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著书者说:崇礼博物散记
《崇礼博物散记》 刘华杰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编者按: 因成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雪上项目主竞赛场地之一的缘故,“崇礼”的声名忽而鹊起。这个位于河北张家口市东部一条山谷中的城区,曾一度寂寂无名。 它有过怎样的历史与典故?有着怎样的城市样态与自然景观?在声名渐起的时刻,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一座城市原有的生态?通过《崇礼......
-
〓 艺心无我无古今——读《等观:徐天进书作、梓庆山房木作、山右金作》
灯下翻开山西博物院编的《等观:徐天进书作、梓庆山房木作、山右金作》一书,映入眼帘的是中国书法、古典家具、先秦吉金三种文化元素,它们或简素淡雅,或沉朴厚重,共同建构了一个古意盎然的“艺术空间”。诚如该书序作者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朱良志所言,中国艺术在一定程度上是“为心而造”的,旨在追求一种内在的美感。书中所收山右金作,系指......
-
〓 天津人民社推出《茅盾讲中国神话》
本报讯 神话反映了现代文明民族在原始时代探求宇宙秘密的野心,它塑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是文学与文化的灵感源泉。中国神话之丰富美丽,不亚于希腊、北欧,可惜散逸过半,仅存零星。天津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茅盾讲中国神话》,试图捡拾那些散逸在历史长河中的神话断片,还原一幅华夏文明川流不息的神话长图。茅盾借鉴西方人类学观点,对中国......
-
〓 接续文化传统 聚焦传承创新——“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项目介绍
“百年易学研究菁华集成”项目,是一项大型的文献编纂工程,是对近代以来易学研究的总回顾,是对百余年来易学成果的检索、保存、甄选与传承,是对中国古典学术现代转型的聚焦与总结,更是对易学未来发展的期许和展望。 近代以来,有哪些易学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要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加强......
-
〓 《冬奥中文100句》在京发布
本报讯 1月14日,冬奥语言服务手册《冬奥中文100句》新书发布会在北京冬奥村举行。这本书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以下简称语合中心)指导,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并出版。据语合中心主任马箭飞介绍,在北京冬奥会筹备期间,语合中心开展了“语你同行,燃梦冬奥”系列活动,其中就有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合作,开发面向冬奥运动员、教......
-
〓 近代国文教育的多重维度——读陆胤《国文的创生》
【读书者说】 说起“国文”一词,总给人一种陈旧的感觉,实际上它是近代文学观念和教育体制相结合而产生的新概念,是我们今天语文教育的滥觞。回到清末“国文”诞生时的历史现场,我们会发现,它并非只有语言文字教育这一个面向,而是牵涉到民族认同、文化传承和知识传播等诸多问题,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都包含了丰富而驳杂的历史经验......
-
〓 在交流互鉴中增强文化自信——读《中西文明根性比较》
《中西文明根性比较》潘岳 著 新世界出版社 我刚收到潘岳的新著《中西文明根性比较》,是他有关中西文明的比较研究。本书以独特的视角,阐述了中西文明的本质特征和演进逻辑。 本书收录了他曾发表的《战国与希腊》《秦汉与罗马》《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三篇文章,我此前都已拜读。此次由新世界出版社结集成书,一些精彩新见令人......
-
〓 2021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0佳
(按书名音序排列)这里是由中华读书报编辑部评选的年度十佳图书。选书的范围:2020年12月至2021年11月,在内地首次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评选着重考量如下因素: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趣味。学界和读者口碑亦曾参考。点评文字除有署名者为特别约请的专家撰写外,其余均由本报编辑部撰写。1.《百年科学往事:杨振宁访谈录......
-
〓 钱锺书选定、杨绛抄录的唐诗手稿首次公开出版
本报讯 为纪念钱锺书诞辰110周年,11月21日,一部由钱锺书选定、杨绛抄录的唐诗手稿,经过人民文学出版社整理排印成书,并正式发布。该书定名为《钱锺书选唐诗》,是近四十年来从未对外公布的重要文献,也是一部可供大众品读唐诗的独特选本。通过《钱锺书选唐诗》,读者不仅可以欣赏到唐诗的多样全貌,也可以了解钱、杨两位学人隽永美好......
-
〓 日记就是民间史书——读傅编《陈西滢日记书信选集》
《陈西滢日记书信选集》,傅光明编注,东方出版中心2022年12月,122.00元我对日记确无深入研究,但却在1997年参与主编了一套《中国现代作家日记丛书》,共十种。虽然售价不菲,但囿于条件和水平,当时编得有些粗糙,收罗也不齐备,至今引以为憾。2022年12月,东方出版中心出版了傅光明编注的《陈西滢日记书信选集》,分......
-
〓 羌族现存唯一典籍《刷勒日》编撰出版
本报成都9月7日电(记者李晓东、周洪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走近国家级档案文献遗产——羌族《刷勒日》”近日由四川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刷勒日》是羌族现存唯一的典籍,2015年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有自己的语言却没有传统文字,被历史学和民族学专家称为“民族的活化石”。在羌语中,“......
-
〓 丝绸之路:东方文艺复兴之路——《丝绸之路文明启示录》编后
编者按2017年5月,北京召开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间过去了4年,丝绸之路成为热词,相关图书层出不穷,蔚为大观,使“一带一路”协奏成曲。本期《光明悦读》为读者推荐两本关于丝绸之路的新著:《丝绸之路文明启示录》的作者丁方,立足于东方大地,从垂直向度俯瞰“一带一路”;《外国文物里的丝绸之路》的主编沈卫星,邀约......
-
〓 《诗人鲁迅》引言
《诗人鲁迅》,顾农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0年10月第一版,45.00元鲁迅的小说,如一些评论家所说,有着杜甫的诗情。他的旧体诗也是走唐诗的路子。鲁迅的作品以小说和杂文最为著名,同时他也是一位诗人,其散文诗集《野草》具有极高的价值,也较受重视;此外新旧体诗也都有很高的水平,只是由于数量较少,其光芒不免为小说和杂文所掩。......
-
〓 钗黛重像的文化基因与文学创意——品读《红楼十五钗》中的视角与新见
《红楼十五钗》欧丽娟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红楼梦》通过人物塑造来体现华夏雅文化,应为古今多数读者的共识。但如何体现文化之雅,评论者往往见仁见智,亦如“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哪些读者眼中的“哈姆雷特”,或者宝黛钗,更接近作者的理想呢?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正如欧丽娟教授在新作《红楼十五钗》(下文简称为“欧文”......
-
〓 千川映月唱莲歌——“叶嘉莹著述版本图录与提要”创作浅谈
《千川映月唱莲歌——叶嘉莹著述版本图录与提要》 陈凯 著 江苏人民出版社 【著书者说】 叶嘉莹先生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集大成者,一生致力于中华诗教传承。近年来,传统文化日益受到重视,公众对叶嘉莹先生也已不再陌生。 叶嘉莹先生自1979年归国以来,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多所国内大专院校教授中国古典诗词。多年来,海内外......
-
〓 叶嘉莹授权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同名图书上市
本报讯 日前,由陈传兴导演的传记电影《掬水月在手》全国公映,行人文化和活字文化编著的同名图书《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电影和图书联手,以跨媒体的方式将古典诗词大师叶嘉莹先生曲折跌宕的一生呈现在读者面前。《掬水月在手——镜中的叶嘉莹》是陈传兴导演为叶嘉莹先生拍摄的同名传记电影的衍生图书,由行......
-
〓 蒋寅:我的中国诗学之路
蒙商务印书馆垂青,在“中华当代学术著作辑要”丛书中收入我的论文自选集。斟酌再三,将书名定为《中国诗学之路——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中国诗学之路”概括了我迄今为止治学用力所在,“在历史、文化与美学之间”则交代了我对中国诗学研究的基本认识,意味着我的学术路径所在。既然是自选集,总不免带有一点总结的意味,回顾自己的问学......
-
〓 新书架:《甲骨文摹本大系》
《甲骨文摹本大系》黄天树 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本书是第一部以摹本的形式按照新的理论和方法综合整理研究甲骨文资料的集大成之作,由“图版”“释文”和“索引”组成,全书共43册(含图版28册,释文10册、索引5册),采用“两系”新说代替“五期”旧说;精心为每版甲骨制作摹本;给每一版有字甲骨标注字体类别。另外,增补缀合新材料,......
-
〓 严家炎:中国文化的精神出路
中国文化,如果从轩辕黄帝时算起,已经有六千三百五十年左右(据学者钱锺书考查的材料)。若从春秋战国相接时算起,至今亦已两千五六百年,可以说久远而又丰富。《周易大传》有两句话:“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一是自强不息,一是厚德载物,这八个字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性格:具有坚韧顽强、绵延不绝的活力和包容万物......
-
〓 近代中国人英文著述的历史考察
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是一部全球互动史。要想深入研究好这段历史,不可缺少全球性眼光。即便从史料利用的角度来说,也无法仅限于中文。关于近代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感、思想与运动的认知,亦是如此。假如你较多阅读近代国人面向西方世界所书写的各种著作,特别是英文著述,就会发现,这肯定是把握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动力机制......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