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不同凡响的“御者”
古代的马车驾驶员被称为御者。《晏子春秋》中有一则先秦时期御者之妻的故事。晏子担任齐国之相时,有一天,他的车夫载他出门,车夫的妻子从门缝里偷看她丈夫。发现自己丈夫趾高气扬,十分得意。车夫回来后,他妻子要求离婚,车夫问她原因,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身为齐相,名闻各国。今天我看他志向和考虑都很深远,常常以为自己不如别人。......
-
〓 谢冕:换骨记
2022年2月16日,北京大雪后的第三个早晨,我在微信运动每日记录榜上消失。120把我送到医院急救室。我关闭了手机。我做了手术。手术是左边股骨头置换。俗说:脱胎换骨,我未“脱胎”,却是“换骨”了。父母给我的骨头,我用了整整90年。骨质疏松,缺钙,脆如细瓷,不堪轻轻一击,这下好了,借助现代科技,一种更加坚韧的人造骨植入我......
-
〓 光明论坛·温故: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习近平主席在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式上指出:“生态治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更要有持之以恒的坚守。”“道阻且长”出自《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逆流而上追寻佳人,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寻觅,佳人似在水中......
-
〓 新闻随笔:春节广受关注,“中国风”带暖世界
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最热闹、最喜庆的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从非洲埃及到南美洲巴西,从纽约帝国大厦到悉尼歌剧院……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新年在世界各地掀起了“中国风”,世界各地的人们纷纷加入欢庆中国农历新年的行列,享受春节文化,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中国农历新年之所以引起世界广泛关注,......
-
〓 听,这是“年”的声音
如果说“年”是有颜色的,那么中国人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将“年”界定为红色——红红火火的喜庆从家家户户张贴的春联、窗花里满溢出来;如果说“年”是有味道的,那么无数人会想到孩提时的味道——家乡灶台上氤氲升腾的烟火气,妈妈为我们烹制的一道道小炒。“年”不仅占满了我们的眼睛,充盈于我们的口鼻,其实也回响在我们的耳际。 那么“......
-
〓 光明时评:学历高消费,该治理了
2022年研究生考试普遍进入复试阶段,据媒体报道,今年共457万学生参加考研,最终只有约130万考生入围复试,考研上线率不到30%。公共讨论中也出现一种观点,认为激烈的竞争让考研日渐“高考化”。 可以说,为了应对考研的激烈竞争,一些本科院校围绕考研组织教学,高校教育应试化趋势有所显现,一些本科生也把考研作为毕业求......
-
〓 秋月之美
在文人墨客笔下,秋月可以玩、可以赏,可以寄托相思与眷恋。唐代欧阳詹在《玩月》诗序中说:“月可玩。玩月,古也。谢赋、鲍诗,朓之庭前,亮之楼中,皆玩月也。”可知玩月之风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开始,谢灵运的《怨晓月赋》、鲍照的《玩月城西门廨中》、谢庄的《月赋》都是玩月佳作。到了唐朝,社会文化空前开放,玩月、赏月更加风行。唐人对......
-
〓 光明时评:从种子到芯片 感受大学礼物的“心”意
“即将开启人生新旅程的新一届南开人,请领取你的‘建党百年特别版录取通知书’”,6月23日,南开大学官微晒出新版通知书。据介绍,将随通知书一并寄出的是两粒来自嘉兴的莲花种子、一枚写有“不负韶华”的书签,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南开大学毕业的第一名研究生李正名先生的亲笔信。同一天,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典礼上亮相的“神秘毕业礼物”......
-
〓 品一品端午里的英雄气
说到端午节由来,人们就会想到屈原。他的气节品格得到百姓尊崇,激励着后人。中华民族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有的为了团聚,有的铭记别离,有的孕育新生,有的伤感年华。端午节则是纪念一种抉择,一种为了道义敢于牺牲的抉择。从“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到“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为了大我选择牺牲小我,为了国家选择牺牲自己,......
-
〓 我与商务印书馆:从受教到合作
我国从近代以来出现了成千上万的出版机构,就其创立的历史、生命力和影响力而言,商务印书馆无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商务印书馆是现代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是中国现代心智的一个重要塑造者。我从学生时代就受惠于商务印书馆的文化食粮,在职业生涯中与商务(这是读书人对商务印书馆的简称)也有密切的联系。今天回顾起来,如果没有商务的支持,......
-
〓 文化为舟,情怀致远
节日期间,打开电视,节目里吟诵歌咏着诗词名篇;走进书店、图书馆,书架上经典书籍等待着取阅;前往博物馆、展览馆,古老的文物讲述着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书画作品展现了艺术创作的成果;在影院、剧院里,电影大片、戏曲表演、交响音乐会等精彩纷呈……浓浓的文化氛围,是这个长假的一大特色。节日和文化密不可分。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
-
〓 光明时评:理性看待名校硕博争当中小学教师
日前,一份出现在杭州市教育局官网上的教师拟录用名单引发热议。这份共计186人的拟入职高中学校的名单中,有162人为硕士、4人为博士,一些人甚至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等国际名校。 近一段时间,一些大城市,特别是沿海发达的一线和准一线城市,中小学新教师入职门槛日趋提高,新进教师中出现名校硕士甚至博士毕业生的现象屡见不鲜。 ......
-
〓 文化评析:搭建起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桥梁
故宫博物院近期推出的“照见天地心——中国书房的意与象”展览引发热议。该展览择取书房文化作内容,以中国书房的意涵与物象为主题,结合当代艺术家作品,借助裸眼3D、体感交互投影等技术,让观众沉浸式体验古代文人书房的文化魅力。 书房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展现场所,是文人学士的个人“道场”,他们于书房笃学论说,自书房开启“修......
-
〓 当代书法作品中的“古今字”现象
古今字。清代学者戴震在《答江慎修先生论小学书》中说:“古字多假借,后人始增偏旁。”清代著名的训诂学家段玉裁认为:“古今无定时,周为古则汉为今,汉为古则晋宋为今。随时异用着谓之古今字。”古字和今字在字形结构上都有造字的相承关系。当代书法创作中常见的用古字现象,已成为时尚。有些古字可用,有些则风马牛不相及了。古今字从形体结......
-
〓 光明论坛·温故: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2021年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强调:“正所谓‘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全党同志要永葆自我革命精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政治自觉,决不能滋生已经严到位、严到底的情绪!”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出自《荀子·非十二子》,原文为“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
-
〓 “数字藏经洞”:一键“云”游莫高窟
4月18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腾讯联合打造的超时空参与式博物馆“数字藏经洞”正式上线。“数字藏经洞”以精美的画面、超拟真的场景、沉浸式的互动体验,让广大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开启超时空沉浸式文博之旅”,不仅能感受到敦煌文化的厚重与博大,还可以深度欣赏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妙与璀璨。 用户可以通过“数字敦煌”官网......
-
〓 宋代士人阶层女性都读什么书
司马光《家范》云:“女子在家,不可以不读《孝经》《论语》,及《诗》《礼》,略通大义”,“至于刺绣华巧,管弦歌诗,皆非女子所宜习也”。一些士人在强调女性应该知书达理的同时,也主张女性以不彰显自己的才华为美德。那么,宋代士人阶层女性是否按照儒家理想的模式去选择自己的阅读书籍呢?从宋人文集中抽样出的206例士人阶层女......
-
〓 让珍贵古籍“馨”香沁万家
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六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四川博物院、四川省图书馆、四川师范大学图书馆以及甘孜藏族自治州图书馆等4家单位的9部古籍入选。9部新晋“国宝”,既有年代久远的唐代写本《妙法莲华经》,也有“药王”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宋代理学家程颐著作《程氏易传》等明代刻本,最晚的古籍,也在清代以上。(3月12日《......
-
〓 铭记历史 书写新篇
不觉间,春分过,清明至。这一天,我们重启相聚与分别的个人思考或体验。这一天,我们也共享同一个时间共识和集体记忆。我们共同缅怀那些在民族复兴追光路上牺牲的先烈,共同追忆那些标注了民族前进历程的重要时刻。时间或许可以抚平一些哀痛,但有些记忆并不会随风飘散。我们不会忘记,在中华民族由黑暗驶向光明的关键渡口,那些觉醒者们如何用......
-
〓 点点滴滴忆故人
老伍走了。望着微信上传来的消息,我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一位浑身上下弥漫着弥勒佛喜感的魁梧大叔的身影。老伍,名叫伍永光,是世界知识出版社图书编辑部的资深编辑,2020年9月刚过85岁,因病于24日去世。老伍早在1995年就退休了,那时的世知社还在外交部街甲31号办公,现在的许多年轻世知人对他一无所知,也是很正常的。但是,世......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