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991-2010桂越边境贸易变迁经济现象解析
【内容摘要】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后,以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为分水岭,桂越边境贸易经历了1991-2002年的逐渐恢复和缓慢发展阶段以及2003-2010年的快速增长阶段。本文以边境贸易规模、边境小额贸易等参数对1991-2010年桂越边境贸易发展进行考察,解析桂越边境贸易变迁中的若干......
-
〓 新中国成立后历次战争前的毛泽东与人民日报社论!(原创首发)
抗美援朝战争:毛泽东在战前做思想工作时说:“不错,我们急需和平建设,如果要我写出和平建设的理由,可以写出百条千条,但这百条千条的理由不能敌住六个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现在美帝的矛头直指我国的东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鲜搞垮了,纵不过鸭绿江,我们的东北也时常在它的威胁中过日子,要进行和平建设也会有困难。所以,我们对朝鲜问......
-
〓 评「十年建国」(1928-1937)
《经济与政治之间──中国经济史专题研究》第十二篇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一度为人民带来希望,但不足十年便是日军全面侵华,南京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严格意义来说,自1928年,北伐完成,中国名义上归于一统,至到1937年全面抗日为止。这段称为「十年建国」的时期,不足十年只有八、九年而已,对于「十年建国」不少西方学者总结为「黄金的十年」(Golden Decade),......
-
〓 中国工人阶级60年
【作者简介】张伟,中央编译局博士后。 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的历史,也是中国工人阶级内涵不断外延的历史。工人阶级的最大特征是“无产”。准确来说,这个“产”不是财产,而是生产资料。因此,我们通常在概念使用上并不严格区分“无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正如《共产党宣言》中明确表示“无产阶级即现代工人阶级”;1888年恩格斯在为《......
-
〓 人民共和国从这里走来
——谨以此文纪念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诞辰119周年、纪念为新中国成立奉献了壮丽生命的革命先烈
因为一份难以割舍的牵挂,因为一个久远悠长的梦想,因为一种坚定不移的信念,上个周末,我和9度角无比虔诚满怀敬意地驱车600公里来到了心中的红色圣地、人民共和国摇篮——瑞金。自踏上这片红色的土地开始,从进酒店听到《十送红军》的那一刻起,我就被一种崇高的精神激荡着,鼓舞着,鞭策着。流连在中华苏维埃一大二大会址、毛主席旧居、红......
-
〓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增订版)简评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副所长武力研究员率领的研究团队完成的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增订版),全面系统地再现了6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制度变迁,内容充实,资料丰富,立论科学,是一部颇具权威的优秀著作。独具匠心,构建科学的研究体系。第一,全面系统而又主线突出。对60年中国经济史的描述,可谓“全景广角”和“泼墨写......
-
〓 对1950年代中国利用外资外智的历史考察【1】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430079)内容提要:1950年代是当代中国利用外资外智的初始阶段。由于受冷战环境的影响,使中国的利用外资外智局限于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但中国政府以开放的胸襟,通过向苏联贷款、开办合资企业及争取侨汇,构成了利用外资的主要渠道;而聘请专家、引进设备和开展技术合作、利用苏联和东欧国家培养人才......
-
〓 承继与变异:新中国初期侨汇业政策研究
——以福建邮电局与批信局的关系为例
【内容提要】新中国初期,福建邮电局沿用并更严格执行国民政府1948年侨批业管理办法,其后根据国际形势逐步调整,最终给予批信局各种优惠和扶持,甚至不惜损及邮电局自身利益,以鼓励吸引侨汇。虽然新旧政权阶级性完全不同,但新中国侨汇业政策具有明显继承性和内在一致性,这主要因行业特殊性所致,而与政权阶级性无关;新中国侨汇业政策也......
-
〓 略论“一五”时期信贷资金的计划配置
【内容提要】“一五”时期,我国已基本建立了计划信贷管理体制,对信贷资金实行计划配置。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首先是集中经济剩余以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赶超战略的需要。确立计划经济体制发展模式后,国家银行计划配置信贷资金不仅是计划经济体制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客观需要。这一时期,国家银行信贷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计划,服务于“三......
-
〓 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和平协商土地改革研究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中共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傣族地区,根据当地的民族特点和经济社会状况,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进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民族地区长期以来的封建领主、地主土地所有制。这种温和的改革方式,避免了民族隔阂和宗教纠纷,团结了少数民族上层,减少了民主改革的阻力,较好地保护了生产力,有利于该地区的经济发展,同......
-
〓 农田水利的三种模式比较及启示——以湖北省荆门市新贺泵站为例
【内容摘要】新贺泵站的变迁史启示我们,能否有效整合分散农户、克服搭便车难题,是乡村水利体制顺利运转的关键。尽管组织模式能够将水利体制与基层治理紧密结合、克服搭便车难题,但在人民公社走向终结、原有治理体制解体的情况下,组织模式已经无法继续维系下去。在农户个体数量众多且呈高度分散状态、农民分化程度日益加剧的状况下,水利供给......
-
〓 再论中国私营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于产权变革视角的考察
【内容提要】本文从产权变革的视角,分析中国私营银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作者提出,人民政府创造性地运用公私合营方式,利用私营银行的双层产权结构,以产权主体介入企业的经营管理,逐步掌握其经营权,实现“法人产权”层面的变革,再通过全行业公私合营,赎买私股股权,实施“原始产权”层面的变革,最终将私营银行业转变为国有银行,完成了私......
-
〓 建国以来成都平原农田灌溉制度的演变——以绵竹射箭台村为例
【内容摘要】灌溉是发展农业的基础。农民要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必须组织起来。取消农业税后,部分地方出现了大中型水利系统难以发挥最大效益的现象,其有效灌溉面积明显减少;但都江堰的灌溉面积依然在继续扩大。都江堰水利系统依然能为灌区千万亩农田提供低成本、高保障的灌溉。其主要原因是成都平原农村自集体化时期建立以生产队为基础的行政化灌......
-
〓 改革30年,打工者仍然感谢毛主席三线建设留下的红利
虽然才是龙年春节刚刚过完的正月初四,从四川到北京的火车上却早已挤满了扛着大包小包出去讨生活的打工者。一张张疲惫却又充满着期待的脸庞上仿佛洋溢着对新年工作的憧憬,隐隐地也暗含着离乡的忧愁——与亲人温存不过几天,如今又要为生计远赴他乡……中国中西部的农村已经伴随农业合作化的解体,逐步走向萧条和死亡。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和地域......
-
〓 1949—1978年重工业产品价格机制演变研究
【内容提要】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我国确立了苏联创立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模式,即在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条件下优先快速发展重工业。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和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后,重工业产品定价机制也完成了由市场向计划的迅速转变。1957年以后,在“赶超”和“备战”的双重作用下,资源更......
-
〓 1949—1956年中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总体考察
【内容摘要】1949—1956年是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时期,也是中国经济发展较好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较快的时期之一。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饮食水平有所提高,穿衣打扮有所变化,日用品消费有所进步,居住紧张状况有所缓解,文化水平普遍提升,医疗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发......
-
〓 西藏金融60年的回顾与思考——献礼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
【摘要】通过对党中央60年来在西藏各时期金融政策的回顾和思考,从金融史的视角热情讴歌共产党对西藏金融政策的正确、适时、高效;歌颂60年来为西藏金融事业发展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各民族各阶层领导、群众;弘扬老西藏精神。并以此文做为对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盛大庆典的隆重献礼;表达对党中央60年来对西藏的特别关怀的深深感激之情。提......
-
〓 孔飞力与《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
【内容提要】孔飞力著《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从构成中国由前现代向“现代”转变进程底蕴的本土性知识资源的分析入手,讨论了由政治参与、政治竞争、政治控制构成的中国现代国家形成及发展的“根本性议程”或“建制议程”如何在19~20世纪的实际演变中跨越了革命、战争和危机等重大事件,最终形成了国家机制中政治控制压倒政治参与和政治竞争......
-
〓 农村私人借贷与农民收入增长研究
——以20世纪50年代前期鄂、湘、赣、粤4省为中心
【内容提要】20世纪50年代前期,农村私人借贷活动的发生程度与当地经济的增长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农村私人借贷较为活跃的地区,也是农村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农户经济发展不只意味着经济收入水平的增长,同时还意味着私人借贷活动发生的面积扩大,农村私人借贷在促进农民收入增长中起到了一定程度的作用。【关键词】20世纪50年代前期;......
-
〓 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手工业发展的历史考察
【摘 要】20世纪50年代前期,乡村手工业是农民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乡村手工业的发展对于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加强城乡的物资交流,活跃市场也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乡村手工业具有生产分散、资金有限、规模狭小、季节性强、依附于农业等特点,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乡村......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