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字游戏的“古为今用”
文学的娱乐作用,很大部分是通过文字游戏表现出来的。同世界上的其他文字相比,汉字在这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它的方块结构最适合文字游戏。溯其源头,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时就已经种下了“游戏”的基因,比如“父”字,《说文》说它是“又(手)举杖”,而“母”字则是“象乳形”。另外,后人对文字的别解,也富含游戏成分,比如“天字......
-
〓 后世词人笔下的常用稼轩词意象
意象是外界的客观物象经过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传统的婉约派词流连于青楼楚阁、红粉佳人;到了苏轼开始,词更多反映文人士大夫的个人生活和思想情感;而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则使词人们直面人生,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辛弃疾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词中的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充满了男子汉气......
-
〓 翻译最高的境界是化境——浅谈钱钟书的译论
1964年6月,《文学研究集刊》发表了钱钟书近两万字题为《林纾的翻译》的长文,文章对“林译小说”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述评。钱钟书在该文中提出了广为人知的翻译“化境”论,散发出闪亮的思想光芒。尽管他在《管锥编》与其他著述中也论及翻译,但该文自发表后,经过多年的字斟句酌与不下十次的反复修订(代表性的修订版,如1981年商务......
-
〓 “按鉴演义”取材对象的一个新发现
明代万历以降直至清初,较为集中地出现了大量以“按鉴”为标榜的历史演义。起初,学界认为这里的“鉴”是指《资治通鉴》。可是,许多标榜“按鉴”的历史演义所表现的历史年代根本不在《资治通鉴》的载史范围。于是有学者认为,这里的“鉴”除了《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纲目》之外,还包括它们的前编与后续之作。然而,这些“通鉴”类史书文古......
-
〓 “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个人语文素养关系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与根基。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既有光辉灿烂而又神奇深邃的古老文化,又有各民族交织、中外交融的现代文化。无论是我国的古代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主要都是用汉语来记录、来传承的,这充分显示了汉语无与伦比的魅力。 关于语言的功用,......
-
〓 李梦阳的杜甫情结
唐代以后,有一批文人极具古人情结,如李白之于司马相如,苏轼之于陶渊明等。考察明代诗歌,不难发现,大部分诗人喜追步杜甫,李梦阳表现尤为突出,他不仅推崇少陵,而且有强烈的杜甫情结。李梦阳在弘治中至正德间,力主复古,积极提倡向盛唐诗学习,尤其尊崇杜甫。在创作上,他积极主张从杜诗中汲取养料。此外,还曾选批过杜诗,周采泉《杜集书......
-
〓 《文心雕龙》的以玉论文德
刘勰《文心雕龙》历来被评为“体大思精”。当前对其与传统文化之关系问题,研究者历来多有关注。但是,从玉文化的角度进行考察者却是寥寥。在《文心雕龙》中多存在以美玉论说文章的现象。据统计,《文心雕龙》中和“玉”有关的词语有六十几处,所占篇幅约有三十五篇之多,超过总篇数三分之二。于此我们论其如何以美玉论文德,以见其批评特色......
-
〓 从诗歌到哲学的提升──新时代唐诗宋词新解
一、物象与物理以及诗歌与哲学从诗歌到哲学的提升,这是吴宓先生所提出的一个命题。诗歌怎么向哲学提升呢? 有位年轻朋友跟我探讨这一问题。我说,你掌握两个关键词就行:一个物象,一个物理。意即对于世间万事万物,诗歌的职责在于呈现物象,哲学则在于揭示物理。这是内蒙古一位教授所作论断,文载《文史知识》。季羡林先生见此文,将其引入自......
-
〓 王云路:汉字蕴含的思维方式和文化基因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五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主要载体是语言文字。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考察时强调:“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 语言文字不仅是交流情感的工具,还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国家繁荣发展的根基,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和标志。每一个汉字、每一......
-
〓 语言能力是创新的基础要素
好奇心之于创新、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要从娃娃抓起”。 好奇心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状态,也是一种本能情绪。心理学研究认为,好奇心包括知觉性好奇心和认知性好奇心。知觉性好奇心是一种促使个体通过感官刺激寻找新异信息的驱动力,认知性好奇心是一种......
-
〓 挖掘中国慈善传统中的“娱善文化”——评《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
河南大学郭常英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近年来一直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珍稀文献整理及研究”进行深耕,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近日欣闻郭常英与岳鹏星合著的《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一书已经出版,为中国近代慈善史研究领域再创佳绩。该书共分六章,分别是:晚清时期的慈善义演、民国时期的慈善义演(上)、民国时期的慈善......
-
〓 专家论坛: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中国礼仪实践
中国素称礼仪之邦,礼在传统社会生活中无处不在,传统礼仪形态丰富完整,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古今中西的文化激荡中,如何传承优良的传统礼仪文化,如何保持中华礼仪文化的独特性,同时以开放的姿态面对与吸收西方礼仪文化元素,传承与弘扬我们的礼仪文化,是必须面对与思考的现实问题。传统礼仪伦理的当代更新转化 中国是拥有悠......
-
〓 继往开来的明清兵学
明清兵学是我国古典兵学发展史的最后一环,担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在特殊的内外际遇之下,兵学在明代晚期和清代晚期都迎来了空前发展的繁荣期。不同类型的兵书纷纷诞生,仅就数量而言,毫无悬念地占据着历史之最。著述空前繁荣,是明清兵学取得快速发展的最佳注脚;新型兵书不断诞生,则是兵学尝试完成转型的直接证明。多路向的发展 ......
-
〓 现代公民道德如何可能——评《文史哲》公德私德问题的思想论战
公民道德水平是反映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近年来各种频发的恶性事件,如食品安全、医疗安全、豆腐渣工程等,无不暴露着当前中国的道德危机,以至有人发出了“互害型”社会的警告。这意味着现代公民道德建设已成为当前中国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文史哲》主编王学典教授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感的理论问题”,为此组织了......
-
〓 体国经野:中国省制的由来与传承
省级政区既代表管理的行政范围,也彰显区域的发展特色,更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维系着你我的乡土认同。 《周礼》记载:“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故行政区划属于体国经野之道。行省制度从金末滥觞、元朝正式开始推行而延续至今,塑造了中国行政区划体系与区域发展格局,影响着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省......
-
〓 域外《尚书》学传播与流变
作为中华民族的元典之一,《尚书》不仅在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层面有重要价值,其在东亚文化圈的重要作用亦不容忽视。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碰撞,《尚书》流入西方世界,成为西方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管道。《尚书》东传与东亚文化圈的建构 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要素的《四书》《五经》形塑着中华民族的价值体系,也塑造着一个民族的影响力。蕴......
-
〓 宋元明三代的建阳坊刻小说
作为宋元明三代刻书中心之一的福建建阳,僻处东南边隅、闽北丛山深处,却长期为古代小说之编刊中心,不仅刊刻小说数量多,而且现存不少刊本标志着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比如宋代罗烨《醉翁谈录》、元刊全相平话五种等,皆为海内外孤本,在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备受关注。对于建刻小说单篇文献的重要性,海内外学人已多有论述,在此基础......
-
〓 科学家书札的时空解读——以地质学先驱章鸿钊友朋书札为例
“书牍者,所以通情愫,商学术,传见闻,道阔契者也。”书札,或作尺牍、书翰,是山海难平、路远迢迢的时代里一种重要的信息传递媒介。书札不仅是思想交流的载体,也是文学书法的艺术品。其中,科学家的书札不但记录了科学家的人生历程,见证了其学术观点从初见雏形到闻名遐迩的思想更迭,更为梳理学科发展历史查遗补漏,为佐证重要科学事件......
-
〓 北宋词与大运河——兼论唐宋送别方式的差异
众所周知,北宋词和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在写到水的词作中,一条“横亘中国,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半天下之财赋并山泽之百货,悉由此路而进”(《宋史·河渠志》)的黄金水道——大运河(汴水),占据着十分突出的位置。它在众多作品中,都或明或暗,或直接或间接,或显豁或隐晦地存在着。这种存在,是多方面的。如歌咏城市繁华,是......
-
〓 “诗书画印”融入冰雪天地——冬奥设计里的中国故事
萨马兰奇曾说过:“一所花费几千万元盖起来的体育馆如果没有奥运景观,那它就不是奥运场馆。”历届奥运会的形象景观视觉呈现,都是以其鲜明独特的形象景观为基础,传递举办国的文化特征和民族审美,具有高度的识别性,不仅能充分体现奥林匹克精神,起到激励运动员和增加赛时气氛的效果,更要完美展现举办国和举办地的国家形象与精神内涵。 ......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