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墨客网!请【登录】或【注册】
  • 手机访问 | 联系我们
  • 墨客网

  • 名家推荐: 李秀华 邱禄生 蔡纯杰 魏振同 石雨 杜鸿光 冯磊 王绍明
  • 首页

  • 艺术先知 墨客专稿 艺术动态 艺术展览 艺术拍卖 投资收藏 解读评论 趣闻杂谈 艺术名家 文献书籍 文玩杂项 国宝文物 诗词文赋 文史国学

  • 艺术名家 书法家 画家 机构

  • 传世名作 书法欣赏 字帖临摹 碑贴长卷 名家书法 名作杂赏

  • 艺术展览 全部展览 当代书法 当代画作

  • 墨客诗词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金辽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 国学百家 国学文化 文史经典 诸子百家 朝史综论 国学名士

  • 墨客学堂 书法知识 绘画知识 文房知识 装裱知识 鉴定知识 收藏知识 拍卖知识 历史知识

  • 华夏历史 朝代历史 历史人物 著名战役 野史秘闻 史料杂谈

  • 墨客故事 寓言故事 神话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民间故事 儿童故事 励志故事 爱情故事 幽默故事 恐怖故事 传奇故事 哲理故事 亲情故事 谜语故事 校园故事 名人故事 故事杂赏

  • 商
    城
    分类阅读
    艺术先知艺术展览艺术拍卖投资收藏解读评论横幅展示趣闻杂谈文化人物文献书籍文物古玩墨客专稿诗词文赋国学文史
  •  当前位置:首页 > 艺术先知 > 重点推荐

    胡惟庸:牵连三万人被诛的最后丞相

    信息来源:网络  |  阅读次数:2074次  |  更新时间:2020-12-02 15:07:08

    胡惟庸:黄泉无客舍,今夜宿谁家

    朱元璋最残暴一事无过于诛杀胡惟庸了,此案不仅是诛灭其九族,后来受其连带被杀的竟有三万人,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胡惟庸的罪名是谋反,所谓谋反,当然是要整死老皇帝,自己取而代之;可是,在明朝刚建国,兵力强盛,朱元璋的威望如日中天之时,有谁敢有这样的想法?这一看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我不知被杀的这些人都是些什么罪名,估计都是被株连的九族,也就是说,只要一个人有罪名,其整个族群就被一锅端,以一族百人计,也就有三百个族群被诛杀。

           对被杀之人到底有多少,也没办法具体统计,有多种说法,最少的说有两万六千人,最多的说有六万余人;不但是哪个数据最接近事实,这朱元璋的残暴是铁板钉钉的,他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暴君。

    《明史》对胡惟庸记述得很是简陋,对他的早期生平不着一字,甚至连生年都不记,而所记之“谋反”事实,远达不到要被砍头的地步,后世很多学者也都论述其罪名只是借口,目的是要加强皇权。

    自从斩杀胡惟庸后,朱元璋便废除了自春秋就开始的丞相制,设六部以分权,明清两朝均沿此制,不高丞相;所以,胡惟庸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胡惟庸是朱元璋的老乡,属于早期跟随朱皇帝起兵的淮西帮,但他却是从最基层的传令兵做起的,唤作“元帅府奏差”,由此来看,他开始并没有得到老朱的特别关照,也没有什么声名,如那韩信当初投奔项羽时,好歹还当了个“执戟郎”的底层武官,而他却只是一个大头兵。

    但后来的他是平步青云,升迁速度惊人,明朝建国三年后,他便任中书省参知政事,又三年,就出任左丞相,这一方面说明朱元璋对他的信任和倚仗,另一方面也看出,他是一位很有能力之人。

    他在这个位置一呆就是七年,史载其擅事专权,“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如此这般,引得很多人的不满,那徐达和刘伯温一众人,多次在朱元璋面前诉说对他的不满,然而却都被压下,《明史》记载五字“太祖皆不信”。

    这段话的可信度是很低的,谁都知道这朱皇帝是个一意孤行,率性而为之人,他最大的特点就是疑心很重,没事尚且要怀疑有事,成天疑神疑鬼的,如何到了胡惟庸处就风景大变呢,于理不通嘛。

      在胡惟庸之前,朱元璋一共作用过三位宰相,即李善长,徐达和汪广洋,时间都不是很长,李、汪二人都被朱元璋斩杀,即使是那被认为善终的徐达,后世也有很多人指被朱元璋害死,就如同三国时曹操杀荀彧一样,只不过曹操送的是空盒,而朱元璋送的是蒸鹅。

    如果在七年时间内,朱元璋一直被是胡大丞相蒙蔽,这从哪个角度说都是不可能的;现在的人们都将其归于朱元璋的隐忍,就如同警察跟踪毒犯一般,最后一定要等到交易时才下手,以期人赃俱获,铁证如山。

    对杀伐专断,大权在握,心狠手辣又疑心重重的朱元璋来说,这个是不可能之事,他为什么要隐忍七年之久,难道真是胡惟庸一手遮天,难撼其根基吗?难道胡惟庸当时已是曹操或霍光一般的人物了吗?显然都不是。

      理由只有一个,这便是朱元璋对他是无比的信任,《明史》的原话为“宠遇日盛”,这信任是建立在他对皇帝的忠诚和能干之上,尽管史书中不可能对他在建国之初,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出了哪些贡献有所记述,但可以想象,在朱元璋所颁布的多项政令中,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当他被诛杀之后,这所有的功绩自然被一抹而尽,剩下的都是些为非作歹、权势熏天、贪污受贿、不可一世等方面的记述,最后一直到了“谋反”的层级。

    说他“谋反”,这自然是无中生有,史书说他借口家中有井,喷出了醴泉,也就是甘甜的泉水,或味道像薄酒般的醇美,这可是祥瑞,引朱元璋前去观赏,他暗伏甲士欲图不轨,好在朱元璋有预感,登城楼远观看见了有埋伏,大怒,便将胡惟庸给杀了。

      这故事编得一点都不好听,也不合情理,哪家的伏兵在城楼上能看见,能看见的还叫伏兵?更何况早有人考证,据《明太祖实录》的记载,早在四天前,朱元璋就知道胡惟庸要谋反了,既然知道,如何还要欣然而去?这胡编乱造的故事,如何能服众?

    还有一说是他勾结倭寇,欲用四百倭兵谋反,这个一看也八卦得很,当时的日本还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处于类似我国的“南北朝”之时,如何能派这四百人助胡作乱?

    即使有,应该有成功后对日本有何好处的记载,比如卖国一类,这一看就是如同后来徐阶扣在严世蕃头上的“通倭”罪名一般,纯无稽之谈。

      更搞笑的是,还有野史记载,胡惟庸是同朱元璋的一个妃子私通,被发现后,自知必死,为求自保而拼死一搏,遂上演了这“谋反”闹剧。

    胡惟庸是文官,手中不掌一兵一卒,全部武装怕就只有百余守家看院的家丁,他的资历也不长,对全国的号召力几乎为零,仅凭这就能弄死朱元璋,自己当皇帝?如果此事为真,他不是白痴就是疯子。

    胡惟庸长达七年的为相时间不短了,在这时间里,胡惟庸有些忘乎所以了,仗着朱元璋对他的信任,不知天高地厚,他位极人臣,行贪赃枉法,打击异己,结朋为党之事,这样才让朱元璋起了杀心。

    之所以后来杀了三万余人,是因为一开始胡惟庸还没有那么多的罪名,但随着后来牵连的人为自保,相互撕咬,于是,朱元璋也发了狠心,杀的人越来越多,而胡惟庸的罪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大。

      至于说朱元璋杀胡惟庸是为了废除相权,理论上这没有错,但却在顺序上有误,他并不是为了废除相权而杀胡惟庸,而是杀了胡惟庸以后,感觉这丞相制度有权逼皇帝之嫌,从而废除了丞相制度,后世是从结果来推测初心,这是本末倒置的认知。

    如同秦始皇想皇位“传万世”一般,这朱皇帝上位后,考虑的头等大事,便是如何保障皇位的顺利承袭,而世子朱标在性格上的软弱,让他更加地担心。

    他从屠戮功臣始,到杀胡惟庸,最后再杀蓝玉,“明初四大案”,十数万人作了冤鬼,都是这一心迹的表现,是为了给后继者铺平道路,以求万世不衰。

    《明史》中对胡惟庸“谋反”一事是含糊其辞,野史虽然花哨,或漏洞百出,或语焉不详,怎么看都是一桩冤案,但他最终是被朱元璋杀了,如果“谋反”的罪名不成立,那肯定就是朱元璋厌恶他了,也就是说,朱元璋想让他死,没有理由!


    从中国消失的突厥,如何在世界继续称霸?
    司马懿见诸葛亮木像,吓得玩命跑,还问手下:我脑袋还在吗?
    相关动态
    《官家的心事》:揭开厚重涂饰的两宋历史 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这些金牌是干什么的?溥仪书法那么好,其因是师傅陆润庠书法出众,意近欧阳询李渊为何能在隋末乱世中胜出,荡平群雄,一统天下?司马懿高平陵事变,为何曹操老部下会支持司马懿? 司马懿见诸葛亮木像,吓得玩命跑,还问手下:我脑袋还在吗?胡惟庸:牵连三万人被诛的最后丞相从中国消失的突厥,如何在世界继续称霸?
    书法家推荐
    陈开龙丁庆俭赵定洪张衍水汪登保颜根深张自宝朱希田赵方生孙运军
    画家推荐
    何雨春刘姣艳王刚林伟夏积夫赵红云李惠省陈峰(陈沣)唐十笠王跃奎
    关于墨客网 | 网站声明 | 网站公告 | 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墨客 | 会员注册
    版权所有 墨客网 Copyright©2021 moke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Email:fengleiid@163.com  |  客服QQ:892670958
    京ICP备15049736号-1  |  京公网安备11011402010113号