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论韩非子的“法治”制度思想
关键词:韩非子 法治 制度思想韩非子秉承了其师的“性恶”论,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以“严刑”、“重罚”的“法治”制度思想来对治儒家的“德治”、“仁政”制度思想。荀子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故圣人化性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性恶》)“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道者,进则近尽,退者求节。”(《......
-
〓 刘奉光:汉简所记敬老制度研究
摘要:武威汉墓出土的“王杖诏书令”规定给70岁以上的老人授王杖,使其享受种种优惠,并严惩抗令不遵者;而且颁赐王杖不分穷、富、男、女,这充分体现了汉代的养老、敬老制度,也给今人以深刻的启发。1959年9月至11月,甘肃省博物馆在武威市新华乡缠山村磨嘴子高地发掘了31座汉墓,出土了木简10枚,鸠杖13根。其中18号墓出土了......
-
〓 王焕林:里耶秦简丛考
里耶秦简是21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现,其学术价值,足以与敦煌文献、甲骨卜辞媲美。近年来,许多学者都在关注这批简牍的整理工作。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里耶秦简选释》对已经公开发表的30余枚简牍,进行了文字隶定、标点注释。本文正其误、补其阙,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湘西里耶秦简选释》发表于《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1期。......
-
〓 冯天瑜:清人对“封建”的两种评议
编者按:分崩之世,多出“封建”,论者不识!“封建论”是古代政论的重要命题,也是因时而异、价值多元的命题。时至清代,封建论呈现出分歧走向,各自报告着时代的消息。 “明亡之思”与王夫之以“势、理、天”论“封建” 明清鼎革之际,一批思想家从总结明亡教训出发,探讨封建、郡县两制的优劣,其间蕴含着经世卓见。王夫之赞同柳宗元的《封......
-
〓 孙瑞:从《睡虎地秦墓竹简》看秦国下行文书管理制度
秦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朝代,自秦孝公起至秦统一的百余年间,由于采用和沿袭了商鞅变法图强的主张,日益富强壮大。随着疆土的不断扩大,秦政府愈发加强对地方各郡、县、道的管理。颁布命令、下发各类文书,成为秦诸多管理手段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本文现仅就秦简中秦下行文书管理制度问题做一阐述。 一、 秦下行文书及其特点。 秦简中所......
-
〓 臧知非:张家山汉简所见西汉继承制度初论
摘 要: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户律》等表明,西汉已建立系统的蛙承法.继承方式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继承内客既有身份继承也有财产继承。身份娃承包括二十级爵位和一般户主的身份在内,二十级爵位除彻侯和关内侯的爵位世袭罔替之外,其余均降级不均等继承,一般意义的财产继承原則是诸子均分。继承人及继承顺序按血缘亲等确定而兼顾权......
-
〓 赵晓耕:训匜铭案
1. 案件史料 惟三月既死霸,甲申,王才豐上宫。白扬父廼成概曰:“牧牛!徂乃可湛。女敢以乃师讼。女上挺先誓。今女亦既又御誓,尃、Z、嗇、睦、训造。亦兹五夫,亦既御乃誓,汝亦既从辞从誓。初可,我义鞭女千,幭剭女。今我赦女,义鞭汝千,黜剭女。今大赦女鞭女五百,罚女三百寽。”白扬父廼或吏牧牛誓曰:“自今余敢扰乃小大史。”“......
-
〓 安京:试论先秦国家边界的形态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第3期内容提要夏、商、周时期是中原地区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国家组织逐步取代了氏族部落组织,以地缘为主体的社会关系逐步取代了以血缘为主体的社会关系,直接统治的方式逐步取代了间接统治的方式。与国家组织形态的变革相适应,国家的疆界形态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村落围沟、都......
-
〓 许建良:韩非“以法为教”的德化思想论
众所周知,作为法家集大成者的韩非,虽然以推重法术势而著称,但同时也高扬“刑德”并用的社会整治方法,赞赏舜的社会治理为“圣人之德化”[1]。在重视“刑德”并用的过程里,形成了“以法为教”的德化运思。学术界对此虽然不乏研究,但细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它们重视的仅仅是既定的思维框架下的微观问题的分析,并没有尊重《韩非子》的原始文......
-
〓 宋杰:汉代的“平贾”
一 两汉的简牍和文献中常常可以见到有关“平贾”的记载,如居延汉简中有“……出九十六平贾。”(注:《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80· 13简,284·34简,229·1~2简;288、479、371页,文物出版社, 1987年1月版。)“廿八受河东左尉丞食平贾。 (注:《居延汉简释文合校》180·13简,284·34简,229......
-
〓 洪浩:商鞅思想及对我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商鞅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战国时期,他提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一顺应历史发展的进步思想。同时由于他在秦孝公在位时期先后任左庶长(拥有军政实权)、大良造(相国兼将军),有将其变法思想变为现实的政治基础,所以在法家思想当中,只有商鞅的思想真正付诸于实践,成为官方思想,并在中国的历史上产生过重大的影响,从而......
-
〓 第六章 明断决策,雷厉风行大智慧(5)
明辨真假,透过表象看本质 生活中存在着许许多多的假象,绝大部分假象并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能否辨明假象,往往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关键。 韩非的法家思想非常重视明察,要求君主要有很强的洞察力,防止受到蒙蔽。《韩非子》中有很多寓言、故事,虽然简单易懂,却有着多方的暗示,对世态、人心都有着深刻的洞察。 韩非在《......
-
〓 张松:中国古代的货币金融立法
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易物的实物交换,其发展必然会出现一般等价物作媒介进行交易,这种等价物的通行就逐渐发展为我们后来所说的货币。 夏代可能已经有货币,《管子·山权数》说:"禹以历山之金铸币。"《史记·平准市》中也说:"虞下之币,金为三品,或黄、或白、或赤;或饯、或布、或刀、或龟贝。"《盐铁论·错币第四》:"夏后以玄贝"。......
-
〓 第五章 赏罚分明,确保律法执行力(8)
刘邦的比喻虽然不太恰当,但他赏罚分明、赏罚得当的做法还是值得肯定的。因情施策,赏罚要结合实际 《韩非子》主张用赏罚为手段来勉励臣下与民众,主张信赏必罚,但绝不是说赏罚无度。任何事情太过了,就会走向反面,明朝的残酷刑罚就是一个例证。 明朝著名的“郭桓案”揭露之后,全国有好几万人被牵连而受到惩罚。其中康名远等人因伙同郭桓盗......
-
〓 第二章 为君之道,大权独揽睨天下(8)
郑国的相国子产早晨出门,路过东匠巷的大门时听见有个女人在哭,就停下来问是怎么回事。一打听,才知道这个女人刚刚死了丈夫。子产并没有马上离开,仍然停下仔细听那女人的哭声。过了一会儿子产断定是这个女人害死了自己的丈夫,于是派差役把她抓来审问。一问,果然是她亲手勒死了丈夫。他的车夫不解地问:“先生是凭什么知道了真相的呢?”子产......
-
〓 陈昌文:汉代城市的治安与组织管理
汉代是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城市的数量和发展水平都超过前代,而城市发展必然带来管理水平的提高,管理措施的日臻完善。本文就现有文献、考古材料对汉代城市的管理略予论列。城市的消防与治安1. 城市消防《汉书·五行志》云:“左氏传曰:宋灾,乐喜为司城,先使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除畚,具绠岳,备水器,畜水潦,积土涂,缮......
-
〓 阎晓军:说“程”——秦汉时期的计量性法规
来源:《秦陵秦俑研究动态》2002年第4期 一、关于“张苍定章程” 汉代的章程是由张苍制定的,文献记载略同,如《汉书·高帝纪》:“天下既定,命萧何次 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章,历数之章术也。程者,权衡 丈尺斗斛之平法也。”师古曰:“程,法式也”。①《汉书·张苍传》:“吹律调乐,入......
-
〓 第一章 惟法独尊,融会贯通法术势(6)
当人类只会手拿着石块和用树枝削成的棍棒打架时(还谈不上打仗),他们的活动范围很狭小,而当他们懂得骑上战马,用金属武器打仗时,活动范围可扩大到上百里,甚至上千里。有了战车后,参战的人员更多。荀子在《议兵》篇中评论:“齐人隆技击”敌不过“魏氏之武卒”,是因为前者只是个人的战斗力,后者则不仅仅是个人战斗力,更是军队的集体战斗......
-
〓 第六章 明断决策,雷厉风行大智慧(11)
古蜀国国王开明十二世是个贪财好色的君王,他巡视武都,抢了一个美丽的姑娘做妃子,回成都后天天要姑娘陪他饮酒作乐。姑娘思家心切终于病倒,经不起折磨死了。开明王假惺惺地吊丧、祭奠,还派五丁力士到姑娘家乡去挑土回成都修了一座蜀妃墓,其目的是故意讲排场,好再抢美女。因这座墓是五丁从武都担土修的,所以叫武担山或五担山。五丁力士雕琢......
-
〓 第六章 明断决策,雷厉风行大智慧(12)
汉桓帝无视内外交困的局面和国库空虚的现状,他穷极奢侈,致使国库枯竭。他还借口羌族人民大起义,从公元161年开始,施行“卖官鬻爵”,以此来聚敛财富,供其挥霍。他下令以不同的价格售卖关内侯、羽林郎和五大夫等重要官职。不问来人的才学和品德,只要有钱就可以买官来做。这样的官吏一上任,就开始疯狂野蛮地搜刮老百姓,他们残暴凶恶,盘......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