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周伯作宝彝
青铜器自夏代开始出现,一直被视为国之重器,发展到西周时期,雕铸工艺已经十分精湛,常刻铭文,且多有造型雄奇的重器传世。 这件西周“伯作宝彝”三足鼎,造型沉雄厚实,纹饰狞厉神秘,刻镂深重凸出,直口,口沿外卷,椭圆形结绳状立耳,中间穿孔。鼓腹略下垂,圆底,三柱足。口沿下环饰一周饕餮纹。内壁铸有四字铭文“伯作宝彝......
-
〓 “怦然泪下”的写法不妥
杜老师:某媒体中说:“主人公开朗、自强、感恩的心态令很多观众深受触动,怦然泪下。”请问其中的“怦然泪下”用得是否妥当。谢谢!北京读者 武沁园 武沁园读者:“怦”是拟声词,用来形容心跳的声音。例如:(1)小刘吓得心里怦怦直跳。(2)见到这些考试的老师,他有些紧张,心怦怦跳了起来。(3)终于找到了寻觅许久的资料,小李激动得......
-
〓 “无论……都”中的“都”不宜遗漏
杜老师:某媒体中说:“每次活动无论多么忙,他一定会抽出时间和前辈们聊一聊,请教一些问题。”这句话中的第二分句中似乎缺少一个“都”来跟前一分句中的“无论”对应。是否如此?还是这么说也行?请您解释一下。谢谢!天津读者 来 新 来新读者:“无论……都”表示一种“无条件”关系,也就是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或结论都不会改变。例如:......
-
〓 商“司母戊”不应错为“司马戊”
商“司母戊鼎”(如图)于1939年3月出自河南省安阳侯家庄武官村。1959年由南京博物院移交给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前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为国之重宝。“司母戊鼎”之定名,公认是郭沫若所为。鼎铭一共三字,即“司母戊”。该鼎名震华夏,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都会提到它。它是商代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文化......
-
〓 唐代四大女诗人
唐代的诗歌是中国诗歌的巅峰与代表,据专家考证:在唐朝290年间竟然出现了207位女诗人。尽管在诗坛众多耀眼的“巨星”当中,女诗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但也散发着自己的独特光芒。其中,数李冶、薛涛、鱼玄机、刘采春最为著名,她们并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美艳女冠李冶李冶(?—公元784年),字季兰,中唐初期浙江乌程(今浙江吴......
-
〓 熹平石经
熹平石经为中国古代刻于石碑上最早的官定儒家经本。一称“汉石经”。其字体为一字隶书,故又称“一字石经”。汉代立五经于学官,置十四博士。各家经文皆凭所见,并无供传习的官定经本。博士考试亦常因文字异同引起争端,甚至行贿改兰台漆书经字。汉灵帝熹平四年(175),议郎蔡邕等奏求正定六经文字,得到灵帝许可。于是,参校诸体文字的经书......
-
〓 称人轻重数 启冰尝三鲜
立夏蛋立夏,预示夏季开始。这时,艳阳高照,万物并秀,夏收作物进入生长后期。 于是,围绕吃的方面的习俗很多,宫廷里吃冰,民间就尝三鲜、斗鸡蛋等。另外,称体重也是立夏的重要习俗。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冬天不减肥,夏天徒伤悲。很多人认为这是句戏言,实际上这话有民间习俗作为基础。清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中一首写“立夏”风俗的......
-
〓 四大名注——三国世说,水经文选
“注”是注释体例之一。其中有四部,不论从文学史还是史学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分别是: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志》南朝梁刘孝标注《世说新语》北魏郦道元注《水经》唐李善注《文选》这个说法出自钱穆先生的《中国史学名著》,流传最广。(一说是段注说文、郦注水经、刘注世说新语、李注文选) 还有把裴松之注《三国志》、刘孝标注《世......
-
〓 古老时节走向现代
鞭打春牛 新华社发山东枣庄实验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吃生萝卜“咬春”。 新华社发迎春纳福编者按作为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二十四节气早已深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帮助海内外读者了解二十四节气,本报2015年推出二十四节气系列报道专版,敬请关注。“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
〓 “粘度”宜写成“黏度”
杜老师:某媒体刊文说:“但是要想将大运河打造成一个成功的旅游产品,增强其对游客的‘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请您解释一下其中“粘度”的写法是否妥当。谢谢!北京读者 张笑妍 张笑妍:原先,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中,“粘”字有“同‘黏’”的用法。后来,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将这种说法改为“旧同‘黏’”。意思是,过......
-
〓 穿越300年而来的苏州风物
姑苏繁华图(局部)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姑苏繁华图》,原名《盛世滋生图》,是清代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描绘苏州风物的巨幅画作。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擅长人物、花鸟草虫的苏州籍宫廷画家徐扬用了24年时间创作了一幅名为《盛世滋生图》,以长卷形式和散点透视技法,反映当时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市井......
-
〓 春秋三传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据说为孔子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为达到这个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所以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阐述......
-
〓 “雌黄”原是“修正液”
成语“信口雌黄”和“口中雌黄”中的“雌黄”,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修正液”,在古时用以修改书写中的错别字。“雌黄”与“修正液”所含成分虽然不同,但它们的作用却是完全一样的。 雌黄,又叫鸡冠石,化学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是一种橙黄色微透明的矿物质,多为细粒状、片状或柱块状,也有为肾状者,有珍珠光泽,可用作绘画颜料......
-
〓 为什么说中国有五千年文明史
所谓五千年文明史,是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向下推算出来的。据古书记载,黄帝时代发明了文字、舟车、衣裳、宫室等等。司马迁写《史记》时,看到孔子所传的《宰予问五帝德》、《帝系姓》中有关黄帝的内容很多,但是当时的学者往往不相信。司马迁于是“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所到之处,当地长老向他提到黄帝、尧、舜留下......
-
〓 日用儒学与国民精神——人大张立文教授在北戴河国学论坛的演讲
张立文 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35年生,浙江温州人。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和合文化研究所所长、孔子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图为黄淮学院大学生及中学生在诵读《论语》。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演讲人:张立文 演讲地点:北戴河国学论坛 演讲时间:2015年8月儒......
-
〓 技术时代的人文关怀——邹广文教授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演讲人:邹广文 ■演讲地点:清华大学六教 ■演讲时间:二○一六年二月邹广文 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化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韩国成均馆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CFP技术作为人类进步的外在标志,通常所指的是人类为满足自身需求,在......
-
〓 “无瑕”与“无暇”的不同
在报上看到一篇题为《轮回与孤独》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尽管马尔克斯说《百年孤独》的写作只是为他‘童年时代所经受的全部体验寻找一个完美无暇的文学归宿’……”句中的“无暇”宜改为“无瑕”。 “无瑕”是说没有缺点,非常完美。例如: (1)这件工艺品非常漂亮,完美无瑕。 (2)他俩的爱情非常真挚......
-
〓 “十大语文差错”中的几个用词差错
图一图二图三图四近日,《咬文嚼字》杂志公布了“2015年十大语文差错”,其中有几个词语错用的确值得注意。一、将“罄竹难书”误为“磬竹难书”“罄”“磬”两字不同。“罄”字的小篆写法是“见图一”,是形声字,下面的“缶”指古代盛水或酒的陶器,上面的“殸(qìng)”表声,意思是容器中没有东西。后来引申为“用完”“用尽”。“罄......
-
〓 南学
…刘、石十六国并入北魏,与南朝对立,为南北朝分立时代;而其时说经者亦有“南学”“北学”之分。此经学之又一变也。《北史儒林传》序曰:“江左,《周易》则王辅嗣,《尚书》则孔安国,《左传》则…君注《左传》未成,以与子慎,见于《世说新语》。是郑、服之学本是一家;宗服即宗郑,学出于一也。南学则尚王辅嗣之玄......
-
〓 生平以临池为乐 风度得夷惠之余
此联为苏局仙题赠周绍昌联。周绍昌,字霖叔,灵川人。光绪甲午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大理院推丞。上联赞赏受赠者一生以书法为乐。“生平”,终身,一生。“临池”,“临”,面对。东汉的书法家张芝,字伯英,敦煌渊泉(今甘肃安西)人,擅长草书,人称“草圣”。他年轻时每天勤奋地学习书法,把家中所有的布帛丝绸都用来练习写字,然后再漂洗煮白......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