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知识分子谈论文化(2)
陈壁生:在上世纪末那场国学热潮正兴的时间,值得一提的另一个人物,是蒋庆先生。蒋先生在《鹅湖》杂志1989年8月、9月连载了一篇长文:《中国大陆复兴儒学的现实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其论点和他2006年在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所讲的内容一脉相承。蒋庆的观点当时受到了非常严厉的批评,那些文章被“现代新儒学思潮研究”课题组编印......
-
〓 中国文化经典核心范畴的意义流变研究——以“心”为中心的考察
一般而言,所谓文化经典的核心范畴,是指能够代表本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具备哲学本体性或思想原发性,同时具有意义生成和阐释的无穷性的文化核心要素。在汗牛充栋的中国文化典籍大厦里,像道、气、心、理、天、仁等这样的本体性范畴,既是贯穿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的一根根红线,又是构成叹为观止的文化典籍的一颗颗明珠。可以说,文化核心范畴既......
-
〓 礼不下庶人? 乡野百姓更懂得中国传统礼仪
许多年来,与作为“五常”的“仁义礼智信”一起流传的还有“礼不下庶人”之说。关于后者,历代文化人的解释不尽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径庭。但被一般人认同的说法是:“庶人”没有资格享受什么礼遇或讲究什么礼节礼仪。因为那些自西周以后就被称作“庶人”的“农业生产者”们大多没有读过书,根本就不知道礼为何物。谬种流传,偏见成真。于是世世代......
-
〓 中韩祭孔之比较
千百年来,韩国每年都分别在春秋两季举行盛大的“释奠大祭”,纪念中国孔子诞辰。在韩国,“释奠大祭”被誉为是儒林追悼孔子及众多儒家圣贤的最大的盛典。请看2003年的春祭,人民日报记者的报道。 韩国祭孔三跪九叩 《环球时报》(2003年03月14日第十一版) 中国古代哲学家、思想家孔子在韩国也被尊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千......
-
〓 天行有常与生态伦理——荀卿的生态伦理思想新探
荀卿,生卒年不详,是战国末期最杰出的思想家,大约生活在齐宣王末期(前301年)至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后(前221年)。司马迁《史记 .孟轲荀卿列传》有其生平事迹简介。他的思想资料主要保存在《荀子》(又称《孙卿新书》)一书中。这里就根据此书,对荀卿的生态伦理思想进行探讨。一、“天行有常”的生态伦理意识学界公认《荀子》一书有丰......
-
〓 对荀子“礼制”思想的经济分析
内容提要:春秋、战国之际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制度转型期,诸子百家均为未来社会新的制度安排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创设的“礼制”思想可谓不同凡响,“从经济思想上看,荀况不仅集了儒家的大成,而且也集了先秦各家的大成。他是我国第一个从总体上对封建经济制度进行了理论分析的思想家。”荀子所设计的“礼制”思想,......
-
〓 论荀子 ──四年在普陀关中作
一 悬论晚周诸书,经秦火复出,至汉武、专崇儒流,寖不兼行。魏晋时、道家转盛,故道家言降至唐代,流风弥畅;然间于米贼之神话,老庄之旨盖微矣!而荀、孟同隶儒家,宋而前无轩轾,韩愈亦但曰大醇小疵而已。,迨宋有程、朱辈所谓理学者出,始尊孟而黜荀;理学之徒,且排摈荀说侪于管、韩,致荀子之精义,反隐没理气之窾言中。宋人之尊孟,假其......
-
〓 荀韩礼法关系论
内容提要:关于荀子与韩非的学术思想关系,一般认为韩非曾师承荀子,荀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史上从礼到法的过渡。文章从礼法德刑关系角度分析荀韩学术思想源流、思想特质及其关系,认为荀子是站在儒家立场上对先秦诸子的集大成,韩非是站在法家立场上对先秦诸子的集大成;在礼法及德刑关系上,荀子坚持“两点论”,韩非主张“一点论”。荀子......
-
〓 不可公度性、真理和儒家及亚里士多德主义者关于德性的对话
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儒家思想提出了在很大程度上对立不容的德性理论。发现一种可能建基于某种人性解释基础之上的中立标准,以此在两种竞争的主张间作出裁断的企图将无法克服这样一种困难:即亚氏主义和儒学各有一种与其德性理论相匹配的人性概念,也不存在任何充分而适当的中立概念。这两种道德理论是不可公度的。本文的主要问题是:不可公度的理论......
-
〓 荀子历史哲学思想论纲(上)
荀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最富创新精神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之一,是先秦时期各种思想文化之集大成者。他处在一种社会变革及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的时代,他对中国传统思想的渊源、学术流派及现实政治问题都做出了较为系统全面的价值评判,在许多专门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理论贡献。历史哲学思想便是荀子突出的理论贡献之一,对中国民族秦汉以后的政治制度,......
-
〓 儒家民本思想:工具性之本,还是目的性之本
内容提要:无论是周公的民本观念,还是儒家的民本思想,都不包含民主思想的萌芽或精华,因为它们归根结底不是把民众视为君主、官员理应在治理活动中予以尊重的“目的性之本”,而主要是视为君主、官员巩固自身统治不可或缺的“工具性之本”。两者间的本质差异在于:“目的性的以民为本”是把保护民众利益、关心民众福祉自身当作终极价值,“工具......
-
〓 儒家箴言三百句(四)
儒家箴言三百句(四) 32.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 [译文]孔子说:“富裕与贵显,是人人所盼望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它,一个君子不会接受的。贫穷与下贱,是人人所厌恶的;如果用不正当的手段抛弃它,一个君子也不会干的。” 3......
-
〓 论孟子的民本主义
孟子的民本主义接触到了社会命运是由民众决定的还是由天子、国君、公卿、大夫决定的这样一个历史观的根本问题,并且从历史的见地来看,作出了比较正确的回答。它在中国思想史的进程中,无论从政治学说上看,还是从历史观上看,都是一个重大进步,在中国历史上直到近代民主主义传入中国以前,它都是起积极作用的。虽然由于历史的局限,这个民本主......
-
〓 从明初的《孟子节文》看孟子思想
明初刘三吾秉承皇帝朱元璋的意旨搞了一本《孟子节文》,删去了八十五章(以章数计,删去了全书的三分之一,以字数计则删去全书将达五分之二),并定为功令,“自今八十五章之内,课试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朱元璋以及删节《孟子》的刘三吾等为什么害怕这八十五章,非要把它删除不可?其中有什么危害封建主义的东西?对《孟子节文》进行认真......
-
〓 原始宗教的演进与儒学理念的形成
1.1孔子自谓“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论语?述而》)述者循也,传其义也。儒者共同坚执的一个信念是,有一个渊源久远积淀丰厚的传统,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构成了儒学理念的精神基础。1.2古史辨派以反封建为诉求否定了这个被称作三皇五帝的古史系统。对于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三代叙事来说,这无异于釜底抽薪......
-
〓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十一)
儒家箴言三百句(二十一) 23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昌黎先生集·进学解》) [译文]事业、业务精良的原因是勤学,事业、业务荒废的原因是只知游玩嬉戏。行为是通过认真思考后形成的,毁坏于随心所欲,不认真对待。 238,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每一衣,则思纺绩之辛苦。 (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 [......
-
〓 韩国青年眼中的儒家文化:渗透进韩国人日常生活
韩国深受过儒家文化影响,当代韩国青年如何看待儒家文化的影响?近日,记者采访了华中科技大学韩国留学生——25岁的林贤宰。儒家文化渗透进韩国人日常生活刚到林贤宰的宿舍门口,就见他起身朝记者鞠躬并伸出了手。进入房间,书桌旁早已摆好两张椅子,直到记者落座,他才微笑着坐下。“在韩国,大部分的学生都知道老子、孔子和庄子,知道他们所......
-
〓 儒学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中国现代化
传统中国文化无疑是多元多样的,儒学只是其中之一部分。传统中国社会的历史文化无疑是流动与变化着的,儒家文化传统也是流动与变化着并与其他文化传统相交织的。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传统社会的解体,儒学已经衰落,特别是人们对儒家社会与儒学相对隔膜,看法上存在着诸多分歧。因此,我们要讨论的问题,大标题就会令人置疑。人们可能会说:儒学与......
-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辨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辨朱翔非[摘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见于《资治通鉴》,其语意当由《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中化出。近代往往望文生义,以先入为主的态度据此推论汉武帝时候的历史,得到的结论不符史实,因之对儒家的评价也是不公正的。事实上, “罢黜百家”,有当时特殊的指谓和政治动机,“独......
-
〓 孔子学说
孔子是打破“学在官府”局面,开创“私学”的第一人。他的弟子有3000多人,其中“贤人七十二”。孔子删《诗》、《书》,编《春秋》,钻研《易》、《乐》、《礼》,集以往文化思想之大成,创立了儒家学派。他的言论和事迹保存在《论语》和先秦其他典籍中。 孔子的思想体系以礼为出发点。他认为礼治是社会得以安定的必要保障,唯有实行礼治才......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