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令人匪夷所思”说法不妥
杜老师:某媒体刊文说:“整个舞台空灵且诗意,充满时尚感,出神入化,令人匪夷所思。”请问其中“令人匪夷所思”的说法是否妥当?谢谢!湖北读者 孟申晨孟申晨读者:“匪夷所思”出自《周易》的“涣有丘,匪夷所思”,意思是因为不平坦而有所顾虑。后来,人们用“匪夷所思”来表示“超乎寻常,不是一般人依据常情所能想象得到的。”这个成语常......
-
〓 “小岁酒”该作何解释?
“小岁酒”该作何解释?我以为,“小岁酒”就是屠苏酒。《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酒部》记载:“屠苏酒陈延之《小品方》云:此华陀方也”。 元日饮屠苏酒由小岁数的人开始,逐次到大岁数的人,故屠苏酒可以称为“岁酒”或“小岁酒”。 筮仕无中秩,归耕有外臣。 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
-
〓 立秋为何要“贴秋膘”?
吃红烧肉“贴秋膘”“咬秋”习俗“立秋之日凉风至”,作为一个季节类节气,立秋是秋天的开始。熬过了漫长的炎炎夏日,人们有了食欲,所以立秋的民俗多与吃有关,尤其是吃肉。赤小豆、井水服,洗澡为防秋老虎立秋,是由来已久的传统节时。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汉代沿承此俗,并杀兽以祭,表......
-
〓 记一副对联 学十点知识
著名教师章闻,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曾自编一副包含十个知识点的对联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翻阅工具书或上网查找对联所涉及的内容。不仅大大地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库存、拓宽了学习视野,还使学生养成勤于查阅、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其对联是:读三苏、诵三曹、研三袁、探三玄,志求三乐;温四史、展四库、惜四孟、度四美,心美四君。此联一气呵成,读来......
-
〓 神鸡一叫天下清 品茶不忘仓颉敬
“雨生百谷”,谷雨是降水类节气。“谷雨不下,庄稼怕”,雨量充足而及时,农作物就能茁壮生长。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这个时候,冬小麦进入孕穗抽穗期,养蚕进入关键时刻,茶农忙于采摘、加工茶叶。于是相关的习俗就形成了:灭虫杀蝎、敬祭仓颉、赏花品茶等。谷雨帖,禁蝎符害虫是农家大敌。谷雨期间,民间流行禁杀五毒的习俗。谷雨以后气温......
-
〓 云鬓簪事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不小心滑落的“玉搔头”就是玉簪。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很多。其中单股的为簪,双股的为钗。而簪源于先秦之笄,用以固髻,后于顶端雕镂纹饰,所以簪体加长。钗以装饰为主,又名花钗。唐代后妃、命妇所簪“花树”,实际上就是较大的花钗。 唐代妇女髻式复杂,约发用具的种类也......
-
〓 再现初唐的书法风尚
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局部)(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东晋王羲之的书法名篇《兰亭序》,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相传,《兰亭序》原迹已随唐太宗一道葬入昭陵,后世所传《兰亭序》墨迹都是钩填本或临写本。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的这卷原托名为褚遂良所书《兰亭序》,虽然经考证可以断定这不是褚摹本,但其“笔法飞舞,神采......
-
〓 西域文书的新发现
近年来,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陆续入藏了6批新疆和田等地出土的文献,总计564号(部分一号内有多件),均为4—10世纪文献。 这些文献形式多样、载体不一、内容丰富,各有特色,极具价值。已辨认出的文种有汉文、藏文、梵文、于阗文、粟特文、吐火罗语、希伯来字等文种,部分文献为双语书写;载体上,包括简牍、绢质文书、......
-
〓 连获三奖不等于连中三元
某报曾刊载一则消息,题为“某某工作坊连获三奖”。作者在消息中说明了该项目的获奖情况:在某系列活动评选中,居品牌特色展示项目榜首;获某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获某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成果奖。消息赞誉道,该项目所在高校取得了“连中三元”的好成绩。显然,作者把“连获三奖”视同“连中三元”。其实这是误解。 ......
-
〓 朱子学的时代价值——陈来教授在“武夷书院讲坛”上的演讲
■演讲人:陈来 ■地点:武夷山 ■时间:二○一五年四月陈来 1952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浙江温州,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著名哲学史家。朱子像 现代人从朱子的思想可以学到什么东西?朱子学对现代社会和现代生活有什么价值和意义?我想至少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初步了解朱子......
-
〓 元嘉三大家
元嘉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从公元424年至453年,前后共三十年。元嘉年间,文人辈出,其中最为突出的有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时人称之为“元嘉三大家”。颜、谢的社会地位较高,诗风典雅绮丽,属于主流派,而鲍照的诗既有与正统诗风一致之处,同时又开创出一种通俗浅显、奔放流畅的风格,到唐代产生了巨大影响。谢灵运画像谢灵运(3......
-
〓 忘老则老不至 好乐则乐常来
这是享年102岁的国民党元老陈立夫(1900-2001)晚年为武汉老龄科学研究院的题词。唐代著名长寿诗人白居易曾言:“始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自觉二首》之一)意思是说,人的心态对人体的健康影响极大,特别是进入老年,肌体的功能渐趋衰弱,情绪的忧乐与人的寿夭、容颜的衰盛......
-
〓 药补不及食补 食补不及动补
全联为:药补不及食补,食补不及动补。锻炼还须乐观,独乐何如众乐。这是书法家费新我(1903-1992)的养生联。上联讲补养与运动结合。药补不及食补,这是来自民间的智慧。应该说,药补与食补同属于中医进补的范畴。药补就是根据人的体质,通过服用一些具有扶正固本、补虚泻实和调和阴阳功效的药物及其配伍,以达到强身健体、防治疾病和......
-
〓 “词不达意”不宜写成“辞不达意”
杜老师:时或见到有人把“词不达意”写成“辞不达意”。请问这种写法是否妥当?谢谢。湖北读者唐文雯唐文雯读者:“词不达意”一词最早出现的时候,写成“文不逮意”,见于晋代陆机《文赋·序》,其中说:“每自属文,尤见其情,恒患意不称物,文不逮意。”后来,也写成“辞不逮理”或“词不逮意”。到了宋代以后,多写成“词不达意”。例如:(......
-
〓 周公东征——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周武王在克商朝后二年病逝。当时「天下闻武王崩而叛」,周公旦为了应付危难,一方面立武王的幼子诵为周成王;另一方面,自己又亲自摄政,结果引起了内部的争权斗争。管叔、蔡叔也乘机散布流言,引起了成王对周公的怀疑。最后成王开启金滕之箱,看见策文,周公才获得信任。于是管、蔡勾结武庚起兵反周。是时武庚利用战机,联络庸、奄、薄姑、徐戎......
-
〓 盘庚迁殷——力排众议,万世之基
商朝从建国到灭亡,历经五百多年。因为前期屡屡迁都。而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市),所以商朝又叫殷朝。有时候也称为殷商或者商殷。商朝定都于殷是从盘庚开始。仲丁以后,王室多次迁都。如禀甲迁于相(河南内黄东南),祖乙迁于邢(河南温县东)等。据说在盘庚以前,先后迁了五次。如此频繁迁都的原因,由于史料缺乏,无法确切......
-
〓 福禄满盈葫芦瓶
清乾隆 釉里红团龙纹葫芦瓶清乾隆 仿官釉三连葫芦瓶 高贵纯净的颜色釉造就了中国瓷器发展史上一个繁荣昌盛的重要时期,涌现出雄冠群窑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清代前期,工艺品创作继承晚明复古精神,摹古、习古之风盛行,尤以雍正皇帝品味精雅,对宋瓷不事雕琢的素雅之美甚为钦慕,故命景德镇加以仿制。景德镇御窑厂的瓷器烧造......
-
〓 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时期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兴起于贞元、元和年间,以白居易、元稹为主要的倡导者。新乐府运动的兴起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运衰微,各种矛盾加剧。一些关心国运的有志之士殷勤地关注现实政治,希望国家能再度繁荣。因此他们放弃了盛唐的理想主义,而走向现实主义,以反映现实生活、关注民生、强调文学的社会功......
-
〓 金石学中的古砖文化
陆心源《千甓亭古砖图录》中著录的汉代元康元年砖,下端有“万年不败”吉语。 传统金石学是现代考古学的前身,是通过研究古器物、古文字等古代人文遗存,从而得以证经补史的学科。 金石学的萌芽可以上溯到东周甚或更早的时代,但作为专门学科则滥觞于北宋,鼎盛于清代乾嘉时期。直至清末,西学东渐,近代考古学由西方传入中国,金......
-
〓 “咬春”求福 “打春”祈丰
新华网天津2月4日电(记者周润健)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2月4日11时58分,迎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首的“立春”。民俗专家表示,“立春”不仅是个重要节气,也是一个被百姓格外看重的民俗节日,中国民间将其称为立春节,有“迎春”“咬春”和“打春”等颇富意趣的民俗活动。“迎春”,是中华先民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这一习俗,......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