年谱》)诗人发现头上白发突然多起来。对这种人生历程上的生理现象,措手不及,很不适应,反应激烈。在《吉祥寺赏牡丹》诗中说:“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本文中苏诗写作时间,均......
-
〓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先达:“哲学家不是社会的旁观者”
60年传道授业,60年潜心学术。日前,中国人民大学召开陈先达从教60周年学术研讨会,为这位著名哲学家的学术历程作了梳理。 “不当超凡脱俗的哲学家” 陈先达进入哲学世界有些偶然。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的他被分配到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哲学,“我和哲学,就像是旧式婚姻,先过门后恋爱”,他这样形容这段经历。他的老师多博学......
-
〓 抗日战争中的国际友人
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许多国际友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有的直接参加到战斗中,有的亲临战场救治伤病员,有的深入前线忠实报道抗战实情……他们的奉献牺牲铭记在抗日斗争的史册里,镌刻在反法西斯胜利的丰碑上,谱写了一曲曲国际主义的英雄赞歌。1937年8月到1941年6月,苏联总共派遣了3665人参加中国抗战,其中包括......
-
〓 品北宋名臣之包拯
包拯,一位影响了千年的,在百姓心目中是断案如神,秉公办理,不畏权贵的大宋清官,更有人将之神话成冥间的“阎罗王”。除此之外,如《宋史·包拯传》中评价包拯是“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四大名著《水浒传》在开回中将包拯进行神话,并称作是“文曲星”化身;明末著名小说集《龙图公案》将包拯断案进行明细化,将之推崇至与忠义之神关羽并列......
-
〓 艺境观象·苏扇:怀袖雅物 光阴馈赠
苏州市姑苏区平四路53号,王健扇艺工作室,门面低调寻常,如果不定睛细看,很可能会错过。门前的路正在整修,压路机轰鸣。进得店来,双层玻璃门合上,世界顿时静谧,眼前是两整面“扇子墙”——展示的是王健收藏的清代以来的精品折扇,以及他自己的得意之作。平时的王健,并没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制扇技艺)传承人的架势,他就像在苏州弄......
-
〓 吴文藻与民国时期“民族问题”论战
吴文藻 1 “社会学中国化”是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初,燕京大学的吴文藻提出来的。那时,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后与冰心结为连理,想在建立中国的社会学方面做出一番事业。当时中国的民族学、社会学全盘西化,“始而由外人用外国文字介绍,例证多用外国材料;继而由国人用外国文字讲述,且多讲外国材料者”,“民族......
-
〓 黄香——孝子、贤臣、清官
东汉孝子黄香扇枕温席的故事,千百年来被华夏儿女传为佳话。其实黄香不仅仅是一个著名的孝子,而且是一个博学多能的才子,精勤谋政的贤臣,更值得称道的,他还是一个廉洁从政,爱民惜生,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清官。一、天下无双的国士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黄香出生在江夏安陆(今云梦)一个贫苦的家庭里。其父黄况是西汉宣帝时丞相黄......
-
〓 宇文所安:激活中国传统的“异乡人”
宇文所安 宇文所安1972年毕业于有新批评(后期)大本营之称的耶鲁,获东亚语言和文学博士学位。当时的新批评学派虽已严重式微,但它的流风余韵还是影响了在偶遇一本英译中国诗集《白驹》后即“迅速决定与其发生恋爱”的宇文所安。他对诗歌的天才感悟力,对纷繁历史表象下内在结构的洞察力,配备上新批评细读文本的理论武装,使他敢于......
-
〓 傅斯年
摘要:人曰孟真“毁誉参半”而余以为甚为不当,孟真之弊在政治,而其实乃文人,故以政务得失评文人之毁誉可邪?如以僧家之道论屠户之善恶可邪?况古今文士,能政务及学术者几何?由此观之,孟真失于政务而于学术,犹史学、文学,为领袖之人物而吾辈宜尊之。明星查查,亦有其暇;日月昭昭,未见其糙,恒宇之宙尚不能完,今人何以求全而责备?苍莽......
-
〓 何兹全:提出“汉魏封建说”的人
何兹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现年95岁。少年时期在北伐革命的影响下加入了国民党,成为国民党最小的党员之一;23岁时与友人一起创办了影响甚广的期刊《教育短波》;24岁毕业于北京大学史学系,经当时的北平市市长何思源先生、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先生推荐先后留学日本、美国,并皆因为爱国而毅然回国;一部洋洋洒洒近50万字的《中国古代社会......
-
〓 士不可不弘毅——专访何兹全
一对幸福老伉俪 “一对幸福老伉俪”——与夫人郭良玉在红楼前(郭红松摄)“老头,电话,光明日报的。”电话那头传来何兹全先生夫人郭良玉的声音,铿锵有力,爽朗圆润,从中分明能感觉到,两位年过九旬的老人生活得那么健康、滋润,那么祥和、幸福。初夏的一天,我如约来到北京师范大学那片低矮的红楼区。走进书房,正在伏案看稿的何先生轻轻松......
-
〓 睹书怀人·“我们是朋友”——追忆冯其庸先生
1月22日,农历的腊月二十五,著名文化学者、红学家冯其庸先生以93岁高龄离世,这个不幸的消息让我感到意外、悲痛。就在2016年的最后一天下午,我带着刚刚印制完成、还飘着墨香的《瓜饭楼手抄〈石头记〉》,赶到北京通州冯老家里。没想到的是,这次见面竟成了我们的永诀!那天,冯老刚刚出院。我打开木匣,选了带朱批的一册给他,老人家......
-
〓 周维强:学林新语
◎蔡元培做北京大学校长。有一天,一位北大毕业生去见蔡先生,不知为了什么大吵大闹后才离去。第二天他拿着一张求职表格,又去见蔡先生,他申请工作,要蔡先生写封推荐书。蔡先生看看他所填的表格,马上就写推荐书给他。过后,傅斯年去问蔡先生:“昨天他才跟校长大吵大闹,为何今天又肯为他写推荐书?”蔡先生说:“我看他所申请的工作......
-
〓 周越然捐书无关郑振铎
上海《文汇读书周报》曾经发表周炳辉《琐忆祖父周越然》,文中有《沉重的1957》一节,说“1957年,是颇不平凡的一年。从料峭的早春二月,到风云突变的夏天,从‘百花齐放’,到扩大化的‘反右’,在知识分子的上空,不是和煦的阳光,而是惊恐的风暴。这一年,已经年逾古稀的祖父,忽而做了两件看来异乎寻常的事情”。“第一件事......
-
〓 师恩难忘意深浓——回忆先师陈登原教授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著名神经生理学家陈宜张的先进事迹,他在军事医学教学科研第一线刻苦奋斗60多年,为祖国作出了光辉的贡献。 介绍一开始说,陈宜张出身于浙江余姚的书香家庭,父亲是著名的历史学家。这引起我的注意,几十年来,我一直对余姚印象深刻,因为他是我敬爱的老师陈登......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