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千年农夫》(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 01″Permanent Agriculture In China.Korea And Japan)
[美]金著;程存旺,石嫣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11年
作者简介:富兰克林·H·金:威斯康星大学农业物理学教授美国农业部土壤管理所所长著有《农业物理学》、《灌溉与排放》、《土壤》等。
内容评介:这本百年前描述中国农民管理土壤以增进肥力的书籍在20世纪50年代成为美国有机农业运动的《圣经》,这本书的作者也成为了引领那个时代的美国有机农业运动的先驱。然而,书中描写的许多传统农业耕作技术已经被依靠化肥、农药的现代农耕技术所取代。当前,化学农业的弊端逐渐显现,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激发中国人民改造化学农业的热情,并将积累了几千年的丰富、卓越的农耕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更加有效的现代生态农业体系。
——美国农业与贸易政策研究所所长郝克明(Jim Harkness)
美国在不到百年的时间内就穷尽了地力,而中国农耕历经四千余年,土壤肥沃依旧,且养活了数倍于美国的人口。原因何在?
中国农耕文化的无穷魅力让富兰克林·h·金认定,东方农耕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农业,东方农民是勤劳智慧的生物学家。如果向全人类推广东亚的可持续农业经验,那么各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足。
本书记录了东亚农业生产者真实的生活环境,讲述了东方各民族好的耕作方法。富兰克林·H·金认为,农耕的首要条件是保持土壤的肥沃,东方各民族早已遇到此类问题,而且已经找到了解决方法。对此,西方或许也能直接从他们的经验中获益良多。这是西方向东方学习保护自然资源的第一课。这便是富兰克林·H·金从东方带回去的重要信息。
真正的农业旅行家很少。富兰克林·H·金是这方面真正的专家。
目 录
中文版序言 理解中国的小农 001
英文版序言 001
概述 001
东亚民族的农业在几世纪之前就已经能够支撑起高密度的人口。他们自古以来就施行豆科植物与多种其他植物轮作的方式来保持土壤的肥沃。几乎每一寸土地都被用来种植作物以提供食物、燃料和织物。生物体的排泄物、燃料燃烧之后的灰烬以及破损的布料都会回到土里,成为最有效的肥料。如果向全人类推广东亚三国的可持续农业经验,那么各国人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足。
第一章 日本一瞥 001
我们由美国出发到中国去,途经了日本。此次航行的目的就是为了了解沿途国家的土地耕作以及作物种植的情况。在日本,我们发现了很多新奇的事情。比如,由人充当起重机的打桩三脚架、晾晒海带的平板、插在浅水底部的用来收集海带的竹竿以及被绑在一个平面上的梨树树枝等。另外,初次来到这些古老国家旅行的唯一感受就是拥挤。乡间的土地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田地里挤满了作物,没有一块闲置的土地。在去往长崎的路上,我们见到了以人力驱动的运煤传输装置。随后,我们参观了梯田菜园。
第二章 中国的墓地 019
穿越朝鲜海峡之后,我们来到了中国。长江三角洲平原上点缀着许多长满草的土丘,这些土丘数量众多,杂乱分散在田野里,据说这些都是坟墓。在中国,坟地占用耕地的情况很多,而且比例很大,一部分被墓地占用的耕地还是比较肥沃的。中国人在丧葬方面的花费很大,这使他们在本已拮据的生活状况下承受了沉重的负担。如果这种丧葬制度继续下去,世界将面临窘境,因此丧葬制度需要改革。
第三章 到香港和广州 027
我们继续航行来到美丽的香港港湾,这里的农民以惊人的毅力依靠自己的劳动养活了几百万人。之后我们离开香港前往广州,在这里,我们了解到中国人是怎样想尽一切办法利用阳光雨露不懈工作以养家糊口的。有一种施肥方法我们之前从没见过,那就是人们用小船收集大量的运河淤泥,将它们晒干后施用于田间。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肥土壤,还可以改善运河排水,真是一举两得。虽然当地人使用的机械还比较简单,但这还是可以证明中国拥有较高层次的生产制造能力。
第四章 在西江之上 040
西江是中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当西江夹带着泥沙从高原奔流而下与北江和东江汇聚时,它已经进入了巨大的三角洲平原。人们已经在这片平原上开凿运河、修建堤坝和排水系统,将其转化为最多产的沃土,单位土地上每年至少种植3种作物。在三角洲平原上向西行进,就到了桑树种植地区。离开三角洲平原后,我们又穿过了一个山区来到了梧州,复杂的地势让我们的旅途更加充实。返回广州后,我们乘火车继续我们的旅程,并考察沿途的农田。
第五章 水渠和梯田 050
生活在三角洲平原的人们建造堤坝、挖掘运河,利用携带丰富养料的河水灌溉,利用富含有机质的淤泥肥田。中国拥有庞大的运河工程,其中一条大运河总长超过800英里,而且运河分布极广。为了有效控制运河洪水,在沿岸除了建有大型防洪堤,还建有许多蓄水的水库。通过运河,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国度因此扩大了其沿海平原的面积,使得沿岸几百平方英里的土壤变得肥沃和持久。另外中国人抑制水土流失的方法改善了灌溉系统,并将径流中可培肥地力的物质保留在农田里。
第六章 老百姓的习俗 062
上海的普通劳动者高效率地工作着却得到较低的工资,但他们依然诚实而节俭,感到幸福和满足。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种弹棉花并将其制成床垫或被子内芯的方法。我们参观了上海的集市,市场上的东西都是论斤出售,每个买菜的人都自带一杆秤,以避免买卖中缺斤短两的问题。中国人日常饮食中蔬菜所占的比重让我们深感吃惊。相对于西方国家来说,他们是更严格意义上的素食主义者。蔬菜容易被消化,而肉类中的营养成分只有很少的部分能被吸收。他们的饮食结构更好地继承和保护了中国的农业。
第七章 燃料问题以及建筑、纺织材料 076
东方人解决燃料和保暖的方法再次让我们感到震惊,农民用衣服来保暖减少了对燃料的依赖。翻新土炕时,替换下来的废弃砖成为珍贵的肥料。人们还将燃烧木材后产生的烟灰储存起来,用于培肥土壤。还有,秸秆和松树枝也为解决燃料问题贡献了一份力量。中国人会定期种植一些树木作为燃料,以保护森林。这些东方国家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是稻草、高粱或小米秸秆以及用泥土烧制成的砖。此外,还有用于纺织品生产的作物被大量种植。这些民族崇尚节俭的美德值得人们学习。
第八章 迈步田野之间 096
迈步田野之间时,我们第一次近距离地观察了将运河中的淤泥用作肥料的具体方法。施用大量淤泥的优点是将大量石灰加入土壤,增加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还带来了含有大量营养物质的螺蛳壳。除了直接用作肥料外,人们还将淤泥与马粪或苜蓿这样的有机物混合形成肥料,然后再施用于田间。有机质与泥土一起能腐烂得更快,从而释放其中的可溶解性植物肥料。我们还有幸看到了一次孵化过程。人们用孵化器将蛋孵化,再出售家禽的幼崽,不能孵化的蛋将被挑出并及时卖掉。
第九章 废物利用 113
东方人自古以来一直延续的施肥方法就是利用人类的粪便,这种做法可以保护土壤肥力以及提高作物产量,还可以避免对环境的污染。西方人焚烧垃圾、将污水排入大海,而中国人将两者用于肥料。他们将人类粪便和生活垃圾埋在干净的土壤中自然净化,同时培肥土壤。粪便大都被储存在石质容器里,用长柄勺倒入田里。此外,远东地区的农民还燃烧耕地以及山上种植的植物以得到草木灰来增肥土壤。在日本的实验站我们还见到了堆肥房,这种堆肥房可为两英亩半土地供肥。
第十章 在山东 l30
我们乘船来到山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能适应糟糕路况的独轮车,设计巧妙的小型条播机。之后,我们前往一个繁华的村庄去了解制作肥料的方法。人们在村子里修建堆肥池,将人的粪便、植物的秸秆以及从田里收集到的各种废料倒进池里,还不时地往池里加水以控制发酵过程。堆肥池的目的是将所有有机质完全瓦解,最终的结果是变成灰浆一样的黏稠物质。待发酵之后,人们会将其倒在街上铺开晒干,再将它与新鲜的泥土、草木灰混合施用于田间。此外,还有一种在土里形成硝酸盐的方法也被中国农民广泛使用,这种房屋地面的硝酸盐可以作为一种肥料直接施用。
第十一章 东方,“拥挤”的时空 160
东方的农民是世界上最懂得利用时间的,他们能以一种更迅速有效的方式保证同样的收成。这种节约时间的农耕方法是套种。江浙一带的农民会在小麦完全成熟之前套种棉花,用这种方式种下的棉花要比用传统方式种植的棉花生长时间多30天。许多地方还会采用复种的方法,这种做法使田里的作物变成了多熟制,利用生长季节的每分每秒促进作物的生长。同时,农民也能利用所有可能的时间来照顾作物。
第十二章 东方的稻米种植 167
中国、日本、朝鲜选择水稻作为他们的主要作物。在中国的广东,我们首次看到了水稻苗床。当地的农民将小块土地作为育苗的苗圃,待稻苗长得很强壮时,再将其移植到经过精心施肥的田里。但在移植水稻之前一定要往田里施肥以及灌溉和犁耕农田,在一切准备就绪后,妇女们将稻秧从苗圃中拔出,绑成小捆,插到稻田里。水稻移苗之后还要不时地锄地、施肥以及灌溉。东方民族用篮子、抽水泵,或者水车来灌溉稻田。在作物成熟之后,要抽干地里的水,将稻谷悬挂在竹竿上晾干。之后人们会用打谷机、风选机或用木锤击打稻谷的方式将谷壳剥去。此外,稻谷的秸秆还可用于广泛的用途,给农民带来大量收益。
第十三章 丝绸文化 195
东方一个最了不起的行业就是丝绸生产,这一产业起源于中国,原料是蚕丝。在中国和日本都有大量人口从事桑蚕养殖。在桑园里,人们经常修剪树枝以促进树枝的不断生长。并不是所有的丝绸都是依靠家蚕生产出来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依靠野蚕生产出来的。这些古老国度的农民通过种植桑树和养蚕,创造了一笔可观的出口贸易额,还生产出了制作衣服、用作燃料和肥料以及充当食物的原料。
第十四章 茶产业 202
在中国和日本,茶叶种植是继桑蚕养殖之后又一伟大的行业。中国茶叶的年产量远大于日本。茶树常被分散种植在小块土地上,但也有很多种植在宽广的种植园里。茶叶通常都是手工采摘的,之后送到炒茶房进行加工。在日本,我们参观了茶园,还目睹了制作茶末的过程。
第十五章 关于天津 207
我们乘船前往天津考察。在那里,我们看到了盐场,人们通过利用风力、潮汐、太阳能以及便宜的劳动力创造出大量的盐。在中国,制盐业受到政府监管,生产出的盐要么被卖给政府,要么被卖给某个地区有运营权的商人。政府明令禁止进口盐,以及产盐地之间的交易。天津沿岸的土地盐碱化程度很高,极不适合作物生长。人们通过开凿运河、改善排水以及改进灌溉,降低了盐碱化程度并提高了土地的生产力。在这里,我们还了解到了一种保存水果的方法,即将水果用纸包住,然后将其保存在恒温的泥窖里。人们还用同样的方法储存蔬菜。
第十六章 东北和朝鲜 217
我们离开天津前往中国东北,那里的降雨量很小,但是降雨主要集中在作物生长急需水的时节,因此效用很高。辽河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因此农业主要分布在这些平原以及一些小河的河口。东北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草地面积广阔,矿产资源丰富。在东北地区,人们将小米和高梁作为主要作物,其秸秆还被广泛用于燃料和建筑材料以及包装材料。辽河平原以南地区种植的作物主要是小米和大豆。之后,我们来到朝鲜,这里所有的作物,包括小麦、黑麦、大麦和燕麦,也是成排种植的。这些地方特有的耕作方式是用马而不是用牛来耕作,他们使用的抽水设施也很特别。
第十七章 再访日本 238
在第一个雨季来临时,我们回到了日本。我们参观的第一站是长崎县立农业实验站。在明石农业实验站,我们了解到日本实行的一些水果种植方法。我们向东北方向前行,去了奈良实验站和京都实验站。随后,我们来到了静冈县实验站,这里正在致力于研究园艺学以及生产果酱。我们有幸参观了位于东京附近的西原皇家农业实验站,当时实验站正在进行国家级的常规农业和技术农业研究工作。另外,专家们还在对土壤和底土进行精心的化学和物理研究。经过考察,我们发现日本的耕地面积还不到其土地面积的14%,每个家庭能耕作的土地只有2.6英亩,还要承担繁重的赋税。因此甚至在70年后,人们还要辛勤劳作。
后记 乡村魅力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