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牧之:白云无尽时——悼念白化文先生
白先生去世三天了,我的心一直不能平静。那是俞良在朋友圈的一段话,他说,当年淘到白先生所藏的两本书,请其签名。先生在第一本书上写:“又见此书,上有九十年代所用藏书印。书此以志鸿雪。”第二本书上写:“俞良同志持此书来,如见故人。”俞良见到先生这样题词留言,便说:“您这话没写我呀,您是想把书扣下吧?”白先生笑笑说:“被你看出......
-
〓 画中话节气:霜降,霜花满枝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关于霜降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天结束、冬天到来的交界点。“枯草霜花白,寒窗月影新。”此时,天气渐寒,万物收敛,桂落地,香入土,柿燃枝,阴气始凝。一夜寒霜,绿意渐隐。霜降时节,黄河流域出现白霜,枯黄的树叶片片凋落。千里沃野上,叶片凝露成霜,银色......
-
〓 追思·忆秀荣
6月28日下午,从手机微信中传来一则讯息说:刘秀荣去世了。我坚决不信,认为这是讹传。之后赶忙打电话向熟人询问,对方也表示没听说,立刻去了解情况。过了不到10分钟,回电来了:秀荣同志确实离开了我们!顿时,我两泪潸潸而下,禁不住哀恸,哭了一场。我与秀荣的同窗之谊,已然七十三年。1948年我考入四维剧校三分校时,她同妹妹秀华......
-
〓 酒事江湖2·王彬彬:“曾因酒醉鞭名马”
中国现代作家中,若论嗜酒者,郁达夫应该排得上号。中国现代文人中,若论旧体诗作得好者,郁达夫肯定也榜上有名。郁达夫成为著名作家,主要因为小说创作。但早有人指出,他的散文,尤其是游记,艺术成就远超其小说。而更有人认为,郁达夫的旧体诗,比他的散文还要好。2013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郁达夫诗词笺注》,笺注者詹亚园。......
-
〓 光明论坛·温故: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脱贫必须摆脱思想意识上的贫困。我们注重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成脱贫攻坚的强大动能,实行扶贫和扶志扶智相结合,既富口袋也富脑袋,引导贫困群众依靠勤劳双手和顽强意志摆脱贫困、改变命运。”“志之难也,不在胜人,在自胜”,语出《韩非子·喻老......
-
〓 西安明代城墙坍塌 还需有暴雨之外的追问
8月8日上午9时27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新城区新城广场西侧的明秦王府城墙遗址南墙西段修复保护砌体约20米突然坍塌,致4车受损、4人擦伤。经专家现场勘察,坍塌为近期连续大雨所致。墙体出现“病症”,就该及时检查,定期监测,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消除险情。这次的强降雨,也不是集中在一天,其间文保单位有没有针对两年前就出现问题的......
-
〓 最是书香能致远
十年寒窗苦读日,今朝金榜题名时。迈入大学校门,意味着即将开启人生又一段重要的旅程。与书相伴,奔赴未来。 2022年4月23日,以“阅读新时代、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首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特致贺信,指出:“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启智增慧、培养道德的重要途径,可以让人得到思想启发,树立崇高理想,涵养浩然......
-
〓 扬州赏琼花
一 我来扬州数次,都没能好好看一次琼花。有的时候季节不对,有的时候正值花季,却又牵绊于他事。扬州的琼花盛开于四月中旬,最美的花期不过一个星期。此次在这个时节乘高铁来这里,正是为了一亲芳泽,一睹娇姿。 扬州赏琼花的胜地不少,几乎每个景点甚至寻常巷陌,都可看到琼树的身影。瘦西湖风景区内的万花园,是扬州欣赏琼花的绝佳去处......
-
〓 非遗之水浇开现代设计之花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不少人眼中,非遗就像老古董一样,有点高冷,只适合摆在博物馆的展架上,“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最近这几年,只要你稍微留心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非遗已经走进我们的生活。从书签、文具、茶杯到时装、家电、数码产品,从吃的、喝的到玩的、用的,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含有非遗元素。 将非遗摆渡进现代人生活的是......
-
〓 彼时与此时——莫高窟的悠长岁月
公元366年,乐僔开始开凿莫高窟的第一个洞窟。此后的1500多年里,莫高窟身处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地,融合了不同民族和宗教信仰,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直至几乎被世人所遗忘。 从1900年6月藏经洞被发现到今天的120多年间,敦煌学逐渐兴起,莫高窟从默默无闻到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其中既有风、霜、雨......
-
〓 文化评析:古装剧应在细节中传承历史文化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召开电视剧创作座谈会,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古装剧美术要真实还原所涉历史时期的建筑、服装、服饰、化妆等基本风格样貌,不要随意化用、跟风模仿外国风格样式。国家广电总局的这一要求旗帜鲜明地强调文化自信和历史真实,对提高古装剧艺术水平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也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从20世纪90年......
-
〓 桐树下的茅屋
桐君,中国古代最早的药学家之一,后世尊其为“中药鼻祖”。其撰写的《桐君采药录》为中国古代最早的医药学著作。相传,桐君结庐于富春江畔桐树之下,悬壶济世。后世,更多永久的纪念都指向了这位医者:县以桐名,潇洒桐庐郡;山以人名,桐君山;塔以人名,桐君塔;江以桐名,桐庐段的富春江又叫桐江,江中有沙洲名桐洲,富春江支流分水江又叫桐......
-
〓 光明论坛:学术研究的“快餐化”倾向有害无益
随着近几年各高校纷纷加大对科研产出的要求,高校教师,尤其是人文社科领域的青年教师面临的科研压力也水涨船高。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数量与个人晋升挂钩的制度规则下,一些“青椒”(高校青年教师的自我戏称)们不惜通过追逐各种热点或时髦概念、把同一主题稀释拆分为多篇“水文”,或者“新瓶装旧酒”式的对既有研究结论重新包装发表,以实现科......
-
〓 林徽因、宋步云笔下的北京城
北京是一座恢宏的城市,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人们关于首善之都的所有想象,它是“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很多时候,北京并不是一座世俗的城市,它的精神性甚至超越其物质性,它注定是一座不朽之城。20世纪中期,建筑学家、文学家林徽因和美术家宋步云,分别从审美的角度解读这座城,欣赏这座城,再现这座城,他们的文字和画作是那个时代北京城市古......
-
〓 史学书评的做法
关于书评做法的文章已经不少,当代名家像葛兆光、李零、陈平原、王小甫等先生们都写过文章,有相当广泛的影响。对初学者来说,读时都深以为然,真正想写书评时,又不知如何下手。笔者这些年接触很多历史系同学,他们的课程论文,很多就是史学书评,颇有一些感触。下面就史学书评的做法,略讲一讲,希望对初学者有点帮助。从历史系学生课程论文来......
-
〓 文化评析:当方言不再“土味”
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家长里短和陈年旧事。然而今天,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带有方言特色的表达已成为当今“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
-
〓 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共建健康语文生活
1951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正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社论,并连载吕叔湘、朱德熙先生的《语法修辞讲话》,至今已70年。今天,中国社会发展已全面跨入新时代,在开放、包容的社会环境下,各领域语文生活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同时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传播、网络交流成为......
-
〓 阅读2021:“苹果的种子内,有一座看不见的果园”
有人说,人世间最好的事情,就是教书与种树。何其幸运,这两件好事就像联翩而至的中秋节和国庆节一样稳稳落在我的头上——我的本职工作是在城里教书,最大乐趣是在乡下老家种树。教书就要看书。今年看的书里边,恰好有一本叫《北方有棵树:追随大自然的四季》(欧阳婷著,商务印书馆2021年5月版)。我的故乡就在北方,东北,长春远郊。十年......
-
〓 用满满的爱,对待生命里所有的遇见—摘自季羡林著《我爱天下一切狗》
《我爱天下一切狗》精选了季羡林散文中最深情的42篇文章,一篇篇触动人心的文字展示了一个有血有肉多情且深情的季羡林。他一生满怀悲悯,无论对人、对动物,还是对花木,哪怕对待无端的孤独寂寞都注入了无限的深情。一条横亘在他心中七十年挥之不去的老狗的身影,让他的心满盈着悔痛的泪。又有谁曾望见,这位闻名遐迩的大学者对着朗润园临湖石......
-
〓 从“大美中华”中汲取温润人心的力量
【文艺观潮】 中国是诗的国度。千百年来,中华历史、山河与文化为文人墨客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也造就了源远流长的大美气度。近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落下帷幕。从“风吹雨洗一城花”的春日唱到“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的半夏,在经典诗词与现代音乐交织而成的几十首歌曲中,一幅色彩......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