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为什么要整理元代笔记文献
所谓笔记,是指那些没有一定体例、信笔记录摘录而成的作品,是古代文献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具有很高的价值。自《全宋笔记》全部出齐(大象出版社2018年)以来,人们对笔记文献及其整理的关注度大大提升。早在2003年,傅璇琮先生在给《全宋笔记》写的序中就说:“可以期望,辽金元、明、清各朝笔记总集的编纂,当也能引起相应的关注。”就......
-
〓 数字时代古文字的传承和传播
【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笔谈】 数字时代信息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类文明正经历着空前的历史巨变。众所周知,文字与文献的出现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创造。人类社会生产、经济活动以及社会治理的需求,是导致文字和文献产生的原动力。人类社会的知识创造和积累、传承和传播以及不同文......
-
〓 传统文化与奥运精神的融合——以“射礼”为例
在近代奥运历史上,由于国力和体育运动普及的原因,中国曾经只是一个边缘性的存在。不过,随着国家社会与体育事业的发展,中国和奥运会的关系正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当“我和你,同住地球村”的歌声响起,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传遍世界的时候,中国热情拥抱了世界,也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对于奥运的理......
-
〓 “冰墩墩”“雪容融”译名:汉语拼音的“融”创新
“冰墩墩”和“雪容融”两个可爱的吉祥物以满满的“未来感”和“中国风”给全世界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为奥运会的形象大使,奥运会吉祥物担负着体现奥林匹克精神、传播奥运办会理念、宣传主办城市历史文化、营造盛会气氛的重要使命,其命名既要带有举办国特色、富有美好的象征意义,也要考虑国际影响力和传播性。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
-
〓 凿池而饮:明清时期黄土高原的民生用水
“耕田而食,凿井而饮”是传统乡村社会的生动写照,“宁可三日无油,不可一日无水”反映了日常生活中水的重要性。我国最早的水井始见于7000多年前的河姆渡遗址,凿井技术的发明,使人类的发展摆脱了傍河而居的限制。2021年,在山西阳泉发现了一口目前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战国水井,九边形榫卯木构造相当罕见。然而受自然、技术条......
-
〓 在《诗》中发现诗:清代解《诗》学对古典诗学体系的拓展
《诗经》这部先秦典籍,古人既视之为“经”,又视之为“诗”,其在社会政治领域的文德教化和文化学术领域的诗学构建两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不过,由于环绕在它头顶的“经”的光环过于耀眼,致使其“诗”的身份长期处于被遮蔽状态。闻一多《匡斋尺牍》中曾对此表达不满:“明明一部歌谣集,为什么没人认真的把它当文艺看呢!”经过漫长的......
-
〓 贺知章与镜湖
镜湖,又名鉴湖、庆湖、贺监湖等,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会稽山北麓。魏晋以前,镜湖多以水利工程的形象出现。如《通典》载:“(汉)顺帝永和五年,马臻为会稽太守,始立镜湖,筑塘周回三百十里,灌田九千余顷,至今人获其利。”晋室南渡以后,伴随这一时期文人山水审美意识的逐渐觉醒,镜湖才开始作为自然景观之美为人所发现。王羲之云:“山阴......
-
〓 从音乐考古看夏商周早期国家治理中的乐礼
图一图二 乐是夏商周早期国家实现礼治天下的重要手段。关于三代国家治理中的乐礼渊源演进关系向来有“损益论”和“变革论”两种对垒性学术观点,尤其自20世纪初王国维提出殷周文化剧变说后,以“周乐戒商”为代表的夏商周乐文化变革论愈加流行。从出土资料和传世文献等多重资料来看,三代乐礼无论在乐制、乐仪还是乐义层面都呈现出既有继承......
-
〓 王羲之为何被称为“书圣”
说起书法,大概每个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中国历史上的“书圣”王羲之,同时又想到了王羲之萧放旷达的魏晋风度,想到唐太宗对于王羲之书法狂热的痴迷,想到身世传奇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乃至于想到会稽山阴的那次雅集。这种种令人心向往之的传奇故事和文化光环,都集中在千古一人的书圣王羲之身上,成为每个熟悉中华传统文化的国人......
-
〓 苏轼的文学批评观
任何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都是针对和因应当时文坛的现状与问题而展开的,无不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精神和对文学的价值诉求,一个时代的文坛生态、文学风气的健康维系与发展,离不开这样的批评,而这正是好的文学批评之社会和文化职能所在。“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我们看来,苏轼的文学批评正是体现了既是引领作用,又有匡正时弊指向的好的批......
-
〓 中华文明起源中的边缘发展现象
本文所谓“边缘”,是指人类文化适应上存在边缘效应的地方。边缘效应的说法来自生态学,如森林的边缘存在更多样的生态空间,能够给予物种更多样的适应选择。在人类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现象,尤其是在文化发展的转型期,如农业起源阶段。进一步拓展这一视角,用以考察中华文明起源以及相关问题,可以丰富我们考察这些问题的维度。过去......
-
〓 “慎终追远”及其现代价值
编者按 “慎终追远”是中华传统美德。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慎重举行逝者的丧礼,按时举行祭礼追思祖先,社会风俗道德一定可以归于淳朴厚道。当代慎终追远传统面临何种困境,我们该如何理解和践行这一传统,不仅是弥合中老年人和青少年之间情感需求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政治治理、文化与民俗建设的重要内容......
-
〓 光明学术笔谈·郝春文:用新范式和新视角开辟敦煌学的新领域
■本期主持 郝春文(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会长、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 ■本期主题 未来敦煌学发展的路径和需要关注的问题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考察时来到敦煌研究院察看珍藏文物和学术成果展示,听取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情况介绍,并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
-
〓 碑志中的“谀墓”风气
碑志文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显哀荣,尽礼俗,源远流长,与人的生命结合极为紧密。刘熙《释名》指出其“本葬时所设”,“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书其上,后人因焉。无故建于道陌之头,显见之处”,这就要求碑志写人记事须真实准确,唯此方能传之不朽,故刘勰《文心雕龙·诔碑》云:“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秦......
-
〓 文字游戏的“古为今用”
文学的娱乐作用,很大部分是通过文字游戏表现出来的。同世界上的其他文字相比,汉字在这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优势,因为它的方块结构最适合文字游戏。溯其源头,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时就已经种下了“游戏”的基因,比如“父”字,《说文》说它是“又(手)举杖”,而“母”字则是“象乳形”。另外,后人对文字的别解,也富含游戏成分,比如“天字......
-
〓 中国古代冰雪活动漫谈:“骑木而行”的中国古代雪上运动
滑雪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生活技能,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的进步,滑雪器具不断得到新的改良,滑雪活动不再仅仅出于维持生存的本能需求,逐鹿雪原与赛场成为深融于中华民族血液的基因密码。 20世纪9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新疆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自治乡东北约4公里的敦德布拉克河上游沟谷东侧的1号岩棚内,发现了早期人类的滑雪岩......
-
〓 后世词人笔下的常用稼轩词意象
意象是外界的客观物象经过作家主体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传统的婉约派词流连于青楼楚阁、红粉佳人;到了苏轼开始,词更多反映文人士大夫的个人生活和思想情感;而南渡以后的民族苦难,则使词人们直面人生,关心国事,词中的意象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辛弃疾就是一个突出的代表,他词中的意象龙腾虎跃、雄奇刚劲,充满了男子汉气......
-
〓 游动不居的女儿国
一女儿国传说是华夏流传最广的传说之一。《山海经·海外西经》云:“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水周之。”“轩辕之国在此穷山之际,其不寿者八百岁。在女子国北。”晋代郭璞注《山海经》“水周之”条:“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周犹绕也。”郭注表明,晋代以前浴水而孕之说早已流行。在传说的早期版本中,女儿国......
-
〓 “学好语文是学好一切的根本”——个人语文素养关系国家语言能力建设
语言与文化历来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明的标志。语言则是文化的载体与根基。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既有光辉灿烂而又神奇深邃的古老文化,又有各民族交织、中外交融的现代文化。无论是我国的古代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主要都是用汉语来记录、来传承的,这充分显示了汉语无与伦比的魅力。 关于语言的功用,......
-
〓 语言论坛:走出两个误区,讲好汉字故事
在文字类型学上,汉字迥异于在世界上占据主流地位的拼音文字,因此,非母语者在学习汉语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个“过汉字关”的问题,汉字也被认为是汉语学习中最大的“拦路虎”。其中最具影响的两个论点分别是“汉字繁难论”和“汉字落后论”。这两个说法不仅在国外汉语学习者中流播甚广,甚至也得到一些国内学者和教师的附和。因此,有必要从......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