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国的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广东画院集体创作2020年中国画
《葫芦天牛》齐白石1945年中国画
《绿色长城》关山月1974年纸本设色广东美术馆藏
“潮起珠江”展览现场。南方日报记者仇敏业摄
珠水悠悠,孕育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鹅潭竞渡,激荡与时俱新的浪潮。
集广东美术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广东文学馆于一体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于今日启用,5月1日面向公众开放。
从风景如画、人流密集的白鹅潭江畔启航,这艘“文化巨轮”承载了多少珍贵“宝藏”?将如何展现岭南文化“双创”成果、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如何推进更高水平文化强省建设,为群众提供高品质文化供给?
南方日报推出特别报道“文化巨轮扬帆启航”,带您走进这座崭新的文化新地标内部一探究竟,详细解读艺术中心三个馆的精彩大展、珍贵展品及未来构想,敬请关注。
策划侯小军李贺
统筹李培郭珊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这艘“文化巨轮”扬帆启航,而发展至今已第27个年头的广东美术馆亦随之乘风破浪,屹立时代潮头,跨越下一个山海。
建成于1997年的广东美术馆,是首批国家重点美术馆之一,拥有藏品4万余件(套),是华南地区最重要的美术收藏研究基地。
新时代,新跨越。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位于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东部,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不含公共区域)、展陈面积2.5万平方米,拥有21个展厅和广阔的公共艺术区域。该馆区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和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生态研究,探索国际艺术交流合作,广东美术馆将从此形成白鹅潭和二沙岛两大馆区“一馆两区,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白鹅潭馆区开馆之际,广东美术馆特别策划推出“新时代·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堪称广东美术迄今规模最大的系列展,包括“觉醒时代——20世纪上半叶中国美术的传承与演变”“激情岁月——新中国美术的转型与建构”“潮起珠江”“新时代赋”“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城市链:风起南方的艺术实验大展”“未来花园——当代公共艺术展”,以及“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等八大展览,共展出中外700余位艺术家的900余件作品,为公众献上高品质的艺术盛宴。
经典呈现
齐白石、林风眠等大师佳作集结亮相
系列大展中,七个展览以广东美术馆近30年的收藏为基础,并借入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等单位和艺术机构的馆藏经典,展示中国美术特别是广东美术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其中,中国美术馆借展了齐白石作品《松鹰》《葫芦天牛》等50多幅精品,是继“美在广东——中国美术馆与广东美术馆藏粤籍艺术家作品展”后又一次京粤两地美术馆的深度馆藏交流。
“‘觉醒年代’和‘激情岁月’这两个展览共有400余件展品,体量非常大,可以说占了系列大展的半壁江山。”策展人、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介绍,与此前“其命惟新——广东美术百年大展”聚焦广东籍作家所不同,此次展览集纳了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流派的代表性艺术家,视角更开阔,规模更宏大。
据了解,“觉醒年代”和“激情岁月”展览涉及7个展厅、7大板块,每个板块重点呈现1-2位代表性艺术家,让观众清晰地感受大师的风格特色。在中国画板块,《五层楼》等多幅从香港艺术馆借展的高剑父画作,是较为少见的其早期绘画风格的作品;《灵岩涧一角》等多幅潘天寿代表作,展示其创作思路向“深入生活,观照自然”的转变;油画板块,《执扇自画像》等7幅来自安徽博物馆的潘玉良画作亮相,这也是广东美术馆首次展出潘玉良的作品。此外,《侍女》《河边双鹤》等林风眠画作集结亮相,借展自香港艺术馆、中华艺术宫等机构。
吴洪亮介绍,从该展览精选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后美术家们对新语言、新题材的积极探索,以美术特有的图像语言塑造国家与人民的新形象。如关山月的《山村跃进图》《绿色长城》等代表作,皆为画家深入生活、以画笔描绘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有着岭南画派笔墨劲爽、设色鲜明的风格;黄胄的《丰乐图》,表现了新疆人民庆丰收的场景,体现了画家对题材、人物形象的成熟把握。
描摹时代
一批名家名作首次在广东展出
如果说“觉醒时代”“激情岁月”勾勒的是中国美术在上世纪社会转型时期的演变和转型,那么“潮起珠江”“新时代赋”两个展览则聚焦当下,遴选了一批紧贴时代脉搏的精品力作,展现广东美术的新气象。
其中,“潮起珠江”展览以时间节点为线索,通过“伟大转折”“春天的故事”“小康路上”三个主题,用经典力作来展现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的时代历程。这个时期的中国美术家们,关注现实、勇于创新,展现改革开放带来的蓬勃生机和辉煌成就,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
由广东美术馆策划的“大潮起珠江——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曾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观展热潮。同样是聚焦改革开放主题,此次“潮起珠江”展览则在展品选择上更多元。策展人、中国美术馆展览部主任邵晓峰说:“首先是渠道更多元,作者也更多样化,精选了大量名家名作。除广东美术馆馆藏外,该展还从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江苏省美术馆等国家重点美术馆,及部分专题美术馆、民营美术馆等借展,从侧面体现了广东美术多元并蓄发展的理念。”
邵晓峰介绍,不少名家名作是首次在广东展出。如中国美术馆镇馆之宝、与《父亲》齐名的广廷渤油画《钢水·汗水》,是中国照相写实主义油画的代表作;王少伦代表作油画《1978年11月24日·小岗》、靳尚谊油画《舞蹈演员》、袁运生色彩原稿《泼水节-生命的赞歌》等作品,都是第一次借展广东,令人期待。
位于三楼的“新时代赋”展览,汇集了近年来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工程、广东改革开放实践题材美术创作工程、近期“广东省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的优秀作品。
来自“广东省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工程”的28件作品在展览上重磅亮相,不少名家新作是首次与观众见面。范迪安的最新创作《腾飞新时代》,以油画形式展现都市摩天大厦;吴为山创作的《紫气东来-老子出关》雕塑,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王绍强创作的中国画《赤壤三千》,作品的研究和创作以古法铺垫,同时介入当代构成主义的方法论,表现当代中国画的魅力。该展还展出了近几年广东名家的主题性创作,如李劲堃领衔创作的《盛世珠江》,用传统国画表现珠江流经中心城市的现代风光;林蓝携广东画院集体创作的《南国的风》,以盛世丹青描绘经济特区40年建设成就。
“我们希望呈现最当下的社会面貌,这就需要大量的新创作品。”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于洋介绍,“广东省新时代主题美术创作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邀请了一批名家,涵盖油画、雕塑、版画等各个类别,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了高质量的创作。为了能准确生动地描绘广东的发展图景,画家们到广东采风、考察。作为策展人,于洋也与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一道,飞赴各地,密集走访了画家们的工作室,见证了这些画作的诞生过程。“这是一个特别有温度的展览。”
国际视野
湾区艺术力量踊跃
欧洲文艺复兴名画亮相
此次白鹅潭馆区开馆大展的多个展览板块,展现出对湾区艺术创作力量的关切,和对国际艺术交流融合的开放姿态。
特别引进的“凝固的诗篇——博尔盖塞美术馆藏文艺复兴至巴洛克时期杰作展”,展出了拉斐尔、提香、鲁本斯等意大利北方地区16、17世纪艺术大师的55件真迹作品,展现白鹅潭馆区拥抱世界艺术经典的自信与能力。在这批真迹中,拉斐尔创作于16世纪的木板油画《男子肖像》、提香·韦切利奥的布面油画等,将十分难得地与大湾区观众见面。联合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樊林教授介绍,此次展出的作品时间跨度大、覆盖范围广、题材丰富度高,可以看到艺术家如何在重大创新中影响与被影响,“具有艺术史地图的意义”。
这样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同样体现在“未来花园——当代公共艺术展”。参展的有宋冬、许鸿飞、史金淞等国内的艺术名家,也有安尼施·卡普尔等久负盛名的国际当代艺术大家。近30件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作品分布于馆内开放空间,多种形式、不同视角呈现出跨文化、多元性的艺术表达。在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张子康看来,本次展览不仅为观众提供了更广阔的全球视野,也为当代艺术带来更多可能性和开放性。
“城市链——风起南方的艺术实验大展”的5个展厅中,有2个是湾区展厅,占比超过整体结构篇幅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颇为活跃的湾区艺术群落,在展览中得到着重呈现:广州年轻团体“菠萝核”的作品《天气先生》;香港艺术家梁美萍带来新作《微类志》,表达对微小事物的关注;艺术家尹秀珍《可携带的城市》系列作品首次在国内较全面地展出……艺术家对城市的思考蕴含其中,形成多元的面貌,启发着艺术介入社会生活的实践。策展人、广州美术学院艺术与人文学院院长胡斌表示,多位全国重要艺术家,以及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塞尔维亚)、理查德·朗(英国)、赵仁辉(新加坡)等外国艺术家作品都在本次大展同时展出,实属难得。
在“未来的触感——沉浸式数字艺术大展”,艺术家们在数字的世界里延续了岭南山海、湾区符号和南国美学。借助当代影像和声音媒介,管怀宾团队的《山海岭南》还原粤港澳山水人文景观,诠释中国人的山水经验与世界观;骑楼、地砖、窗花等穗、港、澳城市文化符号投射在墙面上,不停变幻,王绍强团队《穿越湾区》的创作,呈现出令人陶醉的湾区文化影像盛宴;费俊团队为开馆定制创作的影像装置《南国花园》,以AI技术学习融合了馆藏岭南画派代表作的美学风格,间接体现对岭南画派“折衷中西、融汇古今”艺术理念的继承与发扬。
未来,白鹅潭馆区将立足本土、辐射湾区、关注全国、面向国际,聚焦当代艺术发展,持续擦亮广州三年展、广州影像三年展、广州设计三年展等国际性艺术品牌,以艺术交流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努力打造国家级乃至世界级艺术殿堂。
南方日报记者王涵琦徐子茗
■专访
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
打造公众共享的湾区艺术殿堂
●白鹅潭与二沙岛馆区错位发展
●广东迄今规模最大的系列展亮相
●借文创载体提供高品质文化大餐
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落成的意义,从系列大展的主题便可见一斑——新时代,新跨越。开馆前夕,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坦言,白鹅潭馆区为广东美术馆未来更全面更细致地从收藏、研究、展览、公共教育以及惠民服务方面作出系统性的安排,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南方日报:艺术中心落成开馆后,广东美术馆对白鹅潭和二沙岛两大馆区未来发展有何规划?
王绍强:艺术中心的落成开馆为广东美术馆带来新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广东美术馆将形成“一馆两区,错位发展”的新格局。
白鹅潭馆区建设落成前,二沙岛馆区运行至今已经第27年了。它肩负起了广东美术过去几十年发展的历史,也见证了我们国家当代美术发展的重要事件,是有着近30年历史的反映改革开放时代变迁的珍贵历史建筑。
因此,我们计划在白鹅潭馆区落成后,对二沙岛馆区进行提升修缮,进一步加固馆室安全。未来提升完成后,二沙岛馆区将重点展示20世纪以来广东乃至中国美术的精品,重点对20世纪以来近现代广东美术进行研究,构建广东近现代美术史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该馆区注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及华南地区艺术品保护和修复工作,为广东美术、文博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白鹅潭馆区主要面向国际大展,聚焦中国当代艺术和国际当代艺术发展生态研究,探索国际艺术交流合作,努力建成展现岭南文化“双创”成果、推进人文湾区建设、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当代美术场馆。
未来,包括全国美展、广州三年展、广州影像三年展、广州设计三年展等重要的大型国际性展览都会落在白鹅潭馆区。
南方日报:新馆区开放之际,广东美术馆推出了八大展览。作为总策划,请您谈谈此次策展的初衷及思路。
王绍强:这次我们特别策划推出的“新时代·新跨越——广东美术馆新馆系列大展”,共有中外700余位艺术家的900余件作品展出,堪称我们广东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美术展览。我们非常希望广大市民可以到白鹅潭馆区,一睹这一文化盛事。
这八大展览,一方面反映广东美术近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也特别反映新时代美术工作者围绕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开展主题性创作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另一方面还将展出意大利博尔盖塞美术馆馆藏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名作,反映了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连接世界”的文化定位。
目前,广东美术馆已拥有藏品4万余件(套)。开馆后,我们将以专题展出的形式,逐步地、持续性地把我们的馆藏作品、广东重要的中青年艺术家展示出来,让广大观众看到我们藏品活化的成果,也让美术家、艺术家能够把他们的作品放到我们这个重要的艺术殿堂,分享给更多观众。期待大家能对白鹅潭馆区保持持续关注。
南方日报:作为三馆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场馆,除精品展览外,广东美术馆白鹅潭馆区如何通过艺术普及活动为公众服务?在服务区域设置上有何亮点?
王绍强: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是我省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最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做好公共文化服务,为老百姓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接下来,我们还将认真研究,推出一系列重要展览以及公共文化项目,为市民推出一系列讲座、导览、艺术课以及公共课堂,提供多方位的公共教育,带来一系列文化大餐。
除展览区域外,目前馆内已设置一楼文创空间244平方米,咖啡区110平方米。广东美术馆基于本馆展览、研究、收藏等丰厚成果与艺术资源开展文创工作,努力探索艺术与社会的多维度链接。
从文化艺术事业到文化创意产业,广东美术馆一方面借助文创这一载体,积极探索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新思路、新路径,让文创传播艺术,让艺术融入生活,为社会带来更多艺术文化体验和创新服务;另一方面,通过打造文创平台,增强馆际交流,集合艺术家、设计师以及社会力量,共同推动中国文创事业的发展,全力构建“大文创、大文化”的现代化文化产业生态,增强中国文化事业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