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鼎约为公元前11世纪物。
方腹规整,口沿略微外侈,平滑口沿上有U形耳,四足上饰蕉叶纹。鼎身四边与四面中心有扉棱将图案分割,扉棱上有直线和T形纹饰。鼎腹四面饰有饕餮纹,双目圆睁,利角上扬。方鼎口沿下方环饰一圈龙纹。器表呈深绿色。三字铭文为“□父丁”,罗振玉先生曾记录过与此类似的铭文。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三足或四足,两耳,通常刻有精细的纹饰。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祭品,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象征。三代及秦汉延续两千多年,鼎一直是最常见和最神秘的礼器。方鼎是圆鼎的变体,最早出现在二里头时期。早期的方鼎鼎腹相对较深,随时间发展,鼎腹逐渐变浅。商代晚期,方鼎鼎腹变浅,而鼎足变长。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件商晚期的方鼎,比例和形制都与此件方鼎颇为相似。
- 孔子第79代嫡长孙孔垂长:孔子文化不是高悬在庙堂之上的理论
- 古人常说“五子登科”,那么“五子”指的是什么?看完瞬间涨知识
- 张大千的《千里江山图》过亿成交给名家后仿字画树立了里程碑
- 衣袂舞邯郸: 汉服经济激活千年古城文旅新脉
- 唐宋还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物画,为何元朝就急转直下,独爱文人画?
- 周月亮:王阳明不是圣人,是“问题少年”
- 从“悟空”到“哪吒”,中华文化动人心
- 陈越光:关切与忧思 | 理解“跨文化中国学”这个概念
- 洪涛:苏东坡的“周郎赤壁"、史家的书法、小说家的反讽手法
- 《西游记》车迟国斗法,原来原型出自这里
-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腊八蒜有啥讲究?
- 历史的长河——《史记》翻译与研究
- 三星堆遗址考古多学科综合研究成果研讨会召开,多项研究成果发布
- 吹萧:陕西历史博物馆展览出现错别字
- 国图藏敦煌本《老子道德经义疏》释读
- 热点国学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